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蚁危害及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650
颗粒名称: 四、白蚁危害及防治
分类号: TV697.3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1965年春,在主坝施工木桩上发现白蚁,品种不清,未予重视。1974年秋,副坝左岸山坡发现黑翅土白蚁;主、副坝均有蚁害迹象,尤于副坝为多。经调查,水库坝体白蚁种类有两科四属四种。在县白蚁防治研究所所长沈勋城等同志指导协助下,于1974年秋起开始对坝体白蚁采用查、防、毒、灌、挖等防治措施。1975年春,在副坝右坝头开挖1.5 ×0.5 ×60米的封锁沟,用1 ∶ 200的4301和氯丹混合水剂拌黄泥封填夯实处理。1975年起,每年在主、副坝下游坝顶坡上每隔5 至10米挖呈梅花桩式交错排列的诱杀坑诱杀白蚁。经实践,以埋设毒饵包效果较好。1979年春,对副坝900平方米范围内进行毒土灌浆。年底,经对灌浆坝坡解剖观察,泥浆干缩与巢壁脱壳。目前,坝体土白蚁活动已基本控制。
关键词: 德清县 白蚁危害 防治

内容

1965年春,在主坝施工木桩上发现白蚁,品种不清,未予重视。1974年秋,副坝左岸山坡发现黑翅土白蚁;主、副坝均有蚁害迹象,尤于副坝为多。经调查,水库坝体白蚁种类有两科四属四种。
  在县白蚁防治研究所所长沈勋城等同志指导协助下,于1974年秋起开始对坝体白蚁采用查、防、毒、灌、挖等防治措施。
  1975年春,在副坝右坝头开挖1.5 ×0.5 ×60米的封锁沟,用1 ∶ 200的4301和氯丹混合水剂拌黄泥封填夯实处理。
  1975年起,每年在主、副坝下游坝顶坡上每隔5 至10米挖呈梅花桩式交错排列的诱杀坑诱杀白蚁。1984年后改埋灭蚁灵毒饵包。经实践,以埋设毒饵包效果较好。
  自1975年7月至1981年3月,对主、副坝5次开挖检查,先后在主坝0+194和副坝0+051、 0 + 065挖到白蚁主巢3处,菌圃及卫星巢33只,蚁道34条。
  1979年春,对副坝900平方米范围内进行毒土灌浆。年底,经对灌浆坝坡解剖观察,泥浆干缩与巢壁脱壳。1982年春,复灌毒土泥浆。第一次灌浆时有11孔12处浆液从坝体中冒出,第二次灌浆时坝坡无漏浆现象出现。
  1984年,利用暗裂探测仪探测坝体内蚁巢位置,正确测到主坝壤土中蚁巢 1只,深1.5米,巢腔直径110厘米。
  至1985年秋止,共查到主、副坝蚁害共207处:其中主坝蚁害81处,计1329平方米,蚁害率为3.8%;副坝蚁害126处,计2168平方米,蚁害率为13.8%。
  目前,坝体土白蚁活动已基本控制。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