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5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主坝
分类号: TV632.55
页数: 8
页码: 27-34
摘要: 主坝筑于余英溪上,为多种土质壤土心墙坝,坝高33米,坝顶长292.5米、宽7.3米,防浪墙高1.15米,坝底长160米、宽217.4米,上游坡面为块石护砌,下游坡面草皮铺护。1963年6月11日主坝建成。共开挖土方8.75万立方米,石方0.04万立方米;坝身填筑土方100.76万立方米,干砌块石3.51万立方米,浆砌块石0.05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62.3立方米,整理坝面2.4万平方米;投入劳力123.33万工日。后因第一期工程坝高定为33米,並考虑天气、劳力、土料等因素,故设计作了大幅度变更。
关键词: 德清县 工程施工 主坝

内容

主坝筑于余英溪上,为多种土质壤土心墙坝,坝高33米(坝顶高程58米,坝底高程25米),坝顶长292.5米、宽7.3米,防浪墙高1.15米,坝底长160米、宽217.4米,上游坡面为块石护砌,下游坡面草皮铺护。主坝工程于1958年7月1日动工,同11月22日开挖心墙嵌沟,12月22日回填完成;1960年元旦堵口合拢;1961年4月前由民工填筑,高程达到47米;同年4至10月由钱江工程局填筑,高程47至52米;同年10月至1962年2月停建,2月后由和平农场填筑,高程52至58米。1963年6月11日主坝建成。共开挖土方8.75万立方米,石方0.04万立方米;坝身填筑土方100.76万立方米,干砌块石3.51万立方米,浆砌块石0.05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62.3立方米,整理坝面2.4万平方米;投入劳力123.33万工日。
  一、变更设计
  坝底基础按原设计坝高42.1米施工。后因第一期工程坝高定为33米,並考虑天气、劳力、土料等因素,故设计作了大幅度变更。
  主坝设计高42.1米(坝顶高程67.1米)、顶宽8米,3级坝坡,内外坡均采用厚0.5米块石砌护;心墙顶高程65.5米,中心略偏上游1米米,以1∶0.35坡与坝底相交,并以1∶1.75坡开挖嵌沟,底宽12米;坝壳为砂砾料,心墙与砂砾料之间建砂壤土过滤层,坡度1∶1,下游坝壳高程36米到坝底砂壤土上铺厚1米中砂,起反滤作用。
  1959年初,施工进入高潮,因砂壤土料不足而影响了施工进度。此时,技术负责人赵传苹工程师提出修改断面,並用砂砾料和分化的花岗岩山砂替代部分砂壤土的方案。同年5月,工程指挥部向省水利厅、省水电设计院报告。1960年1月、3月、6月和11月,省水电设计院4次批文同意主坝断面修改方案和用砂砾料及风化的花岗岩山砂代替部分砂壤土坝壳填料。
  1960年冬,因劳力缺乏,但要求安渡汛期。经省水电厅批准,下游坡在高程43米处向内缩进20米,以1∶2.5坡度向上填筑。
  1963年扩大初步设计时,修改了工程规模,减小库容,降低坝高,第一期工程按坝顶58米高程缩减。此时,上游坡已按原设计要求筑到高程54米,故55米高程以上向内缩减13.5米,再以1∶2坡筑到坝顶;坝顶宽为7.3米;下游坡自坝顶到高程54米为1∶2,高程54米以下,以1∶2.5坡与已筑的下游坡相交于52至43米高程之间,呈左高右低,后经整理,即告完成。坝顶预加沉陷超高0.5米,实际坝顶高程58.5米,防浪墙高1.15米,每隔20米设灯柱一支。
  二、施工简述
  1958年10月下旬,心墙开挖,工地召开了2000多人动员大会,並设立前沿指挥所。领导和群众并肩战斗,白天争分
  夺秒,晚上挑灯夜战,就地露餐,饭后即干。12月22日,心墙嵌沟攻坚战首战告捷。心墙嵌沟底宽除桩号0+198至0+218段因设置抽水机,施工不便而只挖到10.8米(其中约1米长仅8.7米)外,其余皆按上宽40米、下宽12米、深8米,挖至岩面的设计标准施工。在桩号0+186左右有辉长岩侵入的软弱带一处,与坝轴线交角80°偏西,宽6米。软弱层开挖到较硬的辉长岩层,深约1.5米后,用混凝土铺盖,厚0.5至1米,宽8米,长8米。在心墙嵌沟中有较大泉眼3处:位于上游面0+105、0+145及下游面0+198处,经堵眼处理后无漏水现象。
  两坝头与山坡接触处均开挖到新鲜岩面,並开凿嵌槽,宽4米、深2米,在岩面裂缝处用水泥砂浆嵌缝处理。心墙与山坡接触处扩大50%的接触面,用黄泥浆涂于岩面、右岸接头处心墙嵌沟上、下游各20米处增开宽2、深1米嵌沟各1条,以增加渗径,开挖高程自22米至41米。
  心墙基础处理后即行回填。采用分块填筑、人工
  处理泉眼
  主坝施工防雨棚
  打夯方法,大面积时,用拖拉机碾压。心墙砂壤土与坝壳同步上升,以人工运土、铺土,卷场机上坝,拖拉机压实。每次铺土厚度20厘米左右压实到13厘米。设计干么重为大于1.55吨/立方米,经4654次土壤试验,干么重合格率为85.7%,最大干么重达1.6吨/立方米以上,最小干么重仅1.2吨/立方米。
  主坝心墙处理
  主坝心墙干么重试验情况表
  主坝心墙开挖
  坝壳原用砂砾料与砂壤土两种,后用风化的花岗岩山砂代替上游坡46米高程和下游坡43米高程以上的砂砾料。砂砾料的质量控制采用灌砂法,设计干么重为大于1.7吨/立方米,经干么重试验116次,合格87次,占75%,最大干么重达1.85吨/立方米以上,最小干么重仅1.4吨/立方米。
  主坝砂砾料干么重试验情况表
  砂壤土尚能符合质量要求。
  山砂设计干么重为大于1.6吨/立方米,经干么重试验67次,合格53次,占79.2%。
  三、大坝堵口
  1959年10月下旬,主坝心墙(老河道部位)已筑高到36.5米高程,上游坝坡砂砾料已筑到38米高程,施工导流亦改由隧洞导流,经五十年一遇非汛期雨量演算,已达到大坝堵口要求。故具文报省水利厅,请求大坝堵口合拢。经省水利厅派员检查后,同意堵口。
  堵口前,集中抽水机5台计52匹马力,拖拉机6辆,备草包2000只,土料2.5万立方米。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丰平亲自批拨的90匹马力柴油发动机(55千瓦)亦及时安装完成。11月15日,工程指挥部召开2000余人誓师大会,提出“工地上下总动员,团结一致,全力以赴,拿出挖心墙的干劲,打隧洞的决心,大战十天,保质保量提前通过大坝合拢关,为1960年受益,为粮食丰收打下基础”的口号。县委书记王若山到会作了具体要求,县委常委检查了堵口准备工作。16日下午3时,堵口大会战开始。领导现场指挥,干部群众奋力拚博,在零下10℃的严寒下,采用边清基、边开槽、边导
  县委常委研究堵口方案
  县委书记王若山在水库工地劳动
  流、边回填,全面加高、一气呵成的方法施工。20日下午起,连续降雨,被迫停工。12月底,又连续奋战3昼夜,于1960年元旦大坝合拢,按设计断面标准填筑到安全高程37米。历时45天,实际出工17天。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日平均填筑土方3824立方米,最高日填筑土方5540立方米。
  四、工程缺陷
  主坝合拢时,天气阴雨,库水上涨。为加高坝壳挡水,施行水中倒土,坝壳因含水量过高,碾压后达不到设计干么重,故呈橡皮土现象,高程26.1米处尤多。并出现长7米,宽1厘米的裂缝,未作处理,继续填筑。
  坝下游与左坝头西山脚接触处,泉眼未处理完善,因此,施工时,在桩号0+120高程30米的砂砾坝壳中有水渗出。
  坝上游右端高程30至35米处,岩石峻峭、陡坡1∶1,少数岩岸呈倒坡状,但因削坡工作量大,未作处理即行填筑。
  坝上游右端高程60米,距坝头约50米的山坡上,于1960年8月15日下午1时进行大爆破(炸药5吨)采石,造成大量块石(其中较大块石为10立方米以上)夯击坝坡,使0+202至0+255一段的上游坝壳向外挤压,产生滑坡、滑动土石方6000余立方米,大体积块石陷入坝壳,部分坝脚被挤出隆起。爆破后、坝坡用块石自高程30米左右将塌滑圆弧按原设计坡度回填砌筑,成为厚10米左右的块石堆层。
  反滤层仅在下游砂砾料与砂壤土之间铺以1米厚的中砂,高程至36米。中砂为自然砂料,部分还带有细竹根。
  高程47米以下土料复杂;高程47至52米部分土块偏大,碾压不足;高程47至58米土料含砂量较多。
  高程38至40米之间的心墙与左坝头山坡接触处,由于采用突击方式日夜加高,有清基不净,夯压不实,影响坝体与山坡不能密切接触之弊。
  砂砾料填筑进度慢。因晴天重点抓心墙土与砂壤土的进度,只在雨天才进行砂砾料的填筑,因此坝壳常低于心墙4至5米,迫使砂砾料自上而下倾倒,出现砂石分离现象,其中严重地段位于0+172至0+212,高程自27米分别至上游46米和下游43米之间。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