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工程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729
颗粒名称: 第九章 工程效益
分类号: TV697
页数: 4
页码: 129-132
摘要: 防洪是水库的主要效益。水库建成以来,由于有效地拦蓄洪水,削减了东苕溪历次洪峰流量,直接保护了水库坝址以下、东苕溪导流以西10万亩农田;减少了东苕溪东泄水量,间接保护了导流以东德清、湖州市区等地32万亩农田,减轻了杭嘉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同时,亦消除了距水库坝址3公里的杭长铁路、104国道湖杭段和1700余住户、5000多居民的武康镇的洪水直接威胁。同年10月上旬,水库因受26号台风影响而泄洪,但由于东苕溪导流的顶托,横塘桥最高水位达6米、王母山5.67米、洛舍闸5.47米,内涝严重。在这紧急情况下,县委令水库关闸停止泄水,拦洪2980万立方米。毫米,水库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德清水位到达5.97米、洛舍闸水位5.82米。
关键词: 德清县 工程 效益

内容

第一节 防洪效益
  防洪是水库的主要效益。水库建成以来,由于有效地拦蓄洪水,削减了东苕溪历次洪峰流量,直接保护了水库坝址以下、东苕溪导流以西10万亩农田;减少了东苕溪东泄水量,间接保护了导流以东德清、湖州市区(即原昊兴县)等地32万亩农田,减轻了杭嘉湖平原的洪涝灾害。同时,亦消除了距水库坝址3公里的杭长铁路、104国道湖杭段和1700余住户、5000多居民的武康镇的洪水直接威胁。
  水库在建设期间就开始发挥了防洪效益。1961年9月13日,水库上游发生了短历时暴雨,6小时降水126.5毫米,山洪暴发,最大洪峰流量987立方米/秒,由于水库关闸滞洪,1945.2万立方米洪水全拦于水库,下游农田无损失。同年10月上旬,水库因受26号台风影响而泄洪,但由于东苕溪导流的顶托,横塘桥最高水位达6米、王母山5.67米、洛舍闸5.47米,内涝严重。在这紧急情况下,县委令水库关闸停止泄水,拦洪2980万立方米。3小时后,三桥一带水位显著下降,排除了圩内积水,保证了当年农业获丰收。
  1962年9月初,受14号台风影响,三日连续降水267.1
  毫米,水库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德清水位到达5.97米、洛舍闸水位5.82米。由于水库及时停止泄洪,关闸18天,拦蓄洪水2436万立方米,库水位蓄至45.47米,从而减少了东苕溪导流的洪峰流量。
  1963年9月中旬,受12号台风袭击,三日降水350.2毫米,由于水库及时腾空库容,全拦洪水5175万立方米,库水位达到竣工前的最高水位48.68米,确保了下游农田的丰收。
  水库建成后,防洪效益更为显著。1970、1971、1977、1983、1984年降水量均属偏丰年份,水库都发挥了拦洪效益。198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水库流域内降水486.2毫米。上游青山水库不断泄洪,下承埭溪洪水顶托,使东苕溪导流沿线形成了长时间内涝。为保证湖州市安全,确保德清县农业丰收和减轻埭溪患区灾情,水库蓄水滞洪,拦蓄水量7019万立方米,库水位蓄至50.27米,都是建库以来的最高纪录,充分发挥了水库的拦洪作用。
  1984年6月中旬,三日暴雨248.3毫米,七日雨量为307毫米,水库下游平原地区水位趋近警戒线,东苕溪导流东塘多处坍方,抢险紧张。后因水库全拦洪水6015万立方米,库水位蓄至50.18米,使导流以东免受洪涝,农业仍获丰收。
  第二节 灌溉效益
  水库灌区设计面积3.17万亩。1960年春开始蓄水灌溉。1971年灌区扩建后,实际受益面积扩大到4.4万亩,其中104国道以西已能确保灌溉。随着灌区的扩建和完善,以及灌区群众坚持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连年持续上升,实
  现了高产稳产。受益面积最大的武康镇(即原千秋公社),建国前,粮食亩产150公斤;建库前粮食亩产230公斤;区建成后,60年代平均亩产297.5公斤、70年代562.5公斤、进入80年代为640.6公斤,1988年创历史最高产量,亩产达713公斤。
  建库以来的1967、1978、1979、1988年均为干旱年份,水库确保了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使灌区有旱情而无旱灾,农业喜获丰收。
  1978年大旱,全年流域降水量为1064.1毫米,其中梅汛期降水208毫米,6月中下旬仅降水64.9毫米。在雨量不足、库水位又低(6月底库水位为39.53米)的情况下,水库和灌区各级组织、社员群众密切配合,经过一个多月的奋力抗旱,库水放至历史最低水位31.93米,保证了灌区农田抗旱用水,早稻获得了丰收,並全部种上了晚稻。当年夺得了建库以来的灌区最高产量,亩产586.5公斤。
  1988年,秋冬连续干旱。水库及时改变冬季关闸检修电站的计划,服从抗旱需要,坚持小机发电,放水灌溉18天,提供灌溉水量142万立方米,不仅使灌区晚稻丰收,而且春粮全部下种。
  第三节 发电效益
  水库建成后,对下游水能利用进行梯级开发,相继建成一、二、三级电站,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而且提高了大电网末端的供电质量,缓解了德清县境内峰荷不足的矛盾,支援了工农业生产。这3级电站年平均发电575.1万度,每年可使德清县增加工农业产值3450余万元。
  第四节 综合经营效益
  水库转入管理时,几乎没有管理经费。全体管理人员在水库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综合经营,开展增产节约。1964年底,水费、养鱼、水果等收入达4万余元,度过了管理资金不足的难关,水库管理开始纳入以库养库、自给略有盈余的轨道。1965年8月,一级电站建成投产。从此,水库以发电、养鱼为综合经营的骨干,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利综合经营。自1964至1988年,水库综合经营总收入872.14万元(包括发电收入),平均年收入34.89万元,本着“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精神,主要用于搞好工程管理,扩大再生产,部分用于职工工资和集体福利。
  1963至1988年,水库共产商品鱼253.5万公斤,平均年产9.75万公斤。对活跃春节市场、改善市场水产品供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水库806亩国有山林现已竹木成林,郁郁葱葱,对库区水土保持、减少泥砂淤积、美化自然景观、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等均有显著的作用。
  水库转入管理以来,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开展了河蚌育珠、饲养水貂和瘦肉型中猪、加工日木和服腰带等出口产品生产,为国家出口创汇作出了贡献。
  由于管理水平以及地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利用水平还不高。1963至1985年,水资源利用率为18.5%;水资源利用指数为10.56,水力利用指数为9.48。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