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山(吴山伍公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078
颗粒名称: 城隍山(吴山伍公山)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4
页码: 324-327
摘要: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山峰高下抽青荀,江水东西卧白云。眼前灯火笙歌,直到收场犹绚烂;“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在吴山,为清初“钱塘十八景”之“吴山大观”所在,是西湖景胜唯一在城中的景区,也是杭州历史文化最荟萃的地方之一。吴山俗称城隍山,因钱镠定都杭州时,在山上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都城隍庙而名。由此,杭州在史上又称南吴,与苏州(东吴)、湖州合称“三吴”。吴山的别称很多,古时这里为环抱西湖海湾峡角,渔民常在山麓晒网,称名晒网山。后人将原太湖滨的伍子胥祠移来吴山东麓祭奠,从此,吴山又称胥山、伍公山或伍山。诗文就镌刻在崖石上,至今仍完好地存在。
关键词: 西湖 楹联 城隍山

内容

吴山天风(费新我) 江湖汇观(唐云) 江湖汇观亭(孟庆甲)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渭题越王台联 孟庆甲重书)
  清晖轩(宋涛) 有美亭(丛文俊)
  山峰高下抽青荀,江水东西卧白云。(戴家妙)
  湖山佳话(陈文韶)
  眼前灯火笙歌,直到收场犹绚烂;
  背后湖光山色,偶然退步亦清涤。(沈立新)
  “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在吴山,为清初“钱塘十八景”之“吴山大观”所在,是西湖景胜唯一在城中的景区,也是杭州历史文化最荟萃的地方之一。
  吴山俗称城隍山,因钱镠定都杭州时,在山上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都城隍庙而名。按广义,吴山是宝月、清平、峨嵋、紫阳、瑞石、七宝、云居、伍公等十几座小山的总称,其中以云居、紫阳两山最高,但也均及百米左右。关于命名为“吴”的来历是在春秋争霸时,越败,即以此山为界,其北为吴疆,故名。由此,杭州在史上又称南吴,与苏州(东吴)、湖州(即西吴,一说为南京)合称“三吴”。
  吴山的别称很多,古时这里为环抱西湖海湾峡角,渔民常在山麓晒网,称名晒网山。又据《录异记》载:吴王夫差屈杀伍子胥并沉尸江中,“(伍子胥)灵魂即朝暮乘潮,自海门山潮头汹涌,越钱塘”的传说,成为钱江潮的来源。后人将原太湖滨的伍子胥祠移来吴山东麓祭奠,从此,吴山又称胥山、伍公山或伍山。
  吴山挟江襟湖,山上古木参天、古樟重重,山体洞壑幽深,峰峦、奇石险诡。清雍正帝宠臣李卫督浙时,在这里修造了“大观台”,定名“吴山大观”。至于“西湖新十景”中命名为“吴山天风”的出典,一说是源于元朝诗人萨都剌“天风吹我登驼峰,大山小山石玲珑”句,一说是取辛亥烈士鉴湖女侠秋瑾《登吴山》“老树抉疏夕阳红,石台高耸入天风”句。但根据女侠女儿王灿芝于1954年在台湾出版的《秋瑾革命传》,称该诗名《登龙山》,并加注:“龙山,即府山,在绍兴城内。”杭州作为古都,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在吴山,其因此成为近人访幽问古必到处。
  吴山之南有云居山,出典是唐懿宗(860-874)时,有个名道膺的和尚在此兴建了云居寺。连同其西的唐刹开云寺(已不存),据说都是杭州最早种植牡丹的地方,白居易常携酒来此处观赏。东麓铁崖岭(又称铁冶岭),是首创“西湖竹枝词”的元朝大诗人杨维祯的出生地,也是清初大剧作家、大画家、“湖上笠翁”李渔的“层园”所在。当然,岁月更迭,风雨消磨,两位古人的遗踪则早已无从寻考了。
  紫阳山又名瑞石山,因元朝道士紫阳真人张伯瑞,曾在此建过紫阳庵,又传说这里曾产色如玛瑙的玉石,故名。紫阳山上岩壑接连,千奇百怪,岩缝间灌木丛生裸岩上苔藓遍布,所见处满目青葱又夹以寒泉涓沥,岩上刻有“我来海国三千里,君住吴山第一峰”的摩崖大字。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篇《阅古泉记》,精炼而又形象直观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色。特别是有出《人面桃花》的传统京戏,唱词中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记述唐朝诗人崔护与一少女钟情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这里的宝成寺附近。后来苏东坡守杭时来游,乘兴创作了一首七律《赏牡丹》诗:“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诗文就镌刻在崖石上,至今仍完好地存在。
  又后来,有个名朱术恂的书生在苏诗之上题刻了“感花岩”三个字。再后来,明朝人崔名世也来到吴山,在东坡诗旁再次题刻了“抚石看诗岁已徂,君王复许长西湖。风流未必同崔护,感激依然忆大苏。渴笔岩空勤拂拭,短筇人醉强支吾。前生或恐求浆者,笑问桃花事有无”诗和“今古似身幻,乾坤与物齐”的对联。从此,人们把“人面桃花”故事就讹传成为苏东坡的前生故事。
  紫阳山的故事很多,如传说大诗人柳永写的《望海潮》词,引得辽金国王完颜亮垂涎,顿起投鞭南侵野心,秘密派人至杭州画了西湖图以日夜欣赏不说,据说还潜来杭州“立马吴山第一峰”上。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手笔“第一山”和“吴山第一峰”擘窠大字和商辂“诸天宝阁”、宋理宗赵昀御笔“见沧”等摩崖石刻,至今仍清晰可见。北宋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建筑的“有美堂”遗迹及宝成寺的“麻曷葛剌”佛像,也都在此附近。宝成寺建于五代间,梵音“麻曷葛剌”译意为战神,由于刻有“元至正二年”字样,成为现存全国唯一刻有纪年的崖石刻像。
  迤吴山古宋樟往南,有一组平地崛起玲珑的峭石,由于形状诡谲离奇,人们称之为“巫山十二峰”,并按其各自姿态命名为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剑泉、牛眼、舞鹤、鸣凤、伏虎等,清雍正间浙督李卫曾在此建亭,题额为“巫峡峰青”。杭人又因此组峭石酷似十二生肖,俗称“十二生肖石”。有人说,今城隍阁下照壁上的“吴山大观”今隶大字,系“按康熙笔法重刻”,无据。按“吴山大观”作为“钱塘十八景”之一,是雍正五年时浙督李卫命名的,康熙皇帝早在六年前“驾崩”,而且此四字与皇帝笔法也毫无相似之处。
  自南宋开始直至杭州解放,因吴山神庙相传有七十二所之多,每尊菩萨都有自己的生、忌日,所以一年四季香火特盛,士女云集,成为杭州的一大风景线,其中又以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三、二十四为最大。再加杭州习俗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八(落灯节),百姓都要上山烧香祈福,各色人等洋洋大观,所以李卫立“吴山大观”以志盛(多数寺庙于1958年拆除)。吴山上有徐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联,系后人截改题绍兴府山越王台联而成,其原文应是:
  王公险设、带砺盟存,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牛斗星分、蓬莱景胜,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吴山旧时有联:
  古墨尚存宋时石,遥青如黛蜀中山。(俞樾)
  江湖两面共明月,楼阁半空横炊烟。(屠修伯)
  香生丹井千年草,荫覆瑶台百尺松。(佚名)
  蛰候春雷后,泉常暮两寒。(田艺蘅)
  紫露春暖梦绿馆,碧云夜冷黄金台。(方九叙)
  天目远随双峰落,海门遥蹙两潮趋。(孔长源)
  月中桂子吹香远,池上蕉花与屋齐。(欧阳玄)
  我来海国三千里,君在蓬莱第一峰。(陈凤诰)
  亭旁江湖天广大,阁连星斗骨清寒。(杨仲弘)
  今古如身幻,乾坤与物齐。(佚名)
  吴越朝宗,百万家烟树楼台,随处凭凌皆入望;
  江湖映带,数千年水云图画,是谁摹写到如今。(潘之保)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