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莫干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340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景区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5
页码: 57-81
摘要: 剑池、芦花荡景区为莫干山主要风景区,含荫山洞、华厅、剑池、芦花荡等。原称“花厅”,后改今名,取《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意。1981年4月16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莫干山,曾在此会见部分休养老干部。在荫山路旁,昔为潘梓彝花园之景点。为莫邪、干将铸剑处,藏于荫山修篁幽谷中。此处景点颇多,主要有四叠飞瀑,干将、莫邪雕塑,磨剑石,试剑石,观瀑亭,摩崖石刻等。合流后,水势增大,顺涧而下,直奔阜溪桥,此乃第一叠飞瀑。溪水出桥后,猛跌二三丈,注入剑池,成第二叠瀑布。嗣后逶迤远去,淹没于竹林绿海,行踪难寻。无论春夏秋冬,阴晴晦明,剑池瀑布千变万化,奇景迭出。岭峻天疑近,山荒路不分。
关键词: 莫干山 风景区 名胜古迹

内容

第一节 剑池 芦花荡景区
  剑池、芦花荡景区为莫干山主要风景区,含荫山洞、华厅、剑池、芦花荡等。
  华厅
  原称“花厅”,后改今名,取《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意。民国23年(1934)潘梓彝建造,为中国古典式建筑(参见第五章第一节“别墅”)。周围多植桂,金秋季节,幽香袭人。厅内曾设茶室、书亭、照相馆,今为竹类陈列馆。1981年4月16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莫干山,曾在此会见部分休养老干部。
  荫山洞
  在荫山路旁,昔为潘梓彝花园之景点。洞仅可容五六人,入洞凉气袭人,恍如深秋。洞顶怪石罗列,犬牙交错。洞底流水潺潺,汩汩有声,音若天籁。出洞,为一雅致玲珑小木桥,旁有红色小亭。桥下溪水清澈,缓缓流淌。溪上方另有跨溪石桥,与山道相连;下有长方形水池,旁列石纵横,四周栏杆围绕。池中假山耸峙,潜流自底涌出,激起层层涟漪。假山旁还有顽童垂钓塑像,憨态可掬。荫山洞以幽、小称誉,缀以石桥、清溪、小亭、松竹、杜鹃,颇有江南小园林推向山间之胜。
  剑池
  为莫邪、干将铸剑处,藏于荫山修篁幽谷中。相传莫邪、干将在此铸雌雄宝剑,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则铦利倍常。此处景点颇多,主要有四叠飞瀑,干将、莫邪雕塑,磨剑石,试剑石,观瀑亭,摩崖石刻等。
  四叠飞瀑 上有阜溪桥,(又曰“飞虹桥”),桥柱刻有陈毅“夹道万竿成绿海,百寻涧底望高楼”,“飞瀑剑池涤俗虑,塔山远景足高歌”诗联。阜溪上游50米处,有两股溪水汇合,一股源于中华山,一股出自芦花荡。合流后,水势增大,顺涧而下,直奔阜溪桥,此乃第一叠飞瀑。溪水出桥后,猛跌二三丈,注入剑池,成第二叠瀑布。剑池约五米见方,周有铁栏,靠峭壁处有亭,瀑布注池,稍一停蓄,水势益壮。于是飞瀑凌空,直泻剑潭,飞流竟高10余丈,气势磅礴,触石有声,颇为壮观,为第三叠。飞流自剑潭而下,束水入溪,形成短瀑,此为第四叠。嗣后逶迤远去,淹没于竹林绿海,行踪难寻。
  立于剑潭边,仰观瀑布,只见飞瀑凌空,飞珠溅玉,寒气袭人。俯视潭中倒影,则见烟峦兀立,树影婆娑。
  剑池右侧有铁栏护柱小径,曲折盘旋于悬崖峭壁间。上接阜溪桥,下连剑潭。中段紧倚危石,有一绿顶红柱半亭。不远处,一桥横架深壑,栏刻“观瀑桥”三字。倚半亭、登观瀑桥,均可平视剑瀑。此时瀑布、剑池近在咫尺,若即若离,似伸手可及。
  无论春夏秋冬,阴晴晦明,剑池瀑布千变万化,奇景迭出。有时一线悬空,随风飘散;有时匹练下垂,凝然不动;有时如苍龙入海,腾挪飞跃;有时大雾弥天,瀑布潜形,唯闻水声;有时晨雾未散,紫烟弥谷,若隐若现;有时月光临照,山色朦胧,银光闪烁。
  剑池瀑布闻名已久,历代诗人留下不少诗篇。明代唐铿《莫干剑池》诗:
  欧冶勾吴地,清池旧日闻。
  鸊鹈三尺雪,菡萏一炉云。
  岭峻天疑近,山荒路不分。
  尚余金铁器,千古碧氤氲。
  清代唐靖《莫干山》诗:
  剑已延津去,山犹号莫干。
  泉声飞百道,鸟径仄千盘。
  峡束青天小,池空六月寒。
  龙光常不夜,斗气复谁看?
  干将莫邪雕塑 在阜溪桥上方,1985年落成。高3米。莫邪持剑在前,干将抡锤于后,再现铸剑神态。
  磨剑石 试剑石磨剑石在阜溪桥下方,为一黑褐色巨石,呈侧卧状,有周庆云镌“周吴干将莫邪夫妇磨剑处”篆文。试剑石在观瀑亭上方,为一半裂巨石,裂口平直、光滑,似剑削而成。
  观瀑亭 在荫山山脊,六角、绿顶、红柱,额题“海天浴日”,联书“野人坐待东方白,云海推开大地红”。登亭,剑瀑全景,一览无余。清代陈敬第《剑池观瀑》诗
  剑气销沉尽,寒流自古今。
  最宜乘雨后,相对坐亭阴。
  射日惊衰眼,因风送远音。
  耳根真洗净,始觉入山深。
  摩崖石刻 计三四十处,集中在剑池、灵鹊桥周围,以近人手迹为多。离剑池不远处61号楼前石壁,有楷书“闻声入境”。剑池飞瀑第二叠峭壁,有周庆云题“剑池”,字体端正,笔势雄浑。剑潭崖壁,刻有周庆云“阜溪之源”、“唾珠咳玉”,林尔嘉“说剑”、瞿启甲“筼谷飞瀑”。剑池与剑潭石径转折处,有巨石隆起,上刻“石钟”,喻山似钟形,泉如钟鸣。灵鹊桥旁崖壁,依次有抗日名将马占山“横磨歼虏”、周庆云“倪黄画本”及刘承干、潘飞声诗。刘承干诗:
  飞泉袭石出,浩浩破空来。
  山壑留不住,化作晴天雷。
  白日暑不生,瀑云好似绘。
  揽胜岩壑中,清绝此间最。
  剑潭对面岩壁,刻有民国34年(1945)卢夔凤诗
  凄凄十载恨如何?记得前春此地歌。
  古剑池光清若镜,四山竹色绿于波。
  迎人小鸟依红树,出谷飞流泻碧坡。
  春日重来缘底事,疮痍未复感蹉跎。
  剑池附近灵鹊桥蘧庐旁,有规模最大的摩崖,称甲寿岩,面积10余方丈,镌白曾然《甲寿岩记》全文,约400字,字大半尺,笔意圆浑。
  芦花荡公园
  地处中华山,原有金钟寺,因法事多敲锣鼓,遂呼“锣鼓堂”。后寺毁,芦苇丛生,改称“芦花荡”。设圆形大门,内有椭圆形水池,塑红顶白鹤,神态悠悠。池中喷泉,水质清冽。拾级而上,迎面为湘人李铎题“清凉世界”四个大字。往上有一混凝土平台,昔为露天舞池。平台左侧为芦花荡、芦雪亭、鹤啄泉、生肖园;右侧为陈毅诗碑亭、莫干山碑林。平台前一草坪,昔为网球场,今有开山老祖莫元塑像。
  芦花荡为莫干山著名景点,园内树林葱茏,流水淙淙,芦苇摇曳,百花吐艳。人们或踏磴漫步,或倚亭小憩,或观景遐想,或花丛留影,各得其趣。清代诗人刘焕诗谓:
  三过芦花荡,芦花未白头。
  竹荫浓过岭,云影乱遮楼。
  入耳泠泠韵,径行步步幽。
  秋风催八月,来看雪霜稠。
  生肖园 1988年5月建,门坊楹联:“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横批“生生不息”。园内塑十二生肖像,最大者2.3米,重2吨,依次分布路侧两旁。
  莫元雕塑 1991年落成,屹立鲜花丛中。相传春秋末年,太湖人莫元中年娶妻,老年得女。妻故后携女莫邪来山隐居,闲时学医采药,为乡人治病。山上百草俱全,唯缺芦苇,莫元从太湖移来芦根,植于门前水洼。寒来暑往,芦苇成荡。忽一日,天空一声鹤唳,昆仑山西王母派往东海瀛洲的仙鹤信使,正被秃鹰追逐,坠入芦荡。莫元赶走恶鹰,救下仙鹤,后莫元成仙跨鹤而去。塑象由莫元、莫邪、仙鹤组成。莫元慈祥、善良,笑容可掬,仙鹤亲昵地依偎在莫氏父女旁,表达人们热爱生活的愿望。
  鹤啄泉 见第三章第三节“甘泉秀水”。
  莫干山碑林 建于1991年。入口处“莫干山碑林”五字,乃沙孟海所题。碑廊依山而筑,迂回曲折,步步拾高。碑林集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舒同、赖少其、关山月、费新我、陈从周、苏局仙等45幅翰墨。兹录五幅于后:
  万竹苍苍塞两问,清凉世界号尘寰。
  莫将故事问真假,总是江南第一山。
  丙寅九月南汇百五岁 苏局仙
  莫干烟雨湿云身,往事难抛五十春。
  许我名山缘未尽,白头回首话童心。
  垂髻登莫干山,匆匆半世纪,
  感怀赋之 丙寅 陈从周
  清凉世界竹萧萧,泉石幽栖积翠遥。
  旭日窥峰云如散,溪桥忽见两三樵。
  莫干山即景 丁卯暮春
  钱君匋 八十有三
  山静日嫌长,晴雨无常。
  不知世上有炎凉。
  风景这边真独好,雨后斜阳。
  山不甚高昂,邱壑深藏。
  茂林修竹遍崇岗。
  多少楼台苍翠里,避暑康庄。
  莫干山山居调寄浪淘沙
  丙寅立冬后三日
  施南池 时年七十九
  三伏里,秋意已刁骚。
  布地幂天皆竹影,翻江倒海是秋涛。
  人比月轮高。
  夏承焘先生避暑莫干山
  调寄望江南其六
  丁卯春 四明姚青云书
  第二节 上横景区
  上横景区,主要有皇后饭店、云逸亭、中共浙西特委旧址等。
  皇后饭店
  即上横路126号,民国23年(1934),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蒋抑卮建。采用中国式里阳台,旋转形楼梯,阴凉、明亮、通风,环境幽雅。落成不久,蒋即将产权赠予兴业银行,供同仁小憩。声称如银行不存,由董监事会转赠国家。37年(1948),租赁给杭州西泠饭店,时风行美丽牌卷烟,因美女烟标与皇后媲美,店主遂以“皇后”命名,并大事修缮,餐厅、茶室、暖气片、游泳池等一应俱全,故生意兴隆。
  50年代初,此处成为莫干山华东疗养院第二疗养区一部分。1954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杭州主持制定第一部宪法期间,由省公安厅长王芳等陪同上山,在此下榻。解放军高级将领张云逸及高级干部和著名科学家等亦先后在此休养。此后,饭店名声大振,为游客必到之处。
  云逸亭
  在皇后饭店下端悬崖峡谷中。1952年,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在山休养时捐款兴建。亭呈四角形,红柱、单檐、翘角。左侧石壁有“将军岩”、“石屏云逸”等石刻,笔力遒劲。
  中共浙西特委旧址
  在上横路140号,原系东方汇理银行产业,法国商人建造。民国29年(1940)为中共浙西特别工作委员会驻地。次年“皖南事变”后,特委交通员及秘密联络站人员4人先后被捕,特委书记顾玉良等转移至长兴和平镇一带。今特委旧址设陈列室,有历史照片、文件、遗物等,1985年列为湖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 天桥景区
  天桥景区含黄庙、天桥、清凉亭、旭光台、天池寺等,与绵延群山、浓郁林海、华丽别墅浑为一体。
  黄庙
  在瀑布路,黄郛、张静江等集资建造。初名“莫干山讲经堂”,后改“莲社”,今称“黄庙”(参见第五章第三节“寺庙道观”)。
  天桥
  在莫干山路右侧,架于一泓清溪之上,一端连接丛篁遮日的竹径,一端架于峭壁石级处。当云雾迷漫时置身桥上,宛若飘游太空。左侧有绿瓦红柱的鸳鸯亭,亭名含“有情人终成眷属”之意。沿石级盘旋而下,有小池、花圃。入夏,池旁芭蕉吐翠,花圃繁花似锦,争奇斗妍。天桥景点空间虽小,层次却多,布局巧妙,堪称一绝。
  清凉亭
  在金家山与馒头山交接处,原名“陟屺亭”,取《诗经》“陟彼屺兮瞻望母兮”之意。系民国17年(1928)黄郛为纪念其母陆氏三十周年忌日而筑。亭额“陟屺亭”为谭延闿所书。今以整修,改名“清凉亭”,意谓经此亭即进入“清凉世界”。亭为绿顶、红柱、四角,前后有圆拱门相通,近似城堡。登亭俯视,村落、田畴、道路、溪流,尽收眼帘。
  旭光台
  在馒头山,与清凉亭有小径相连。山多石无竹,中央高拱,形若馒头。山顶宽约半亩,上筑四方高台,四周置栏杆、石椅、茶几等,中间为飞檐小方亭,四周无蔽挡,游人至此小憩台阁,可近览远眺。晨观日出、朝霞,暮赏落日、云海。
  天池寺
  又名“天池庙”,建于元代。60年代毁,今筑有围墙。旧有十二景,明大臣顾应祥曾以景为题,赋五言绝句十二首,兹录四首:
  瀑布泉
  飞泉落峰顶,明珠散寒冽。
  逝者如斯夫,一片广长舌。
  丛竹径
  度竹复度竹,云深竹亦深。
  行到竹尽处,始见梵王林。
  仙人洞
  不见仙人迹,犹传仙洞名。
  几回明月夜,仿佛听吹笙。
  洗剑池
  佛性本慈悲,洗剑欲何事。
  要斩六尘根,须遣锋芒利。
  第四节 武陵村景区
  武陵村景区,由武陵村、滴翠潭、花坑水库等景点组成。其中武陵村以别墅精美、高雅著称,滴翠潭以崖刻硕大“翠”字闻名,花坑以园林景观见长。
  武陵村
  地势高耸,犹如屋脊,俗称“屋脊头”。据民国《莫干山志》载屋脊头在金家山东北,地势轩爽,登眺最佳。与莫干山其它景点相距较远,环境幽静,自成天地,犹如陶渊明笔下之“世外桃源”,故名“武陵村”。
  此处绿荫蔽天,景色秀丽,设有武陵村宾馆,由7幢别墅组成。其中7号楼建于1978年,余为民国21年(1932)陈永清、陈叔通等6家所建。别墅构筑精美,参差错落,展布自如,融于绿荫丛中。江庸曾有诗谓:“玲珑半山栖,掩映修篁间”。每幢别墅前,有宽敞松坪,旁栽黄杨、玉兰、山茶、桂花、银杏点缀庭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接待各界知名人士及不少外宾。
  武陵村东临陡崖,视线开阔,最宜远眺。其东北山口,有问津亭,可俯视山景,观日出、月落。
  滴翠潭
  在武陵村口,系人工开凿,潭水清澈,内植睡莲。旁有挹翠亭,松木结构,古朴典雅。潭边赭红色巨岩,高20余丈,镌“风月无边”、“莫干好”及钱君匋所题“翠”字。翠字高如三层楼,气度雄伟,神韵飘逸,为江南第一擘窠大字。1987年夏,钱氏应友人邀请,赴莫干山避暑。见光秃巨岩,一无点缀,甚感惋惜,乃欣然挥笔题“翠”。管理局花两年时间刻于崖壁。1991年6月《文汇报》以《钱君匋题写“翠”字》为题报道云:钱氏“平生写得最大者,当推莫干山‘翠’字”。
  花坑水库
  在芦花荡公园北面,金家山北麓深壑陡谷中。1979年动工,次年建成。库容量1800立方米,水洁净,用三级水泵提水上山,供别墅使用。库旁筑有亭台,植奇花异草。有石径通武陵村7号楼,沿途修篁蔽日,松柏交翠。遇风和日丽,嘉木修竹,飘来阵阵清香;山风起时,林涛簌簌,响彻山谷。寄宿武陵村、芦花荡一带游人,常于早晚不惮攀登之劳,到此散步赏景。
  第五节 怪石角 碧坞景区
  怪石角、碧坞景区,主要景点有怪石角、塔山、石门卡、仙人洞、碧坞瀑布、碧坞龙潭。该处虽离莫干山风景区较远,然景色奇特诡异。
  怪石角
  由火山岩断裂错动堆积而成。怪石林立,丛石嶙峋,似鬼削神剜,竞相争雄。其状如堆云、如巨卵,如狮象、如龙蛇;其势或立或跪,或坐或卧。其间有一重岩高四五丈,上下三叠,势如累卵。石巅平坦,可观落日或坐卧憩息。中层有窟穴,侧身可入,能容七八人。在石脚仰观,犹如一头纵身腾跃之猛兽,但被“神”力拉住,悬于半空。
  怪石角下有一方亭,周围苍松挺拔,松涛飒飒。登亭俯视,山麓村舍点点,山道弯弯,梯田层层。若观日落,则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前人诗云:
  斜阳无语驻孤岭,幻作明霞半空赤。
  诗心欲逐野云飞,飞薄天阁不盈尺。
  景点有“怪石角”、“神怡”、“竹乡”、“听涛”等石刻,“怪石角”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所书。
  塔山
  昔有浮图,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倾圮于明代中叶。及清,武康知县吴康候《莫干山记》云:“寺僧种茶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恒等。”诗僧秋潭有诗曰:
  峰头云湿皆含雨,溪口泉香尽带花;
  正是天池谷雨后,松阴十里卖茶家。
  本世纪初,有人欲购山峰作私用,武康县知事曹有成等以此峰非同一般,提议修建公园。报省认可,命曹主其事,因费绌中辍。后得马玉山赞助,于民国9年(1920)6月落成。建有八角亭一座,外悬“高瞻远瞩”匾一方,内置石桌4张,石凳8只,亭周遍植花卉树木。是年冬,寒风大雪,亭毁木枯。次年,武康县知事王会中重修。23年,莫干山管理局长俞则民复改建,亭柱增高数尺,上覆重檐,丹黄画桷。游人赞叹“自山腰伫望,几疑窣堵波顶重现人间。”此亭抗战中毁于兵燹。民国36年,莫干山住民协会重建,规模远不如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角亭重修。今塔山改作它用,公园不复存在。
  昔塔山可观云海(参见第三章第二节“云雾奇观”)、日出,又宜远眺。放眼巡视,峰峦高低参差,似拱似揖,似卧似立。北眺太湖如镜,东望运河如带,举目东南,钱江一线可辨。
  观日出,夏季最宜。黎明前夕,东望鱼白一片,稍倾,云层一颤,凝成暗红一抹。倏然间,云脚一动,红光凝成圆圆一块,之后,轻轻一跃,旭日破云而出,霞光万道,绚丽无比。
  石门卡
  俗称“石门山”,在莫干山西北南路乡境内。西侧石壁突起,左右对峙,高六七丈,夹道犹如双阙。左端石崖,突兀独耸,右端山壁横亘,犹如天然屏障。
  仙人洞
  见第五章第三节“寺庙道观”。
  碧坞瀑布
  见第三章第三节“甘泉秀水”。
  龙潭
  见第三章第三节“甘泉秀水”。
  第六节 莫干湖景区
  莫干湖景区,主要有石颐寺水库、崂岭隧道、莫干湖、铜官山等景点,山水结合,动静交织。可爬山、越洞、划船、游泳、垂钓、露宿、野营。
  石颐寺水库
  在百步岭下,昔为村落。1984年9月拦坝建库,1991年竣工。坝高27.5米,库容量46万立方米。大坝一侧,设有管理所,二层楼房,黄墙朱门,花格排窗,檐角飞凌,古色古香。院内栽松、柏、月季、山茶、杜鹃、丛竹,高雅幽静。外筑虎跑亭,高同二楼,有石级可上。内设石桌、石凳,四周铁杆护栏,凭栏可赏湖光山色。一小堤分隔水库为二,里湖建黄顶红柱小亭,有石桥与小亭相通。小亭四面濒水,为垂钓场所。
  登虎跑亭俯视,四周翠竹环抱,湖面波光粼粼,群山倒影,扑朔迷离。立大坝仰望,莫干诸峰近在咫尺,远挂苍空,崇楼华阁,云遮雾绕,时隐时现。
  崂岭隧道
  距石颐寺水库1.5公里处。昔岭上有石径,长7里,山高路滑,行人不便,民谣曰:“崂岭十八肩,肩肩叫皇天”,“崂岭滑淌紫岭高,九曲弯弯真难跑”。1974年7月,德清县水利局和莫干山公社决定开凿隧道,得崂岭、仙人坑、梅皋坞、石颐寺等村配合,集资24.98万元,开挖石方1.67万立方米,1979年6月竣工。全长513米,宽5米,高5.5米。底设引水暗沟,上可通拖拉机,吉普、面包车。隧道幽暗深邃,入内白昼如夜,万籁俱寂,唯石罅洑流之声不绝于耳。夏日寒气袭人,冬季温暖如春。
  莫干湖
  见第三章第三节“甘泉秀水”。
  铜官山
  位于莫干湖东北1.5公里处,海拔248.6米,旧名“武康山”,原武康县由此得名。唐天宝六年(747)易今名,相传为汉吴王濞采铜处。山顶有铜井,方丈许,深不可测,水无盈缩,色以时变。井旁石燕洞,燕之隐见,以春秋分。离铜井半里为炼铜滩,碎石锈绿,纤草不生,传为汉时设炉炼铜处。旧有铜山寺(参见第五章第三节)、赵监庙。赵监为吴王濞采铜监官。因体察“民苦其役”,多方安慰,后石压而死,民立庙以祀。寺、庙迭经兴废,均倾圮。寺后有蝙蝠洞,广而深,内隐蝙蝠无数。民国23年《莫干山指南》载:“胆壮者入洞一驱,蝙蝠群飞而出,其大逾鸽,一时洞中拍拍之声,堪以惊人。”
  铜官山旧有赤涧松、古月泉、清奏亭、毛公堂、缓步堤、内院桥、牛头峰、擎天松、无畏窟、留云洞十景,文人墨客吟歌赋诗甚多。宋程九万《铜官山》诗:
  飞鸟投林去复还,临风恒忆旧家山。
  平生杖履经行处,杳在云烟仿佛间。
  明唐铿《铜官石燕》诗:
  铜矿开山腹,年年石燕生。
  拂云朝有影,催雨夜无声。
  飞避雕梁俗,巢怜玉洞清。
  乌衣在何处,春色满余英。
  清唐靖《铜官庙》诗:
  村烟一带过桥西,夹岸荫浓覆古堤。
  风袅女萝松鼠掷,云深灌木竹鸡啼。
  铜官庙冷迷荒碣,石峤泉幽出阜溪。
  士俗至今思赵监,春花社鼓赛山蹊。
  第七节 防风景区
  防风景区位于二都境内,离莫干山中心风景区约18公里,由防风祠、防风山、防风湖,云岫寺等景点组成。古朴、自然,富有神话色彩。
  防风祠
  在二都集镇。相传尧任部落首领时,共工撞断天河柱子——不周山,神州一片汪洋。寓居南方之防风,身高臂长,挖天上泥灰填坑补洼,凿通地上山川,开沟排水,使百姓免受洪涝之苦。尧见防风治水有方,将封山(在今二都)、禺山(在今三合)一带赐给防风。尧、舜死后,禹为治水请教防风。防风筑坝堵口,疏通河道之主张为禹赏识,封其为防风国王。一次,禹在会稽(今绍兴)涂山开庆功大会,防风因山洪爆发,排涝救灾迟到。禹误防风故意怠慢,怒而斩之。数月后,禹下乡体察民情,了解防风迟到实情,乃令防风国建造防风祠以祀。禹戮防风之事,《国语·鲁语》有载。
  防风祠,晋元康(291)武康县令贺循始建,唐元和间(806-820)重建,吴越钱王祷而有验,封防风为灵德王。明洪武四年(1371)载入祀典,号曰防风氏之神,每岁八月二十五日致祭,“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防风神土木作,其形龙首牛耳,连眉一目”。陈牲、帛、醴、齑,粢盛庶品,主祭官行三献六叩礼。清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李徵熊重修。乾隆十一年(1746)知县刘守成拨田13.9亩,山72.6亩,谕僧带产住持。时庙制正殿3间,东西廊房16间,仪门3间,头门3间,内置相公殿、地藏殿、观音堂、乡约所等。大殿楹联:“五千年藩分虞夏,天志靡陀,追思洪水龙蛇,捍患到今留圣泽,一百里壤守封禺,功垂不朽,试看崇祠俎豆,酬庸终古沐神庥。”民国时香火犹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正殿毁于火,后集资重建,人民公社成立后改成大会堂。今除山门外,仅存遗迹。
  防风山
  海拔135米,原名“封山”,又名“风渚山”、“风山”、“封公山”,唐天宝六年(747)改今名。山背靠群峦,面临防风湖。登高东望,湖面烟波浩淼,德清城历历在目,北眺,上渚山巍巍峨峨,云岫寺隐约可见。旧有“封山十景”,为防风古碑、竹林听雨、古梅胜景、封山石室、百丈深潭、潘老仙踪、朝阳俯瞰、春渚浪花、落霞飞虹、奇松待鹤。今寺庙倾废,部分景点尚存。
  防风古碑 后唐长兴二年(931)吴越王钱缪立。碑长222厘米,厚24.5厘米,宽97厘米,下有巅屃底座。石碑原立于防风祠内,今藏德清县博物馆。碑记:“稽立庙之初,则年华渺邈”,否认贺循为防风祠始建者。
  祖师台 在防风山之阳,原为道观,今废。“祖师”系指道教两大派之一全真道始祖——纯阳师祖。全真道分7个支派,此属龙门派云巢支流。台四周原古梅成林,称“古梅胜景”,为封山十景之一。
  仙鼠窟 在防风山之阳,俗称“小蝙蝠洞”,可容五六人。“石穴槎牙”,“积水寒懔”,盛夏尤寒气袭人。今时有游人涉足。
  封公洞 俗称“蝙蝠洞”,又名“封山石室”,为封山十景之一,在仙鼠窟上端。洞口有庙,解放后毁,1989年9月重建,庙门悬“普渡众生”额。穴洞“岩窦轩翥,高可三四丈,如堂皇然,其中可陈百席”。洞右侧峭壁,有石刻数处:一为“魏兰来”。魏兰,字石生,浙江云和人,民国2年6月至4年5月间任武康县知事。二为“公余揽胜”,下有小楷落款“封山蝙蝠洞,武之揽胜也,己未八月,翁子经百,与之偕游者三焉。哨官刘□之、警佐子公、管狱员少华。塘泾陡巽为之记□石。潘振伦书。”据考为民国8年所刻。三为“洞天福地”四字。余经风雨侵蚀,字迹不清。
  封公洞,神秘莫测,历为文人墨客、士大夫访游处。清代戏曲家洪昇诗:
  松崖未及岭,石洞忽旁穿。
  泉滴四时雨,云通一线天。
  虫蛇盘上室,蝙蝠避炉烟。
  最是山僧静,袈裟正坐禅。
  仁慈潭 在防风山之阳,又名“龙池”,“三面石壁如削,独亏其阳,水清以深”,从不干涸,昔为山上寺庙放生池。
  蟹儿潭 在仁慈潭上端,因多石蟹,故名。“石壁壮伟,如双阙对峙,其后环周如障”,“右岩壁罅处,嵌空如屋室,可蔽风雨,安坐其中”,昔为游人涉足之处。
  待鹤峰 为封山主峰,原有古松7棵,今仅存一,为封山十景之一。由“七棵奇松待鹤还”诗句得名。松下巨石如砥,可卧可坐,举目能眺望防风湖全景。
  百丈潭 在防风山之阴,为封山十景之一。潭约亩余,深不可测。日卓午,游鱼漾影可数。四周绝壁,高10余丈。崖边俯视,惊险万状,若投以小石,〓然响答。今荒废,游人罕至。
  防风湖
  紧倚二都集镇,又名“下渚湖”、“春渚湖”、“风渚湖”、“九里湖”、“巽渚湖”。面积1890亩,水深1.5~2米,源出湘溪,为封山十景之一。
  湖内多芦苇,盛产菱角,及鳜鱼、鳗鱼、甲鱼、蟹、虾等,水禽甚多。若泛舟湖上,浪花四溅,鱼儿腾跃,水禽惊飞,犹如水墨入画。宋代诗人毛滂诗: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
  飞花渡水急,垂柳向人长。
  远岫分苍翠,微波映渺茫。
  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昔,湖旁人多业埏埴(制陶),故有缸窑、瓦窑之村名。相传明以前,湖周地脉极佳,曾屯千军万马,号称“九龙之地”。刘基(伯温)佐朱元璋称帝后,破“九龙”为“九窑”,化“千军万马”为“千砖万瓦”。故明初以后,盛产沙缸、砖瓦。清道光《武康县志》载:二都“出陶器,交易者云集,故成市”;又说,“浙右陶器多出于此。洪昇有诗:
  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
  三山游水树,千巷划菰芦。
  〓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
  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
  防风湖上游有上渚桥,又名“寿昌桥”,在今二都瓦窑村,宋咸淳间(1265~1274)建。横跨上渚河,单孔石拱,长35.2米,宽2.8米,跨径17.2米。上设须弥座式石栏板,间置莲瓣花纹望柱,两侧有踏跺垂带,墩用长方石块垒砌金刚墙,古朴雄健,为德清县保存最完整古桥梁。1989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岫寺
  见第五章第三节“寺庙道观”。
  附:防风古碑碑文《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
  盖闻天地氤氲,运寒暑而滋品汇。幽灵肸蚃司土?地而福生民。人神理在于相须,显晦期臻于感契。虽先圣著难明之说,而礼经垂严祀之文。爰自五运相承,百王理化,或以劳定国,或尽力勤王,或利济及于烝民,或勋烈光于史策,并皆立严祠于境土,享庙食于春秋。而况江浙古区,鱼盐奥壤,历象则区分牛斗,封维乃表里江山,昔年霸越强吴,今日双封列国;旷代之灵踪不少,前贤之庙貌实多。
  寡人自定乱平妖,勤王佐命,五十年抚绥军庶,数千里开泰土疆。四朝叠受册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为国,兴霸江南。一方偃息兵戈,四境粗安耕织。上荷元穹眷佑,次繁神理护持。统内凡有往帝前王,忠臣义士,遗祠列象,古迹灵坛,悉皆褒崇重峻于深严,祀典常精于丰洁,冀承灵贶,同保军民。
  其有风山灵德王庙,本系属城,近归畿甸。考诸旧记,即先是武康县风山。又按《史记》云,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今属吴兴武康县。稽立庙之初,则年华渺邈,详图牒之说,则词理异同。唯有元和年再构檐楹,见存碑记。彼既已具叙述,此固不复殚论,聊书制置之由,直述旌崇之意。
  丙戌年春,寡人以玉册叠膺于祀典,清宫未展于严禋,遂辍万机,暂归锦里。寻属节当炎暑,犹未却回都城。此时□□□□□□□□刺史陆仁璋,佐国精忠,事君竭孝。心悬扈从,遍祝灵祗。以风山灵德王,昔年因举兵师,曾陈祷祝,无亏响应,显有感通。遂恳悃告虔,许崇堂殿。洎清秋却归都城,披睹奏陈,既忠诚感动神明,行褒赠先酬灵贶。次乃亲分指画,委仗腹心。按山川展拓基坰顺冈阜增添爽垲。形胜并皆换旧,规模一概从新,居中而殿宇崇严,四面而轩廊显敞。周回户牖,甃砌阶墀,构之以祀梓楩楠,饰之以玄黄丹漆。外则浚川源之澄澈,内则添竹树之青苍。至于广厦神仪,崇轩侍卫,车舆仆从,帐幄帘栊,鼎饪庖厨,笾簦器皿
  清福祈恩之所,献牲纳币之筵,并极鲜华,事无不备。丙戌年八月二十四日起首,至其年十一月毕工,土木皆是精新,禋祀常严丰洁。仍展牲牢箫鼓,庆乐迎神,耀威灵而万古传芳,标懿号而千秋不朽。一则酬忠臣之启愿,二则答阴骘之匡扶。唯冀神明,永安缔构,禀元化而同垂恩福,镇土疆而荫护军民,保四时风雨顺调,□□山河□□,永绝天灾地沴,常欢俗阜时康。
  巍乎焕乎,美矣盛矣!今则功用既就,良愿已酬,用勒贞珉,聊书摭实。所贵后来贤彦,知予精敬神明,不假繁文,粗记年月。时宝正六年重光单阏岁,为相之月,二十有三日记。
  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立。

知识出处

莫干山志

《莫干山志》

出版者:上海书店

本书全面、客观地记载莫干山古今历史,浓笔重彩描摹景区、景物的现状,对莫干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记述;对名山胜水,旖旎风光划分区域,其他著述、艺文、文献、别墅等资料收集、编纂。

阅读

相关地名

莫干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