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里吹打乐(市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报纸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28
颗粒名称: 窑里吹打乐(市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D261;D262;D624
页数: 5
页码: 39-43
摘要: 善琏窑里吹打乐诞生于解放初期,普及于70年代末,并一直传承至今。
关键词: 技艺传授 吹打乐 民俗文化研究 打击乐器 民间吹打乐

内容

善琏窑里吹打乐诞生于解放初期,普及于70年代末,并一直传承至今。
  50年代初,江苏籍知名“乐人”(民间艺人)邱聚林,到窑里村河西自然村做上门女婿,带来了其所学的民间“乐人”吹打技艺。到了当地以后,他先后把技艺传授给了程细毛(同村人)、褚文龙(同村人)、谢永年(邻村人)、褚新法(邱的女婿)、褚如法(褚新法之弟)等人。到了90年代中期,其徒弟程细毛,又把吹打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程根泉,褚新法则传授给了其儿子邱国利,谢永年还带了徒弟程新富等人。到现在为止,窑里民间吹打乐艺人,已达15人。
  窑里吹打乐主要乐器是唢呐和6件锣鼓打击乐器,即:锣、大钹、小钹、小锣、板鼓和铜鼓。演奏姿势,可站可坐。一般有6人演奏打击乐器,4人轮换吹奏唢呐。唢呐奏主旋律曲牌,锣鼓则穿插其中,起到烘托气氛之作用。窑里吹打的传统曲目有10余首,常用的主要曲目有“将军令”“水龙吟”“小开门”“喜相逢”等。行内人对有些曲目称“上把工尺”“下把工尺”等。
  吹打乐气势雄壮,风格喜庆。解放前,都用于大户人家喜庆的开场曲,现在则用于农村庙会的序曲。窑里吹打乐,作为民间传承的一种艺术样式,得到了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曾多次组织其参加“南浔区民间文化踩街”“含山蚕花节”“笔祖庙会”等活动的演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也得到了上级民俗文化研究专家的认可。目前,窑里吹打乐已成为职业性民间乐队,农闲时专事为周边农村、企业的庆典活动服务。在其影响下,现已发展到了桐乡的河山、本地的练市、石淙等地。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