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古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茶可清心》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482
颗粒名称: 防风古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分类号: TS971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清县茶文化,包括了防风古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东北接钱山漾遗址的发掘和开发,愈来愈证实了防风古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现摘录几个片断,以作探讨。
关键词: 湖州市 茶叶经济 茶文化

内容

莫干山麓的德清县,属4000年前防风古国的中心偏南地域,随着近年南邻良渚文化、东北接钱山漾遗址的发掘和开发,愈来愈证实了防风古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现摘录几个片断,以作探讨。
  防风氏饮茶的传说
  司马迁《史记》有“汪芒氏即防风氏,建国封、禺二山之间”句,封,即封山;禺,即禺山。在吴兴永安县。永安县在晋太永元年改武康县,1958年6月合并德清县。这里民间所流传的众多防风氏传说和古迹,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纷纷前来实地考证、研究。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也流传防风氏饮茶的传说。
  4000年前,防风氏在德清东苕溪流域治水,当地先民用橙子皮、野芝麻泡茶,为他祛湿驱寒。防风性急,将豆倒入茶中,连汤带豆和茶叶都一口吞吃了,尔后防风氏神力大进,治水大功告成。这种“橙皮芝麻烘豆茶”的习俗,仍在德清一带久盛不衰,人称“防风氏神茶”。
  防风氏治水,先民百姓用橙皮芝麻烘豆茶招待他,在防风氏被冤杀后,德清一带先民百姓也把橙子芝麻烘豆茶祭奠他,还把这种茶延伸为祭天地、敬祖宗、拜神佛的祭祀品,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笔者童年就目睹父母长辈也曾用这种茶祭祖拜神。所以,有人说:茶作祭品已有4000多年历史;防风古国的茶作祭品,当为中国江南最原始的祭祀饮料。
  《茶经》作者陆羽是孟郊的忘年好友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在长安(今西安)应进士试及第所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两句的武康人孟郊(751—814年),与世界上编写第一部《茶经》的陆羽(733—804)是忘年好友。
  陆羽从湖北竟陵(今天门市)逃难来到湖州后,考察茶情,广交朋友,尤其得到湖州刺史颜真卿赏识,并参与颜真卿主编的《韵海镜源》巨著。其时,皎然和孟郊等人,经常在一起品茶赋诗,联句唱和。茶圣陆羽,在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茶经》三易其稿后,由湖州一度移居江西上饶北郊茶山寺,贞元七年(791)秋,孟郊专程到陆羽居所拜访,写了《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啸竹引清歌,吟花成新篇
  乃知高洁情,摆落区中缘
  孟郊的诗句里,倾吐着他与陆羽的忘年之交,情深厚义。
  必须提及的《茶经》“七之事”中有关武康小山寺宋释法瑶饭所饮茶的故事,也是孟郊推荐给陆羽才写进《茶经》的。从而,使我们知道早在北魏时,德清武康莫干山就盛产茶叶。原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排佛毁释时,僧侣渡江到刘宋避难,是时宋文帝正在兴佛重释,所以武康小山寺出了个法瑶和尚、饭所饮茶和健康长寿的典故。
  赵孟画《斗茶图》
  出生湖州的赵孟(1254—1322),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12世孙、元朝杰出的书画大师。他22岁那年7月,为逃避元兵追杀。离开湖州来德清。由他舅舅和表兄引荐,隐居在德清东衡10年之久。在赵孟隐居东衡的“德清别业”期间,与夫人管道升志同道合,经常切磋翰墨丹青。赵孟画《春江垂钓图》时,由管夫人补写墨竹;管道升画墨竹巷,赵为她书《修竹赋》。一天,赵孟画了《斗茶图》,管夫人看后连声赞道:“斗得妙,斗得妙,愈斗茶愈香。”
  赵孟的《斗茶图》,描绘了山乡集镇的路口,有4位身穿古服、背带雨伞的健壮男子,每人身旁都放置着几副茶担子,盛有茶具、茶炉。其中一位脚穿草鞋、坦胸露臂、手捧茶碗,正在夸奖自己茶品的优异;左侧一位卷起衣袖,正提壶持碗,往茶碗中倾注茶汤;对面两个正聚精会神,听其讲述,自己也跃跃欲试,似乎在发表自己的斗茶意愿。这幅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饮茶史上的珍贵史料,对说明古往今来的斗茶风俗很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春在堂》内茶叶香
  出身德清城关南埭的清代著名经学大师俞樾(1821—1907),不仅学识渊博,对经学有独特见解,而且还曾为中国的花茶源于何时做过考证。
  俞樾的后裔俞平伯,是著名红学家,他晚年不忘以茶待客、以茶抒怀,曾写下:“认春轩内一杯茶,春在堂前笑语哗”的名联,成了俞家祖传家训。

知识出处

茶可清心

《茶可清心》

《茶可清心》为蔡泉宝先生所著中国烘豆茶发祥地考证及茶叶文化与茶业经济探讨新说。内容分六篇,包含:中国烘豆茶的调查与考证、恩师的教诲、茶叶文化与茶业经济的探讨、茶叶行情与国茶的出路、茶叶加工与鉴别、考证新作。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