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乐宛转绕幽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报纸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26
颗粒名称: 竹乐宛转绕幽篁
分类号: F832;TU;D92
页数: 3
页码: 36-38
摘要: 柯国强,男,1956出生,安吉县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竹乐器”。
关键词: 文化馆 县文化馆 竹乐器 民间艺术 竹乐团

内容

柯国强 口述
  柯国强,男,1956出生,安吉县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竹乐器”。
  十几年前,我在日常文艺创作表演中,从农家生活用具中获得灵感,开始编曲。刚开始编曲时,只有竹碗、竹鼓等几种乐器,后来我和同事们开始下乡找更多竹乐材料。我们下乡跑了几个地方,选了好多材料。选材方面特别要紧,因为安吉竹子最多,但是要做好一件乐器也得下苦功。原有的基础远远不够了,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八九种乐器,现在已发展到了二十多种。几乎每一件乐器诞生的灵感,都是来源于当地竹农的生活。安吉竹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浑然天成。竹乐乐器全部采用农家生产、生活用具,它是古代安吉人不断总结生活生产经验后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遗产,要让安吉竹乐插上腾飞的翅膀,既要做好文化艺术的历史挖掘,更要赋予古老的艺术以新的文化内涵。
  竹乐器中,赶山筒作为重击低音乐器,能够发出清脆的声音;牛铃作为色彩乐器,还有大竹鼓、小竹鼓,集中竹器具相互配合,有节奏也有旋律。雷电风雨、蝉唱蛙鸣、小溪流水,在安吉文化馆演奏者的灵巧双手下,这些自然界的天籁之音竟然发自于蚕匾、蒸笼等农家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具,让听者如痴如醉之余也不由惊叹不已,妙思赋于农家物,巧手奏出天籁音。
  因为我对竹子了如指掌,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饭用的是竹筷……农村的生活给我一种不可磨灭的生活感受。我写过很多曲子,题材始终没有离开过竹子这个主题。1990年开始的18年间,以我领衔的县文化馆竹乐团,认准了竹乐发展这条路并艰难地走了下来,从器乐选材到音准的校对,从牛铃、蒸笼的研究到竹管琴的开发……
  我们编曲演奏出了《竹之声》《翠谷传音》《竹韵山风》《安且吉兮》《竹海山风》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此期间,安吉竹乐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不仅器乐在乐器数量、质量上有明显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安吉竹乐以安吉竹乐艺术团为基础,在全县范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如今,安吉县的竹乐团有十几个,如竹博园、职业技术学校、信用联社、文化馆女子竹乐团、残疾人竹乐团、农业银行竹乐团、竹艺商贸城竹乐团、报福洪家村笋芽尔竹乐团等,其中有些是单纯的打击乐团,有些是与民乐结合、有些是与铜管结合的。
  只有普及才有新的提高。安吉竹乐是通过深入挖掘提炼的劳动语言,要保持竹乐的长盛不衰就必须要有广大人民的参与:竹艺商贸城竹乐艺术团鼓声擂得更响,县检察院将安吉竹乐带进国家大剧院……正是安吉竹乐被人们接受并继续发扬的具体表现。
  我虽然已近退休年龄,也正在培养更多的传人,像县文化馆女子竹乐团等,在竹子中找到了音乐乐趣的竹乡人,将通过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示竹乡人勤劳质朴的精神风貌和竹乡安吉的风土人情。
  竹乐演奏成为了安吉对外宣传推广的一张名片,为了更好保护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在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安吉文化馆于2004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经过严格审定,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安吉竹乐中的竹鼓、竹管琴、竹梆子、蒸笼鼓等多项主要乐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从此,安吉竹乐这一民间艺术精品将穿上一件法律保护外衣。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将安吉竹乐保护好,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使之为安吉文化大县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整理者:周昀豪、施一南】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