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规划勘测设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58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规划勘测设计
分类号: TV632.55
页数: 7
页码: 20-26
摘要: 德清县境的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群山连绵,东部为低洼水网地带。每逢暴雨,山水下泄,复受东苕溪高水位顶托,排泄不畅,以致东部农田积涝成灾。境内余英溪、湘溪、阜溪等主要河流源短流急,含蓄较差,又缺乏水利设施,一遇少雨就缺水成灾,其中湖杭公路以西2万亩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20天。既旱又涝,旱涝交错发生,农业歉收情况十分严重。据史料记载:自宋朝至1949年的990年中,德清地区发生水灾243次,约4.1年一次;旱灾206次,约4.8年一次。建国初期,为逐步根治这一地区的水旱灾害,根据东苕溪治理规划,决定兴建对河口水库,从根本上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 德清县 规划 勘测设计

内容

第一节建库缘由
  德清县境的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群山连绵,东部为低洼水网地带。每逢暴雨,山水下泄,复受东苕溪高水位顶托,排泄不畅,以致东部农田积涝成灾。境内余英溪、湘溪、阜溪等主要河流源短流急,含蓄较差,又缺乏水利设施,一遇少雨就缺水成灾,其中湖杭公路(即104国道)以西2万亩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20天。既旱又涝,旱涝交错发生,农业歉收情况十分严重。据史料记载:自宋朝(公元960年)至1949年的990年中,德清地区发生水灾243次,约4.1年一次;旱灾206次,约4.8年一次。史料中“河岸不分,田禾淹没,墙壁倾圮,圩堤倒塌”、“房屋漂没无数”、“农民卖妻女换粮”、“溪干田裂,禾稻干枯”、“百姓背井离乡,或食树皮、草根、白泥(即观音土)充饥”等惨状的记载时有出现。
  德清地区历代水、旱灾害统计表
  (摘自县水利农机局档案215—73—3—7)
  建国前,百姓渴望兴修水利,但由于当时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原因,水利失修。在这深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百姓一筹莫展,只能迷信天命,兴庙消灾,烧香求神。然而水患依然如故。
  建国初期,为逐步根治这一地区的水旱灾害,根据东苕溪治理规划,决定兴建对河口水库,从根本上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二节勘测
  水库查勘始于民国初期,拟定筑坝于庄村畈,称22号坝址,但终未实施。
  建国后,1951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就太湖流域规划时,会同省水利局对余英溪作专门查勘。1952年,省水利局派测量队自思仰堂至筏头镇对高程74米内进行1∶50000地形测量,並测绘了庄村畈和对河口两坝址地形图。1954年,省
  水利局就杭嘉湖流域治理规划时,又对余英溪作专门查勘。1957年,省水利厅拟定在余英溪上修建水库。同年五六月间,省水利厅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查勘了庄村畈坝址。八九月间,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又新率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赴庄村畈和对河口两坝址查勘。10月,省水利厅委托专署水利局对两坝址复勘比较,由专署水利局韩延庆、沈澄会同武康县委副书记王瑞荣、合作部副部长高彩成和县水利局副局长沈汝源等查勘后,初定坝址在对河口野猫弄。这期间,省水利厅副厅长沈石如和专署水利局局长于耿琪也曾赴现场查勘。嗣后,再次实地调查比较后,于1957年冬选定对河口为拦河坝坝址。其理由是:对河口坝址适宜枢纽布置;岩性一致,地质可靠,河床复盖物较庄村畈坝址浅2至3米;在蓄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较庄村畈坝址少淹没水田400亩、竹山4000亩,而且水头抬高,利于发电;土料蕴藏丰富,运距近,施工场地开阔;在库容和年发电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河口坝址
  主坝坝址
  副坝坝址虽需多筑副坝1处,但土方总量仅多10万立方米,且可将当时正在勘测的铜官山矿区置于库外。1958年4月,由省水利厅设计院第二测量队补测1∶2000水库枢纽地形图,次月完成。同年4月中下旬,省水利厅钻探队进行筑坝土料勘查,勘查范围为坝址附近5平方公里内。继后,进行余英溪1∶50000地质踏勘和1∶10000地质测绘,並开始坝基地质钻探,7月底结束。
  第三节设计
  一、设计经过
  1958年3月14日,专署以嘉专(58)第338号文将《兴建武康县余英溪水库工程设计任务书》上报省人委和省水利厅。4月7日,定名对河口水库。同年4月12日,省水利厅将审查意见上报省人委。4月25日,省人委以计字第1564号上批复省水利厅和嘉兴专署,工程建设规模原则上按蓄水量1.9亿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1200千瓦进行规划设计。
  初步设计由专署水利局会同工程指挥部技术人员现场边勘测、边设计。主要设计人员有赵传苹工程师、沈澄等,1958年初开始,同年4月下旬完成,5月1日上报省水利厅。
  在初步设计批复前,1959年6月即行技术设计。仍由赵传苹工程师、沈澄等技术人员担任。同年7月7日,专署水利局以(59)水工字第749号文将《对河口水库技术设计》上报省水利厅。同年10月上旬,省水利厅组织专署水利局、县水电局以及水库工程指挥部等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会审。10月15日,将审核意见上报省人委和水电部水电建设总局,确定工程规模为:总库容1.84亿立方米;主坝坝高42.1米;副坝三处,坝高分别为31.6米、6.5米和7.5米。
  1959年秋,设计权限上收归省,由省水电设计院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性工程设计,並对原技术设计作局部修改:铸钢闸门改为钢闸门;钢筋混凝土拦污栅改为钢拦污栅;输水隧洞进水闸因进水不顺,故将其上唇凿平;隧洞闸门铸钢轨道上加方钢,以使压力分布均衡;在混凝土轨道上铺上钢板轨道;增设泄洪洞,並于1961年在工地现场进行单项工程设计。
  1962年春,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精神,结合水库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在满足防洪、灌溉的前提下,省水电厅同意德清县提出缩小工程规模的建议,以达到减少淹没损失和提前受益的目的。1962年9月,省水电厅重编了《对河口水库修正设计任务书》,9月21日,以浙水电基字第712号文上报省计经委。10月26日,省人委将审批意见转报国家计委和水电部。1963年2月15日,水电部以(63)水电规字第37号文批复,同意对河口水库工
  程分期施工,第一期工程规模为:大坝坝顶高程58米(即坝高33米),副坝一处,最大库容1.16亿立方米,正常库水位41.16米的缩减方案。
  1962年,由于该工程属于正在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应予补做初步设计。为此,根据水电部批复的《修正设计任务书》意见,于同年秋天,由省水电设计院负责编制扩大初步设计,水库工程指挥部派人参加,指定赵传苹和童达琳工程师为设计负责人。各项设计由专业组进行,工程设计负责人校核,马席庆总工程师审查,徐洽时院长核定。1963年2月完成设计,3月27日上报省水电厅。省水电厅在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会审后,于4月6日将审查意见转报省计经委。同年6月18日,省计经委以建字675文批复省水电厅,原则同意省水电厅审查意见,水库设计规模为总库容1.16亿立方米,坝顶高程58米,正常水位41.16米,拦洪为主,结合灌溉,利用灌溉尾水发电,电站装机2×630千瓦,工程造价核定为606.63万元。
  二、设计要点
  根据国务院1962年5月颁布的《关于基本建设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草案)》中关于规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河口水库库容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属大型水利工程。按照水电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基本规范(草案)》的等级划分标准,此工程应属三级工程。但因该工程保护着浙江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杭嘉湖平原,水库下游有湖杭公路和杭长铁路,以及武康、德清等城镇,因此,水库主、副坝按二级工程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输水隧洞、泄洪隧洞按三级工程设计;电站按四级工程设计。
  暴雨及洪水设计成果表
  三、坝型选择
  主坝为拦河坝,建于余英溪河床上。主坝上、下游滩地挖除1米余复盖物后,即为级配良好的砂砾料层,数量多,运距近,仅300至750米;坝址附近粘性土料为数不多,运距亦较远,在600至1400米之间;而且当时施工机械不多,多需人工操作。鉴于上述原因,主坝选用壤土心墙多种土质坝。
  副坝附近黄褐色亚粘土储量众多,足以满足填筑副坝需要,而砂砾土料运距较远,达1公里之外,因而副坝选用均质土坝。

知识出处

对河口水库志

《对河口水库志》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对河口水库志》是一部记述对河口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工程专志。时限上起建库之发端,下迄1988年。这本志书搜集了水库建设和管理的宝贵资料,记载了党和人民的丰功伟绩,它可供治水理政者借鉴。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