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交通与邮电通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204
颗粒名称: 六、交通与邮电通信建设
分类号: F512.7;F632.7
页数: 7
页码: 186-192
摘要: 新市水路航行四通八达,可谓得天独厚,然古代航运工具落后,民国前以航船为主,小划船为辅,清末民初始有的乌篷快班船,被视为先进交通工具。镇上第一艘直达省城的轮船,是民国12年8月“和记轮船局”的永和汽轮。民国17年,又有本地人开办的翔安轮船公司,购置三艘木质轮船,开辟杭湖、申新、新嘉三条客运线。30年代,水运行业有较大发展,1938年新市遭日寇大屠杀后,运输业一蹶不振。抗战胜利后又重新兴旺起来,1947年本地人开办轮局6家,外埠来镇开办轮局10余家,每天有数十艘轮船开往上海、杭州、苏州、湖州、嘉兴、长安、震泽、菱湖、临平等地。
关键词: 新市镇 通信建设 交通 邮电

内容

(一)水运
  新市水路航行四通八达,可谓得天独厚,然古代航运工具落后,民国前以航船为主,小划船(俗称“渔船”)为辅,清末民初始有的乌篷快班船,被视为先进交通工具。清同治十三年(1874)上海招商局新开沪杭班客轮途经新市,新市人第一次见到轮船。镇上第一艘直达省城的轮船,是民国12年8月“和记轮船局”的永和汽轮。宣统元年(1909)十月,慎康钱庄经理程通林等开办“杭湖德新轮船”航线仅往来于德新二埠,是本地人自己开办客运轮船之始。民国17年,又有本地人开办的翔安轮船公司,购置三艘木质轮船,开辟杭湖、申新、新嘉三条客运线。30年代,水运行业有较大发展,1938年新市遭日寇大屠杀后,运输业一蹶不振。抗战胜利后又重新兴旺起来,1947年本地人开办轮局6家,外埠来镇开办轮局10余家,每天有数十艘轮船开往上海、杭州、苏州、湖州、嘉兴、长安、震泽、菱湖、临平等地。
  解放后,有20多艘客轮以新市为中心通向上海、震泽、乌镇、德清、杭州、苏州、长安等地,吉诚轮船公司顺记轮每日往返德清新市两次。
  1986年德新公路建成前,新市客运站共有22个班次,年客运量达573754人次,平均日流量1631人次。但1987年德新公路通车后,水上客运量大幅度下降。
  (二)码头建设
  新市小南栅轮船码头始建于民国3年,是杭州宁绍轮船公司所建。稍后,大南栅有菱长班轮依靠的木结构码头。民国35年,国民党县政府曾在小南栅建造木结构公共码头一座。
  解放后,1953年由县府交建科在大南栅步云桥堍建造长50米的新市公共码头,站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其中候船室100平方米。这是全县解放后建造的第一座客运码头。1986年,在小南栅外十二里塘征用土地11.29亩,又新建一座客运码头,长102.87米,建筑面积1244.8平方米,有客运泊位2个,货运泊位1个。可靠100吨级货驳。1987年8月25日新码头竣工,新市客运站于次年5月1日迁新址营业。
  新市客运码头从1968年起由省航运公司杭州分公司接管,并成立新市客运站。
  (三)航道改造
  运河中线是京杭运河浙境段的正航道,往来于沪、杭、苏的船只都使用这条航道,它是杭嘉湖地区水上运输大动脉。新市步云桥扼这条航道要冲,但地处90度急弯处,常发生撞船事故,为了拉直航线,避免事故,1974年冬省交通厅拨款由本县交通部门具体负责航道改造工程的实施,于1975年5月13日完工。新辟航道在原航道以南约150米处,长244.41米,底宽25米。同时将步云桥拆除,填平旧航道,在新航道处另建新市大桥。
  (四)跨航桥梁
  镇域以内有跨航桥梁10座,总长774米,其中7座是解放后改建的。见《跨航桥梁一览表》
  (五)德新公路
  县道德新公路于1987年9月30日正式通车,后又向东延伸与桐乡市洲泉镇公路衔接。该线从后庄坝桥入镇境,跨河木桥(和睦桥)出境,计长11.0582公里。全线总长28.65公里。从此,西与京福线(104国道)、乔莫线(508省道),东与杭枫线(320国道)接轨。全线有桥梁13座(见《公路桥梁表》)。
  新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日发班车47车次,开往上海、苏州、嘉兴、嘉善、海宁、义乌、杭州、湖州、绍兴、长兴、武康及城关镇等地。
  (六)农村道路
  农村原多泥路,70年代才有水泥便道和机耕路建设。1985年,梅林乡有便道42条,134.8公里;新联乡有便道51条,104.93公里。这些便道在德新公路通车后都先后拓宽路面,改建成公路并与县道衔接,实现村村通汽车。
  (七)邮电通信
  新市邮电通信事业首创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成立二等邮局。民国22年设报话营业处,次年建长话所,架设新市至塘栖长途双铁线,员工2人。抗战期间邮电事业停顿。抗战胜利后,恢复二等邮局,通德清、长安、双林、菱湖、钟管、千金、吴兴、崇德、塘栖九地水上邮路。乡村电话所附设在镇商会内,仅设1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员工2人。
  解放后,邮电合并,成立新市邮电支局(“文革”中邮电一度分家,1973年又奉命合并)。1981年,局址由西大街迁东大街,并新建四层业务大楼一幢,建筑面积789.43平方米。职工28人,嗣后逐年增加,1994年达41人。1994年全年出口平信26597件,挂号10159件。快件48872件,包裹8085个,汇票13099件。
  报刊发行工作的发展,突飞猛进,1988年12月统计,几种主要日报发行量,《人民日报》4800份,《浙江日报》36240份;杂志发行量:《共产党员》256份,《半月谈》314份。全年各类报纸发行量:1762369份。
  解放初,邮电局无电报设备,1950年4月,增设电话传报业务,使用音响机听抄。1965年开始与德清联合使用电键发报。1984年起采用电传打字机。1985年改用双工电传打字机,三路载波三端,二十四路载波一端,构成电报网络。
  1980年12月埋设县城至新市86.6波长公里电缆。1985年底电话设备有共电式交换机一部500门,实装机440门。长途电话中继33条,其中湖州4条,菱湖1条,桐乡1条、崇福1条,洲泉1条,县城18电路2条,并拥有农话24路载波机、电话会议终端机各1部。近数年又有大发展,据1994年末统计,拥有装机容量为6224门程控电话交换机;镇内电话安装数达到2283部,其中单位980部,个人1295部;移动电话54部。BP机222部。1994年电报电话全年业务量计电报出口10395件,长话(去)1330892次,农话3166753次。
  自从开展储金业务以来,年终储金余额逐年有所递增,1994年底达到4491813元。(附表)

知识出处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德清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德清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本书系统地反映德清县境内自设县行政建制以来城乡建设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全志除列于卷首的总述、大事记外,共11编计29章。下限定在1993年,但根据需要,部分延伸至1994年。

阅读

相关地名

新市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