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配套工程施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60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配套工程施工
分类号: TV632.55
页数: 13
页码: 44-56
摘要: 灌区建设在水库建造前,武康一带农民沿余英溪筑临时性砂石堰坝引水灌溉农田。自庄村畈至武康有堰坝6座:庄村畈堰,灌溉庄村畈;龙头堰,灌溉大山畈、乌迥畈;万堰坝,灌溉下路畈和三桥部分农田;泥堰,灌溉丰桥畈、狮山畈;河桥堰,灌溉丰青畈;乌龙堰,灌溉城田畈。1959年10月,县水利局对水库灌区进行勘测设计,同年12月动工兴建。1961年秋,根据省水电厅指示,灌区归属水库配套工程,施工仍由县水利局负责。
关键词: 德清县 配套工程 施工

内容

第一节灌区建设在水库建造前,武康一带农民沿余英溪筑临时性砂石堰坝引水灌溉农田。自庄村畈至武康有堰坝6座:庄村畈堰,灌溉庄村畈;龙头堰,灌溉大山畈、乌迥畈;万堰坝,灌溉下路畈和三桥部分农田;泥堰,灌溉丰桥畈、狮山畈;河桥堰,灌溉丰青畈;乌龙堰,灌溉城田畈。
  1959年10月,县水利局对水库灌区进行勘测设计,同年12月动工兴建。利用原余英溪老渠道加以整修配套,开挖新渠,改建龙头堰。1961年秋,根据省水电厅指示,灌区归属水库配套工程,施工仍由县水利局负责。1962年改由水库工程指挥部负责施工。到1964年6月止,南至上柏公社联丰,东至秋山公社五里牌,西至对河口公社思仰堂,北至三桥埠灌区范围内,千秋、三桥、上柏、秋山,对河口、龙山等6个公社自流灌溉受益面积为1.87万亩,占设计自流灌溉面积3.17万亩的59%。整修、延长和新开干渠4条,长17.5公里;支渠13条,长38.3公里,完成渠系建筑物282处,开挖土石方38万立方米,投入劳力25.2万工日。投资35.6万元。
  1966年12月26日,县人委成立“对河口水库渠道工程指灌区规划挥部”,副县长沈菊初任主任,县水电局局长赵佐丰,水库党支部书记朱林先任副主任,各公社社长为成员,再次组织千秋、上柏、三桥、三合、二都、秋山、城关、龙山,对河口等公社78个受益大队进行渠道扩建:沿八都、积水坞、青石桥一线开挖北干渠和北分干渠;南总干渠沿花石开、苦竹园,劈开大岭头,打通小岭头,在七都建分水闸,分为南干一渠、南干二渠。1971年渠道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延伸和新建干渠5条计53.32公里,支渠61条计80.1公里,兴建大小建筑物583处(包括1966年12月以前建筑物),投资54.4万元,投入劳力65.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87.2万立方米。受益范围东至东苕溪西岸,南至上柏南津桥,西至对河口思仰堂,北至三桥五四,共9个公社(镇)78个大队。灌溉面积扩大到4.4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万亩、提水灌溉0.4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5.82万亩的76.6%。
  一、渠道(一)、南总干渠自龙头堰电站经小岭头至七都电站,全长2.88公里,有支渠3条,长0.46公里。在七都电站处建分水闸,分为南干一渠和南干二渠。
  南干一渠:自七都电站沿城山到上柏西山,向南经前山村折向东进,越长永畈、南山畈,沿阴山、白虎山过三合新亭坞、大赛、南舍,绕湖田心开挖下张岭,直达巽斗门,全长25.75公里,支渠22条,长34.72公里。1966年始挖,1971年完成,此渠大都沿山开挖,居高临下,排灌两用。
  南干二渠自七都电站经武康医院,东越胡村畈,在冯家圩口折向南沿塔山北麓经岭圩、新龙、虎山到下跨塘桥,全长10.61公里,支渠7条,长15.49公里。1964年7月前利用原有渠道整修至秋山五里牌,长3公里。1966年至1971年延伸至下跨塘桥。
  南总干渠(小岭头段)(二)、北总干渠自龙头堰电站经思仰堂至八都电站,全长2.4公里。
  北干渠:自八都电站沿大山到三桥五四接阜溪南港,全长4.54公里,支渠8条,长13.75公里。
  北分干渠自万堰坝经八都、乌迥畈、下路畈到秋山兴山包围,全长7.14公里,支渠20条,长10.7公里。
  二、建筑物灌区渠系建筑物共有583处,主要有:(一)、龙头堰为灌区总枢纽,位于一级电站下游3公里龙头山脚。1959年冬将原砂石坝改建为块石溢流堰,抬高水位,引水入渠。堰长54米,高1.7米,顶宽1米,底宽30米,迎水坡1∶2,背水坡1∶15,堰顶高程14.7米,以黄泥石灰作截水墙,干砌块石护面,水泥砂浆勾缝,堰顶通过最大流量170立方米/秒。毛竹筏道宽10米,较堰顶低0.5米。两端挡水墙共长180米,顶高程16.55米。在堰上游南北两端分别建进水闸各一处,以控制南北渠道进水流量。1960年春完成。后因龙头堰年久失修,控制设备不完善,加上灌区扩建,灌溉面积的增加和灌溉标准的提高,该堰已不适应灌溉需求。因此,结合龙头堰综合利用工程,县农水局于1970年12月重建龙头堰。新堰按五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施工,黄土填心,干砌块石护面,水泥砂浆勾缝,溢流堰与泄洪闸总长69米,堰顶高程16.8米,混凝土底板高程15米。溢流堰中间3孔×8米;两旁各4孔×2米,设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4扇,螺杆启闭,手、电两用;各边3孔×2.5米。其上建净宽3.2米的交通桥一座,荷载2吨。最大溢流量168立方米/秒,溢流深0.5米。在堰下游两侧各设控制闸门,北为净跨3米1孔,南为净跨1.2米2孔,均系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以调节南北总干渠灌溉水量。南总干渠控制最大灌溉流量为7立方米/秒,北总干渠控制最大流量为2.46立方米/秒。
  龙头堰(二)、万堰坝位于水库下游5.5公里处的武康镇八都村首余英溪内。
  1953年重建,为混凝土截水墙浆砌石溢流坝,坝长16米,上置木制闸板,用于抬高水位,灌溉余英溪南北两岸农田1.4万余亩。后因水库灌区建成,灌溉面积扩大,因而引水量有不敷溉之需,故于1962年用浆砌块石将堰顶加高50厘米。
  但因堰坝筑于砂石层上,渗漏严重,加上常年失修等原因,使灌区末端长期缺水。1976年,余英溪自龙头堰至武康千秋桥段裁弯取直,万堰坝亦随之重建于新溪内,座落在3号桥下,钢筋混土结构,堰长15米,由7扇门式活动钢筋混凝土闸门控制。但因年久失修,工程损坏严重,使下游灌溉用水矛盾突出,受益面积逐年缩小。至1982年灌溉面积已缩小至9028亩。1987决定重建万堰坝。1988年实施。坝址向上游移动7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坝长15米,设36×2米3孔和2.2×2米1孔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下泄流量为60立方米/秒,采用手、电两用螺杆启闭,並装有8千瓦柴油发电机。坝左端为下洪道,宽2米,长15米。总造价6.5万元。
  (三)倒虹吸工程25处其中主要有:西山箱式倒虹吸,位于南干一渠上柏镇西山,长40米,宽2.8米,高1.3米。1970年兴建。
  长春箱式倒虹吸,位于南干一渠长春溪坑,长50米,宽
  2.8米,高1.3米。1970年兴建。
  水桥倒虹吸水桥箱式倒虹吸,位于南干一渠上柏镇水桥,长380米,宽2.8米,高1.3米。
  1971年兴建。
  板桥管式倒虹,吸位于北分干渠板桥港,管径60厘米,长
  42米。1974年兴建。
  (四)防洪闸、泄洪闸、分水闸50座东风闸目前尚存32座,分布地点为:下龙头、七都、高家坞、水桥、东风、下柏、新亭坞、巽斗门、二院后、上林桥、思仰堂、八都、八都老电站、油车桥、迥北支渠进口、兴山渠道进口、积水坞、陆家门前、水库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统计表灌溉渠道设计长度、起迄地点、受益范围及灌溉田亩统计表1963年2月续上表杨家潭、牛棚头、蒋家坝等。
  (五)巽斗门翻水机埠位于三合乡巽斗门翻水站左侧,1979年县水电局建造。
  1980年12月划归水库工程管理局管理。用14×12水泵3台配
  3×20千瓦电动机,设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983年11月,连同巽斗门、新亭坞两处泄洪闸和新亭坞管理房及自巽斗门泄洪闸至三合公社牧场3段渠道,移交给三合公社自行管理使用,产权仍归水库工程局管理。
  (六)苦竹园滚水坝位于南总干渠苦竹园,坝长60米,坝高1.6米。1967年建成。
  第二节水电站
  一、一级电站(一)、电站建设
  一级电站位于主坝下游左端,为坝后式电站,总装机容量156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60万度。1960年4月26日电站基础始挖,后因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等原因而暂缓建造。
  1963年2月扩大初步设计时,选定机组型号为HL123—WJ—71型630千瓦机组两台或HL313—LH—126型1360千瓦机组一台,且以前者为宜。1964年初,为确保大电网电源末端的供电质量,满足德清西部山区用电,电站又上马。因生产厂家无现存的630千瓦机组,经省水电厅同意,改用一台现存1360千瓦机组。为运行灵活起见,增装了HL—123—WJ—50型200千瓦机组一台。配1800千伏安和240千伏安变压器各一台。
  电站厂房分发电机层、水轮机层和集水井层。水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水上部分为砖木结构,平瓦屋面,建筑面积
  194平方米。1964年3月由省水电设计院在现场设计,设计负责人朱佛佛。
  同年12月开工,由省水电工程局水电安装队承担施工安装。电站未设调压井。1965年6月28日竣工。
  完成土石方7.53万立方米,混凝土0.28万立方米,投资124.57万元。
  一级电站施工
  一级电站主要特性表同年7月10日零时至11日23时以阻抗进行机组带负荷
  1100千瓦试运行,运行时机组震动、摆度、温升正常,一次试车成功。8月6日,由省水电厅组织並通过验收。8月16日投入系统大电网送电运行。
  (二)尾水渠开挖电站尾水渠沿老河道开挖而成,自电站尾水管出口至下长滩,全长1738米。1960年10月至1961年3月开挖土石方1.6万立方米,后因电站缓建而停工。1964年底,电站开始建造,县人委于1965年6月至1966年春,组织全县各公社民工分期开挖,共挖土石方7.75万立方米。开挖后的渠首底高程为17米,比降1/3000,渠底宽由20米渐变到6米,顶宽22米,边坡1∶1.5。厂房以下94米尾水渠两侧为浆砌及干砌块石护坡。1973年和1974年干砌块石护坡延伸至东风桥。
  二、二级电站
  二级电站又名龙头堰电站,位于灌区龙头堰枢纽工程右端龙头山脚,集水面积13.65平方公里,利用水库一级电站尾水,结合龙头堰综合利用工程而兴建。电站由县农林水利局负责设计、建造,筏头公社建筑队承担土建施工,水库完成机组设备安装。电站选用CD002—WP—100型灯炮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两台和ZDJI—LM—80型水轮机一台,配50千瓦TSWN—6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250千瓦;配32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1984年冬调为240千伏安。龙头堰电站属省水电建设补助经费和县地方财政投资的县办工程,设计年发电量
  60万度,年利用小时2400小时,电站上游控制水位为16.8米,工作水头3.2米,引出流量为11立方米/秒。工程于1970年12月5日动工,1972年3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5.0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15万立方米,投入劳力9.5万工日,投货25万元。1972年4月14日试车发电,同年5月17日由县农林水利局移交给水库革委会管理。
  三、三级电站为充分利用水库水力资源,1971年冬,千秋公社(今武康镇)在南总干渠末端七都分水闸下建造三级电站,装机
  125千瓦,产权属该公社所有。
  第三节筏道毛竹过坝筏道工作室位于主坝0+260坝顶下游侧,面积
  6×6米,室面高程61.2米,内置716型双筒卷扬机一台,提吊荷载1270公斤;在坝上游坡筑滑道;下游坡建滑槽,滑槽底宽2.5米。1963年1月始建,同年9月建成。筏道建成后,因库区公路相继建成,同时过坝后的毛竹损伤严重,因此,至今尚未投入运行。筏道卷扬机于1970年调拨给县夺煤指挥部。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