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50
颗粒名称: 梅溪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6
页码: 76-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省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梅溪旱船,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梅溪旱船 湖州市

内容

梅溪旱船(省级非遗项目)
  旱船舞:旧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是自娱自乐性质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旱船舞一般先要组织一支旱船队、扎一条旱船。一条船的旱船队一般要八个人,锣鼓四人、唱船歌的歌手(也叫船拐子)二人、坐船一人、小丑一人。表演的时间主要在新年正月初二以后到农历的二月初二以前。农历的二月初二称之为龙抬头,新的一年的农业生产劳作又要开始了,民间的娱乐活动到此时要告一段落了。此时要把扎制的旱船烧了,来年要出去演出的话再扎新船。旱船舞的表演人群以河南人为主。
  早些时候旱船舞在安徽省宣、郎、广,浙江安、长一带广为流传。1966年以前在梅溪境内几乎村村有旱船队,年长的男子几乎个个会唱船歌。舞旱船、唱船歌是他们主要的文化娱乐休息的形式,也是他们抒发情感学习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
  由于传统的旱船舞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禁演,老一辈的民间艺人大都没有徒弟,因此会者甚少,其文化表演形式也因被禁演,年轻人看得少而知其形者不多。目前,旱船舞已处在青黄不接,面临失传的边缘。
  舞出一片新天地
  姜纪国 口述
  姜纪国,男,1962年出生,安吉县梅溪镇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梅溪旱船”。
  民间艺术的奇葩
  旱船舞,旧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是自娱自乐性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旱船舞一般先要组织一个旱船队、扎一条旱船。一条船的旱船队一般要八个人,锣鼓四人、唱船歌的歌手也叫“船拐子”二人、坐船一人、小丑一人,旱船队要增旱船,一般是增船不增锣鼓只增加坐船的和小丑,在旱船队中歌手也就是船拐子非常重要,船拐子用手中的连响作船竿指东点西,小船就荡东荡西。(船拐子手中的连响来源于刘海戏金钱,用紫竹挖眼串上十二节铜钱,每节两枚,三尺三寸长,先是打着玩,一代代传下来成了今天的“撑船竿”。)旱船队的人员多为种田的农民,他们平时种田,到了农闲时几个人约好,扎条旱船,到新年的正月里就由船拐子领头、船娘子摇船、船小丑跑前忙后地出门“拜拜门子”,搞搞热闹了。旱船舞在舞蹈动作上有“里荷花、外荷花”,“背纤、放纤”,“老龙卧沙滩”,“左右散花”等。在唱上有“开四门:唱东、南、西、北、中,唱词上主要是唱古人、唱花名。在唱门头彩上,一般是恭喜发财、荣华富贵、金玉满堂、福禄寿喜、龙凤呈祥等词。这里舞热闹了,好听的话说了,新年的彩头有了,主东人家高兴了就拿出烟、糖答谢玩旱船的人。表演的时间主要在新年正月初二到农历的二月初二之间。农历的二月初二称之为龙抬头,新的一年的农业生产劳作又要开始了,民间的娱乐活动到此时要告一段落了。此时要把扎制的旱船烧了,来年要出去演出的话再扎新船。早年,梅溪旱船舞的表演人群以河南人为主。
  早些时候旱船舞在安徽省宣城、郎溪、广德,浙江安吉、长兴一带广为流传。我们梅溪镇为安吉东北部,是传统旱船舞比较活跃的地方。1966年以前在梅溪境内几乎村村有旱船队,年长的男子几乎个个会唱船歌。当地的老百姓干干活,挑担箢子(挑土用的工具)就会摇起来、唱起来。舞旱船、唱船歌是他们主要的文化娱乐休息的形
  式,也是他们抒发情感学习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途径。
  走上旱船演出路
  我出生于1962年,是梅溪龙口村的村民。学旱船是从初中毕业走上社会开始的。那时我参加生产队劳动,当时我所在的生产队就有一班玩旱船的艺人。在劳动间隙,他们常常张口就唱,夜里也往往敲锣打鼓地唱。表演时,将劳动工具——箢子披上红布当旱船,一人坐在中间,一人手拿杆子摇着“船”唱着。我觉得唱得很有意思。
  每年新春,他们就用彩纸扎起了旱船。如果有人来邀请,他们下午干完一半活就出门。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去。耳濡目染,我慢慢喜爱上了这门艺术,并开始自学自唱。唱得不对调门时,我就会觉得很难为情。后来就拜师学艺,并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在拜李瑞方为师的同时,我又四处访友,技艺慢慢就有了进步。
  当时,“旱船”艺人团队间的竞争也不小,“取胜”要靠知识和技能。比如,“正月闹花灯”是一个传统节日。我们在四处演出经常会碰到其他艺人同行。他们看我年纪小,就会对我有所轻视,经常会用一些谈古论今的“江湖门道”来为难我。比如“唱古人”“对对子”等等。我一旦输了,就不服气。为了提高水平,我一边找师傅请教,一边自己多学知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旱船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有了一定的影响。
  “旱船”艺人需要知识丰富。我们在“拜门子”时就经常会碰到一些“行规”上的知识。唱到一户做手艺的主东家,他就会问你这门手艺的“祖师爷”是谁。如果你回答不出来,他就会将你们的旱船“旱”(扣押)在那里,让你们去搬师傅来取,“还”他的“规矩”。如果你答得好,他就用香烟、果糖、红包来答谢你。吃过晚饭下灯场,
  观众往往来得很多,我们一唱就是几个小时。唱得好,观众还不肯走,你就必须续唱。要是恰好碰上另一班玩船的,那就更有趣了。两个旱船队一定要争个高下决个输赢。有实力的不怕,没实力的就心里打鼓了。更精彩的是碰到两个实力不分上下的,往往唱到天明还没定下输赢。那个年代,对手碰对手是常有的事。观众这时往往精神头更足,为自己看好的船队呐喊加油。同一条“船”的人,赢了当然大家高兴,输了大家就心里不好受,觉得丢了脸。“江湖深如海”“学无止境”,我就是在胜利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接受教训而不断成长起来的。
  舞出一片新天地
  我18岁学“旱船”,1980年至1985年就跟随师傅在梅溪、南湖等地农村表演过旱船舞,至今一直在玩旱船,年年正月里组织旱船队出去表演,并对民间旱船舞蹈的舞蹈形式、音乐、民间文学进行收集、揣摸、探讨和研究,曾多次帮助其他旱船队排演旱船舞。2007年梅溪镇龙翔社区成立了旱船队,我成为旱船队的指挥兼教练,同时也是旱船队主唱歌手。我还会扎制旱船舞表演用的旱船。旱船扎制的漂亮与否、工艺好坏是旱船队的门面,直接体现了旱船队的整体实力,所以每个旱船队扎制的旱船都力求比人家(其他旱船队)的漂亮、好用。我“见什么,唱什么”,歌谣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旱船的演唱上,从《盘古历史》到《清朝历史》,从《小郎下四川》《十送郎》《十劝郎》到《手扶栏杆》等,我会唱上百首船歌,并有现编现唱的特长。
  我的师爷傅礼成出生年月已不祥,20岁就开始从事旱船舞的表演演出活动。师父李瑞芳生于1928年,15岁表演角色,20岁开始做船拐子(唱船的歌手)。我16岁就跟师傅旱船表演,先坐船,19岁成为船歌手,从事旱船表演已有三十多年。在1995年还替师授徒,将自己的表演技艺无私地传给了师弟孔祥银。现在为梅溪镇龙翔社区旱船队的编导兼船拐子。同时,我所在的旱船队多次参加了省、市、县的展示活动,多次参与镇、社区、农村的演出活动,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与好评。在2008年“安吉县首届乡村文化艺术周精品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同年,参加“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文艺展演”,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观众的欢迎。
  旱船舞是民间闹新春、喜庆丰收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艺人的现编现唱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因此具有较高文学价值。旱船舞既可以健身,同时,由于旱船歌通俗易懂,结构自由,可现编现唱,又是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当前形势、歌唱社会风尚的良好途径。旱船舞的表演需要团队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可培养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的和谐。旱船,我作为它的非遗传承人,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理者:朱敏、尚亿琴】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姜纪国
责任者
朱敏
责任者
尚亿琴
责任者
姜纪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