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241
颗粒名称: 四、工商
分类号: F123.82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洛舍镇区内工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兴起较早。历史上,民族工业以制瓷、造船、缫丝最为著名。其中墅元头窑址,已于1989年12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崛起的洛漾快艇厂,采用玻璃钢为原料制成的快艇,质轻体坚,时速高达60公里,被人们誉为水上飞舟。而专门收购土丝的“丝庄板”,清末民初,洛舍、东衡共有17家。近现代工业自西欧传入后,洛舍在光绪24年便建有织布厂,拥有木机40台。抗日战争期间,全镇有商店433家,仅米行便有30余处。
关键词: 洛舍镇 建制镇 工商

内容

洛舍镇区内工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兴起较早。历史上,民族工业以制瓷、造船、缫丝最为著名。
  1、制瓷业:据考古证实,早在战国时期(前475-221)就有章家桥冯家山工场,出土原始青瓷,面积70平方米,堆积层厚70厘米。属晋代的(265-420)有东衡戏台山工场,出土虎子、鸡头壶、碗、碟等青瓷器皿。属隋唐(550-906)的有何家坝墅元头窑址、章家桥龙头山窑址、章家桥前山窑址,出土青黑瓷。其中墅元头窑址,已于1989年12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从众多的窑址和出土的大量瓷件,有力地说明了镇域内陶瓷工业的兴旺发展史。
  3、造船业,镇域东部为水网地带,河港纵横,历史上称为“盈盈一水隔,无船路不通”。造船业自古以来便十分兴旺。据史料载“村村有匠人,能造艨艟舴艋”。民国初,龙潭乡有船匠11人。解放后,造船业进一步发展,公社农具厂专门辟出造船工场,有船匠多人。质地除传统木结构外,还有钢筋网络水泥结构。近年崛起的洛漾快艇厂,采用玻璃钢为原料制成的快艇,质轻体坚,时速高达60公里,被人们誉为水上飞舟。
  3、丝业:自古以来,农户家家缫丝,户户织布,缫车、纺机遍及千家万户,素有“男不废耕一家饱,女不罢机合户温”之说。而专门收购土丝的“丝庄板”,清末民初,洛舍、东衡共有17家。近现代工业自西欧传入后,洛舍在光绪24年便建有织布厂,拥有木机40台。近年来,丝绸工业更是一番新景象,从培桑、养蚕、收茧、缫丝、织绸到印染,形成了生产加工一条龙。至1990年,全镇有茧站2家,丝厂1家,绸厂23家,丝织印染总厂1家,产品远销苏联、日本等国。
  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为工业提供了丰富原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村工业如雨后春笋,争相破土。目前全镇有镇村企业46家,工业年产值4590万元,年创税利310万,在2880名职工中,工资总额计430万,人均收入1493元。在诸多企业中,酿造、建材、钢琴生产尤为出色,不少产品赢得了市场青睐。1994年,镇工农业产值达3.2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民人均收入2472元。
  镇内商业,素以四坊(槽、油、糖、染)八行(茧、柴、山货、米、鱼、菱、青果、木)著称,自然镇自同光年间形成后,距今已有130余年,镇内南北货、烟杂货、京货、广货,样样俱全。抗日战争期间,全镇有商店433家,仅米行便有30余处。近几年来,由于镇区建筑不断更新,街道宽阔,商店林立,货源充足,品种齐全,已成为繁荣兴旺的水乡重镇,吸引着外县居民来镇采购贸易。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德清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本书系统地反映德清县境内自设县行政建制以来城乡建设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全志除列于卷首的总述、大事记外,共11编计29章。下限定在1993年,但根据需要,部分延伸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洛舍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