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治安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莫干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3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治安管理
分类号: D035.34
页数: 3
页码: 190-192
摘要: 民国5年设武康县警察事务所莫干山分所。17年,县警察事务所改称公安局,莫干山分所改称公安分局,在高路营盘山设派出所。配局长1名,警士13名,夏季分段设岗,组织巡逻队。23年起,每逢夏令,省公安部门增派警察27名,其中驻营盘山14名、荫山8名、廋村5名,属公安分局监督指挥。36年,重设警察所,隶武康县警察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设华东公安部莫干山派驻所。1978年5月重设公安分局,属德清县公安局,至1992年,有干警6名。
关键词: 莫干山 管理 治安管理

内容

民国5年(1916)设武康县警察事务所莫干山分所。17年,县警察事务所改称公安局,莫干山分所改称公安分局,在高路营盘山设派出所。配局长1名,警士13名,夏季分段设岗,组织巡逻队。23年起,每逢夏令,省公安部门增派警察27名,其中驻营盘山14名、荫山8名、廋村5名,属公安分局监督指挥。36年,重设警察所,隶武康县警察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设华东公安部莫干山派驻所。1950年5月,改为杭州市公安总局直属莫干山派出所,旋改浙江省公安厅直属。1953年改省公安厅直属莫干山分局。1969年3月裁撤,业务划归德清县公安局。1978年5月重设公安分局,属德清县公安局,至1992年,有干警6名。
  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山上驻有部队。《莫干山志》续补本载:25年,驻保安队3班,一驻天池寺,一驻庚村,一驻沈家岭。逢夏令增派兵员,扩至庾村、莫干岭、沈家岭各驻一排,筏头驻8名,并在高路营盘山、三桥埠驻保卫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驻华东警卫连及浙江警卫排。1954年后撤离。
  人口户籍管理
  清末,山上人口为山民和中外籍人士。前者以安徽安庆籍农民居多,大多逃荒至此,栖身茅棚,开荒植黍为生。后随莫干山开发、建设,浙江东阳籍泥木工匠涌入,安庆籍农民先后转为挑夫及外籍人之仆役等。人口、户籍始由西人避暑会管理。该会会章附则第八款规定:“凡至莫干山之旅客,应人人于休息室簿之上填明住屋之门牌号数”。民国16年(1927),莫干山管理局及公安分局为加强人口、户籍管理,划避暑区为七区,分区编列门牌号码。据18年《浙江省莫干山管理局年刊》载:第一区在莫干山路一带,门牌为1-100号,时为40户(号),41-100号为空号。第二区在上横路一带,门牌101-200号,时为27户。第三区在岗头路一带,门牌201-300号,时为79户。第四区在荫山路、武康路一带,门牌301-400号,时为42户。第五区在嘉兴路、安吉路、德清路、中华圆路一带,门牌401-499号,时为29户。第六区在芦花荡、金家山、屋脊头一带,门牌500-599号,时为31户。第七区在塔山圆路一带,门牌600-700号,时为3户。合计251户。21年后,每逢夏季,“村站派有警士,登记中外旅客上下山日期与居留地点”。抗日战争胜利后至1949年,人口、户籍无考。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山上600余人。1955年6月,建立户口管理制度,办理出生、死亡、迁入、迁出、更正和变更户口等事宜。1964年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以此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下同),山上人口168户,776人,其中男性417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为159户,499人,其中男性251人。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217户,688人,其中男性366人。至1991年底,有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区4个,常住人口233户,571人,其中男性294人。
  消防工作
  民国时期,荫山街、上横集市设有消防房,置消防桶、揿龙、木龙、水带等。警察局派警士2人,管理山中卫生、消防事宜。50年代初,山上有水枪12支,消防桶12只。60年代,建立义务消防队,队员34人,配手抬机动泵浦1台,水带300米,水枪2支,各疗养区及饭店配有泡沫灭火器。80年代中期,为防森林火灾,辟庾村至炮台山、老冰厂至庾莫公路、怪石角至中华山3条森林防火带,宽3米,长11公里,立禁火标志30余处。至1992年底,有手抬机动泵浦1台,水带800米、水枪2支、灭火器100余只、消火栓12只、消防手提桶15只、消防警报器1台,义务消防队员40名。

知识出处

莫干山志

《莫干山志》

出版者:上海书店

本书全面、客观地记载莫干山古今历史,浓笔重彩描摹景区、景物的现状,对莫干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记述;对名山胜水,旖旎风光划分区域,其他著述、艺文、文献、别墅等资料收集、编纂。

阅读

相关地名

莫干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