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候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莫干山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33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候 水文
分类号: P468;P33
页数: 17
页码: 14-30
摘要: 按气候学候四季划分标准(5天平均气温≤10℃为冬季,芦花荡夏季天数比山腰石颐寺短21天。为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季节。为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气温波状下降,芦花荡7月平均气温比浙江高温区低4℃左右,日最高气温≥35℃出现天数,浙江各地受干冷冬季风控制,年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均气温山上芦花荡比山腰石颐寺低1.5℃,7月平均气温分别比两地低1.3℃和25℃。8月平均气温也分别低1.6℃和2.9℃,春季(4~6月)占年降水总量36.7%,芦花荡年均降水量比莫干山下对河口多291.2毫米。
关键词: 莫干山 气候 水文

内容

气候
  莫干山位于北亚热带南缘,因受地理位置、地形(主要是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和坡向)、植被等影响,打破气候地带性分布规律,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山下至山顶,光、热、水呈显著垂直变化。七、八月盛夏时节,山下高温酷暑,山上凉爽如秋,故素有“清凉世界”之称。
  四季
  按气候学候四季划分标准(5天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界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季),莫干山芦花荡4月10日入春,7月1日入夏,8月29日入秋,11月5日入冬。芦花荡夏季天数比山腰石颐寺短21天,比山下对河口短29天,比德清县城短39天,其它三季均比以上三地长3~25天。
  春季,为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季节,风向多变,气温波状上升,雨量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水汽丰沛,清凉宜人。秋季,为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季节,气温波状下降,前期多雨,后期天高气爽。冬季,因受地形影响,西北风相对减弱,少风雪严寒。
  气温
  芦花荡年均气温13.3℃,最冷1月平均气温1.4℃,最热7月平均气温24.9℃,年较差23.5℃。
  夏季,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天气酷热。杭州7月平均气温39.9℃(1978年7月),莫干山下对河口,曾出现42.4℃极端最高温(1978年7月6日),而莫干山清凉湿润,芦花荡7月平均气温比浙江高温区低4℃左右,极端最高温36℃(1983年8月2日)。据多年资料统计,日最高气温≥35℃出现天数:上海7.6天,南京16.9天,德清县城15天,杭州22.9天,金华、丽水等地35天,芦花荡仅2.5天。
  冬季,浙江各地受干冷冬季风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莫干山受西北部重峦阻障,寒风相对减弱,多晴日少严寒,极端最低温零下10.5℃(1983年12月31日),≤0℃为55.2天。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3~15时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昼夜变化大。芦花荡年均日较差7.4℃,最大4月8.9℃,最小2月5.9℃。
  年均气温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13.4℃(1983年),最低年129℃(1984年)。
  气温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山上芦花荡比山腰石颐寺低1.5℃,比山下对河口低2.1℃。7月平均气温分别比两地低1.3℃和25℃,8月平均气温也分别低1.6℃和2.9℃。
  常年初霜出现在11月17日,终霜4月8日,无霜期228天。最短无霜期222天(1985年),最长无霜期237天(1983年),年际变化不大。
  零℃积温4826.7度,≥10℃积温4174.3度,≥20℃积温1966.8度。
  降水
  芦花荡年均降水量1893.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主要集中于春雨(4~5月)、梅雨(6月中旬~7月上旬)和秋雨(8月下旬~9月)3个季节,最多月(6月)降水量为最少月(12月)的10倍。按四季分配,春季(4~6月)占年降水总量36.7%,夏季(7~8月)占21.7%,秋季(9~10月)占18.5%,冬季(11月~3月)占23.1%。
  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多年2094.8毫米(1973年),最少年1119.7毫米(1978米),最少年仅为最多年的53.5%,年际变幅值975.1毫米。
  莫干山山脉走向与冬夏气流方向近于直交。夏季,来自东南海洋暖湿气流沿山坡抬升,降水随高度增多。芦花荡年均降水量比莫干山下对河口多291.2毫米,较德清县城多541.2毫米。月降水最多的6月,分别比上述两地多167.3毫米和208.6毫米。
  降水日数,按日雨量≥0.1毫米、≥5.0毫米、≥50毫米和≥100毫米统计,一年中降水日数以6、7月最多。日雨量≥0.1毫米年降水平均日数,芦花荡173.7天,比德清县城多20余天,日雨量≥50毫米为暴雨,年平均日数比德清县城多3.3天,日雨量≥100毫米为大暴雨,年平均日数比德清县城多0.9天。
  湿度、蒸发与干燥度
  相对湿度 莫干山空气中含水汽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年均81%,最小月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其中12月最小。最大月6月至9月,其中以9月最大。相对湿度100%最高值几乎每年均可出现,最小值14%(1982年4月5日)。7、8月为浙江雨少温高、蒸发大的相对干季,杭州7月相对湿度79%,8月80%(1961~1980年),德清县城7、8月均82%(1972~1991年),而莫干山分别为85%和86%。
  水面蒸发 蒸发量较小,年均807.7毫米,最大为7月118.9毫米,最小为1月36.1毫米。从浙江各地看,7、8、10月蒸发量均大于降水量。莫干山除12月蒸发大于降水外,其余各月均降水大于蒸发。
  干燥度(K) 4月、8月属湿润,12月属半湿润,其余9个月属潮湿。
  日照
  莫干山因山体遮蔽,日照时数较少,年均1407.8小时,比德清县东部平原及县城少3789小时。最多8月151.6小时,最少2月67.8小时,最多与最少月差83.8小时。
  风向与风速
  风向 莫干山季节变化显著,春季盛行东南风,夏季东风为主,次东南风,秋季多西南和西风,冬季风向多变,以东南、西北和西风为主。一年中最多为东南风,次为西风。
  风速 莫干山年均风速2.7米/秒,冬季风速变化最大,夏季最小。月均风速,最小9月为2.0米/秒,最大11月为3.5米/秒。
  暴雨
  因受冷暖空气活动影响,莫干山暴雨机遇较多,主要发生在6、7月的梅雨期和8、9月台风雨期。日雨量≥50毫米暴雨年均3.45次,比德清县城多0.9次。年际变化显著,最多年9次(1971年),最少年0次。
  各级暴雨强度,出现频率差异较大,日雨量50~99.9毫米的暴雨较多,频率为93%;200~300毫米特大暴雨,频率1%。1981年8月13日,莫干山一小时降水量100毫米,日降水量148.5毫米,以致山洪暴发。
  台风
  莫十山属台风轻影响区,1956~1983年,影响较大台风18次,年均0.64次。一年中出现次数最多为8月,占总次数50%;其次9月,为28%;7月和10月均为11%。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3次(1973年),有的年无影响。
  台风往往带来暴雨,1961~1981年在有重大影响的16次台风中,日降水量≥50毫米暴雨8次,比德清县城多3次。1963年9月9日12号台风,过程降水量307毫米,影响最重。
  大雪与冻雨
  大雪 据德清县统计,1972~1984年共出现大雪50次,年均3~4次。最多1977年12次,其次1984年8次。初雪最早12月4日(1974年),终雪最迟4月16日(1983年)。大雪最多在1月,占总数62%,其次2月,占30%。雪量最大为1984年1月17~19日,日降雪量56.7米,积雪深60厘米。
  冻雨 又称雨淞。1988年2月24~26日,受高空西南暖湿气流和地方冷空气影响,山上气温骤降至零下1~2℃,滴雨成冰,至26日凌晨,出现雨淞。
  水文
  水系
  余英溪 为东苕溪一大支流,流经莫干山西南部,上游称合溪,源于安吉县老虎山东北坡,至和睦桥入德清县境,流经佛堂、姜湾,于筏头入对河口水库。出库水东流,经龙头堰、武康镇,至秋山乡笠帽山分两支东支经横塘桥闸、白米塘河、武德闸注入东苕溪;北支向北与阜溪汇合,经龙山乡,至南庄山注入导流港。干流长约30公里,流域面积184.3平方公里。
  余英溪主要支流有双溪、盘溪、石扶梯水和石颐水。
  双溪,源于莫干山西北部杨坞岭,经大造坞,至陆家桥,合源于莫干岭水,经计庙坞向东南流,至渔村与梅高坞水汇合,再自北而南至狮子山西麓合溪桥,注入干流合溪,全长约15公里。
  盘溪,源于筏头乡西部百家坞,向东南流经下郎,在离东沈约一公里处接纳阮公溪,向东经钱家边、盘山,于筏头注入干流合溪,全长约12公里。
  阮公溪,源于安吉县海拔504米的万田山西坡,流经庄边、俞家坞注入盘溪,全长约7公里。
  石胡梯水,源于筏头西南部上皋坞,向东北流经里窑、外窑,在筏头注入合溪,全长约5公里。
  石颐水,源于莫干山南部石颐山,自北而南流经鸭蛋坞,上下庄,于地板坞西侧注入对河口水库,全长约7公里。
  上述各支流,皆于筏头附近注入干流合溪,按干支流平面形态分类属扇状水系。干支流在对河口水库以上,水流湍急,河床由基岩与沙砾石组成,属山溪性河流。对河口水库以下,进入平原区,河床展宽,由淤泥组成。武康镇以下,河底宽4.0~10.5米,河底高程0.9~2.8米。
  阜溪 为东苕溪又一支流,源于莫干山剑池,经莫干坞、庾村、三桥埠,至沈南山与余英溪合流,经龙山乡,至南庄山注入导流港。干流长约26公里,流域面积124.45平方公里。
  阜溪主要支流有何村水、高峰水、平岭水和青山关水。
  何村水,为阜溪右侧主要支流,源于水坞里,自南而北流经何村,折向西北,经康城,注入干流阜溪,全长约6公里。
  高峰水,为阜溪左侧主要支流,源于海拔305.2米高峰南坡,自北而南,流经高峰水库、田青坞、徐家庄,于瓜桥注入干流阜溪,全长约5公里。
  平岭水,阜溪左侧支流,源于平岭东南坡,流经鲍家庄与大内祠、内王水合流,自北而南,经汤坞里、亭子桥,于溪头湾与青山关水合流,于三桥埠东注入干流阜溪,全长约7公里。
  青山关水,阜溪左侧支流,源于青山关,向西南流经沈家山、下窑,注入平岭水,全长约5公里。
  阜溪上游段,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庾村以下河床比降减缓,逐渐进入平原河网区。三桥埠至南庄河段,河底宽8.2~19.7米,河底高程﹣0.6~0.7米。
  埭溪 为东苕溪又一支流,位于莫干山北麓南路乡,主源有二:一为横岭水;二为福水水,二水合流后,经莫家坎、后洪、东山、湖家埭,从东北出德清县境,注入东苕溪。上游右侧支流碧坞水于后洪注入干流,左侧支流石山水于横杜注入干流埭溪。
  水情要素
  水位 莫干山地区河流,水位陡涨陡落。据对河口水库水文站1961~1991年资料,年均水位39.82米,历年最高水位50.27米(1983年7月6日)、最低水位25.21米(1961年7月23日),年际变幅极值25.06米。
  水位年内变化与降水变化一致,最高月均水位出现于5~7月,最低月均水位发生在12月至翌年2月。
  年内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各年不同,1987年,最高水位46.15米(7月29日),最低水位40.77米(1月1日),差值5.38米。1963年,最高水位48.68米(9月20日),最低水位25.30米(11月7日),差值23.38米。
  流量 据对河口水库水文站(集水面积165平方公里)和姜湾水文站(集水面积20.9平方公里)流量资料,对河口站年均流量4.163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095亿立方米;姜湾站年均流量0.565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1849亿立方米。
  流量年内变化,姜湾站呈现两个高峰,一为5、6月梅雨期,另为9月台风雨期,11、12月出现低谷。对河口站,因库水流量经人为调节,月均流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其次8月,最小流量在2月和1月。
  流量年际变化大,姜湾站最丰年(1961年),年均流量09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004亿立方米;最枯年(1978年),年均流量0.24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0755亿立方米,为最丰年25.2%。对河口站,最丰年(1977年),年均流量7.1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22亿立方米;最枯年(1978年),年均流量2.0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606亿立方米,为最丰年27.3%。
  洪、枯水量相差悬殊,姜湾站于1969年9月28日测得最大洪峰流量145立方米/秒,逐年最大一日洪水总量413.9万立方米(1961年10月5日),而在干旱季节,经常断流,流量为零。
  阜溪,最大洪峰流量200立方米/秒,其中上游莫干坞,按1.89平方公里集水面积,引用姜湾水文站降雨资料计算,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如表:
  洪水 莫干山西南部,为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历年洪水,大部分出现在台风雨期,次为梅雨季节。据姜湾径流实验区的实测资料,洪水暴涨暴落,洪峰流量大,洪峰出现、消失快,易山洪暴发,出现泥石流。
  1956年至今,最大洪水发生在1961年9月13日,6小时降水量126.5毫米,时山洪暴发。事后推算,洪峰流量464立方米/秒,为年均流量821倍。实测最大1969年9月27日至10月4日洪水,历时181小时(其中涨水31小时36分,退水149小时24分),最高水位2.83米(测站基面),洪峰流量145立方米/秒,径流深109.7毫米,径流系数0。899,径流模数168立方米/秒·平方公里。
  1961~1984年统计,梅雨期发生洪水有6年:1973、1974、1975、1980、1983、1984,平均4年一遇。台风雨期出现洪水有9次:1961、1962、1963、1964、1965、1971、1973、1976、1977年,平均2.7年一遇。
  水温 据对河口水库29年水温实测资料,年均水温18.0℃,最高8月平均水温29.7℃,最低1月平均水温6.1℃季节变化显著。水温的年际变化不大,最高年年均水温18.8℃(1990年),最低年年均水温17.4℃(1977年)。历年最高水温33.5℃,出现在1966年8月4日,最低水温1.3℃,出现在1977年1月18日,极值32.2℃。
  水资源
  河川径流 莫干山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00~1000毫米,自东向西递增,莫干山风景区为750毫米。据南路、莫干山、后坞、筏头、对河口5个地区(面积219.023平方公里)计算,径流系数0.53,年径流深835毫米,年径流总量18288万立方米。不同年份,年径流量差异较大,枯水年仅为偏丰年39.8%。
  地下水 按含水岩组及储存条件,可分火山岩构造裂隙水,岩浆岩、变质岩风化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4类。
  火山岩构造裂隙水可分两个含水岩组:一是凝灰岩、熔岩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莫干山西南部合溪、双溪、盘溪流域及莫干山北部埭溪上游,范围广,泉流量0.1~1.0吨/时。二是中酸性熔岩风化——构造裂隙水,范围不大,分布莫干山西北部,泉流量0.1~2.0吨/时。
  岩浆岩、变质岩风化裂隙水,分布莫干山东北部、东部以及武康与对河口之间,为侵入岩风化带裂隙水,泉流量1.5~5.0吨/时。
  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3个含水岩组:一是冲积砂砾石含水岩组,分布在武康一带溪流山谷中,大井出水量4~30吨/时。二是冲湖积、湖沼积亚粘土含水岩组,分布在武康一带,民井出水量0.04-0.9吨/时。三是洪积砂砾石含水岩组,分布三桥西南,民井出水量0.6~4吨/时。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三桥与武康西部,面积不大,为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水,流量小于0.2升/秒。
  按莫干山地区219.023平方公里面积计算,火山岩构造裂隙水和岩浆岩、变质岩风化裂隙水天然资源量为1988.8万立方米/年,松散岩类孔隙水208.2万立方米/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103.6万立方米/年,合计2300.6万立方米/年。
  水资源总量 河川径流量18288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1619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00.6万立方米(其中山地丘陵区2092万立方米,平原区208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8496万立方米(计算面积与上同)。
  水质
  地下水 1992年8月19日芦花荡鹤啄泉采样分析,矿化度低,硬度小,二氧化硅和游离二氧化碳含量高。按舒卡列夫分类,属低矿化重碳酸盐钙钠型水,水质优。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超矿泉水标准。
  地表水 据德清县环境保护监测站1988年(枯水年)12月12日对河口水库水质采样分析,有毒元素酚、氰、砷、铬、汞、镉均未检出,接近国家制订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第一级水,质良。

知识出处

莫干山志

《莫干山志》

出版者:上海书店

本书全面、客观地记载莫干山古今历史,浓笔重彩描摹景区、景物的现状,对莫干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的记述;对名山胜水,旖旎风光划分区域,其他著述、艺文、文献、别墅等资料收集、编纂。

阅读

相关地名

莫干山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余英溪
相关实物
双溪
相关实物
盘溪
相关实物
阮公溪
相关实物
石胡梯水
相关实物
石颐水
相关实物
阜溪
相关实物
何村水
相关实物
高峰水
相关实物
平岭水
相关实物
青山关水
相关实物
埭溪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