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三合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26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三合乡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7
页码: 307-313
摘要: 三合乡位于德清县西南部,湘溪港两岸,东濒东苕溪与余杭市獐山隔岸相望,南与余杭市安溪毗邻。西连上柏镇,西北与武康镇交界,北邻秋山乡,东北与城关镇相连,总面积62平方公里,驻地距城关镇10公里。辖区在古代为防风氏国境。33年为仁风乡,禺山乡。1961年5月三乡分别成立公社,辖区为三合、二都公社。1983年改公社建制为乡建制,分别为三合乡、二都乡,1992年扩镇并乡,两乡合并称三合乡。全境呈南北向长方形,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南部是丘陵地区。从业人员12275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7911万元。卫生机构23个,技术人员48人。粮食产量2018吨,茶叶产量40吨,蚕茧产量28吨,水果产量675吨,猪肉产量2522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9万元,其中粮食作物产值334万元。
关键词: 三合乡 城乡建设

内容

三合乡位于德清县西南部,湘溪港两岸,东濒东苕溪与余杭市獐山隔岸相望,南与余杭市安溪毗邻。西连上柏镇,西北与武康镇交界,北邻秋山乡,东北与城关镇相连,总面积62平方公里,驻地距城关镇10公里。
  1993年,全乡辖2个集镇,21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5694户,21262人,其中农村人口20569人,各村户口数见后附表。
  辖区在古代为防风氏国境。明清时属武康县崇仁乡。民国初期原二都乡属东乡,三合乡属东南乡,民国20年设崇贤镇及杨坟、大赛、二都、四都等乡,24年并为杨坟、塘泾二镇及封山乡、民国36年为崇仁乡、防风乡、禺山乡。33年为仁风乡,禺山乡。1949年5月解放,1950年建政,分别为上柏区的杨坟、松合、新桥乡和城郊区的二都乡,塘泾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杨坟、松合、新桥三乡合并为三合乡,塘泾乡和松合乡的和睦村并入二都乡。1958年10月秋山、三合、二都三乡合并成立二都人民公社,现境地为三合、二都、塘泾管理区,1960年6月管理区撤销。1961年5月三乡分别成立公社,辖区为三合、二都公社。1983年改公社建制为乡建制,分别为三合乡、二都乡,1992年扩镇并乡,两乡合并称三合乡。
  全境呈南北向长方形,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南部是丘陵地区。境东北的下渚湖一带地势低洼,形似巨盆,有9个行政村的村落环列湖畔,西部山区之水汇集于此,从前常遭水灾。境内最高的山是大竹山,海拔460米。解放后,兴修水利,治害为利。全乡有4米以上水闸5座,其中坐落在巽联村的湘溪大闸(又名新陡门闸)净长15米,宽14米,三孔(中孔6米、边孔4米×2),高7.65米,控制排水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设计过闸流量198.74立方米/秒,是全县第三大闸。装机容量520千瓦/4台的翻水站三座,分别为塘泾翻水站、五闸翻水站和巽联村的新陡门翻水站。还有蓄水6万立方米的独洛坞、乌木桥水库和4个蓄水坑,可灌溉农田676亩。1970年竣工的对河口沿山渠道蜿蜒曲折流经境内4公里,受益农田2694亩。1977年开拓的湘溪港,东西向横穿而过,人东苕溪。灌溉,航行均获益非浅。
  全乡有耕地20057亩,其中水田18486亩,专业桑园1016亩,茶园684亩,山林32880亩,内塘1629亩,外荡2521亩,1993年粮食总产2299.4万斤,油菜籽53.4万斤,蚕茧7.62万斤,茶叶12.12万斤,淡水鱼257.4万斤,珍珠5430公斤,生猪全年饲养20289头,羊年末存栏5400只,木材年砍伐量270立方米,商品毛竹2.4万支,全年农业总产值3850.8万元,多种经营收入占农业经济的59%,元笋、芦苇产量居全县首位。
  乡镇企业有86家,主要有石料、砖瓦、化工等,1993年总产值9190万元,其中乡村企业产值7396万元,大小石料厂共41家,所产石料质地坚固,是建筑工业的优质材料,畅销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三合石料为上海浦东开发区定点产品,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所用石料,全部由三合供应。
  三合乡是德清县最后不通轮船、汽车的“双不通”乡,根据群众强烈要求,县革委会在1978年核准建路,同年5月,县交通局在二都乡召开城关、秋山、二都、三合4乡和县有关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并成立建路指挥部,6月完成全线测设工作,从武德公路8K+900处为起点,经杨家山、二都、上渚桥,四都、三合、杨坟至康家山,全长16.65公里,1980年11月11日开工,1983年12月20日完成下跨塘至上渚桥段,先通德清至二都,余下路段1984年1月开工,至1985年6月6日,完成全线工程。此外,乡级公路长5公里。
  同时,在东苕溪建起五个渡口:余杭獐山至新兴、南窑坞、下杨、朱家四个渡口,每个渡口配备2艘渡船,塘泾至城关星星的塘泾渡,配备5艘渡船。还在德双线航道设杨家山渡,沟通沿河与秋山新琪两村。
  90年代全乡建设用地情况见下表:
  农村私房面积
  全乡自1978年开始农村改水,现有自来水厂19家,受益19个村,18942人,占总人口的90%。
  绿化方面,四旁植树共36000株,行道树共2000株。
  1993年初级中学2所,17个班,学生714人,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二都95.9%,三合98.3%。小学18所,59个班,学生17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二都99.89%,三合100%。幼儿园25个班,在院幼儿636人。卫生院2所,病床12张,医务人员32人,全乡有甲级村卫生室17个,集资医疗村10个。
  近年来全乡进行改厕工作,现有公厕24座,其中卫生公厕23座,户厕5056个,其中卫生厕所4304个,粪便无害化处理户214户。
  二都地区明初开始建窑,盛产沙缸和砖瓦,至今尚有缸窑村和瓦窑村。
  境内云岫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见第十一篇。
  上杨村有元代赵子昂碑一块,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昌桥,又名上渚桥,宋咸淳年间建,在瓦窑村。横跨上渚河单孔石拱,长35.2米,宽2.8米,拱跨17.2米;上设须弥座石栏板,间置莲花纹望柱,两侧铺有踏跺垂带;墩用方块石垒砌金刚墙,建筑古朴雄健,是县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桥梁,1989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三合乡大赛村沙岭头遗址,水产村关帝岭山田横遗址。
  陶瓷窑遗址。火烧山窑址,属西周至春秋时期。三合乡防风山原始青瓷窑址。此外,还有东汉时期的联胜村青山坞窑址,三国时期的黄角山窑址。
  防风祠。二都防风山麓旧有防风祠,1997年重建。
  下渚湖。二都下渚湖是天然形成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景区一期景点有道冠山、美女峰、芦荡探幽等,面积10)平方公里,主湖3.4平方公里。2004年5月1日对外开放,“五一”长假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附)1994年底人口分布
  2003年三合乡政区面积62.5平方公里。5783户,20961人,其中男10574人,非农业户口862人。从业人员12275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79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70元。工业企业169个。从业人员3125人。工程技术人员30人。工业总产值51324万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25万元。公路35公里。学校5个,学生2395人,教师113人。幼儿园、托儿所19个。卫生机构23个,技术人员48人。固定电话4700部,移动电话5206部。生活用轿车150辆。年末耕地面积23021亩。粮食产量2018吨,茶叶产量40吨,蚕茧产量28吨,水果产量675吨,猪肉产量2522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9万元,其中粮食作物产值334万元。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德清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本书系统地反映德清县境内自设县行政建制以来城乡建设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全志除列于卷首的总述、大事记外,共11编计29章。下限定在1993年,但根据需要,部分延伸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三合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