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1899—1990)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432
颗粒名称: 俞平伯(1899—1990)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93-99
摘要: 俞平伯,名铭衡,以字行,小名僧宝,曾用笔名有蘋初、一公、屈斋、赵心余、吾庐、古槐居士等。原籍德清,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900年1月8日)生于苏州。
关键词: 民国 德清县 俞平伯

内容

俞平伯,名铭衡,以字行,小名僧宝,曾用笔名有蘋初、一公、屈斋、赵心余、吾庐、古槐居士等。原籍德清,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900年1月8日)生于苏州。
  191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门。时父亲俞陛云也携眷入京,居东华门箭杆胡同。1917年10月,和舅舅的女儿许宝驯结婚,许氏长俞四岁。俞平伯是提倡新体诗最早的一个人,1918年他的第一首白话诗《春水》,即在《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期上发表。1918年11月,加入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等组织的新潮社。次年1月《新潮》创刊,为主要撰稿人之一。5月,“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于运动。12月,北京大学毕业。时已移家北京朝内老君堂79号,书斋取名“古槐书屋”。1920年1月,同傅斯年乘船赴英国留学,途中熟读《红楼梦》。3月,因缺乏费用回国。4月到杭州。暑假后经蒋梦麟推荐,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结识了北大同学朱自清,共同探讨新诗的创作和发展。年底回到北京。
  1921年1月,经郑振铎介绍,加入了刚成立的文学研究会。这一年,受胡适《红楼梦考证》和顾颉刚研究《红楼梦》的意兴的感染,与顾频繁通信,相互讨论。并谈到他准备作《红楼梦》多种版本的校勘工作,想办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刊物。10月,辞去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教职。1922年1月,和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等创办《诗》月刊。3月,第一部新诗集《冬夜》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6月,和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叶绍钧、郭绍虞、刘延陵、郑振铎八人的新诗合集《雪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第三集是俞平伯专集,收本年初所作诗15首。7月,从上海乘船去美国考察教育。10月,因病回国。
  1923年3月,和郑振铎、叶绍钧、王伯祥、顾颉刚、沈雁冰、胡愈之等10人组织朴社,集资出版书籍。4月,《红楼梦辨》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书中的一半材料,是从同顾颉刚讨论《红楼梦》的书信中采取的。5月,《冬夜》再版本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9月,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讲授《诗经》、小说、戏剧等。与陈望道、叶楚伧、田汉、沈雁冰、瞿秋白等同事。时住闸北永兴里的小楼上,室名为葺芷缭衡室”。1924年春辞上海大学教职闲居杭州。4月,第二部新诗集《西还》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5月,校点的《浮生六记》由北京朴社印行,霜枫社出版。7月和朱自清合编的文学丛刊《我们的七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内收俞诗文12篇。11月,《语丝》创刊,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和叶绍钧的散文合集《剑鞘》,由霜枫社出版,朴社发行。
  1925年初回北京,从此在老君堂宅定居。开始到燕京大学任教。在《〈红楼梦辨〉的修正》一文中,认为在他书中不曾确定自叙传与自叙传文学的区别。3月,校点《三侠五义》120回本,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6月和朱自清合编的文学丛刊《我们的六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2月,第三部诗集《忆》由北京朴社出版。1927年4月,校点本《陶庵梦忆》由北京朴社出版。1928年8月,散文集《杂拌儿》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0月,到清华学校大学部中国文学系任讲师。次年,到北京大学兼课。1930年5月,周作人主编《骆驼草》周刊创刊,他是主要撰稿人之一。6月,线装诗文集《燕知草》上下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0月底,移家清华园南院七号。1931年辞去北京大学教职。1932年,被聘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1933年2月,散文集《杂拌儿之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34年8月,《读诗札记》由北平人文书店出版。11月,《读词偶得》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35年春,为昆曲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跟清华大学爱好昆曲的同人结集谷音社。1936年1月,语录体杂感集《古槐梦遇》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8月,散文集《燕郊集》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年内,《古槐书屋词》写刻本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清华南迁,俞因侍奉双亲,未能同往。从此,迁居城内与双亲同住。1938年,被中国大学文学系聘任教授。所得报酬甚微,生活清苦。时伪北京大学校长钱稻荪邀任教授,遭俞拒绝。1940年9月,为赵肖甫辑《红楼梦讨论集》作序。序中对“红学”考证和索隐两派的得失,阐述得颇为清楚。书中辑胡适、顾颉刚、俞平伯讨论《红楼梦》的书简。1942年10月,作《银婚诗》,纪念结婚25周年。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经许德珩介绍,加入知识分子进步团体九三学社。作五言长诗《遥夜闺思引》。冬,被聘到教育部特设的“临时大学补习班”任教。次年,转任北京大学教授。1947年5月,北京大学31名教授联合发出《北京大学教授宣言》,对各地青年学生反内战、反饥饿以及要求教育改革的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俞为签名者之一。8月,《读词偶得》修订本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48年4月,北大、清华、师院、燕京四校联合发表《九十教授的质询文》,对国民党市党部警告教授们不要重演闻一多事件的报告,提出质询。俞为签名者之一。7月,《清真词释》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0月24日,北大82名教授发表停教宣言,停教三天,抗议当局冻结薪给,要求借薪津二月,以维持生活。俞为签名者之一。1949年1月,北平被围期间,北大、师大等校教授30人发表对全面和平书面意见,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提出的和平八项主张。俞为签名者之一。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同时参加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当选为全国文协委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出任北京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9月,《红楼梦辨》修改本《红楼梦研究》,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成立,调任研究员,完成《红楼梦》八十回本的校勘工作。1953年2月,北大文研所并八中国科学院,转任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研究室研究员。1954年3月,《红楼梦简论》在《新建设》3月号上发表。9月1日,《文史哲》第九期发表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研论〉及其他》的论文,对俞提出了批评意见。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2月,辑录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1956年2月,参加九三学社第一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当选为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5月22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巡视浙西,在德清住了三天,到了乌牛山祖籍地。他在日记中说在先曾祖诞生之地,不胜凄感。本年,被文学研究所定为一级研究员。1958年2月,校订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序言中,继续指出考证派和索隐派对《红楼梦》研究的错误方法,认为自己过去也曾在此错误影响下写过一些文章。《红楼梦》的所以伟大,首先在于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勾勒出一幅出现在十八世纪的中国时代生活的巨大的画图,从而深刻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批判了统治着人的心灵数千年之久的封建观念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了封建社会必然要走向崩溃灭亡的消息。11月底至12月初,参加九三学社第二届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年4月,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7至8月,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4年12月,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成为批斗对象,被抄家关进牛棚”,藏书、著作被洗劫一空。1969年11月17日,偕夫人和何其芳、钱钟书、吴世昌等随文学研究所下放到河南息县干校。居住在农民的草棚里,过着衣食自理的生活。俞平伯年迈体弱,大家让他在菜园里做点力所能及的活,或者在家捻麻绳。1970年,与农民结下友情,创作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旧体诗。1971年1月,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俞氏夫妇提前从河南干校返回北京。1975年10月1日,应周总理邀请,出席国庆招待会。不久,由于过度兴奋和激动,突然中风,患脑血栓而右侧偏瘫。
  1977年8月,移居北京西城三里河南沙沟新寓。10月28日(农历九月十六日),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作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1979年5月20日,应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邀请,出席《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大会。10月,《唐宋词选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中国红楼梦学会成立,被聘为顾问。20年代校点的《浮生六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夫人许宝驯缮写的《古槐书屋词》二卷本,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出版。1982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日),夫人许宝驯逝世,作悼亡诗《半帷呻吟》。12月,散文集《杂拌儿》作为百花洲文库第二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4月王保生编选的《俞平伯教文选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杂拌儿之二》作为“百花洲文库”第二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55月,被选为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0月,《论诗词曲杂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1985年7月叶圣陶为《俞平伯旧体诗钞》作序。
  1986年1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俞平伯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举行庆贺会。中国社科院院长胡绳在致词中称俞平伯是有贡献的学者,他的红学研究是有开拓性的。1954年对俞的政治性围攻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双百”方针的。那次围攻从精神上伤害了俞平伯,在学术界产生了不良影响。俞平伯在会上宣读了他的红学新作《旧时月色》。6月,《俞平伯序跋集》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1月19日,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三联书店的邀请,由外孙韦柰陪同,赴港讲学。22日下午,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演讲《索隐与自传说闲评》,指出两派产生的根底都在《红楼梦》第一回之中。索隐派务虚,自传说务实,索隐派的研究方向是逆入,自传说则是顺流。所用的方法,索隐派靠猜谜,自传说借助考证,两派各有得失。听讲者近三百人。25日结束讲学,返回北京。
  1988年3月,《俞平伯论红楼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6月,《俞平伯学术精华录》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1989年10月,《重圆花烛歌》纪念册由新加坡文化学术协会影印出版。《俞平伯旧体诗钞》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1月4日,农历腊月初八为九十整寿。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分别赠送了花篮。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代表以及生前友好多人前来祝贺。5月间,突然患病,卧床不起,神思恍惚。9月,旧作散文集《燕郊集》由上海书店重新影印出版。10月15日,在北京逝世。
  引用书目
  俞平伯德清文史资料第五辑1—22页
  俞平伯年表同上284—298页德清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5年122月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民国德清人物志》

本书收录了民国德清200个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潘申甫、潘鉴清、潘春林、蔡宝善、金有恒、慕陶、吕梦飞、俞箴墀、嵇炳元、许孙儒、高沚蘋、俞同奎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平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