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吴山及其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077
颗粒名称: 八、吴山及其他
分类号: I269;K928.43
页数: 39
页码: 324-362
摘要: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山峰高下抽青荀,江水东西卧白云。眼前灯火笙歌,直到收场犹绚烂;“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在吴山,为清初“钱塘十八景”之“吴山大观”所在,是西湖景胜唯一在城中的景区,也是杭州历史文化最荟萃的地方之一。吴山俗称城隍山,因钱镠定都杭州时,在山上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都城隍庙而名。由此,杭州在史上又称南吴,与苏州(东吴)、湖州合称“三吴”。吴山的别称很多,古时这里为环抱西湖海湾峡角,渔民常在山麓晒网,称名晒网山。后人将原太湖滨的伍子胥祠移来吴山东麓祭奠,从此,吴山又称胥山、伍公山或伍山。诗文就镌刻在崖石上,至今仍完好地存在。
关键词: 楹联 吴山 西湖

内容

城隍山(吴山伍公山)
  吴山天风(费新我) 江湖汇观(唐云) 江湖汇观亭(孟庆甲)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渭题越王台联 孟庆甲重书)
  清晖轩(宋涛) 有美亭(丛文俊)
  山峰高下抽青荀,江水东西卧白云。(戴家妙)
  湖山佳话(陈文韶)
  眼前灯火笙歌,直到收场犹绚烂;
  背后湖光山色,偶然退步亦清涤。(沈立新)
  “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吴山天风”在吴山,为清初“钱塘十八景”之“吴山大观”所在,是西湖景胜唯一在城中的景区,也是杭州历史文化最荟萃的地方之一。
  吴山俗称城隍山,因钱镠定都杭州时,在山上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都城隍庙而名。按广义,吴山是宝月、清平、峨嵋、紫阳、瑞石、七宝、云居、伍公等十几座小山的总称,其中以云居、紫阳两山最高,但也均及百米左右。关于命名为“吴”的来历是在春秋争霸时,越败,即以此山为界,其北为吴疆,故名。由此,杭州在史上又称南吴,与苏州(东吴)、湖州(即西吴,一说为南京)合称“三吴”。
  吴山的别称很多,古时这里为环抱西湖海湾峡角,渔民常在山麓晒网,称名晒网山。又据《录异记》载:吴王夫差屈杀伍子胥并沉尸江中,“(伍子胥)灵魂即朝暮乘潮,自海门山潮头汹涌,越钱塘”的传说,成为钱江潮的来源。后人将原太湖滨的伍子胥祠移来吴山东麓祭奠,从此,吴山又称胥山、伍公山或伍山。
  吴山挟江襟湖,山上古木参天、古樟重重,山体洞壑幽深,峰峦、奇石险诡。清雍正帝宠臣李卫督浙时,在这里修造了“大观台”,定名“吴山大观”。至于“西湖新十景”中命名为“吴山天风”的出典,一说是源于元朝诗人萨都剌“天风吹我登驼峰,大山小山石玲珑”句,一说是取辛亥烈士鉴湖女侠秋瑾《登吴山》“老树抉疏夕阳红,石台高耸入天风”句。但根据女侠女儿王灿芝于1954年在台湾出版的《秋瑾革命传》,称该诗名《登龙山》,并加注:“龙山,即府山,在绍兴城内。”杭州作为古都,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在吴山,其因此成为近人访幽问古必到处。
  吴山之南有云居山,出典是唐懿宗(860-874)时,有个名道膺的和尚在此兴建了云居寺。连同其西的唐刹开云寺(已不存),据说都是杭州最早种植牡丹的地方,白居易常携酒来此处观赏。东麓铁崖岭(又称铁冶岭),是首创“西湖竹枝词”的元朝大诗人杨维祯的出生地,也是清初大剧作家、大画家、“湖上笠翁”李渔的“层园”所在。当然,岁月更迭,风雨消磨,两位古人的遗踪则早已无从寻考了。
  紫阳山又名瑞石山,因元朝道士紫阳真人张伯瑞,曾在此建过紫阳庵,又传说这里曾产色如玛瑙的玉石,故名。紫阳山上岩壑接连,千奇百怪,岩缝间灌木丛生裸岩上苔藓遍布,所见处满目青葱又夹以寒泉涓沥,岩上刻有“我来海国三千里,君住吴山第一峰”的摩崖大字。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篇《阅古泉记》,精炼而又形象直观地概括了这里的景色。特别是有出《人面桃花》的传统京戏,唱词中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记述唐朝诗人崔护与一少女钟情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这里的宝成寺附近。后来苏东坡守杭时来游,乘兴创作了一首七律《赏牡丹》诗:“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诗文就镌刻在崖石上,至今仍完好地存在。
  又后来,有个名朱术恂的书生在苏诗之上题刻了“感花岩”三个字。再后来,明朝人崔名世也来到吴山,在东坡诗旁再次题刻了“抚石看诗岁已徂,君王复许长西湖。风流未必同崔护,感激依然忆大苏。渴笔岩空勤拂拭,短筇人醉强支吾。前生或恐求浆者,笑问桃花事有无”诗和“今古似身幻,乾坤与物齐”的对联。从此,人们把“人面桃花”故事就讹传成为苏东坡的前生故事。
  紫阳山的故事很多,如传说大诗人柳永写的《望海潮》词,引得辽金国王完颜亮垂涎,顿起投鞭南侵野心,秘密派人至杭州画了西湖图以日夜欣赏不说,据说还潜来杭州“立马吴山第一峰”上。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手笔“第一山”和“吴山第一峰”擘窠大字和商辂“诸天宝阁”、宋理宗赵昀御笔“见沧”等摩崖石刻,至今仍清晰可见。北宋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建筑的“有美堂”遗迹及宝成寺的“麻曷葛剌”佛像,也都在此附近。宝成寺建于五代间,梵音“麻曷葛剌”译意为战神,由于刻有“元至正二年”字样,成为现存全国唯一刻有纪年的崖石刻像。
  迤吴山古宋樟往南,有一组平地崛起玲珑的峭石,由于形状诡谲离奇,人们称之为“巫山十二峰”,并按其各自姿态命名为笔架、香炉、棋盘、象鼻、玉笋、龟息、盘龙、剑泉、牛眼、舞鹤、鸣凤、伏虎等,清雍正间浙督李卫曾在此建亭,题额为“巫峡峰青”。杭人又因此组峭石酷似十二生肖,俗称“十二生肖石”。有人说,今城隍阁下照壁上的“吴山大观”今隶大字,系“按康熙笔法重刻”,无据。按“吴山大观”作为“钱塘十八景”之一,是雍正五年时浙督李卫命名的,康熙皇帝早在六年前“驾崩”,而且此四字与皇帝笔法也毫无相似之处。
  自南宋开始直至杭州解放,因吴山神庙相传有七十二所之多,每尊菩萨都有自己的生、忌日,所以一年四季香火特盛,士女云集,成为杭州的一大风景线,其中又以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三、二十四为最大。再加杭州习俗从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八(落灯节),百姓都要上山烧香祈福,各色人等洋洋大观,所以李卫立“吴山大观”以志盛(多数寺庙于1958年拆除)。吴山上有徐渭“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联,系后人截改题绍兴府山越王台联而成,其原文应是:
  王公险设、带砺盟存,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牛斗星分、蓬莱景胜,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吴山旧时有联:
  古墨尚存宋时石,遥青如黛蜀中山。(俞樾)
  江湖两面共明月,楼阁半空横炊烟。(屠修伯)
  香生丹井千年草,荫覆瑶台百尺松。(佚名)
  蛰候春雷后,泉常暮两寒。(田艺蘅)
  紫露春暖梦绿馆,碧云夜冷黄金台。(方九叙)
  天目远随双峰落,海门遥蹙两潮趋。(孔长源)
  月中桂子吹香远,池上蕉花与屋齐。(欧阳玄)
  我来海国三千里,君在蓬莱第一峰。(陈凤诰)
  亭旁江湖天广大,阁连星斗骨清寒。(杨仲弘)
  今古如身幻,乾坤与物齐。(佚名)
  吴越朝宗,百万家烟树楼台,随处凭凌皆入望;
  江湖映带,数千年水云图画,是谁摹写到如今。(潘之保)
  城隍阁(附:“吴山大观”联)
  城隍阁(沈鹏)
  清景慰心期,柳浪荷风,三秋桂雨;
  高楼凭指顾,襟江袖海,一勺西湖。(王翼奇撰 金鉴才书)
  装点湖山,呼来上下几重阁;
  打量吴越,换了东南第一州。(叶一苇撰 邢名举书)
  八百里河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渭句 林剑丹重书)
  湖山信美(顾毓秀)
  画阁好凭栏,分香万井留春住;
  倚窗宜品茗,倒影千峰携翠来。(王其煌撰 王冬龄书)
  东南形胜(沈定庵)
  吴楚东南,远睇沧溟如带;
  晨昏钟鼓,惯看舟壑潜移。(选堂)
  高耸天风(刘江)
  大好河山,正宜画阁留云、琼台邀月;
  无边风景,还待雄文纪胜、绝唱传神。(吴亚卿撰 马世晓书)
  舒卷云天(方传鑫) 高致自闲(周慧珺)
  阁影上摩空,纵目喜迎崭新世纪;
  涛声时排岸,披襟饱览大好湖山。(毛谷风撰 王伯敏书)
  风华竞茂(刘自犊)
  迹著台徨,身置九霄迎瑞气;
  胸惺禹甸,神驰千载仰千贤。(詹瀛生撰 陈巨锁书)
  玉宇辉华(尉天池)
  杰阁耸吴山,望东南潮来,素车白马,欲晤名臣夸盛世;
  高楼连玉宇,爱西湖月满,珠树星桥,妆留仙侣驻天堂。(徐元撰 赵淞滨书)
  纵横八极()
  登高阁以观沧海,借风浪逸情、乾坤纵志,长虹作线、新月为钩,继往开来,垂竿孰是钓鳌客;
  揽明月而瞰武林,有峰峦如画、光景无边,广厦连云、康衢匝地,驰怀骋目,倚栏宁忘伏虎人。(张学理撰 陈振濂书)
  繁欢接诗声,静观堂上文题、蔡欧并美;
  沧溟开画境,闲望山头景色、吴越双青。(叶玉超撰 王冬龄书)
  纵目揽无余,看宝石流霞、明珠溢彩、钱江涌碧、杭郡飞虹、越海起春潮,新阁笑迎新世纪;
  萦怀思有美,仰欧公写纪、苏子题诗、忠肃攻书、青藤作画、吴山多胜迹,古樟饱历古春秋。(戴盟撰 俞建华书)(以上题城隍阁)
  大观台(刘炳森)
  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朱馥生集句 刘艺书)
  律转鸿钧(郭伟)
  淑气迎人,湖上春山青历历;
  轻帆送客,越中秋水碧迢迢。(毛谷风撰 戴小晴书)
  江湖一览(周志高) 云山耸翠(段成桂) 神韵擎天(吴建贤)
  巫峡青峰(李卫题 张森重书) 酒仙楼(蒋伯根)
  湖开玉镜、江卷银涛、杰阁俯雄州,遍数东南,如此台隍能有几;
  槛列云峰、窗含海日、名山增胜概,远超往昔,这边风景已无双。(汤柏林撰徐道一书)
  风自远来闻语笑,水分流处见江湖。(朱馥生集句 何应辉书)
  浮岚叠阁(张海)
  湖光穿树直,江势抱城宽。(叶一苇集句)
  九野澄平(刘正成)
  观潮望海,远通世界;
  左江右湖,美甲东南。(翁闿运撰刘正成书)
  晴雨淡浓,与西子、钱塘,竞呈百媚;
  秀明峭雨,联桂林、阳朔,合足三奇。(欧阳诚)
  云辉颐和(仪泰)
  越曲吴腔,洒三秋桂雨;铜琶铁板,招八月江湖。()
  (以上题大观台)
  城隍阁位于吴山中部北麓,是以原都城隍庙为主体的建筑群,分城隍阁、周新祠(即城隍庙)、戏台、仪门、文昌阁、碑亭、龙神庙及大观台等八处。1998年动土,2000年2月竣工开放。
  城隍阁建筑恢弘,为高41.6米的七层仿古建筑,总面积近3.8万平方米,整体造型仿宋、元风格,飞层跳檐,跃势凌空,像仙山琼阁似耸立吴山之颠。登高瞭望,不仅可南眺钱江、东观市景、西览群山、北赏西湖,成为杭州的标志性景观建筑,更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洞庭岳阳楼、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五大名楼”。清雍正间李卫建“吴山大观”时,原有联:
  湖影长堤分内外,江流全浙划东西。(沈德潜)
  鸿雁归携春色去,凤凰飞入郡城来。(景星灼)
  天开图画阁
  天开图画阁按现址应在城隍阁前广场处,初建于南宋,元时被毁,明洪武二十年(1387)曾重建,后又毁圮不存。按杭州古时有三处天开图画阁,另两处分别在葛岭和石函路,均已不存。旧时有联:
  半夜月明湖水白,五更日出海门红。(吴讷)
  欲窥倒影青冥外,故著危亭紫翠中。(张雨)
  城隍庙(周新祠附:如此江山亭联)
  周新祠(吕迈) 千秋正气(骆恒光) 冷面寒铁(朱关田)
  浙水观潮仰孤臣,丹心贯日月;
  吴水踏血忆廉使,铁面凌冰霜。(徐润芝)
  庙貌重新,崇德报功,威镇吴山社稷;
  神灵愈显,仁安义正,恩佑浙水官民。(古联祝遂之重书)
  杭州城隍庙原分府城隍庙(在凤凰山)与都(省)城隍庙两处,南宋绍兴九年(1139)迁来吴山合一,明代后改祀周新,成为浙江全省唯一以真人为神的城隍庙。
  周新,广东南海人,明永乐年初任监察御史。他为官廉直,甘守清贫,刚正不阿,连皇亲国戚、权宦显贵都畏惧他三分。后调任浙江按察使(相当于今省高级法院院长),经常微服出访甚至深入狱獬,了解民情及平反冤假错案,一时吏治清明,人称“冷面寒铁”。某年,锦衣卫(原为皇宫禁卫军,成祖时成为皇帝的心腹组织,权力极大兼有巡察缉捕职权,用现在话讲是个凌驾于官府之上的“特务”机构)头子纪钢,派千户某(相当于今团长)来浙江抓人,这家伙狗仗人势、鱼肉百姓,被周新抓来打了一顿。回京后某向纪钢哭诉,纪钢又添油加醋地上奏皇帝,明成祖朱棣凭一面之词杀了周新,引起了杭人的愤怒。为平息民愤,朱棣(俗说周新托梦,说玉帝已封他为杭州府城隍)敕封周新为杭州城隍(按隍字原指城壕,后被引申为治理城市之神而受到祭祀),杭人深感周新的德政,就在吴山建庙祭祀,从此吴山就叫城隍山。旧时有联:
  福庇南黎(乾隆) 南海衣冠(朱大海)
  人心竟若此,天理究何如。(徐渭)
  杯酒颂神灵,休云暮夜无知,天终有眼醒宜早;
  影衾严检束,须识鉴观不爽,祸到临头悔恰迟。(胡光桂)
  我鉴在兹,燮此阴、理此阳,直同白焰当头照;
  尔形何遁,存一善、匿一恶,早若潮声到耳闻。(杜麟)
  问尔平生所作何事,诈人财、害人命、奸淫人妇女、争夺人产业,日积月累,是不是睁睁眼睛,你看世上有多少恶焰凶锋,可曾饶恕了哪一个?
  到我这里有仇必报,荡尔产、追尔魂、灾祸尔门庭、灭绝尔子孙,神嚎鬼哭,怕不怕摸摸心头,尔在阳间做无数诡谲机谋,如今还用得着什么?(胡光墉)
  日月如梭,霎时贫富已循环,须当急急为善;
  人生若梦,转瞬黄童成白发,还宜事事留余。(褚世镛)
  厉鬼张巡,敢以血身污白日;
  阎罗包老,愿将铁面比黄河。(张岱)
  人生难逢开口笑,老夫聊发少年狂。(王文治)
  吴山俎豆,南海文冠。(朱大勋)
  尽职全忠,十一郡衣冠崇祀典;
  冰心铁面,百千秋浩气壮胥涛。(无款)
  西北拱神泉,煌煌禋祀□土,奠第一峰头,滴露金茎缠宝气;
  东南环锁钥,英英诃护万灵,顾大千海若,长云日域掩鲸波。(毛士龙)
  正直代行天化,慈祥为国救民。(无款)
  为善余庆、积恶余殃,种种果根影随形,自是阴阳有准;
  私语若雷、暗室若电,赫赫明威声应响,谁云神鬼无权。(无款)
  千寻楼阁,凭空法座近星辰,总领无人,高握灵符施号令;
  两岸江湖,彻底清光明日月,无分尽夜,长悬神眼照乾坤。(华颜)
  统十一郡以鉴观,正直聪明、有诚必格;
  司亿万民之纠察,是非善恶、无隐不彰。(卢焯)
  庙貌重昭、崇德报功,威镇吴山扶社稷;
  神灵愈显、仁义安正,恩敷浙水佑官民。(卢嵩)
  大观台在明时就有,清雍正朝浙江总督李卫重建,民国时已废圮不存。1998年建筑城隍阁时,连同城隍庙、大观台一并划入重建,成为城隍阁的一个组成部分。
  原城隍庙右侧建有“如此江山”亭,柱悬联:
  长空孤岛望中没,落日数峰烟外青。(张昱)
  日夜江声流不住,东西山色自争妍。(德祥)
  汪王(华)庙
  汪王庙遗址在原大观台之麓,祀唐朝节度使汪华,“史书缺传”,始见于乾隆《西湖志纂》。按《吴山汪王庙志略》:“(江华)少年时以勇侠闻。隋末起兵新安(今淳安县)、占宣、杭、睦、婺饶五州,自号吴王。唐高宗时降唐,封越国公,授总管歙(安徽徽州)、宣(安徽宣州)、杭(浙江杭州)、睦(浙江睦州即今建德)、饶(江西饶州即今波阳)、婺(浙江婺州即今金华)六州军事。北宋政和七年(1117)封英济王,南宋孝宗封广惠王。”已圮。旧时有联:
  溯唐宋元明以迄昭代,千百年叠锡崇封,又况子姓分支行省几遍;想当时建成炉季受爵李宗,统歙宣杭睦婺饶,同邀保障;望云岚之冈陇王气长留,余荫到吴山,欣看祠宇重新广罗谱牒;
  考永叔恐选递及温公,新归书未征定论,可见心雄凡迹史民难窥;即今前合众联盟通商议约,凡德法日俄美比,孰擅招怀;历瀛海而伦敦,使才自愧,诒谋承越国,窃愿神灵启牖默示机宜。(汪大燮)
  本是大唐封,德洽百姓、功在六州,兵灾后土地荒芜,湮祀旷数十余载;
  依然新庙貌,裔宰西泠、谱仍东粤,山麓间规模宏敞,馨香荐于万斯年。(汪延祺)
  乱平隋季、活佐唐兴、祖德述千秋,在当年统领江淮,勋业独推越国;
  派衍歙州、支分杭郡、孔谋贻百世,就此地重新祠宇,馨香永奉吴山。(汪文蔚)
  系出颖州、四十余传,闲气独钟,此为豪杰之士;
  神来歙浦、亿万斯年,庙食弗替,是有功德于民。(汪文炳撰 陈璚书)
  大业乱兴,公取六州而保之,非叛乱也,不忍视民涂炭也;仁矣乎,捍患御灾,至今日犹蒙恩泽;
  长安鼎定,公举六州而归之,非降唐也,所以顺天休命也;智矣乎,锡圭担爵,在当年已极尊荣。(汪志伊)
  唐室佐龙兴,弟后先兄,保障六州成伟绩;
  吴山昭燕享,祖功崇德,本支百世有余荣。(汪似祖)
  先武肃建号称吴王,保障六州,伟业恨遗艮史笔;
  是新安崇祀之始祖,越开两国,宗枝繁衍大江东。(汪嵚)
  史书缺传、庙食报功,作保障于东南,累代锡崇,遗事补新旧唐文献;
  天意厌隋、人心归李,识时务为俊杰,歙推望族,先声开吴越五世隶。(汪濂撰 汪英宾书)
  水广自流,山崇积壤;圣生乘运,贤出应时。(李思敬)
  四宜亭
  放怀听流水,小坐数行云。(蒋作藩)
  水色山光,年年月月;松声鸟语,暮暮朝朝。(蒋天牧)
  岭外孤帆风上下,湖边双塔影参差。(松舟)
  亭在吴山西麓,是从清波门上山必经处,其上方即园文局吴山管理处,今存。初建于何时不详,再建于1919年,解放后重修,系石柱架黛瓦结构。周围多樟树,游人从这里登山,无论是览山观水,均四时皆宜。按《康熙杭州府志》:“(亭)当吴山腰半,高不逆风,低不障景,拾级望湖,犹倚翠而临明镜。”可惜近年吴山改造之后,游人就不自此地上山,故路已荒芜,更有人竟不知四宜亭之所在了。
  郭璞(婆)井
  郭璞井在吴山铁冶岭之北,古代学者郭璞居处附近,传为晋代郭璞夫妇所开(另说郭璞井在万松岭),故又称“郭婆井”。按志载:“(井)有十眼,而甚深,阑甃工缜,泉味清美,亚于虎跑,酿酒煮药多汲之。”曾一度与龙井、玉泉、虎跑水和吴山大井合称“杭州五大圣水”,今存。旧时有联:
  为学心难满,临川意有余。(朱廷璋)
  顷思丹灶日,新报赤囊书。(佚名)
  龙神庙(附:风神殿联)
  龙神庙原先是一所平房,明代重修鼓楼时,徐渭就住在龙神殿内撰《镇海楼记》。康熙二十八年(1689)皇帝曾在此下榻,并赐题“大观台”名,雍正五年(1727)重建,并塑龙王像称龙神庙,李卫又在“钱塘十八景”中称“吴山大观”,其后为风神殿。现在,龙神庙及风神殿遗址均划为城隍阁景区大观台。旧时有联:
  灵佑安澜(乾隆)
  九土足农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
  三吴称泽国,更愿流无旁滥、江河长向田中行。
  飞在天、见在田,大泽粼粼钦雨润;
  左为江、右为湖,新宫翼翼想云从。(以上廖寿丰)(以上题龙神庙)
  宣仁利运(咸丰)
  龙虎忌争行,廿四番花信吹余,致雨兴云、勿张旗鼓;
  豚鱼占利涉,七二侯箕神簸后,飞刍挽粟、好送帆樯。(佚名)
  太平盛世,时征七十二番,敷化宣仁,默佑玄机司橐龠;
  天庾正供,岁入千百万斛,遵江导海,全凭神力引帆樯。(廖寿丰)
  太平之时,以不鸣条而瑞应;
  君子之往,在乎偃草而令行。(陈沣)
  圣世不鸣条,默佑江湖占利泽;
  神功常应律,潜调寒燠叶休徵。(佚名)(以上题风神殿)
  阮公(元)祠
  阮公祠在吴山重阳庵旧址(今元宝心60号),祀清太傅大学士阮元。建于清光绪初年,民国时为吴山聋哑学校址。祠后有青衣泉、青衣洞(均存)及唐朝开成二年(837)的摩崖石刻,其中“涌泉”二字笔划清晰,仍可见得唐代书法的风韵,恐是杭州最早的石刻,很是难得。(参见“诂经精舍”及“阮墩环碧”条)旧时有联:
  纶音一代伟人(咸丰)
  当代共仰经师,远绍旁搜,冠冕文章钦宰辅;
  此间三持节使,畏神服教,馨香俎豆映湖山。(谭钟麟)
  我公为当代名臣,缅节钺巡方,校士研经,舆论至今称学海;
  此处是重阳福地,仰春秋享祀,报功崇德,君恩特许赐吴山。(李桓)
  诂经舍广、学海堂深,本道德以策治安,一代伟人、循吏大儒应合传;
  九省疆臣、三朝元老,由节钺而跻台鼎,百僚师长、文章通达锡嘉名。(方鼎锐)
  邦水萃乡贤,历推后起人文,谁能为一代经师、三朝相业;
  吴山崇庙貌,恰好重阳福地,真个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刘克成)
  钜典重易名,裘氏秋官、纪氏春官,一字荣褒,非公莫为之后;
  崇祠开胜地,学臣教术、疆臣治术,万家庆祝,到今民不能忘。(应宝时)
  殊遇纪三朝,入翰苑者再、宴鹿鸣者再,综其七年相业、九省封圻,想当日台阁林泉、一代风流推谢傅;
  宏才通六艺,览词章之宗、萃金石之宗,重以四库搜遗、百家聚解,到于今馨香俎豆、千秋功德葆湖山。(李椿)
  勋名著寰海东西,绝徼威棱、中朝相业;
  经术冠大江南北,主盟坛坫、崇祀湖山。(沈映龄)
  胸前泉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汪晓峰集阮元句)
  为三朝宰辅、是百世经师,功德到今称,幸持一瓣心香,瞻拜先生新殿宇;
  听万弩潮声、览六桥风景,湖山如此好,每忆二分明月,依稀丞相归祠堂。(时庆莱)
  南国启文明,溯学海渊源,讲舍诂经来弟子;
  中朝隆将相,问擎天事业,高峰矗汉肖先生。(冯誉骢)
  词臣建节,大耄登庸,极禄位寿之尊,溯通家接武科名,曾向西湖分片席;
  文选楼成,耆英社启,立德言功不朽,记总角亲承颜色,更从两浙仰高山。(佚名)
  石观音阁
  石观音阁在吴山元宝山,即阮元祠东南不远处。据考,清乾隆间有和尚在此沿崖镌刻石佛群像和石观音像,今存。屋舍也基本完整,但已为民居。2007年,市园文部门计划修复。旧时有联:
  大幛作屏藩,幸城市有此灵山,使许多佛力神威,护持世界;
  长江如匹练,慨人世无边苦海,渡不尽名樯利楫,消受风波。(张叟山)
  韩相府、杨氏园,劫火茫茫,始信妙莲常自在;
  畏吾书、释迦院,瓣香郁郁,同圆法界证如来。(应宝时)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倘能转念,何须找大慈大悲。(邹鹤年)
  眼前即是西方,面钱塘、背鉴湖,只树宝莲成胜界;
  心向何须南海,左仙阁、右福地,龙飞凤舞护灵山。(徐有钊)
  伍公(子胥)庙(忠清庙)
  伍公庙(沈鹏) 神马门(傅海)
  海天色相无边界,吴楚东南第一峰。(古联周慧珺书)
  御香殿(马世晓)
  浙水灵涛犹反复,胥山精魂不消沉。(蒲松涛撰 李刚田书)
  忠清殿(冯其庸) 英卫殿(李章庸) 延真殿(沈浩)
  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
  千年青史,鉴碧海丹心,于今告慰,馨香吴越非敌国;
  万叠银涛,驰素车白马,终古奔腾,潮汐春秋蔚奇观。(王翼奇)
  缅英烈于第一泉边,仇复君亲,赐剑尚留遗恨在;
  隆馨香以二千年后,神依吴越,灵旗犹涌暗潮来。(杨昌浚撰 题林剑丹重书)
  潮神殿(徐本一)灵依素练(乾隆题 王隆重书)
  生全孝、死全忠,拚此身报答君亲,忍辱含冤、志士仁人今感泣;
  朝随潮、夕随汐,凭浩气流行江海,御灾捍患、吴山越水古英灵。(程云俶撰题 孙晓云重书)
  大义铸心,于民于国皆浪受;
  誓不传世,卓古卓今惟在忠。(刘志刚撰 王冬龄书)
  为民践义、为国践仁,千年恩怨证吴越;
  因雨迷洲、因云迷岸,一眼江湖湮草花。(徐弘道)
  伍公庙又名忠清庙、英卫公庙或胥山庙,祀春秋时楚人伍员,始建于何时不详,但在《论衡》中记有:“伍子胥被赐死后浮尸江水,吴人怜其忠,立祠(吴)山上。”因此,论时间至少有2000多年,而且也是杭州最早祭祀真人偶像的祠庙。古时,伍公庙所处山下便是滔滔大海,故有“伍相庙前多白浪”诗句证之。从宋朝始,伍子胥被奉为潮神像,尔后屡毁屡建;清咸丰间又毁于火,重建后直至建国后仍然完整存在。
  2006年,市园文部门对吴山作全面整治时,又重建伍公庙。新庙由拱北亭、神马门(山门)、御音殿、伍公殿、潮神殿五部分组成,建筑布局为全杭城独有,除供伍子胥父母神像外,又在两庑塑有十八尊潮神像。现伍公殿上“赤心忠良”匾系在2001年吴山整治时,偶从庙内残基中挖得,由于字迹漫漶不清,改集舒同字制匾悬挂。
  伍员(?—前484),字子胥,父伍奢、兄伍尚被楚平王杀害后,只身投奔吴国,与孙武同佐吴王阖闾伐楚。尔后又佐夫差伐越,越请和,子胥力谏不听,被吴王夫差赐死,传说成为钱塘江潮神,后人将原在太湖边的伍子胥庙移来吴山东北,自此,吴山又名胥山、伍山或伍公山。唐昭宗时敕封伍子胥为广惠侯,宋朝加封英烈王,赐庙名“忠清”,并定每年农历九月廿日祭奠,杭人称“钱塘江潮王”,与海潮神并祀。王安石曾撰有《庙记铭》记述伍员生平。现铭碑已不存,京剧折子戏《文昭关》,就是描写伍子胥弃楚逃吴的故事。东岳庙
  中兴东岳庙(朱关田)
  舜典祀岱宗,亿万年咸尊泰岳;
  神庥敷越海,东西浙共仰仁元。(吴廉撰题 周志良重书)
  感发人心(卢乐群)
  物阜民康,好看古今戏曲;
  风和日丽,重显儿女情深。(婆留乡人撰 姚建杭重书)
  东岳之殿,先衡华嵩恒而立极;
  帝司木往,合火土金水以同尊。(沈祖懋)
  赫赫威灵,五岳独尊于东岳;
  位临宇宙,三才惟重以人才。(古联 冯遵建重书)
  果报可畏哉!既曾经历一番,休再令挽回乏求;
  死生亦大矣!倘未勉行众善,莫轻言神佑无灵。(吴廷康撰题 蒋北耿重书)
  崇德殿(郭仲选) 人寿年丰(陆文) 吴山大观(王伯安)
  和气众合,合心事则和;
  举世皆和,和事乐如何。(古联今人重书时改“和事”为“合快”)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喜盈门。(古联今人重书时改“盈”字为“迎”)
  东岳庙又名中兴东岳观,祀《封神演义》小说和《武王伐纣平话》中的“东伯侯黄飞虎”。书上写着:姜子牙封神时,有意将“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职位留给自己,突然间不防黄飞虎从案子下钻出来讨封。姜太公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个位置让出,而自己封自己为住在屋顶、凌驾诸神之上的“瓦楞元帅”(杭州人叫“瓦楞将军”)。但房子顶上的神是无人祭祀的,玉皇大帝得悉后下诏:凡在烛火上点燃的香烟统归瓦楞元帅享受。所以,杭州有个在祭神或祭祖时,不允许从烛火上点香的习俗。旧时有联:
  江湖两面共明月,楼阁半空横断烟。(佚名书屠修伯句)
  殿过十重,到处无如善为好;
  轮回六道,于斯方晓转人难。(佚名)
  垢面蓬头,强半荣华门里客;
  断腰缺足,大都得意事中人。(佚名)
  这衙门难托人情,莫恃着前生将相;
  在阳间若循天理,自成全后代功名。(佚名)
  回首望故乡,庐舍田园已归乌有;
  拊心伤往事,刀山剑树徒泣黄泉。(佚名)
  名场利场,即是戏场,做得出拍天富贵;
  寒药热药,无非良药,医不尽遍地炎凉。(题戏台无款)
  道教称东岳大帝为(即泰山之神)“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自秦始皇东巡封禅之后,祭泰山神便成为历代皇帝诏告天地的必然封禅仪式。在道教教义中,泰山之神既掌人间高贱贵下等级之事,又执人间生死寿命和管理阴间十八层地狱所有鬼魂之权,因此,庙内塑有“十殿阎王”像及地狱景状,黑白“无常”像皆有活络机关操纵的翻斗设置,人跪其前,鬼神会向前倾扑,再加上殿内昏暗,令人十分恐怖。相传农历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大帝生日,届时八方人士齐集吴山,是杭城及道教界一大盛事,至今仍为“老杭州”们所乐道。
  东岳庙在杭州共有两处,一在西溪法华山,习称老东岳;一在吴山。据传吴山东岳庙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南宋理宗御祭时赐题“东岳之殿”匾额,以后屡毁屡建。最后一次由胡庆余堂主人胡雪岩于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庙内神像均于上世纪50年代毁去,幸屋宇尚存,故于2006年重修开放,殿前的雕龙石柱系同治重建时的原物。吴山为杭州城内最高处,不知从何时开始,在东岳庙附近设置了“瞭望塔”,用以观察城内火警情况。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城隍山上看火烧”就是这样来的。
  蕲王(韩世忠)祠
  韩世忠墓在吴山瑞石山之左,墓前有“蕲王祠”,建于绍兴十三年(1143),祀南宋中兴名将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均已不存。旧时有联:
  高冢卧麒麟,回首感六陵风雨;
  神弦弹霹雳,归魂思一曲沧浪。(陈銮)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绥德人。建元三年(1129)冬金兀术渡江,韩率八千人乘船至镇江扼其归路,转战黄天荡,相持48日,金兵大败。有戏曲《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和《韩世忠激战黄天荡》,就是描写这一历史事件的。绍兴初,韩世忠大破金兵和伪齐联军后,力主北伐,反对和议。绍兴11年(1141),宋高宗与秦桧合谋,以明晋韩世忠等为枢密使,实则解除韩世忠及岳飞的兵权。岳飞遇害后韩面诘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尔后闭门谢客,寄情西湖山水。死后封蕲王。(参见“翠微亭”条)
  仓圣(颉)庙
  仓圣庙又名仓颉庙,先是在皮场庙内,清同治初年由浙江巡抚杨昌浚移出建立,祀传说中汉字创造人仓颉及周史籀、胡母敬、程邈、许慎、蔡邕、钟繇等七人。实际上,汉字是在社会发展中由甲骨、钟鼎、籀文……逐步形成,不可能由一人独创。民国后,由犹太商人哈同赞助在庙内创办仓圣明智学校,收教贫寒子弟,食宿分文不收,但学生人数仅40人且历时很短。仓圣庙原址在老城隍庙之东下侧,已废圮不存。旧时有联:
  神灵继一划开天,玉宇金书,从此文章光日月;
  功德并六经传世,先河后洛,长令俎豆永乾坤。(杨昌浚)
  一划本天开,破上古洪荒,草昧无须绳更结;
  六书随世换,供后人摹写,英雄未免笔难投。(彭玉麟)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权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制;
  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带、湖为襟,看从此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才。(俞樾)
  明目达聪兆四体,观天察地赞三才。(佚名)
  离照贲千秋,治佐轩辕,瑞启文光焕千古;
  乾元师一划,理参爻卦,秘宣奇字泄苞符。(胡光桂)
  文昌帝君庙(文昌庙)
  文昌帝君乃道教中掌握人间功名、禄位之神,又称梓童帝君。按《明史·礼志》载:文昌帝君在史上真有其人,姓张名亚子,居四川七曲山,在出使晋朝时战殁。后人在南宋理宗嘉熙间(1237-1240)立庙祭祀。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册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杭城原有两处文昌庙,一在孤山,一在吴山,均废圮不存。旧时有联:
  斗匡司化(乾隆)
  本孝友以化人文,看卓笔峰高,胜地自来多俊杰;
  列星辰而司禄命,占联珠气耀,销兵全在重科名。(蒋益澧)
  玉律金科,暗地潜窥,当知取士先求品;
  桂宫杏苑,苍天默佑,莫说衡才尽属文。(徐志震)
  星象耿微垣,将相承明、经纬一气;
  圣朝崇祀典,湖山有美、俎豆千秋。(沈阆昆)
  莫道文章真有据,不行阴骘总难求。(佚名)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古联程锡龄书)
  文字有神灵,知八斗才高,职掌胥归紫府;
  科名荐阴德,仗一枝笔健,点头何止朱衣。(佚名)
  关圣帝君(羽)庙
  关圣庙俗称关帝庙或武庙,祀三国时蜀汉名将关羽(云长)。关羽,汉献帝时封赠汉寿亭侯,蜀汉景耀三年(260)谥封壮缪侯,宋代追封武安王,明朝又晋敕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被道家列为天将,俗称关圣帝君。自此,一代名将关羽不仅由侯而王、由王而帝,更是由人而神,民国3年与岳飞合祀称“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由于史传关羽毕生忠贞、正义、勇猛和武艺高强,一直受到人们推崇并且对中国的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被佛门尊为“护法伽蓝神”,道教尊为“义勇武安王”。又因关羽生前所镇守处是蜀汉的经济重地,更被港、澳、南洋一带华人视作财神供奉。
  杭州旧有关帝庙除吴山庙(现为吴山茶室)和武林门外庙外,据专家考证:“西湖北路旧有两关帝庙,一在岳王庙之左,明万历十五年(1587)邑人张如忠建,有董其昌手书碑石记之,并祀诸河之神。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总督李卫移建于金沙港,故址今纳入曲院风荷景区内。一在孤山南麓照胆台。”尔后,阮元抚浙,将照胆台并入诂经精舍,今则已为浙江博物馆舍。(参见“照胆台条”)旧时有联:
  义勇冠三军,想西湖玉篆重摹,终古封侯尊汉寿;
  威灵跻伍相,看东浙银涛疾卷,迄今庙貌并吴山。(朱麟)
  势定三分,扶炎汉伐魏讨吴,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魔荡寇,威灵丕振,足显当日忠贞。(佚名)
  偃月钢刀千古锐,守更银烛万年红。(佚名)
  文章传万世,武略定千年。(朱小明)(以上题吴山庙)
  从真英雄起家,直参圣贤之位;
  以大将军得度,再现帝王之身。(宋兆和)
  一统让偏安,当代天王归汉室;
  春秋明大义,后来夫子属关公。(张岱)
  潭影孤心,鼎足三分一轮月;
  台邻照胆,桃园双影六桥春。(佚名)
  史官评我曰矜,谬矣!视吴魏诸人,原同孺子;
  后世尊予为帝,敢乎?论春秋大义,终是汉臣。(王荦)
  与帝胄作股肱,蜀统常尊,一片忠心留汉印;
  为人臣诛僭乱,曹瞒虽诈,千秋肝胆照秦台。(佚名)
  汉封侯、晋封王、有明封帝,圣天子非无意也;
  内有奸、外有虏、中原有贼,大将军何以处之。(左宗棠)
  玉印署封侯,翊汉忠贞昭日月;
  钱塘新庙貌,倚亭清啸览春秋。(程钟骏)(以上题孤山庙)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居南。(胡敬)
  圣湖庙宇重新,蠲洁如临潭上月;
  武帝旌旗在眼,威灵共仰水中天。(杨昌浚)
  德必有邻,把臂呼岳家父子;
  忠能择主,鼎足定汉室君臣。(缪昌期撰董其昌书)
  祀典媲帝王,玉戚朱干,洋洋乎两阶舞佾,想在天灵爽、永矢忠贞,犹懔汉家君主;
  神功昭蓟豫,金戈铁马,赫赫然一怒安民,看帘宇威风、扫除妖氛,岂分吴地江山。(蒋益澧)
  仍是旧山河,何处荒祠吴大帝;
  依然新庙貌,陋地疑冢汉将军。(王兆瀛)
  伦理修明,斯文未丧;河山巩固,我武维扬。(佚名)
  圣以武成名,刚毅近仁,于清任时和中,更增一席;
  学于古有获,春秋卒业,在诗书易礼外,别有经传。(佚名)
  汉家宫阙来天上,武帝旌旗在眼中;
  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山河影映夕阳。(佚名)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佚名)(以上题金沙港庙)
  麟经自昔笃忠贞,扶汉安刘,万世人臣立斯极;
  螭鼎于今留浩气,吞吴剪魏,三分天下众归心。(佚名)
  兄玄德、弟翼德,同心一德,共诛孟德;
  生解州、事豫州,日守荆州,威镇九州。(朱子明)
  此吴地也,试问孙郎有庙否?
  今帝号矣,何烦曹瞒赠侯乎。(佚名)(以上题武林门外庙)
  药王庙(皮场庙附:先贤堂联)
  药须对症本草,宜分君臣佐使;
  王八留行湖山,尽孝快活逍遥。(古联 吕国璋重书)
  草木济人,勋名超百王而上;
  参芩寿世,精英历万古不磨。(邓锡光撰题 景迪云重书)
  辩草性、究脉息,同巢燧羲画,默司造化;
  典岐伯、臣巫彭,异刚柔燥湿,克济群生。(裘春堪)
  名场利场,即是戏场,做得出泼天富贵;
  寒药著药,无非良药,医不尽遍地炎凉。(佚名 东岳庙戏台也有此联)
  药王庙又名惠应庙,杭人习称皮场庙,祀河南汤阴县皮场镇硝皮场库吏张森。张生前善诊治疹疾疮疡,传说某年硝皮场毒蝎成灾,人被螯后即死,幸由张森投药消灭,救活了许多人。所以,张死后被尊为药王并立庙祭祀。南渡时御医商应携神像来杭州,在吴山古看江亭址建新庙。明代殿内两廊绘有佐神农采药的二十四仙像,民国初,为杭州药业界聚会之处,1950年改为“茗香楼”茶室,1984年,又一度改建为“先贤堂”,展陈褚遂良、沈括、于谦、龚自珍、白居易、苏东坡、岳飞、张苍水等36位与杭州历史有关的名贤蜡像。有联:
  先贤堂(无款)
  湖山信义人文萃,历史多情姓氏香。(唐云)
  
  火神庙
  火神庙原在府城隍庙之西,又名火德星君庙或火德庙。在道教中以炎帝神农氏之灵祀为火神,全名为“南方火德灾惑星君”。宋朝皇帝崇道教,故以火德尊王,宋室南渡后建庙于吴山,杭人皆就此庙禳火。庙原有楼,明代大画家陈洪绶曾寓此作画,今已不存。旧时有联:
  百事莫熏心,密尔燎原,到处尽成灰烬;
  万般须成理,群游乐土,安居永息风烟。(佚名)
  财神殿
  按道家传说,司掌买卖、求财得利之神名赵朗赵公明。据传,赵朗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功成封“正一玄坛元帅”,民间奉作财神。赵公神像为头戴铁冠、黑面浓须、骑黑虎、手执鞭,习称黑虎赵公明、玄坛赵公明或赵公元帅(现市上出售财神像多为白脸,与古代传说不符)。杭州原有两处财神殿,一在孤山,一在吴山,而孤山处乃赵公祠之讹,吴山之财神殿现也不存(北高峰所供财神称“华光庙”)。旧时有联:
  富而可求,求人莫如求己;物堆其有,有德自尔有财。(佚名)
  聪明正直谓之神,冥冥难欺,知义利交关,有福善祸淫可据;
  南北东西随所往,头头是路,叹痴愚无识,徒持筹划算何为。(佚名)
  我非爱财,骑虎不能下背;
  人如求富,执鞭也所甘心。(佚名)
  茗香楼(太岁庙)
  茗香楼(无款)极目阁(唐云 陈荣琚)
  品茗湖江同在望,香艳古今乐登楼。(古联 吴莹重书)
  六十尊法像列显,明威尽属东皇统御;
  五百载神宫重新,至德犹存南宋标题。(赵芝琛)
  胸前泉石千层起,眼底江湖一望通。(古联 陈荣琚重书)
  桃花流水深千尺,山色湖光共一楼。(古联 夏一鹏重书)
  周甲授时,掌天干地支,一纪循环回吉曜;
  灵神得岁,荫吴山越水,五行分旺福群生。(如山)
  太岁庙建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计有两层,后由理宗赵昀赐“至德之观”匾额,因其旁有观天的浑仪台,所以又称星宿阁,旧时为杭人迎春时奉祭芒神处。中国古时称木星为太岁或太岁星,在道教中奉为“岁神”称太岁君,因古时用干支纪年以60年为一轮,所以共计有太岁君六十位,每位掌岁一年,称“值年太岁”。1963年以太岁庙下层改成茶室“茗香楼”,其上层称“极目阁”,为接待外宾的休息室。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曾接待过美国总统尼克松、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等贵宾。
  茗香楼前有株由著名金石家韩登安先生题名的“宋樟”。韩登安生前任西泠印社总干事,为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所书及所刻称“铁线篆”。印社自吴昌硕去世后,因接任社长晗麔很少来杭州,所以社务一直由他主持。解放后,韩登安为恢复西泠印社,经向省文化局申请贷款成立“西泠印社筹委会”,因此,对西泠印社的恢复和发展,是一位有贡献的重要人物。(参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刊》)
  月下老人祠
  旧时杭城有多处月老祠,较著名的一在夕照山白云庵(漪园),一在吴山(后来在孤山及栖霞岭也有兴建)。今则在宋城、黄龙洞和满陇桂雨公园等地均新建月老祠,所悬对联全是移来搬去的几副老面孔,新撰的极少。(参见“白云庵”条)旧时有联:
  莫专问婚姻,叹人间万事,随缘都是前生注定;
  为兼司禄命,笑我辈一官,需次也曾此地邀灵。(顾恒)
  顾五茎华、结宿世缘,我佛何尝昧因果;
  作七经纬、著未来事,通灵毕竟是文章。(朱福铣)
  此老最多情,不独爱婚姻两事;
  凡人如得意,要知有因果一层。(佚名)
  层园(芥子园)
  层园为清代小说家、剧作家李渔故居,在吴山铁冶岭与云居山的附近,杭人俗称为“芥子园”。旧时有联:
  繁冗过人,旧业尽抛市尘里;湖山招我,全家移入图画中。
  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双桃钥户,人谋凌方朔之三。
  有日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以上李渔自题)
  李渔(1610-1680),字笠鸣,晚年自称“湖上笠翁”。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的富裕家庭。他还是个“美食家”,在《闲情偶寄》书中,记有多种江南菜肴的制作。李渔在崇祯间中秀才后,不再科举进考,以“游荡江湖,人以俳优(即从事戏曲演出者)目之”,人清后终生不仕。先是在南京建有芥子园(所谓“芥子园”,无非是表示小而已),潦倒后回浙以卖文和变卖兰溪祖产为生。康熙十六年(1677)购某张姓旧宅改建层园,第三年(1680)死去。生前有“西泠十子”之一之称,著作有《笠翁一家言论集》及戏曲《风筝误》、《意中缘》等十数种。葬于方家山九曜山之北,今墓已不存。
  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陈云) 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张爱萍)
  英烈壮志酬,碧血红旗艳。(张文碧)
  大千正气,浩然古今。(王芳)
  万松林中忆忠魂,革命传统育后人。(薛驹)
  功高日月,气壮山河。(薛暮桥)
  一曲国际歌,千秋慰忠魂。(陈安羽)
  与日月同辉,碧水青山凝侠骨;
  看江潮激浪,素车白马吊忠魂。(杨源时撰 金鉴才书)
  馨香亭(沙孟海) 积义亭(朱关田) 云松亭(商向前)
  沧海擒龙,生为人杰死为烈;
  云山立马,左揽湖光右揽江。(张学理撰 马世晓书)
  东海西湖留正气,吴山越水仰英风。(戴盟撰 沈定庵书)
  杳杳江天,看秋隼盘空、缅怀已往;
  粼粼湖水,听春莺啭树、欣喜方来。(俞建华)
  四围松径分青霭,千古丰碑绕白云。(蒋杏沾撰 李伏雨书)
  听岭间松咏,似雨非雨;
  看天际江横,无潮有潮。(叶一苇撰 吕迈书)
  亭危独揽江湖秀,潮退能回天地青。(苏渊雷)
  饮水思源,缅怀先烈;宏图壮志,激励后人。(邢子陶)
  浙江陆军监狱牺牲烈士纪念亭(沙孟海)
  碧血化洪涛,荡尽钱塘千载恨;
  丹心耀赤帜,迎来西子四时春。(张学理撰 郭仲选书)
  国步衰危,激起多少擎云志士;
  湖山肃穆,萦回万千壮烈忠魂。(余明)
  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在云居山原云居圣水寺址。1987年12月开工,1991年建成开馆。共占地7公顷,建筑面积达4800平方米,内分七展厅以陈列自辛亥革命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浙江牺牲的烈士仁人的照片和文物。陈云同志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高27米,碑体呈风帆形,四周配以大型花岗岩烈士群雕,与周围绿树相衬,庄严肃穆,浑然一体。
  浙江省陆军监狱牺牲烈士纪念亭设在云居山之腰,亭内树碑以纪念在陆军监狱(遗址为今环城西路望湖宾馆)牺牲的诸烈士(计先后囚禁革命志士1512人,其中被杀104人,凌虐致死48人。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徐英、卓兰芳和代理书记罗学瓒等,都牺牲在这里),亭内立“浙江陆军监狱牺牲烈士纪念碑”以记业绩。
  云居圣水寺(附:赞元亭联)
  云居圣水寺又称云居寺或圣水寺,原先为二寺院,均在万松岭云居山。因内有观音岩滴泉水,相传能治病,故名。始建于北宋,明太祖朱元璋(两寺合一)赐名云居圣水禅寺,规模很大。民国初改为陆军病院分院,战前衰败,今则不存。
  云居
  杯渡西口,锡飞东来。(释道膺)
  摩沙翠竹三年别,抖擞尘襟一旦舒。(沈梦麟)
  疏滴松杉静,微凉葛麻轻。(田艺蘅)
  山顶原有赞元亭,上悬一联颇具哲理,兹录如下:
  已信本无有,安知今是非。(许应元)
  三茅观
  三茅观全名三茅宁寿观,在吴山七宝山东北“江湖汇观”亭下,宋室南渡时从开封迁来杭州重建。传说汉时有咸阳茅氏三兄弟,因得道成仙,白日升天,后人设坛祭祀,故名。“宁寿”观名为宋高宗敕赐,规模很大,观内陈设颇多汉鼎古器及吴道子、褚遂良真迹,明朝时为于谦读书处。今已废圮,但遗址仍可寻。旧时有联:
  竹密不知云欲雨,山高尽见水朝宗。(陈谠)
  翠禽梦断春无迹,玉树歌残月正圆。(吴景奎)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仇远)
  坐看红玉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佚名)
  蛰候春雷后,泉常暮雨寒。(田艺蘅)
  峰头白鹤仙人路,松下朱幡太乙坛。(李式玉)
  紫阳山
  紫阳山原名瑞石山,因上多奇岩、怪石而名。郁达夫称:“(山石)鬼斧神工,假山无此巧,真山无此秀。”又因元代天台道士紫阳真人张伯瑞在此筑紫阳庵,改名紫阳山,惜庵在咸丰间遭太平军焚。但幸归云洞、飞来石、垂云峰、月波池等仍存。上世纪80年代,在山顶建有江湖汇观亭,游人登楼纵目,天风徐来。东望钱江如练,帆影点点;西瞰西湖秀色,三堤三岛历历在目。江湖胜景,一览无遗。旧时有联:
  疏林断壁分青霭,远岸残潮急暮流。(高应冕)
  阳候浪静犹平岸,罗刹年深欲得船。(方九叙)(以上题望江楼)
  骨毛寒气逼,座榻白云生。(佚名)
  四时有景野花发,六月不阴山雨飞。(夏寅)
  瑶笙白鹤空中举,锦树繁花座外明。(周茂源)(以上题紫阳庵)
  雪压两峰寒雁没,烟临万户夕阳低。(毛奇龄题紫阳洞)
  不雨岩常润,无风襟自清。(徐志题归云洞)
  夜静龙光穿户牖,春深钟乳落庭除。(张宇题瑞石山房)
  天池豁苍翠,澜纹细潆洄。(姚炳题月波池)
  清河坊历史街区
  河坊街(无款) 华宝斋(赵朴初) 心献大家(陈立夫)
  虞金顺艺术馆青上阁(张仃) 朝辉画廊(程十发)
  中国邮政(刘江) 状元馆(商向前)
  唐诗绸庄锦泰祥绸庄(驾沧)
  中国龙泉官窑 (吕国璋)报缘堂(何水法)
  品石轩(王小勇) 天源堂吉祥坊(胡文科) 太和茶道馆(沈立新)
  喜得宝绸庄(张奕) 天业珠宝(潘鸿海) 西湖书画坊(金鉴才)
  天兴楼(陈进) 天一堂(陈梦麟) 德艺苑(王伯安)
  德艺苑画廊(吴山明 德寿堂(启功)
  方回春堂(俞德明) 杏林亭(驾沧)
  启八千良方济世,聚四海妙手回春。(俞德明)
  妙手回春,一片杏林常绽绿;
  奇方祛病,千秋国粹总流芳。(黄晓东撰 沈佩璞书)
  来此会同仁,岂分熟地和生地;
  聚斯论至道,自有卢医与华医。(余元钱撰 韦军华书)
  满目杏林崇妙手,一言桔井见仁心。(徐弘道)(以上题方回春堂药号)
  荣宝斋(陆润庠、郭沫若、沙孟海)金石书画三绝(朱屺瞻)
  前身松竹荣名寿,文化云程不老天。(启功)
  气度春风,精神秋月;初心道德,余事文章。(翁同和)
  其德在人,定有兴者;不营于世,焉用文之。(沈敦和)
  妙手回春,厥功至卧;仁心济世,药德弥长。(吴亚卿)
  朝雨露滋花更好,夕阳平射桃荫多。(吴昌硕)
  升平润色西子湖,翰墨姻缘荣宝斋。(程十发)(以上题荣宝斋)
  香溢馆(刘江)
  香烟融玉馆,检韵寻诗,清河坊里无双处;
  溢彩结珠楼,生辉增色,大井巷头第一家。(叶瑾撰 吕国璋书)
  香心醉魄,华馆餐霞,疑处仙府;
  溢月怡神,名街访古,宛若上河。(钱明锵撰 郭仲选书)
  香君入口千情顺,溢气开怀万事通。(王建东撰 驾沧书)(以上题香溢馆)
  雅风堂(黄苗子 潘鸿海 何水法)雅风堂艺术馆(吴山明 王伯安)
  峰围仙磬声难散,风避神灯远益明。(鲁洛人)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何绍苓)
  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梓人)
  茶熟香温,适来嘉阁;花明酒艳,定有新诗。(大中)
  水流金石不动,云开日月成华。(汪询)(以上题雅风堂艺术馆)
  守真指艺馆(桑火尧)
  守真弃瑕,宝盈华室皆良品;
  有坊无河,香聚胜境一湖山。
  美食良药,清宫御品;寓教于艺,民间奇葩。(以上王小勇)
  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
  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启功)
  花暖春牛卧,松高白鹤眠。(佚名)(以上题皓翰堂)
  夜诸明月,所思不远;柳荫路曲,妙法自然。(赵子谦)
  酒村已遣门生致,抱瓮须防吏部来。(谭泽闿)(以上题顺天堂)
  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沙孟海)剪刀博物馆(陈云)
  悠悠历史三百载,小小剪刀五洲爱。(严济慈)(以上题张小泉剪刀厂)
  种德堂草木精神(无款)
  物胜万般,天灵地秀;心田一点,子孙耕种。(俞建华)
  神龙驾祥云,紫气盈瑞门。(俞德明)(以上题叶种德堂药号)
  当归方寸地,独活济世人。(无款)
  祗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无款)(以上题保和堂药号)
  同仁堂(启功)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康雍)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无款)(以上题北京同仁堂)
  潘永泰号(朱关田)
  数世间事,惟温暖宽舒怀抱;
  愿天下人,以真情传承文明。(沈祖安撰楼浩之书)
  永葆伟业济沧海,泰和温馨送人间。(沈长轩)(以上题潘永泰棉花店)
  吴山通宝城(王冬龄)
  磊石轩(刘江)珍石缘(季关泉)珍艺斋(启功)
  筑城拓幽居,曲曲层层皆通宝;
  衔湖存古意,淘淘漉漉俱藏家。(王冬龄)(以上题吴山通宝城)
  茧织细纹,别成佳制;抽丝余绪,饶有古风。(无款)
  组织经纶,生财有道;丝披锦绣,为章于友。(无款)(以上题锦泰祥绸布庄)
  特办上江猪内,著名包鱼豆腐。(佚名)
  肚饥饭碗小,鱼美酒肠宽。(沈玄庐)(以上题王顺兴菜馆)
  风动影移月半轮,艺精形美扇生辉。(佚名题王星记扇庄)
  清河坊历史街区在鼓楼之北,与南宋御道街(今中山中路)交叉,自古便是杭州繁华地段。宋时因有清河横互东西,故名清河坊(上世纪80年代,在杭州四中校门前已发掘出古河道可作证明),后来讹传由于附近的南太平巷有清河郡王张俊(即岳坟前四奸跪像之一)住宅,因而被命名。明代称旬宣街,清朝称藩司前,民国后名府前街、学院前、河坊街,抗战后则呼竹斋街,解放后一度称勤俭路。河坊街横亘东西,在东河之东原为宋高宗退位后居住的德寿宫,杭人俗称新宫(即今梅花碑一带),元代以后沦为民居。
  南宋时,这一带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经元、明、清直至杭州解放之初,一直是主要的商业区。与北京同仁堂齐名的著名百年老店胡庆余堂国药号(创于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和方回春堂药店(创于清顺治六年即1649年)、叶种德堂国药号(创于清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翁隆盛茶号(创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张允升绒毡百货庄(创于清乾、嘉间,已有200多年历史)、孔凤春香粉店(创于清同治元年即1862年)、方裕和南货店(创于清光绪七年即1881年)、宓大昌烟店(创于清同治八年即1869年)等等以及“吴山驿站”(创于明洪武中期,现名河坊街邮局,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张小泉剪刀号(创于明崇祯间即1628年左右)、朱养心药室(创于明万历间,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王星记扇庄(创于清光绪元年即1875年)、景阳观酱园(创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边福茂鞋庄(创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传说得乾隆赐赠“皇饭儿”的王润兴菜馆(实际创于清同治三年即1864年)和全杭州唯一硕果仅存的棉花铺潘永泰号,都先后开设在这条街上或附近。同仁堂为北京著名国药号,由浙江慈溪人乐梧岗创于清康熙八年(1669)。电视剧《大宅门》中掌门人“二奶奶”,即以逝于光绪八年(1882)年的乐印川夫人许氏为原型,其前后执同仁堂达20年之久。2004年,该药号来杭州设分店。
  河坊街还是杭州人文历史荟萃的地区之一。在中山中路西之北侧,有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居;其附近的后市街,街名自南宋以来的近800年间未曾改,其是北宋哲宗赵煦和南宋光宗赵煦的皇后家宅所在。明朝以后,负责筹集进贡皇家的锦绣衣料的织造署衙门也在近处,康熙的五次南巡和乾隆的六次南巡,都有三次曾驻跸这里不远处(尔后杭人俗称行宫前)。街西头杭州四中的前身,为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养正书塾,是浙江全省第一所按现代课程设置的中学堂,其校址原为明、清两朝的学政使署所在地(抗战前称学院前)。再其西为运司河下(现名劳动路),有杭州府学堂及孔庙(现为杭州碑林)及原仁和县署等。街东大井巷内富有传奇色彩的“钱塘第一井”(又称吴山第一井),该井至今仍是泉水汪溢。按《梦粱录》记述,系吴越时“南韶国师所开……遇大旱不沽”,说来已有千年历史久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杭州旧城改造中,杭州市人民政府根据群众呼吁,对清河坊地区实行保护性开发,为此颁布《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工程于2000年4月启动,于2001年10月18日开街迎客。
  胡庆余堂国药号(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胡庆余堂(江泽民) 胡庆余堂药膳(赵朴初)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启功) 胡庆余堂国药号(章其炎)
  戒欺(雪记主人) 怡云仙馆耕心草堂(田育民)
  天是鹤家乡,海为龙世界。(邓石如)
  极林听鸟,酌酒和风。(康有为)
  古店生辉,新路再拓。(谷牧)
  名山足灵药,盛世多寿人。(沙孟海)
  灵方通达惊十方,仙桃致仁勤万邦。(曹厚德)
  朱草炼成,金丹妙药;无霜捣就,玉杵奇功。
  七闽珍奇,古称天宝;三山异草,原赖地灵。
  娲皇补天,炼五色光;稚川入山,采九彩芝。
  芝兰自结山川秀,松柏带雨天地春。
  饮和食德,俾寿尔康。
  益寿线年,长生集庆;兼收并蓄,待用有余。
  人兼文武调元手,药办君臣济世心。
  庆云在霄,甘露被野;余粮仿禹,本草师农。(以上均无款)
  胡庆余堂在河坊街大井巷,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是我国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国药号之一,与北京同仁堂齐名,称“北同仁、南庆余”。据著名金石家王京盙撰文,当胡雪岩嫡曾孙胡亚光八十寿辰时,他与颜文梁、谢稚柳、关良、钱君匋等沪上书画名家前往祝贺。听胡亚光介绍,胡雪岩办中药店,初意并不是济生度人,是因曾祖母病(即杭人传说谓胡之爱妾)去杭州叶种德堂撮药时,因店倌动作慢而引起胡家仆人怨言。叶家店伙说:要快,叫你家大先生自办药号。胡雪岩听了十分愤怒,决定办个比种德堂更大的药店。该店初设于直吉祥巷九间头,1878年正式移至大井巷。药店自采道地药材、精心配制秘方奇效成药,并以“济世”、“善举”广博名声和“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的经营特色,很快取得社会隆重信誉。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时为钱庄跑街伙计,后投靠浙江巡抚王有龄而自办钱庄,历经清代道、咸、同、光四朝,从一个跑街(营业员)进而成为纵横捭阖的“封布政使衔”(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官员)、“赐紫金城跑马加赐黄马褂”直至“赏头品顶戴、三代封典”的红顶商人,并拥有积资三千万多两(银)的大官僚资本家。光绪十一年(1885),胡雪岩因受帝国主义倾轧、封建官僚的打劫和经营生丝亏本严重而破产,不久忧郁亡故(葬于今杨公堤之西乌龟潭与眠牛山之间,坟前有华表石兽,系按清朝一品仪礼规格布置,惜全毁于“文革”间。该处原有五个小水荡,称五魏荡或武魏荡,今日已拓为水面,再其西即今武状元坊所址)。作为一代经济枭雄的胡雪岩,投资领域遍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想不到竟以胡庆余堂药号独存,作为事业传世的唯一杰作。而其本人则成为有别于徽商的“浙商”肇始人,也是这位胡大老爷生前万万没有估计到的。(参阅“胡雪岩故居”条)
  1983年,杭州有关部门拟拆庆余堂药号建筑改造为杭州中药厂新厂房,时刚莅任省文化厅副厅长兼省文化局长的毛昭晰教授,得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四处奔走劝阻。他认为这是一处古色古香典型的徽派建筑,不仅是一处珍贵的古文物,能在“文革”中幸免,在全杭州很是难得,而且又保存了中国药号的传统特色和风格,应该予以保留。在此同时,他还以“中药在国际上有特殊的地位,日本有汉药博物馆,而作为其发源地的中国,却没有一个中药博物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恳请市领导考虑在这所古建筑群内办一个中药博物馆。杭州市主要领导厉德馨等根据毛教授不久前在一次大型文化学术会议上所作《要大办发展博物馆事业》的主体报告中提出的在杭州还要设立丝绸、茶叶、瓷窑、中药博物馆的建议,决定提出建立上述四个博物馆的方案。1986年春经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批准,先后成立国家级的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1991年5月开放)、中国茶叶博物馆(1991年4月开放)、中国丝绸博物馆(1992年2月开放)和南宋官窑博物馆(1991年11月开放),为杭州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
  鼓楼(镇海楼)
  朝天门(朱关田) 鼓楼(郭仲选) 镇海楼(葛德瑞)
  吴山伟观(刘江)
  当年称镇海雄关,试拾级凭栏,叹汉郡堤塘、隋城雉堞,宋室衣冠、吴宫花草;
  盛世看跨江才略,正经天纬地,惊六桥柏浪、百舸争流,四厢兴市、万巷通衢。(王其煌撰驾沧书)
  青史闲翰,不容明月沉天去;
  红楼隔雾,却有江涛动地来。(金鉴才书龚自珍句)
  十四洲长剑霜寒,吴越雄风曾镇海;
  廿一纪洪钟雷动,湖山淑气此登楼。(王翼奇)
  登百尺楼,念往事如烟、湖山寻梦;
  擂三通鼓,看飞舟破浪、江海弄潮。(张学理撰吕国璋书)
  飞甍重挹吴山秀,急鼓曾暗浙江潮。(汤水林撰蒋北耿书)
  喜见新楼高万尺,闲寻遗响越千年。(廖可斌撰马世晓书)
  雄镇为邻,胜地一方,再现当年钟鼓;
  吴山作伴,崇楼百尺,曾看历代风云。(吴仲谋撰郭仲选书)
  镇江朝天,端为名城添壮采;
  一钟九鼓,且随盛世擂强音。(吴亚卿)
  鼓楼古名朝天门,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建,南宋时已呈颓败,元朝大德三年(1299)重修。元朝至正中期(1356左右)因其楹户北向,改名拱北楼,尔后屡有毁建。明洪武八年(1375)又改名来远楼,据传,不久有方士称“来(來)字带丧(喪)形,远(遠)从哀,三日内必主有哀丧事”。说也巧,皇帝朱元璋的老婆果然死了,浙江参政徐某急忙再改名为镇海楼。成化、嘉靖间又几次焚于火。嘉靖三十五年(1556),浙江总制胡宗宪筹款重建,规模扩大为“七楹”,并在楼内置大钟一座,大小鼓共九个,作为报时之用,从此,杭人俗称之谓“鼓楼”。旧时有联:
  提疆内向三千里,比屋同命百万家。(赵孟頫)
  水分两浙趋都会,地接吴山控上流。(高得旸)
  东西浙海三千里,左右江湖十二阑。(凌云翰)
  据《西湖游览志》载:“(鼓楼)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又四尺,东西五十六步,楼之高六仞有四,连基合十仞有余。”按一仞为八尺、一步以五尺计,则鼓楼总高51尺,阔280尺。又因胡宗宪平定扰海倭寇,请徐渭撰《镇海楼记》。清初鼓楼又遭火焚,康熙二十五年(1686)后又多次修缮。杭州解放时,鼓楼用作流通图书馆,1970年拆除,2003年原地再造。
  鼓楼历史有1100多年,在许多志书如《临安三志》和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吴自牧《梦粱录》、张岱《西湖梦寻》等著作中均有专门述录,至于名家诗歌咏作及题字更不在少数。兹录明代人张岱《镇海楼》七律之一如下:
  钱氏称臣历数传,危楼突兀署朝天。
  越山吴地方隅尽,大海长江指顾连。
  使到百蛮皆礼拜,潮来九折自盘旋。
  成嘉到此经三火,皆值王师靖海年。
  胡雪岩故居(芝园)
  勉善成荣(同治) 经商有道(集颜真卿字) 芝园(李世基)
  乐善好施(集吴大澂篆书) 和乐堂(集颜真卿字)
  清雅堂(集王羲之字) 延碧堂 颐夏院(集欧阳询字)
  冷香院(集王铎字) 影怜院(集米芾字) 荟锦堂(集黄庭坚字)
  御风楼(集柳公权字) 清秋堂(集苏东坡字)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集柳公权字)
  忠孝为千古昭穆,钟毓得两间之气。(集颜真卿字)
  承天恩赐 奉扬仁风 百狮楼 鸳鸯厅 逍遥楼 融冬院
  载福堂 卷云楼 听莺楼 晴雨亭 水木湛华 扑翠楼
  存一片好心,原举世无灾、无难;
  做百般好事,要大家利民、利人。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鱼跃清波澈,莺啼丛绿深。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秋水寒潭,襟怀空旷;
  玉壶白雪,心境光明。(以上匾联均系集字,故无款)
  “芝园”在鼓楼之东元宝街上,为清末著名红顶传奇商人胡光墉居所。胡字雪岩,故称胡雪岩故居。
  客观地讲,胡氏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值中国处于内忧外患并存、新潮激荡变革的关口,因而不得不佩服他的经营(钻营)策略和手段。应该说,胡雪岩对清朝廷及办洋务、涉通商和收复新疆领土等方面,做了许多实事,尤其是在咸丰末年太平军围攻期间,胡以个人财产解决杭城人民的粮食困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局限,他在资助镇压回民起义和在私生活方面的腐化,所以,是个有毁有誉的重要历史人物。
  芝园初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2),占地计10.8亩,建筑面积合7230平方米,成于1875年。但胡雪岩在园中居住了仅九年,因经营失利及亏欠公私款项而破产,园子用于抵债归于他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胡氏在穷困潦倒中死去。民国初军阀混战,芝园破坏严重,设施十去其五,后又转归银行家蒋抑卮所有。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又先后为浙江财经干校、杭州青年中学(今杭州西湖高级中学前身)、杭州艺术学校及杭州话剧团、杭州歌舞团、杭州曲艺团等文化单位使用,最后又作为杭州刃具厂、桅灯厂的生产场所和135户居民的住所。
  重建工程于1999年开始,修复依据是按1920年测绘的《胡雪岩故宅平面图》和陈蝶仙实拍照片,对故居内留存建筑全面测绘资料及遗址数据进行。2001年1月20日竣工开放,耗资达6000万元左右,使胡雪岩故居基本再现120多年前的原貌(园中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中央领导人乔石、李瑞环、李鹏、朱镕基、李岚清和尉健行等先后亲临视察,都称赞重建的成功。其他如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著名作家金庸等专程来此参观时,都给予崇高评价。
  2000年春,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莅芝园参观时,题词:
  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峰,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璧。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这短短不及八十字,感慨良多,着实令见者深思。(参阅“胡庆余堂国药号”条)
  浙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墓)纪念牌坊
  浩气长存(鲁涤平)
  浩气壮湖山,魂来怒卷江潮白;
  英名缅袍泽,劫后新滋墓草青。(黄绍竑)
  华表接云霄,一角湖山归战昔;
  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俞济时)
  气壮湖山(黄绍竑)
  埋骨傍湖山,飘萧旧梦三生石;
  临风怀壮烈,惆怅当年百战功。(竺鸣涛)
  湖曲聚忠魂,归骨尚余干净土;
  旗常炳遗烈,表墓刚逢胜利年。(宣铁吾)
  浙军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墓)牌坊(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坊”)在松木场西溪路东口。
  1932年1月28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淞沪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翌日,驻浙第八十八师驰赴支援,阵亡官佐士兵1120名。1934年,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在原湖滨公园四码头处,建筑“陆军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同时,又在烈士墓前兴建牌坊,外围坟沟,周围松柏蓊郁。上世纪70年代末,为建造单位宿舍,墓冢被平毁,并伐木、填沟、拆牌坊。现存水泥牌坊约在80年代重立。(参见“湖滨公园”条)
  弥陀寺
  弥陀寺在弥陀山之北,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20世纪50年代,为修建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弥陀山连同弥陀洞划入省府之内,中以围墙隔开,弥陀寺则划在墙外由体育场路出入。寺内有高约4米宽约30米的巨型摩崖石刻《阿弥陀经》,计约1400余字,字体为隶楷,每字约15×15cm见方,笔划深约2cm,镌于光绪四年(1878)。为现存杭州最大的摩崖石刻,连同寺院的主殿和藏经楼保存基本完整。旧时有联:
  三界横超,专修龙树易行道;
  一生取加,直入弥陀大愿门。(张常惺撰 许之瑾书)
  弥陀寺有件值得大书的事件:当日本侵略者从海盐金山湾登陆后,弥陀寺住持大愿法师激于爱国义愤,发起组织“杭州市僧尼救护队”(近年在灵隐寺圆寂的木鱼大和尚,也是发起人之一),每周定期集中学习救护知识,由驻军授以军训,由西湖艺专学生教以抗日歌曲,敌忾同仇,深得社会嘉赞。后因国民党军不战而逃,杭州市僧尼救护队也自动解散。
  1946年,丰子恺在住持支持下,在寺内创办明远中学(后迁郭庄,建国后再迁曙光路,为今杭十五中及浙大附中前身)。解放后,该寺先在1965年为浙江省机械学校校舍,1968年又为创办北山中学(后移出改名向阳中学,现则为保俶塔实验学校)所用。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