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长兴百叶龙(国家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35
颗粒名称:
长兴百叶龙(国家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12
页码:
49-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国家级传统舞蹈类非遗项目-长兴百叶龙,及项目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之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长兴百叶龙
湖州市
内容
长兴百叶龙(国家级非遗项目)
百叶龙民间舞蹈发源地在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桥村,该村位于太湖上游的泗安港南,龙山山脉北侧,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百叶龙舞蹈融会了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音乐为一体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可谓独具匠心。她是中国舞龙的传统草根艺术转化成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典范。“百叶龙”舞蹈起源在民间,由民间九莲灯舞蹈演变而来。当初主要流行于乡村庙会、春节时民间的场地舞蹈活动,体现民间百姓祈愿神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叶龙舞蹈还源于长兴一个美丽民间传说,以传说中荷花塘为意境,由荷花化身为龙。龙头制作由一朵特大荷花精心构成,龙眼炯炯有神、开闭自如;龙躯长16米,由81朵斗大荷花分九段层层联结延伸,每段9朵荷花,每朵用63片布或透明的双条彩绉制成的花瓣叠成,龙鳞由九百多片粉红色荷花花瓣缀结而成:龙尾是蝴蝶,用竹篾编成蝴蝶状,以纸布糊面彩绘。另配制荷叶、祥云。
“百叶龙”的舞蹈基本步法称“碎颠步”,每拍向前两小步,走动时微颤动,但上肢一定要保持平稳;舞蹈基本动作有横8形、晃杆、接龙、蝶飞、晃荷叶。主要队形有长蛇阵、接龙、踩四门、剪刀阵、走四角等,另有荷叶、祥云在舞蹈中衬托。
百叶龙舞蹈经过艺术的创新编排,在原有基础上演化出游龙、滚龙、龙盘柱、腾龙、卧龙、睡龙、龙出水、龙吐须等系例舞蹈动作。其音乐伴奏也由原来“四宫调”及锣鼓伴奏,演变成全新的以民间音乐为基调的音响伴奏。并根据百叶龙传说,重新构思出湖水荡漾、荷叶飘逸、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等舞蹈情节,串成了一个完美的舞蹈过程,既可上舞台表演,又可成为大型广场表演。2006年至2007年,民间舞蹈项目:“长兴百叶龙”先后被列为国家、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叶龙的不老传奇
谈小明,男,1949年11月出生,长兴县林城镇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长兴百叶龙”。
今生情结百叶龙
天平桥村是我的出生地。我从小天天看见的是家边上的泗安塘,村边田园布满的河流和池塘,再往南望去就是那座起伏延绵的龙山。听大人们说,龙山上只要布上黑云,大雨就将来临,这是因为龙山上的龙在显灵。以后,我还听到村里长辈讲到百叶龙的传说,讲村里长辈们舞百叶龙的故事。我听村上舞百叶龙的前辈讲,最早的百叶龙是由民间舞九莲灯演化而来,那九莲灯也就是荷花灯,一串串的,共有九长串。后来我们这里的舞龙人根据百叶龙的传说,动脑筋把舞九莲灯改编成舞百叶龙。据我知道,1950年为迎接土改工作队,村里舞龙的人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百叶龙。1954年,省群艺馆的余佰忠老师来到了天平桥村,他是闻着天平百叶龙之名而来的。那时还是互助组,他白天下田帮村民家秋收,晚上和我兄谈春根、王长根等人排练舞百叶龙,还把姚生福、赵凤生等前辈请来,让他们传授扎百叶龙的技艺,当时,王长根、谈春根就是向他俩学扎百叶龙的。1955年,王长根带队,天平百叶龙代表长兴去嘉兴参加了“南湖之春”的演出,得到好评,初露头角。1955年冬,由余佰忠老师提议,百叶龙到省里进行编排提升,准备来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原来百叶龙是在民间广场上进行了表演的,配音是“四宫调”加伴奏锣鼓,通过这次省里的排练培训,在坚持百叶龙原有的传统制作和舞蹈风格上,按照舞台效果设计,对百叶龙舞蹈的套路和音乐伴奏进行了艺术改编,这是第一次让百叶龙从民间广场舞蹈走上舞台。1956年,由王长根带队,百叶龙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特等奖,受到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同年7月,“百叶龙”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推荐出席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演出,荣获金奖。那一次周总理送给每个舞龙队员一支金星钢笔,钢笔上刻有周恩来总理的字样,这支钢笔我看见过。那时候钢笔在农村还十分稀见,当时天平桥乡长唐金泉看到一舞龙队员拿着这支钢笔,就给要了去,可惜几十年过去,这支有纪念意义的钢笔再也找不到了。百叶龙自1956年上京演出后,一直到1966年没有外出,只是在节日农闲之际,到周边乡村里活动演出。那时王长根任大队书记,由他为头,有谈春根、谈勤芳等十一人参加的百叶龙舞龙队。那时我经常跟着舞龙队,有时还帮他们跑个脚头拿个啥,挺讨王长根喜欢,他就带着我,教我学扎百叶龙,做马灯。那时扎的龙珠,底下只衬两瓣荷花叶,龙头上扎个“聚宝盆”加荷花。
我们在四周乡邻受邀演出,整个百叶龙演出队伍有三四十人,除了舞龙,还有马灯。一般我们都在晚上演出,邀请我们演出的村庄,我们不收演出费,都是相互间图个热闹。但人家也会送给我们电池、糖果和香烟,表示对我们百叶龙演出的谢意。电池是晚上舞百叶龙要用的,那糖果分给舞马灯的小孩,香烟大人抽,牌子都是雄狮、新安江一类的低档次,但我们很满足了。晚上舞一个场子大约两个小时,演出结束,人家就招待我们吃半夜餐。我们参演人多,吃半夜餐就不是集中一块吃,由邀请方的村庄分派到各户吃,正月间各农家都有鱼啊肉啊的好菜素,但是舞龙队有规矩,要尊重地方习俗,放在桌上的菜素,凡碗面上盖有黄花菜的,你的筷子就不能去捡,不让人家说闲话,坍百叶龙队的面子。我更是按规矩行事,因为王长根对我挺器重,我要为他争气。
1966年,因为原先舞的那条百叶龙已破旧了,于是王长根带着我又扎了一条新的百叶龙。那时扎百叶龙的经费是由各队各户摊派的,有出钱的,但农民家庭大都数出米,我们把派来的米拿到湖州去卖了,换成现钞,又在湖州把扎龙要的材料买回来。我们白天队里做活,晚上聚在一起扎龙,没有工分,都是尽义务的,有时还会扎个通宵。但那个时候家里的人从不计较,还十分支持理解。一条新的百叶龙扎成了,村里却进驻了“文革”宣传队,他们要“破四旧,立四新”,王长根是村里的书记,是个“当权派”,是革命的对象,要靠边站,更加他带头扎龙,搞封建迷信,宣传队头头找王长根,问他龙是什么东西?一定要他说出个所以然。当时公社到大队已有两派组织,我明里参加叫“长三司”的造反派,暗里却站在保王长根的所谓“保皇派”一面。有一天,我得知造反派要揪斗王长根消息,并在天平小学除下一块大黑板,准备当晚批斗王长根时,将黑板挂在他的脖子上。我心里有多着急,赶紧暗地里给王长根通风报讯。他得知这消息后,马上躲避到十多里外的北面山里。那晚造反派没找着他,可是,新扎的那条百叶龙被红卫兵找到后放火烧了。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中央又提出“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王长根书记也解放了。那时,他又暗地里把我喊去,说又要恢复百叶龙,空闲时可以走村演出。于是我们在他带领下,又新组建百叶龙舞龙队,当时有贾有才、胡文全、王汉文与我等十二人。又由赵福如、赵友生两人负责到各生产队分派扎龙的经费。我们又是白天田里做活,晚上扎龙,不计工分。“文革”后的第一条新百叶龙诞生了,当年冬天我们就走村演出,虽然那时还不敢张扬,但每到一处演出,都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因为过了十年,百姓所盼的百叶龙又出现了。1977年春,当时的县文化局副局长的乔林、文化馆长许成才两人来我村里,要百叶龙去县城里演出一场,那次由王长根带队,我舞龙头。我们干劲十足,十多个人步行十多里,背着百叶龙道具,来到大云寺车站,然后再乘车到长兴县城。那天我们百叶龙在县人民广场的司令台上演出,闻讯赶来观看百叶龙演出的人挤满了整个广场,真是人山人海,那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警察维护秩序,我们演出还没结束,因为观众太多,怕出安全事故,只好撤场。晚上,我们就住在县招待所过了一夜。那次演出回村后,队员们劲头更足了,心里也挺自豪的。1978年至于1979年,百叶龙先后去嘉兴演出一次,杭州胜利剧院演出两次。
1980年,百叶龙在参加“南湖之春”演出时,被中央文化部的领导看中,提出可以进京参加农民业余艺术调演,那时省群艺馆的专家也在。于是,省和地区就着手准备百叶龙进京参演的事。那一次,王长根负责扎龙身,石玉楼负责扎龙头,池文海负责指导舞蹈,我们在县文化馆集中训练了十五天。那时我们训练一天补贴费是两角钱。在上北京的前一天,我随大家到嘉兴,那天石玉楼扎的龙头已放在地区文化局,我是舞龙头的,自然关心龙头的事,我看见这次要上北京的百叶龙头比以前的更漂亮了,但是我用手一举,这龙头太重了,足有十七八斤重,亏了我那时年轻气壮,还能顶住,一场演出要十五分钟,我内衣都要湿透。6月1日我们浙江代表队到了北京,我们百叶龙参加了开幕式演出,而且百叶龙是开场,我尽到最大努力把龙头舞好。百叶龙演出的15分钟,其中有六次鼓掌。演出结束,领导上台接见我们,周扬对我们说:“龙舞得好,做得也好,五六年我看过,这次比以前好。”文化部负责演出的领导说:“在北京看舞蹈演出,中间鼓掌是不大可能的,百叶龙演出鼓掌那么多!”领导们一致评价:这么多舞蹈,《百叶龙》最好,而且这节目放在开场,这个头开得好。第二天,由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陪同我们,到郊区大兴县演出,大兴县二十多个公社都派代表来观看百叶龙演出。当百叶龙在台上飞舞时,台下观众轰动了,掌声、喝彩声混成一片。第二天,《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对此作了专版报道。6月8日上午,百叶龙又参加招待首都文艺界演出,我们百叶龙放在最后一个节目,演出结束时,黄镇部长专门来看我们舞龙队员,并和我们一一握手。还称赞我们演得好。10日晚上,百叶龙在怀仁堂汇报演出。那天晚上,万里、王任重、谷牧等中央领导接见了我们,并和我们合影留念。王副总理对领队王长根说:“你五六年就来过北京,很好。你这么大年纪,辛苦了!”
6月11日下午举行闭幕式。参加闭幕式的有黄镇、张平化、周巍峙、贺敬之等文化部的领导。长兴百叶龙由演员曹福南代表全体演员在会上发言,王长根代表百叶龙队第一个领了优秀节目奖。从6月14日起,百叶龙进驻“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泥土的芳香》。本来我们要等到9月份才拍摄完成,后来我们再三要求回家赶农时,才经同意提前拍摄,到7月13日拍摄好,7月15日返回长兴。百叶龙回长兴后不久,上海交响乐团来人到天平村,想把百叶龙搬过去进行改编,他们也派来很多人,到我们村学习排练百叶龙,说实话,我没真心教他们。不久,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形式改变了,百叶龙又淡化了。直到1993年,当时的天平桥乡政府十分重视百叶龙的恢复。当时天平桥乡党委书记夏明祥把我叫去,要我重新组织百叶龙演出团队伍,并让分管乡长施正强具体联系指导。那时,演出队员人数不够,就抽了几位年轻的乡干部,白天上班,晚上参加排练,由我当教练。我当时在天平村任村书记,便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参加指导排练。村老书记王长根那时还健在,尽管他年岁已高,但是百叶龙的事他还是十分关心,经常到我们排练现场帮助指导。在天平桥乡政府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支持下,我们又扎了一条新的百叶龙。1993年的五月,我们百叶龙再次上北京参加“全国舞龙大奖赛”,这次舞百叶龙头的是我儿子谈勇。我作为总教练也去了北京。这次“全国舞龙大奖赛”在颐和园进行,我们获得优胜奖,通过这一次舞龙比赛,吸取了舞龙赛中许多如游龙、滚龙、龙盘柱、腾龙、卧龙等规定动作,丰富了百叶龙舞蹈动作。1995年,百叶龙去上海参加“全国龙狮邀请赛”后,我就把舞百叶龙的训练、组织等具体事务交给了谈勇。
百叶龙艺术在上级政府的关心下,已发扬广大,舞出了国门。成为了国家的民间艺术瑰宝。我现在向往着,争取利用天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在百叶龙的发源地建一个保存百叶龙民间艺术,弘扬百叶龙精神,又可供人们游览的百叶龙观赏基地。这是我一生的夙愿。
百叶龙的不老传奇
石玉楼,男,1930年5月出生,长兴县林城镇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长兴百叶龙”。
扎龙头大师的往事
我13岁就在江苏兴化市“鸿福”舞台学京戏,19岁在苏州市“韩顺新”戏具店从师学艺,后来在常州“得胜”木偶京剧团和市京剧团工作,36岁来长兴越剧团直到退休。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使我对文艺有了本能的喜爱。也正是这一缘故,让我这一生与“百叶龙”有了不解的情缘。那是1980年5月初,当时的嘉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顾锡东来到长兴县林城镇的天平桥村(当时天平桥村隶属原天平桥乡),要找天平村的王长根扎百叶龙,准备参加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农民业余艺术调演。王长根和谈春根两人曾扎过1957年第一次去北京的百叶龙,但是那时百叶龙的制作技术还较原始,这一次再上北京演出,时间紧,要求更高,他感到压力太大,只答应扎百叶龙龙身,也就是由荷花瓣组成的龙身。为了扎好百叶龙头参加北京的演出,顾锡东回去后找了六个会扎龙头的师傅,他要求这六个师傅每人扎一个龙头,谁扎得好就用谁扎的龙头。结果这六个师傅化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都没扎成功。他们扎的龙头都没有达百叶龙所应有的艺术韵味。这时距去北京调演的时间已经很近,地区文化局决定取消百叶龙上京调演,只让湖州的民间舞蹈“小篷船”上北京。时任长兴县文化局副局长的乔林、县文化馆长许成才知道这事后,找到地区文化局的领导,提出长兴的百叶龙一定要去北京参加调演,地区文化局的领导则表示,长兴如在一周内拿出龙头样品,可以考虑。
乔林和许成才回长兴后,听说我会扎龙头,便让许成才来找我。我那时在长兴越剧团被当作“戏霸”“有政治问题”而靠边站。听说要我扎龙头去北京调演,当时我还心有余悸,便对许成才说:“扎龙头上北京调演是个政治问题,搞不好要坐牢的。”乔林知道这事后,又当着我的面表示政治上的问题他挑担,他让我放胆地搞。领导有态度了,我马上动手。我根据王长根介绍原来百叶龙出自荷花塘的故事,也多次请教王长根、谈小明原来扎百叶龙头的结构状况,结合我多年从事舞台道具制作艺术的经验,进行了形象化的思考,用黄泥巴做了百叶龙头的模型。我整整化了四天四夜,把百叶龙头的模型制作好了,即向乔林和许成才作了汇报。第二天,顾锡东还有省文化局的相关领导到县文化馆现场观看,他们看到我已做好的百叶龙龙头模型,都说这龙头做得太漂亮了,顾锡东还称赞我说:“石师傅,你真不简单,用黄泥巴能做出这样好的龙头模型。”还对乔林说:“一定要做好这龙头!”当时我在现场表态说:“这龙头要真的成型了一定更漂亮。”我又要求领导再派两个人做我的助手,一个是文化馆的王冰,另一个是王剑秋,他俩都有美术特长,领导当场拍板。第二天,我便和王冰及王剑秋一起去上海采购制作龙头的器材。器材由我开出单子,指导他俩经办。我们在上海找了三天,找到了原来我买过戏具的上海戏具门市部,在那里把扎龙头的材料办齐了,马上赶回了长兴。回长兴后,我就连夜赶制。我还把我19岁的女儿石扬萍叫来帮忙,她干了五天五夜,吃不消了。我吃住在扎龙头现场,夜里肚子饿了,没啥吃的,我弄点咸菜过烧酒。在制作龙头过程中,我边做边看边琢磨,把龙角改做成藕的形状。过了一天,我又喊乔、许两人来看,那天顾锡东也来了,他看了即将成型的龙头,表扬我说:“石师傅,你这双手太巧了!至于龙腮等怎么装,你作主,怎么做就怎么办。”
龙头上的腮刺装上后,要装龙胡须。原来做龙胡须的是用苎麻做的,比较粗糙,分量又重,我就想到了用唱戏用的口面做龙胡须。为了办做龙须的材料,我赶到苏州戏具店,这店里的人和我老相识,我找他们帮忙,赶制85厘米一圈的龙胡须。他们满口答应,专派两个师傅当天就为我赶制龙须。我等到下午三点多钟,拿到做好的龙胡须,坐末班车回到了湖州。这时天色已晚,回长兴的车没有了,我只好乘了一条小船往长兴赶,到长兴已是后半夜一点了。但我没顾得上睡觉,马上把胡须装到龙头上。第二天早上,文化馆池文海(那时池文海负责指导百叶龙舞蹈,王长根负责制作龙身。)过来一看说:“石老师不得了了!”第十天,龙头基本扎好了,我又给龙头顶上扎了一朵荷花,王冰在场说:“真好看!”第十一天,省市的相关领导又来长兴,他们看到基本完工的百叶龙头,当着我的面说:“长兴百叶龙太漂亮了,一定去北京。”这时我心里踏实了。第十四天的晚上一点,百叶龙头真正完工。整整十五个日日夜夜,我干得太累了,倒在桌子上睡着了。第二天,乔林把这扎好的百叶龙头拿到了嘉兴,省里也电报去了文化部,那天上午的十一点钟,中央文化部已派人赶到嘉兴。当天又把我喊去嘉兴,文化部的一位领导请我一人过去,他问我:“你原来做过这龙头吗?”我说:“我是集大家的长处,试着扎的。”那领导说:“你辛苦了。”
龙头扎好后,顾锡东又向我提出,这漂亮的龙头,必须配上相称的龙珠,还有那装着当龙尾的蝴蝶。他们把我请到湖州,住在湖州宾馆,领导们住小房间,给我住大房间,让我住在宾馆扎龙珠。那龙珠是镶嵌在荷花里的,我用台钟里的发条安装在龙珠里,让这龙珠能旋转。那龙尾的蝴蝶,我和王长根探讨,由他制作,这蝴蝶能一收一放,放开是蝴蝶,收拢是龙尾。那时的龙眼珠里还安装了用电池的珠泡。长兴百叶龙终于如愿以偿,代表浙江省上北京参加了全国农民业余艺术调演。舞龙的都去了北京,而我回长兴了。因为那时十分讲政治,我还在靠边站。但我无怨无悔,因为百叶龙头扎成了,百叶龙也因此争取上了北京。而且得到中央领导及专家们的赞扬。
百叶龙出名了。但是我对百叶龙的制作还是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第一条百叶龙是用铅丝、竹篾、棉布等材料,龙头有17斤重,舞起来很吃力,龙身没有内套,还不十分美观。现在,龙头已由17斤逐步减轻到了7斤,龙身镶了内套,过去荷花瓣只有16厘米,现在加大到24厘米,原来龙身每节是1.4米,现在每节增长到两米。整条龙既轻又亮丽,舞动起来也轻松多了。我对百叶龙深有感情,曾经在1988年,南京金陵宾馆要我做两条百叶龙,让日本客人带去日本,那时给我出了15万元的高价。我告诉他们,除了长兴,其他什么地方我不会去做的。1993年,日本岛田市和湖州市缔结友好城市,百叶龙去参展,当时一位日本翻译找我,要和我拍照,并说不会亏待我,我推说领导不同意,我就怕他们给我入套,把扎百叶龙的艺术弄到日本,我要变成罪人的。2003年领导要我扎两条百叶龙观赏品,代表市县赠送给新西兰,领导问我要出多少钱?我没要钱,只是要求给我了一份收藏证。
百叶龙已陪伴我大半辈子,我自己扎了一条百叶龙观赏模型,放在我的房间里,我每天看着百叶龙,回味着扎百叶龙的往事,想想自己因为扎百叶龙而得到很多荣誉,感到也很欣慰。现在我老了,我已把扎百叶龙的技艺传授给了儿子石俊俊,我要他从艺为重,他也争气,已经完全掌握了扎百叶龙这门技艺。
知识出处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谈小明
责任者
石玉楼
责任者
施正强
责任者
葛丹
责任者
施正强
责任者
谈小明
相关人物
石玉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长兴百叶龙(国家级非...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