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222
颗粒名称: 二、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现士林镇境地,唐天宝元年开始,属德清县、乡名不详。宋太平兴国三年属县永宁乡,乡下设里。明、清为永宁乡八都,松山乡七都。民国元年,永宁乡改称新塘乡,北部白彪,下市等村属松山乡。民国17年改村里制,松山乡改为第三区,新塘乡改为第八区。24年撤区并乡,原松山乡南部建白彪、代舍二乡,新塘乡分为新塘、韶村、西葑三乡。民国33年,韶村乡并入新塘乡、代舍乡并入白彪乡。36年,二乡又合并为永凝乡,乡公所驻地从白彪东村永宁寺和新塘水北村迁移到两乡之间的士林村。白彪、新塘二乡原各有12个保,合并后二保并为一保,每保十甲左右。同时从撤销的韶村乡划入三个保,从撤销的西葑乡划入西葑漾附近各村,现今士林镇全镜,大致在此时形成。
关键词: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士林镇

内容

现士林镇境地,唐天宝元年(742)开始,属德清县、乡名不详。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县永宁乡,乡下设里。明、清为永宁乡八都,松山乡七都。民国元年(1912),永宁乡改称新塘乡,北部白彪,下市等村属松山乡。民国17年改村里制,松山乡改为第三区,新塘乡改为第八区。20年废村里制,建立区乡制,改属第二区,下属各村都改为乡建制。24年撤区并乡,原松山乡南部建白彪、代舍二乡,新塘乡分为新塘、韶村、西葑三乡。民国33年,韶村乡并入新塘乡、代舍乡并入白彪乡。36年,二乡又合并为永凝乡,乡公所驻地从白彪东村永宁寺和新塘水北村迁移到两乡之间的士林村。白彪、新塘二乡原各有12个保,合并后二保并为一保,每保十甲左右。同时从撤销的韶村乡划入三个保,从撤销的西葑乡划入西葑漾附近各村,现今士林镇全镜,大致在此时形成。
  1949年解放初,仍承旧制。1950年4月,将永凝乡改建为士林、白彪两乡。1956年春,又合并为士林乡,并将东北部青登、代舍等自然村划归钟管乡,东南部西葑漾附近各村划归勾里乡,东部一喜兜、韶村划归高林乡,蔡家坝划归梅林乡,西北部朱桥头,常熟湾等村划归干山乡。从下舍乡北部划入漾北,张家墩等村,从干山乡东部划入谢家埭等村。
  1958年10月,成立新市人民公社,士林乡境地为公社的白彪、士林、水北三个管理区。1961年5月,新市人民公社撤销,按原有境地成立士林人民公社,下设9个大队,1个水产大队,即士林、白彪、东村、西村、子思桥、舍渭、宋家、雅市、水北、港西水产,辖94个生产队。1983年9月,改公社为乡、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原水北大队分建5个行政村(水北、查家坝、章家墩、徐家墩、王公郎),故全乡有14个行政村。1988年9月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全镇下辖118个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90个自然村,1个自然镇,3410户,13868人。
  1990年水产村更名士林水产养殖公司。1992年章家墩、徐家墩、查家坝合并为新塘村,宋家墩、下市合并为宋市村。1993年士林镇政府自街市东南隅迁至东北面新建办公大楼。同时东部新开发区农贸市场扩建完成,供销大楼、信用大楼、邮电大楼相继落成营业。1993年全镇有10个行政村,1个水产养殖公司(村建制),104个村民小组,3425户,141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人。1994年为3666户,14152人。
  2003年士林镇行政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3695户,13448人,其中男6731人,非农业人口524人。居民委员会9个。从业人员8454人,其中外来人员1339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3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3元。工业企业341个,从业人员3651人。工业总产值54987万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03万元。公路21公里。学校3个,学生2154人,教师84人。固定电话3300部,移动电话3700部,生活用轿车(面包车)32辆。年末耕地面积15803亩,粮食产量2592吨,蚕茧产量244吨,猪肉产量3501吨,水产品2753吨。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德清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本书系统地反映德清县境内自设县行政建制以来城乡建设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全志除列于卷首的总述、大事记外,共11编计29章。下限定在1993年,但根据需要,部分延伸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士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