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坝体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6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坝体管理
分类号: TV632.55
页数: 5
页码: 78-82
摘要: 水库转入管理以后,即行坝面修理工作。堆石防浪墙为浆砌块石防浪墙等。截至1970年,共完成土方。主坝上游原干砌块石护坡虽为花岗岩石,但风化破碎。后冲刷严重,故块石有架空塌陷现象。坝的右端约长100米的。工质量较差,块石小,且未设置垫层。经多年风浪淘刷和日晒冰冻,部分块石已成碎屑,厚0.5米,在高程35至46米的水位多变区除预留排水孔外,程38至55米之间护坡块石。两次翻修工程量共计0.63万立方米。並增设坝脚方脚固底。未再次发现裂缝。7月3日,经省、坝均有蚁害迹象,尤于副坝为多。目前,坝体土白蚁活动已基本控制。坝顶行驶时有出现。禁车辆在水库坝顶通行》的通知。建成,杜绝了人、畜、车辆进入坝体。
关键词: 德清县 坝体 管理

内容

一、坝面修理水库转入管理以后,即行坝面修理工作。平整坝坡;主、副坝坝面和坝头增设排水沟;下游坝坡补植草皮;改副坝堆石防浪墙为浆砌块石防浪墙等。截至1970年,共完成土方2.2万立方米、石方0.65万立方米。
  二、块石护坡翻修主坝上游原干砌块石护坡虽为花岗岩石,但风化破碎。
  在高程46米以上因未严格掌握施工质量,山砂垫层过薄,雨后冲刷严重,故块石有架空塌陷现象。坝的右端约长100米的护坡因受1960年8月大爆破块石抛落破坏,虽经抢修,但施工质量较差,块石小,且未设置垫层。高程35米以下坝坡未设块石铺护。
  副坝上游原干砌块石护坡均系变质严重的风化石,块石小,厚度薄,未设置垫层,且护坡不从坝脚砌起,也不做方脚固底。经多年风浪淘刷和日晒冰冻,部分块石已成碎屑,塌陷、隆起、搁空现象严重。
  1968年,经县革委会同意,对主、副坝干砌块石护坡进行翻修,将原护坡块石破碎后作为填层,新砌花岗岩块石,厚0.5米,在高程35至46米的水位多变区除预留排水孔外,均用水泥砂浆灌注块石缝隙。
  主坝护坡翻修自1970年1月开始,至翌年底,翻修了高程38至55米之间护坡块石。1978年,库水位降至建库后最低水位31.93米,故对高程34至38米之间护坡块石进行了突击翻修。两次翻修工程量共计0.63万立方米。並在坝脚至36米高程投抛块石0.3万余立方米。
  副坝护坡翻修自1969年3月开始,1971年底完成,共翻修护坡坡石0.34万立方米。並增设坝脚方脚固底。
  三、主坝裂缝处理
  (一)裂缝处理
  1964年,在坝顶桩号0+260处发现防浪墙有裂缝,当时认为是坝体沉陷对建筑材料的刚性和塑性影响不一所致而未作处理。1973年“五查四定”时,提出应作探槽观察的意见。1974年2月,在坝顶0+260至0+280段开挖探槽,发现坝体0+265、0+270、0+272处有纵向裂缝1条、横向裂缝
  4条,长5至6米,缝宽3至5毫米,最大深度2.5米,裂缝未贯通。经超挖裂缝深0.5米以后,于同年六七月间回填。后未再次发现裂缝。
  (二)岩石裂隙水处理坝顶左坝头常年有岩石裂隙水渗出。1985年5月,结合排水系统整理,挖至岩石,发现岩脉断层,长5米,平均宽0.75米,深0.71米,与坝轴线成85°交角。7月3日,经省、市、县有关人员会诊后认为:该处在高程55至57米处,高于洪水位线,且缝不与上游水库沟通,故对坝体安全危害不大,可作回填处理。8月中旬,用混凝土回填,计5.66立方米,其上用1.2立方米毛石混凝土复盖,並铺设直径30厘米水泥涵管22米,把坝头渗水直接引至下游坡排水沟内。
  四、白蚁危害及防治
  1965年春,在主坝施工木桩上发现白蚁,品种不清,未予重视。1974年秋,副坝左岸山坡发现黑翅土白蚁;主、副坝均有蚁害迹象,尤于副坝为多。经调查,水库坝体白蚁种类有两科四属四种。
  水库坝体白蚁种类表在县白蚁防治研究所所长沈勋城等同志指导协助下,于1974年秋起开始对坝体白蚁采用查、防、毒、灌、挖等防治措施。
  1975年春,在副坝右坝头开挖1.5×0.5×60米的封锁沟,用1∶200的4301和氯丹混合水剂拌黄泥封填夯实处理。
  1975年起,每年在主、副坝下游坝顶坡上每隔5至10米挖呈梅花桩式交错排列的诱杀坑诱杀白蚁。1984年后改埋灭蚁灵毒饵包。经实践,以埋设毒饵包效果较好。
  自1975年7月至1981年3月,对主、副坝5次开挖检查,先后在主坝0+194和副坝0+051、0+065挖到白蚁主巢3处,菌圃及卫星巢33只,蚁道34条。
  主坝蚁巢副坝蚁巢
  1979年春,对副坝900平方米范围内进行毒土灌浆。年底,经对灌浆坝坡解剖观察,泥浆干缩与巢壁脱壳。1982年春,复灌毒土泥浆。第一次灌浆时有11孔12处浆液从坝体中冒出,第二次灌浆时坝坡无漏浆现象出现。
  1984年,利用暗裂探测仪探测坝体内蚁巢位置,正确测到主坝壤土中蚁巢1只,深1.5米,巢腔直径110厘米。
  至1985年秋止,共查到主、副坝蚁害共207处:其中主坝蚁害81处,计1329平方米,蚁害率为3.8%;副坝蚁害126处,计2168平方米,蚁害率为13.8%。
  目前,坝体土白蚁活动已基本控制。
  五、坝体安全管理因坝址接近村庄,且坝头无阻拦设施,故坝坡放牧屡见。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不断增多,车辆在坝顶行驶时有出现。1984年10月6日,县人民政府发出《严禁车辆在水库坝顶通行》的通知。1987年夏,主坝右端围墙建成,杜绝了人、畜、车辆进入坝体。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