畲族貔貅(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59
颗粒名称: 畲族貔貅(省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4
页码: 88-9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省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畲族貔貅,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畲族貔貅 湖州市

内容

畲族貔貅(省级非遗项目)
  晚清年间有祖籍丽水的畲民迁入孝丰府赵公坦居住,随后传入一种叫貔貅的狮子舞。貔貅是古代传说中像熊的野兽,异常凶猛,所向披靡。为此,畲民们便仿其形状制作,按其意编舞,以驱邪纳吉。
  表演内容、形式及特点:畲族貔貅与汉族狮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它多了两把别具一格的钢钗,其套路有开西门(大西门、小西门)、洗钗、隔钗、抛钗、插花、滚钗。据说:娴熟舞动钢钗时发出的铿锵动听的声音,能助貔貅驱邪一臂之力。
  貔貅劲舞大舞台
  雷晓芳,女,1964年出生,安吉县报福镇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畲族貔貅”。
  据我父亲雷保春生前所述,貔貅舞在鼎盛时期,曾被邀请到宁国、杭州等地表演,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代表安吉赴嘉兴地区演出获得金奖。遗憾的是,貔貅舞在“文革”期间被禁,演员被作为牛鬼蛇神打倒,所有道具也被洗劫一空。貔貅舞从此被封杀。
  我出生于“文革”之初,对此种舞蹈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常听长辈们说起,听他们述说表演的经历,常目睹他们留恋的神情,心中有着种种的不舍。为了重拾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促进畲、汉经济文化的交融,2002年我在政府的引导下,在统战部门的资助下,着手动员畲家后代,开始筹建畲族民间艺术队,重新创作编排已匿迹50余年的貔舞,并恳请老艺人为我们进行指导。当年的老演员雷长兴、雷年青、蓝根友欣然担起了教练的任务,年轻的畲民们开始潜心学习。貔貅舞舞起来了,沉寂了半个世纪的“貔貅”终于又活跃起来了。我勤学貔貅舞的动作、套路,并请教舞蹈老师,编排了两个版本的貔貅舞。一是逢年过节,走街串巷自由表演型的(也就是传统的);二是舞台表演型的,把畲族的竹板舞,钢叉舞和貔貅舞融为一体,使畲族貔貅舞焕发出新的风采,并在2003年安吉县乡镇文艺调演中获得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我们畲族人的勤学苦练换来了美誉。
  据我们畲族的民间传说,貔貅是一种狮头虎身的猛兽。兽头直径宽1米左右,蒙着黑白两色为主的薄布状物,兽身为一块长约2米、黑白斑驳的长布状物,身后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演貔貅舞时,貔貅的眼、耳、口、须能分别作出眨睑、扇动、开合和拂动等动作。貔貅舞类似民间的舞狮子,但貔貅的神态和狮子截然不同,复杂的舞蹈花样和形式更是独绝。而我们安吉的貔貅舞是畲族先民移居安吉带给安吉民间宝贵的财富。安吉报福中张,自然风光奇绝秀丽,这里畲族人口众多,这里民族特色鲜明。作为湖州市仅有的两个畲族民族村之一,报福镇中张村的民间文化活动极具民族特色。貔貅舞、舞钢钗、对山歌……形形色色的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民族风味浓郁的貔貅舞,不仅舞在了逢年过节的山间田头,还舞上了镇、县、市的一场场大型活动上。中张人把貔貅舞舞得像中张畲族人如今的生活一样,越舞越红火。
  纯正的貔貅舞,只有在富有民族特色的畲族村报福中张村可以看到,这里貔貅舞蹈不仅漂亮,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貔貅舞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民俗气息非常纯正,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每年春节或者其他重要节日,游客都将有幸看到纯正的畲族貔貅舞蹈表演。届时,我们故里炊烟农家乐官方网站将会在第一时间公告。如有团队想要看貔貅舞表演,就会提前和农家乐联合社联系,随时可以组织安排。
  貔貅舞焕发新彩为中张村的特色文化工作注入了活水。舞钢钗、对山歌等一系列民族风味浓郁的民间文化活动正在中张村悄然兴起。
  世上的事物无不具有多面性质,貔貅舞也不例外。貔貅舞不仅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对于舞者本身也产生极为明显的强身健体之功效。我虽然终日为生计奔波,练舞时间有限,但仅这少量的活动已使我浑身舒畅,筋骨宽松,强身之效明显可见。
  综观艺海今昔,艺术要传承更贵创新。貔貅舞在舞姿、服饰和音乐诸方面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我等年壮一辈要力争使此舞踏上更高台阶,使其产生更佳的视听效果呈献给大众,并争取最终成为中国艺术之林的佼佼者。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雷晓芳
责任者
徐大力
责任者
阮日华
责任者
张伟
责任者
雷晓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