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库缘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5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库缘由
分类号: TV632.55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德清县境的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群山连绵,东部为低洼水网地带。每逢暴雨,山水下泄,复受东苕溪高水位顶托,排泄不畅,以致东部农田积涝成灾。
关键词: 德清县 建库 缘由

内容

德清县境的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群山连绵,东部为低洼水网地带。每逢暴雨,山水下泄,复受东苕溪高水位顶托,排泄不畅,以致东部农田积涝成灾。境内余英溪、湘溪、阜溪等主要河流源短流急,含蓄较差,又缺乏水利设施,一遇少雨就缺水成灾,其中湖杭公路(即104国道)以西2万亩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20天。既旱又涝,旱涝交错发生,农业歉收情况十分严重。据史料记载:自宋朝(公元960年)至1949年的990年中,德清地区发生水灾243次,约4.1年一次;旱灾206次,约4.8年一次。史料中“河岸不分,田禾淹没,墙壁倾圮,圩堤倒塌”、“房屋漂没无数”、“农民卖妻女换粮”、“溪干田裂,禾稻干枯”、“百姓背井离乡,或食树皮、草根、白泥(即观音土)充饥”等惨状的记载时有出现。
  建国前,百姓渴望兴修水利,但由于当时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原因,水利失修。在这深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百姓一筹莫展,只能迷信天命,兴庙消灾,烧香求神。然而水患依然如故。
  建国初期,为逐步根治这一地区的水旱灾害,根据东苕溪治理规划,决定兴建对河口水库,从根本上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