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西施传说(市级非遗项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守望》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819
颗粒名称: 范蠡西施传说(市级非遗项目)
分类号: K825.7;K295.53
页数: 5
页码: 29-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湖州市市级文学类非遗项目-范蠡西施传说,及作者和传说的渊源。
关键词: 非遗项目 西施传说 湖州市

内容

范蠡西施传说(市级非遗项目)
  范蠡西施传说,是苏、浙一带流行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作为其重要的流传地之一,在德清县境内主要集中在蠡山村一带。蠡山村因蠡山而命名,蠡山有八景。据当地村民的口述,范蠡西施传说在德清至少有300多年的传承历史。早在明末蔡方壶《始游蠡山记》中就已经提及蠡山的来历及范蠡被奉为土神的民风。清代徐倬(1624—1713,德清新塘人)亦说,范蠡,“泛五湖时取道与此”,“俗传已久”,“村人已祀蠡于山”,“此山已为蠡所有矣”。而范蠡庙亦由来已久,匾额“庙貌扁舟”为清光绪十九年俞樾题,蠡山戏台则始建于清代初年,清光绪年间重修。范蠡西施依附于地名传说故事内容生动而丰富,地方特色浓厚,充分体现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范蠡西施传说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体现民间文学的传奇性、生动性、变异性,具有文学研究价值。西施传说褒扬真善美,崇尚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范蠡传说发扬扶弱济贫、传颂乐善好施的大爱精神,积极弘扬创造与布施的财富观等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对推动社会进步,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范蠡祠自恢复以来,香火不断,庙会规模庞大,当地村民视祠内“陶朱古井”为财富象征,五湖四海的游客、商人均慕名前来。
  范蠡西施传说
  徐应元 口述
  徐应元,男,1930年6月出生,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大桥组人。湖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项目为“范蠡西施传说”。
  西施在德清的遗迹、传说很多,而最典型最集中的莫过于德清蠡山。蠡山位于德清县城东25公里处,钟管镇干山刘桥蠡山村。山上建有范蠡祠和古朴的戏台,坐北朝南,形似一叶扁舟。祠内供有范蠡、西施和文种等彩塑神像。那天上午,我们来到蠡山祠,拜访了刘桥蠡山村大桥组村民徐应元老人,今年他已84岁了。
  徐大爷说:1937年,日本东洋鬼子打进来的辰光(时候),我8岁了。我小辰光就晓得蠡山上,有一座供范蠡老爷和西施娘娘的庙,式样像一条大船(画舫)。我还记得小辰光,常跟了阿爷阿娘来蠡山庙烧香拜菩萨,看戏文。蠡山庙戏台上做戏,附近和外乡的老百姓就来看戏。
  春秋战国时,越国范蠡官老爷带了西施娘娘离开越国时,最初就到德清干山一带隐居。附近有一爿观音漾,范蠡老爷教渔民百姓养鱼,还写了一本养鱼的书,发明了竹子做“鱼簖”防止大鱼逃跑的养鱼技术。西施娘娘带了蚕种,教乡亲们采桑养蚕,还教妇女纺纱织布,当地老百姓尊称她为“蚕花娘娘”。在范蠡和西施的帮助下,这里很快成了富庶之地。后来,老百姓为感谢他们的恩德,就造起了这座范蠡土主庙。
  当地老底子就传下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十一月十八和正月十四三个日脚(日子),分别是西施娘娘和范蠡老爷的生辰日脚,和他们到蠡山隐居的日脚。这三个日脚一到,邻近的乡民都不约而同地来这里烧香、拜忏、打佛事,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在15岁那年上就到漾湾村里一户农家做义子。后来解放了,1951年,我18岁报名参了军,当了两年兵,参加抗美援朝,天天勤快训练,不过没上前线。退伍后回到村里,当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副村长。26岁回到刘桥村,当村干部。在刘桥大队当支部书记11年。1977年调到干山乡政府管乡办企业。
  我还清楚记得“文革”时期,1967、68年杭州第七中学的师生近千人分批来刘桥大队学农,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搞文艺宣传活动,唱歌演戏就在蠡山庙前的戏台上,队里的百姓群众都搬了凳子上山来看演出。
  我听村里老人家讲,蠡山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就是“蚕花的由来”。蠡山人都晓得,蚕花就是西施娘娘手里行出来的。当年,西施娘娘去吴国时,路经德清蠡山,在山坡下桑园边上,碰到一群采桑姑娘,她亲手给采桑姑娘分送蚕花,祝她们蚕桑丰收。这年果然蚕花廿四分,从此蚕娘簪戴蚕花,这个习俗一直传到今朝日脚。戴蚕花,蚕乡女子,不论是大人的还是细(小)丫头,凡是养蚕日脚,她们头上总要插一朵彩纸做的花,叫“蚕花”,是一种信物,表示她们对蚕花娘娘的尊敬和爱戴。
  去年春天,诸暨市电视台来蠡山拍西施娘娘的电视,专门来到蠡山庙里,我就站在天井里,给他们讲《西施娘娘送蚕花廿四分》这个民间故事,还带他们看“蠡山八景”,翠岭马回、西施画桥、陶朱古井。
  穿过大殿往上走,有松硚石梯。还有陶朱古井,石潭里的水一年四季不干,蛮奇怪的。这里曾经办过大队的小学学堂,1980年左右古庙被拆掉。直到1993年修复,县博物馆派人来指导,根据蠡山范蠡祠的原貌建造,潘志成长期在蠡山负责施工。听说要修复蠡山庙时,我助资2000元。范蠡祠的香火蛮旺的,正月里,年初五拜财神范蠡菩萨,庙里庙外很热闹,香火蛮旺,求菩萨保佑蛮灵光。春天,附近各个地方的人都来拜西施蚕花娘娘,弄一种红纸、棉纸,摆在供桌前,祈求保佑今年养蚕大丰收。卖了茧子以后,再来谢蚕花娘娘,乡里的老阿太经常上山打佛会。这四五十年光景一眨眼就过去了,像补碗、补镬子、打蓑衣等手艺都消失了,还有像《西施娘娘送蚕花》这样的民间故事,现代年轻人知道的也越来越少了。
  徐大爷还仿佛沉浸在回忆里,我们挥手与他道别。
  据我所知古代就有蠡山八景,其中“西施画桥”与“翠岭马回”两处是最为典型的西施遗迹。“翠岭马回”位于蠡山脚下,据传,是范蠡送西施由越入吴时,挥泪作别,催马南归的地方。沿蠡山山坡一条林荫蔽日的小道,有一处蕴涵美丽传说的“西施画桥”。相传,当年西施随范蠡隐居在此,每天清晨站在桥上,以水为镜梳妆打扮,画桥也因此而得名。传说中西施留下的“三寸金莲”,在桥上仍清晰可见。虽历经风雨侵蚀,古朴雅致的画桥如今已青藤缠绕,桥身侧面镌刻清光绪年间的楷文已模糊不清了。在德清,还有“胭脂泉”“梳妆台”等很多有关西施的遗迹,大都隐匿于山野之间,不为外人所知。每年清明时分,西施被人们尊为“蚕神”“蚕花娘娘”,以蚕花庙会香市(寺庙进香季节所设买卖香物、杂物等的集市)的形式得到全民的隆重祭祀。每年在蠡山的范蠡祠,有三次大规模的民间祭祀活动,蚕花娘娘西施手托蚕花,含笑立于功德殿上,百姓虔诚地祭拜这位曾经“保国佑民”的一代蚕神娘娘。
  在蠡山,让人鲜明地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历史延续和文化渗透深得人心。一年四季,“蚕花娘娘”西施受人顶礼膜拜,范蠡祠内香火鼎盛。
  【整理者:周江鸿】

知识出处

守望

《守望》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守望——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事》一书,藉以发挥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这些生发于人民的宝贵技艺活跃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丰富于民间,造福于人民。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应元
责任者
周江鸿
责任者
徐应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湖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