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镇海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106
颗粒名称: 鼓楼(镇海楼)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当年称镇海雄关,试拾级凭栏,叹汉郡堤塘、隋城雉堞,宋室衣冠、吴宫花草;盛世看跨江才略,正经天纬地,惊六桥柏浪、百舸争流,四厢兴市、万巷通衢。青史闲翰,不容明月沉天去;红楼隔雾,却有江涛动地来。十四洲长剑霜寒,吴越雄风曾镇海;廿一纪洪钟雷动,湖山淑气此登楼。登百尺楼,念往事如烟、湖山寻梦;擂三通鼓,看飞舟破浪、江海弄潮。雄镇为邻,胜地一方,再现当年钟鼓;镇江朝天,端为名城添壮采;水分两浙趋都会,地接吴山控上流。按一仞为八尺、一步以五尺计,则鼓楼总高51尺,阔280尺。杭州解放时,鼓楼用作流通图书馆,1970年拆除,2003年原地再造。成嘉到此经三火,皆值王师靖海年。
关键词: 西湖 楹联 鼓楼

内容

朝天门(朱关田) 鼓楼(郭仲选) 镇海楼(葛德瑞)
  吴山伟观(刘江)
  当年称镇海雄关,试拾级凭栏,叹汉郡堤塘、隋城雉堞,宋室衣冠、吴宫花草;
  盛世看跨江才略,正经天纬地,惊六桥柏浪、百舸争流,四厢兴市、万巷通衢。(王其煌撰驾沧书)
  青史闲翰,不容明月沉天去;
  红楼隔雾,却有江涛动地来。(金鉴才书龚自珍句)
  十四洲长剑霜寒,吴越雄风曾镇海;
  廿一纪洪钟雷动,湖山淑气此登楼。(王翼奇)
  登百尺楼,念往事如烟、湖山寻梦;
  擂三通鼓,看飞舟破浪、江海弄潮。(张学理撰吕国璋书)
  飞甍重挹吴山秀,急鼓曾暗浙江潮。(汤水林撰蒋北耿书)
  喜见新楼高万尺,闲寻遗响越千年。(廖可斌撰马世晓书)
  雄镇为邻,胜地一方,再现当年钟鼓;
  吴山作伴,崇楼百尺,曾看历代风云。(吴仲谋撰郭仲选书)
  镇江朝天,端为名城添壮采;
  一钟九鼓,且随盛世擂强音。(吴亚卿)
  鼓楼古名朝天门,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建,南宋时已呈颓败,元朝大德三年(1299)重修。元朝至正中期(1356左右)因其楹户北向,改名拱北楼,尔后屡有毁建。明洪武八年(1375)又改名来远楼,据传,不久有方士称“来(來)字带丧(喪)形,远(遠)从哀,三日内必主有哀丧事”。说也巧,皇帝朱元璋的老婆果然死了,浙江参政徐某急忙再改名为镇海楼。成化、嘉靖间又几次焚于火。嘉靖三十五年(1556),浙江总制胡宗宪筹款重建,规模扩大为“七楹”,并在楼内置大钟一座,大小鼓共九个,作为报时之用,从此,杭人俗称之谓“鼓楼”。旧时有联:
  提疆内向三千里,比屋同命百万家。(赵孟頫)
  水分两浙趋都会,地接吴山控上流。(高得旸)
  东西浙海三千里,左右江湖十二阑。(凌云翰)
  据《西湖游览志》载:“(鼓楼)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又四尺,东西五十六步,楼之高六仞有四,连基合十仞有余。”按一仞为八尺、一步以五尺计,则鼓楼总高51尺,阔280尺。又因胡宗宪平定扰海倭寇,请徐渭撰《镇海楼记》。清初鼓楼又遭火焚,康熙二十五年(1686)后又多次修缮。杭州解放时,鼓楼用作流通图书馆,1970年拆除,2003年原地再造。
  鼓楼历史有1100多年,在许多志书如《临安三志》和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吴自牧《梦粱录》、张岱《西湖梦寻》等著作中均有专门述录,至于名家诗歌咏作及题字更不在少数。兹录明代人张岱《镇海楼》七律之一如下:
  钱氏称臣历数传,危楼突兀署朝天。
  越山吴地方隅尽,大海长江指顾连。
  使到百蛮皆礼拜,潮来九折自盘旋。
  成嘉到此经三火,皆值王师靖海年。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