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山(福星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051
颗粒名称: 玉皇山(福星观)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4
页码: 289-292
摘要: 一路松声常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缓步登临, 游人到此疑仙境;危坡曲折, 觅句浑如展画图。七星缸、 八卦田、 紫来洞天, 皆神工奇构;东浙潮、 西湖景、 龙山胜迹, 极武林大观。湖山萧萧疏雨, 山间霭霭暮云。福慧贵双修, 德立功成, 早泛灵槎游海市;万里之程江汉上, 一轮月色湖山中。“西湖新十景”之一的“玉皇飞云”,就是指海拔240 米的杭州玉皇山。取意登山远眺,钱江、西湖远近诸景,均处于烟雾缭绕、若隐若现在薄云的迷漫之中, 四季晨昏皆赏心悦目,所以名“玉皇飞云”。玉皇山最早名龙华山或玉龙山,与凤凰山合称“龙飞凤舞”,东晋时有人在山顶筑庵,原先是佛教胜地。梦迂神明指洞口,果然世外有乾坤;
关键词: 玉皇山 楹联 西湖

内容

玉皇山 (江泽民 汤宗鹤) 林海亭 (田原 陈振濂)
  玉皇飞云 (王蘧常) 登云阁 (李文采)望湖楼 (尉天池)
  南天门 福星观 (刘 江) 挹 江 (王冬龄) 涉 岙 (王梦凡)
  揽 江 (陈复澄)江湖一览 (朱关田) 汇芳澄素 (康 殷)
  才碧天空 (李 铎) 江天云树 (魏传统) 墨岫琼英 (费新我)
  王龙殿 (钱君匋)南天门 (王东盙)七里亭 (顾 宏)
  一路松声常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 (沈迈士集姚肇和诗句)
  缓步登临, 游人到此疑仙境;
  危坡曲折, 觅句浑如展画图。 (爱新觉罗·□□)
  七星缸、 八卦田、 紫来洞天, 皆神工奇构;
  东浙潮、 西湖景、 龙山胜迹, 极武林大观。 (张桂样撰 朱其石书)
  湖山萧萧疏雨, 山间霭霭暮云。 (黄苗子)
  伊蒲馔好留佳客, 兰若楼高绾夕阳。 (启功撰 康雍书)
  福慧贵双修, 德立功成, 早泛灵槎游海市;
  星辰罗万象, 天高山远, 应留仙馆接云纵。 (陈樱宁撰 马世晓书)
  望彻尘宇, 远近江山悬一绝;
  路通云汉, 东西日月跃双九。 (骆恒光)
  俯视星辰, 如游碧落; 高超云汉, 恍接苍穹。 (古联 驾沧重书)
  寒烟归山, 止水绕屋; 怪石错径, 杂花回栏。 (杨西湖集句)
  亭倚玉龙迎风起,
  座看明湖听潮声。 (古联 费之雄重书时改“明湖”为“湖月”)
  万里之程江汉上, 一轮月色湖山中。 (古联 蒋北耿重书)
  “西湖新十景”之一的“玉皇飞云”,就是指海拔240 米的杭州玉皇山。取意登山远眺,钱江、西湖远近诸景,均处于烟雾缭绕、若隐若现在薄云的迷漫之中, 四季晨昏皆赏心悦目,所以名“玉皇飞云”。 1954年3 月,毛泽东登玉皇山,在俯瞰杭州全景时情不自禁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
  玉皇山最早名龙华山或玉龙山,与凤凰山合称“龙飞凤舞”,东晋时有人在山顶筑庵,原先是佛教胜地。 南梁(502- 557) 时正式建有佛寺,吴越国时从明州(今宁波) 迎阿育王舍利来山供奉, 自此, 山又名“阿育王山” (杭人习称育王山),寺称“阿育王寺”。 明朝正德 (1506—1521) 间, 山顶寺庙改成道观,称玉皇宫或福星观,育王山则改名“玉皇山”。 (在道教书上则说:唐玄宗开元 (713- 741) 间曾建大罗宝殿供奉三清教主,称玉龙道院。) 上世纪末,政府为发展杭州旅游事业,将“文革”中已全面破坏的山顶建筑修缮一新,灵霄殿、真武殿、玉皇坛、藏经阁均改为茶室、餐馆,但现存山上的白玉蟾井传为明朝遗物。 天一池开挖于民国初年,并借“天一生水”古义而名, 由于位于山顶且旱年不涸, 民间历来视作神物。 旧时有联:
  半池风雨送春岭,一夜霜花带月开。 (徐 渭)
  池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 (佚名集杜甫、孟浩然句)
  后唐刻石新开路, 南宋郊天别作台。 (董嗣杲)
  两崖危石抱,众壑细分流。 (释明理)
  一路松声, 时疑雨至;半空岚气, 忽然云飞。 (佚 名)
  水映七星,斯文瞻北斗; 天成八卦, 用坎镇南离。 (吴廷康)
  山雨欲来,且休息片时,再朝金阙;
  岭云初上,看森严万象,争捧玉皇。
  山暖当看,水凉知夕; 字瘦题石,诗寒说云。 (以上李理山)
  处处是家乡,流水行云,此处亦白云深处;
  时时皆子午,餐霞眠气,何时非紫气来时。 (佚 名)
  雨树晴山分画谱, 白云红叶尽诗才。 (杨 度)
  樵径雪深多虎迹,竹湮风冷听龙吟。 (佚 名)
  临镜映西子,听涛倚钱塘。 (佚 铭)
  藓痕带露浸棋局, 山影分清入酒杯。 (佚 名)
  夫玉皇山者, 山盖天下之首灵;
  于福星观也,观为世上而阴骘。 (张 辂)
  无道无私,疏而不漏;人心有过, 改则为安。 (佚 名)
  望彻尘寰,远近江山悬一画;
  南连云汉, 东西日月跳双丸。 (陈明峻题南天门)
  慧眼分明,遍观大地; 法鞭利害,护道南天。 (朱圆亨题灵官殿)
  丹阙仰巍峨,揽江阴带襟, 自由人间福地;
  青山作屏障,看云蒸霞蔚,居然天上青穹。 (黄中理)
  清静智慧,福禄集立。 (佚 名)
  九天玄妙超金马, 万古灵神护玉龙。 (佚 名)
  紫竹林中沾法雨, 白莲台上荫慈云。 (佚名观音殿)
  十方万福自来骈,斗延北寿保众生。 (佚 名)
  九天掌法, 南极仙翁;其道至尊, 色罗天地。 (陈圆华)
  玄功恭浩渺,道宝经宝师宝,三尊感应, 大千世界显神通;
  至德阐危微,至清上清太清,一气流行,不二门中闻慧悟。(何本意题三清殿)
  古圣临凡,普济群生观自在;
  天仙老派,主持三教大宗师。 (佚名题吕祖殿)
  万古长生, 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佚 名)
  从林海亭上陟山顶计约2600 多阶。 从山巅的登云阁下望,极目远眺浩渺钱江和巍峨的六和古塔, 西南诸峰尽收眼底;在山风吹拂下,树海竹林似同阵阵绿波碧浪,伴同修篁竹韵松涛,奏出一首恢弘雄伟的大自然交响曲;观西湖似浮云蒸腾,湖中三岛时隐时现,令人心旷神怡、陶然欲醉。尤其是在晨雾初上、宿雨初收时, 见脚下轻烟飘飘,更令人有欲仙之感。
  山顶有“江湖一览”阁, 向四周眺望景象开阔。有人描写:“春天雨过新霁,在此凭栏远眺,西湖水面似大明镜,三潭印月的三个石塔,却似三只鸥鹭浮水。 湖上薄雾升腾,烟柳画桥的苏堤,像一条锦带束在四子姑娘的腰际。 近处青山熹木,郁郁葱葱;脚下紫雾絮染, 白云飞渡,好一派湖雨又添黛色浓的情景。”其实,包括玉皇山在内的湖景山色,风光四时不同, 即使夏、秋、冬三季在这里观望江海,虽依然黛山绿水,但风光随时隽异。
  在山顶四南处有一登云阁,在此可望钱塘江的气势与六和塔的雄姿。钱江大桥如卧波长虹横跨两岸,江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如果在中秋前后来此登观,但见钱江之潮天上来,惊涛拍岸,雷鸣虎啸,极有“天下无双”的壮观。玉皇山周围的古迹很多, 山南有宋皇帝亲自耕种的“籍田 ”,即八卦田。 山腰与慈云岭接壤处,有后晋天福七年(942) 开凿的10 尊造像,是西湖历史最久、艺术价值极高的摩崖石刻,其中三尊形象浑圆质朴,极显唐代风格。 半山的紫来洞深约70 米,可容800 人入住, 已下探达三层仍不见底。 从洞口遥望山下,浩淼的钱塘江、巍巍的六和塔和诸峰簇拥,周围丛林深处果然紫烟缭绕。 洞前原有铸于后晋天福元年(936)的七口铁质水缸,按北斗七星排列, 因毁于战火,后为清雍正间浙江巡抚李卫重置。 日寇侵华时曾拟掠去东瀛, 因太重而作罢, 又毁于“史无前例”的年代,现在所见的是1997 年再铸并移地重置的。 洞口有近人书写的摩崖刻石:
  紫气东来(陆抑非) 清静智慧(姜东舒) 灵山至尊(郭仲选)
  与天地参(诸 涵) 紫东卧云处(马世晓) 紫来洞(陈修桥)
  梦迂神明指洞口,果然世外有乾坤;
  一生人血经营此, 方知原来有宿根(刘 江)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