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有恒(1870—1921)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399
颗粒名称: 金有恒(1870—1921)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4-16
摘要: 金有恒,一名寿生,字子久,德清县大麻镇(建国后划归崇德县)人。清同治九年十月十五日生。父芝石,精儿科弟有壬,也以医名,他继承家学,二十岁就开始行医,没有几年。医道日益高妙,声名大振。光绪三十年(1904)被土匪绑架到太湖,勒索一万元。幸亏土匪中有个姓董的,早先贫病,为他治愈,便设法使他脱险。回来后医术更精,医名益大。行医三十几年,活人无数。中间曾到杭州葵巷、上海董家渡以及天津、苏州、无锡、湖州等地施诊,求治者纷至沓来,门庭若市。
关键词: 民国 德清县 金有恒

内容

金有恒,一名寿生,字子久,德清县大麻镇(建国后划归崇德县)人。清同治九年十月十五日生。父芝石,精儿科弟有壬,也以医名,他继承家学,二十岁就开始行医,没有几年。医道日益高妙,声名大振。光绪三十年(1904)被土匪绑架到太湖,勒索一万元。幸亏土匪中有个姓董的,早先贫病,为他治愈,便设法使他脱险。回来后医术更精,医名益大。行医三十几年,活人无数。中间曾到杭州葵巷、上海董家渡以及天津、苏州、无锡、湖州等地施诊,求治者纷至沓来,门庭若市。民国三年(1914),兴武将军督理浙江军务朱瑞几次延请按脉,聘任为督军署一等军医顾问。晚年名达北京。民国四年冬,被北京政府电召入京治病,但金氏未成行,袁世凯已气绝。民国九年,皖督倪嗣冲也邀约就诊,并坚留不放,后来多方设法才得脱身。从这次安徽回来,不久得病。民国十年七月九日卒,年五十二岁。著有《问松堂医案》(上海《中医杂志》1923年)及《金子久医案》传世。
  金氏对《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金元四大家,温病诸家学说,能深入钻研,融会贯通。他原本古方,但不泥古,能参与自己的真知灼见,既不立异矜奇,也不苟同随俗。他注重临床辩证。曾说:“学无常师,择善而事,临症非难,贵在变化。”处方用药,得力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和喻嘉言《寓意草》的很多,往往师其法而异其方,切合实用,疗效极高。他治病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居处风土燥湿,气候寒温等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方药。他重视望、闻、问、切四诊的结合,对于切脉尤其精到,他一定要凭借各种诊视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审慎断定病情,进行治疗。他善于运用脏腑学说,更重视脾肾功能,对“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颇有发挥。
  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对民间土方,也善于吸收和应用,如用青蒿虫治小儿惊风,鲜蚕豆花或嫩叶生捣治咯血、鼻衄马齿苋治痢,苎麻根安胎、童便止咯血、蟑螂治小儿疳积等。
  他医德高尚,常对弟子们说“医者之对于病家,天职所在不可或亏不拘于地,不限于时有召必往,有法必施,应诊未完勿问可他故。又说:学无止境识有穷时,病变万端,症情百出断不可徇利媚世,潦草从事,”他对达官显宦、巨商豪绅从不阿谀逢迎。应邀就诊,必收费较高,按日计酬,一次付清。相传他曾为安徽督军倪嗣冲治病去时旅途劳累,到督军府后又因鸣枪迎接而受惊,同时为了免除搜身惯例,而要他沐浴后再为倪诊断,他颇为反感,对他随身学生说:“名医可为而不可为。”在督军府诊治二十多天,开处方二十九张,当时上海《新闻报》曾将处方分日刊载,流传甚广。
  相反,他对贫苦病人,从不计较酬金多少。寡妇孤儿,免收诊金,甚至解囊施药,到病愈为止。有时还主动上门诊视,乐助贫病。
  他对地方公益也很热心。民国六七年间,独资创办大麻初级小学一所,学生一百多人,概免学费。有时也为乡民排难解纷,并慷慨相助。碰到病家求神拜佛,必加劝告,开导他们求医服药。
  他在东南和青浦陈莲舫齐名。门人满江浙,先后达一百五十多人,如震泽宋霖若,乔司张硕甫吴兴陈祝三海宁王和伯,德清金彝叔,桐乡毛谈虎,石门夏莘夫等都有盛名。
  引用书目:
  德清县新志
  德清文史资料第三辑
  桐乡县文史资料

知识出处

民国德清人物志

《民国德清人物志》

本书收录了民国德清200个人物事迹,其中包括了潘申甫、潘鉴清、潘春林、蔡宝善、金有恒、慕陶、吕梦飞、俞箴墀、嵇炳元、许孙儒、高沚蘋、俞同奎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有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