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同奎(1876—1962)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406
颗粒名称: 俞同奎(1876—1962)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28-31
摘要: 俞同奎,字星枢,号聚五,德清人,清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7岁(1892)时毕业于教会创办的福州英华学校。1897年因父母先后病故,北上苏州投靠叔祖父俞曲园,攻读国文。1902年赴北京,考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次年,学部大臣张百熙建议,选出47名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其中俞同奎等16人派赴西欧各国,张耀曾等31人派赴日本。他们于1904年起程出国,这是北京大学历史上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
关键词: 民国 德清县 俞同奎

内容

俞同奎,字星枢,号聚五,德清人,清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五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7岁(1892)时毕业于教会创办的福州英华学校。1897年因父母先后病故,北上苏州投靠叔祖父俞曲园,攻读国文。1902年赴北京,考人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次年,学部大臣张百熙建议,选出47名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其中俞同奎等16人派赴西欧各国,张耀曾等31人派赴日本。他们于1904年起程出国,这是北京大学历史上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俞同奎到英国,在利物浦大学攻读化学,1907年获化学硕士学位还到德、法和意大利、瑞士等国进修深造。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李景镐、吴匡时,陈传瑚等留学生在巴黎成立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他先后任临时书记、会长、评议员。他们为我国化学发展史,留下了极宝贵资料,特别是对化学物质学名中国化的课题上贡献卓著。
  1910年回国,清廷授与格致科进士、翰林院编修,任京师大学堂理科教授兼化学门研究所主任,主讲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次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京师政坛混乱,俞同奎暂回福州小住。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1914年学校成立教科书编委会,俞同奎回北京任编委会化学主编。编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应用化学》等大学教材。
  1916年,蔡元培继严复,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首先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俞同奎被选为评议员。次年,以历年积蓄,购置北京复兴门内成方街30号为寓所。
  1918年,北京大学始设文、理、法三科研究所,俞同奎任理科研究所所长兼化学门主任,主讲物理无机化学。1919年,废门”改“系”,各系成立教授会,聘他为首任化学系主任兼教授会王任,对化学系课程设置、成绩考核等作出规划,并筹建化学实验室。他还担任过北大教务长。
  他对教学工作十分认真,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打上课铃时,黑板上已写满了化学公式。学生说:“听俞先生的课,没有人再好意思迟到。”
  1920年,俞同奎调任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兼有机化学教授。仍兼任北大教授,讲定量分析等课程。1922年,与陈世璋等发起成立中华化学工业会(中国化工学会),创办《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志》。次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由三年制专科升格为四年制本科,改名北京工业大学。由于他不辞辛劳悉心致力校务与教学工作,身患严重的胃病和神经衰弱有一次竟晕倒在讲台上。医生认为,他必须停止紧张的教学工作。9月,调任南京教育部大学生就业委员会主任。1924年秋,因各大学教职工索薪而教育部无力开支,愤而辞职。
  1924年11月,请逊帝溥仪被逐出故宫,教育部调俞同奎回北京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委员长李石曾,委员汪精卫(易培基代)、蔡元培(蒋梦麟代)、鹿钟麟、张璧、俞同奎、范源濂、沈兼士、葛义浚(以上民国政府代表)和绍英、载润、宝熙、罗振玉(以上清室代表)。负责对宫内的房产、文物、珍宝的甄别和登记造册、系统整理建立档案。实际主持工作的仅易培基、俞同奎等少数人。12月,经同学叶恭绰介绍,俞同奎任交通部技正。
  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国民政府摄政内阁总理黄郛任命李石曾为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长、易培基兼院长,各界最高级的知名人士31人为理事。俞同奎任理事兼总务处长。次年6月,俞同奎辞去交通部技正职务。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确定博物院编制为秘书、总务二处和三展馆正式任命易培基为院长,李玄伯为秘书长,俞同奎为总务处长。三展馆隶属总务处,他的任务是总管文物的整理、保管、甄别、展览、学术交流与研究。11月,应李石曾聘,兼任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是年,故宫博物院正式向民众开放。1930年,俞同奎辞去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兼职。
  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战火波及华北。国民政府决定以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名义,将其中大部分重要文物南迁。1933年2月至5月,在俞同奎等人押运下,13941箱文物安抵上海。11月,俞同奎辞去故宫博物院总务处长职务,调回南京教育部。12月,调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技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俞同奎随政府西迁内地。先后任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长沙、贵阳、昆明办事处主任。1945年抗战胜利,复员北上。次年1月调任河北平津区燃料管理委员会主任兼平津液体燃料管理处主任,至7月结束。10月,调回故宫博物院,参与故宫博物院的重建和对从南方运回的9000多箱100多万件文物的整理。
  1947年1月,调任教育部北平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7月,调任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1954年3月文化部任命俞同奎代理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1956年改组为占代建筑修整所,继任所长,对我国古代宫殿、园林、坛宇、寺庙建筑,亲自进行勘查,提出维修方案和保护措施。著有《略谈我国古代建筑的保存问题》《伟大祖国首都》、《谈万里长城》等。
  1962年2月28日22时病逝于北大医院,3月7日,中央又化部在嘉兴寺殡仪馆举行追悼会王祭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致悼词遗体安葬在北京市西郊万安公墓。
  引用资料:
  俞同奎德清县志678页1992年2月
  中国化学教育的开拓者——俞同奎教授原载北京大学大学化学》杂志德清又史资料第六辑转载1997年12月
  俞同奎先生传略俞泽民辑21世纪初打印本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民国德清人物志》

本书收录了民国德清200个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潘申甫、潘鉴清、潘春林、蔡宝善、金有恒、慕陶、吕梦飞、俞箴墀、嵇炳元、许孙儒、高沚蘋、俞同奎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同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