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湖滨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025
颗粒名称: 六、湖滨线
分类号: K928.43
页数: 26
页码: 263-288
摘要: 翠柳翻睛空,莺穿树色千重翠;光风拂烟水,棹举鳞波万点光。金刹重新辉夕照,斜阳一抹影雷峰。霞轻镜碧,诗帘铺淡月;雨润藓苍,浓影压重门。平湖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柳浪闻莺公园在古清波门之西北,又名清波公园,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所在地。港上驾柳浪、学士亭两桥。雪时林墅今何在,霜冷苏堤柳自残;清初为迎接康熙南巡,官府选择原柳浪桥、灵芝寺为中心重建“柳浪闻莺”。鱼水亭题字出于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手迹,因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机关在此附近,该题词是专门歌颂杭州市军民鱼水情的。遗著《爱莲说》盛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颂。清高才女,流离词客;照灼文台,点染湖风。
关键词: 湖滨线 西湖 景典

内容

柳浪闻莺公园
  柳浪闻莺(周而复) 鱼水亭(迟浩田) 闻莺馆(赵孟頫)
  翠光亭(集宋高宗赵构字) 瀛春览远(集吴昌硕字)
  绿净(集欧阳询字) 涌金池(陈璚) 涌金楼(集颜真卿字)
  翠柳翻睛空,莺穿树色千重翠;
  光风拂烟水,棹举鳞波万点光。(宋涛书湖畔迂叟句)
  夕影亭(集王羲之字)
  金刹重新辉夕照,斜阳一抹影雷峰。(陈墨)
  霞轻镜碧,诗帘铺淡月;雨润藓苍,浓影压重门。(易友)
  林下风度(集郑板桥字)问水亭(集蔡襄字)
  赏花盟约(集衡山居士字)
  平湖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古联李早重书)
  呼个朋来,看处处柳眠花笑;
  喝杯茶去,听声声燕语莺歌。(陆抑非)
  柳浪闻莺公园在古清波门之西北,又名清波公园,是南宋“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所在地。不知自何时开始,从这里直至今杭州青少年宫止,沿湖遍植垂柳,称柳浪屿或柳洲。所以,古人有“柳荫深霭玉壶清,碧浪摇空舞袖轻;林处莺春啼不尽,画船何时又吹笙”诗句赞美。
  “柳浪闻莺”原名聚景园,是高宗、孝宗父子所建的环湖御苑中最华丽处。据考证:当时聚景园中,建有会芳、瀛春、览远、芳华等堂楼阁,以及花光、瑶津、翠光、桂景、滟碧、凉观、琼芳、彩霞、寒碧等楼台亭榭。其地清溪纵横,泉池澄碧,垂柳成荫,特别是时届三月春盛,有柳丝拂人,莺啼清丽,杂花陈莳,故称之“柳浪闻莺”。港上驾柳浪、学士亭两桥。叠石为山,重峦窈窕,园内诸阁,旨悬“御匾”。由此可见,当年的殿堂楼阁皆恢弘宏丽,亭台轩榭极尽精美,可惜随着南宋王朝的灭亡,全变成了荒丘瓦砾。元朝时,原先柳丝飘拂、湖水风光的地方,成为理葬回胞的墓园,至清朝时更是坟丘累累,荒草没胫,成为“绿杨深处东风恶,愁煞黄莺不肯啼”的垃圾山、狐兔窝了(1955年重建清波公园时,共迁出回胞坟9166穴,移骨殖14640具)。公园内存有元朝爱国诗人丁鹤年墓亭。
  丁鹤年(1335—1424),号友鹤山人。回族,原为西域籍(今玉门关以西地区),后随父任官迁湖北武昌,晚年定居杭州,是当时有名的大孝子,著有《丁鹤年集》(杭刻本称《丁孝子诗集》)传世。他有一首诗作记录着元兵进入杭州烧杀无度后湖上的荒凉景状。
  涌金风月昔追欢,一旦狂歌变永叹;
  锦绣河山兵气合,金银楼阁劫灰寒。
  雪时林墅今何在,霜冷苏堤柳自残;
  欲买画船寻归约,荒烟野水浩漫漫。
  清初为迎接康熙南巡,官府选择原柳浪桥、灵芝寺为中心重建“柳浪闻莺”。传说由于柳树都系新植,连麻雀也不飞来停留,就动员大批住在今湖滨地区的“八旗弟子”,每日清晨提着鸟笼在原营门口(今延安南路公交车站附近)下船,经运司河(今劳动路)来这里放鸟,由画眉鸟语代替莺啼,于是杭州又多了句“柳浪闻莺不见莺”的俗语。旧时有联:
  高柳垂荫,老渔吹浪;晚花行乐,小舫携歌。(佚名集姜白石句)
  只藏莺鸟春声滑,不起鱼腹夜气醒。(聂大年)
  如砥湖平,湖镜映天湖有月;
  似棉柳软,柳荫垂地柳藏莺。(佚名)
  解放后,政府从1951年开始兴建占地为300多亩的柳浪闻莺公园。来此消闲漫步的人们,可以从轻柔柳丝织成的风帘翠幕中,窥见湖中苏堤、三潭印月的云烟蒙蒙;北望湖滨公园,似同绿色长廊,迤逦如带,湖对面的孤山、葛岭,又恰似一幅天然画卷,镶嵌在白云蓝天之间。2002年,杭州市政当局拆除沿西湖东南旧房,南起长桥,北至第一公园,规划建设“西湖南线风景区”,使柳浪闻莺公园连同钱王祠、唐云艺术馆等,均被包括其中矣。
  公园中有块“日中不再战”纪念碑,落成于1963年12月,正面镌刻日本国岐阜市市长松尾吾策书写的“日中不再战”五个镏金大字。其史源是在日寇侵华期间,这里成了日军枪杀中国人民的屠宰场,而侵杭的鬼子兵大都来自岐阜市。因此,这块碑石既表明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的罪证,同时也是日本人民深受其害的见证,更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
  翠光亭、闻莺馆、鱼水亭、问水亭等建于2002年。翠光亭又名御码头,据传南宋小朝廷从凤凰山上下来游湖,是从这里上船的。鱼水亭题字出于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手迹,因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机关在此附近,该题词是专门歌颂杭州市军民鱼水情的。
  周濂溪(敦颐)先生祠
  周濂溪祠在清波门外,祀宋朝理学先驱周敦颐先生。建于明朝,在清代已不存。旧时有联:
  千秋正学开河洛,万世斯文接鲁邹。(佚名)
  大哉!夫子之功,训著遗经、图传太极;
  远矣,斯文之统,上接邹鲁、下启程朱。(佚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山,别号濂溪,人称濂溪先生。北宋仁宗朝湖南道州人。理学为儒家的一个学派,与朴学对立,以道家学说中的太极为理、以阴阳五行为气来解释天人性命,所以理学又称情理学或道学。著名的程颢、程颐兄弟为他的学生,朱熹是理学的最重要传人。遗著《爱莲说》盛赞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颂。(参见“诂经精舍”、“朱熹祠”条)
  唐云艺术馆
  唐云艺术馆(汪道涵) 松风阁(关山月)
  爱画入骨髓,吐词含风骚。(唐云自题)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邵华泽)
  山围花柳春风地,水浸楼台夜月天。(何冰生)
  药翁亭(王伯安)
  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无款,但有跋:“《华严经》偈语,无碍慧光明院如眼。”)
  艺术家之家(邵华泽)
  翰墨因缘连三海,丹青气韵重千秋。(吴仲谦撰 刘江篆)
  半亭柳色映阶碧,一角蕉香透院凉。(詹瀛生撰 周沧米书)
  唐云艺术馆在万松岭下西湖之滨,原是建于1998年的西湖国画艺术馆,后改今名,于1999年5月开放。
  唐云,1910年生于杭州珠宝巷,名侠尘,号东原,晚年号药翁、老药大石翁等,为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早在20世纪40年代,唐云就享誉中国画坛,他醉心于石涛、“八大”、新罗、金农、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名家作品,对花鸟、山水、人物均擅长,诗、书、画、印皆臻妙境。晚年致心收藏,以“八壶精会”为斋名,1993年于上海病故。
  新群高级中学
  新群高级中学遗址在南山路1号,1940年4月始于浙江永康,创办目的是为避免当时的战地青年失学。抗战胜利后,先是迁汪庄复学,于1948年春完成校址建设。校基由浙江文史耆宿余绍宋题字,董事长兼校长为时任省民政厅长阮毅成。1949年杭州解放后,由于学校董事大都系官僚,目随旧政府去台湾,故而由市人民政府宣布解散,所有学生转入私立树范中学(今杭州九中),校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领率机关使用。旧时有联:
  握手言欢,皆归识新知,当湖山佳胜;
  会心不远,要合群力学,共风雨中流。(阮毅成)
  阮毅成(1905-1988),余姚人。父名阮性存,于北伐前夕与汤寿潜、陈英士等人在湖心亭密谋光复杭州。抗战前,阮自法国巴黎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执教及任国民党中宣部秘书、国民参政会秘书及浙江金华行政督察专员、浙江省民政厅长等职。战后筹创浙江大学法学院并自任院长。1949年去台湾,先后任《中央日报》社长兼总编、总统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长、《东方杂志》总编和《浙江月刊》编委会主任。1988年于台北病逝。著有《地方自治与法制》、《适庐随笔》等40余种。其中《三句不离本杭》一书,能较详尽地介绍杭州西湖典故,2001年由杭州出版社再版。
  清照亭
  清照亭(集米芾字)
  清高才女,流离词客;照灼文台,点染湖风。(晓鸿撰陈进书)
  清照亭在清波门之西南、唐云艺术馆之西北。按“专家考证”:李清照从绍兴来杭州,曾在此附近居住。为此建亭纪念这位旷代女词人。但按《清照词》所附《年表》称,该年“李清照四十九岁,从越州到杭州”寥寥数字。所以,对导游碑上“曾在此附近居住”语焉出处不详。
  勾山樵舍
  再生缘(王冬龄)
  莺归余柳浪,雁过生松风。(郭沫若)
  勾山樵舍在河坊街西口,直对柳浪闻莺公园大门。最早为南宋临安赵姓府尹私人园林,宋理宗曾赐题“竹山阁”。清康熙间为桐城派诗人陈兆仑住宅,陈别号勾山,杭州人的“儿化”音讹作“狗儿山”。陈兆仑孙女端生在这里创作了《再生缘排律句》即今戏曲《孟丽君》的脚本。旧时有联:
  芸窗纸笔知多贵,秘室词章诗久违。(陈端生自题)
  陈端生(1751—1796),字云贞,与夫范秋塘均工诗,颇极夫唱妇随之乐。因范被后母诬控“忤逆”而发配新疆,陈撰《再生缘》以作精神寄托,誓志“婿不归,此书无完全之日也”。可惜等不得夫归而端生已病故。《再生缘》全书60多万字,除衬字外全用七言排律体写成,演译元朝女子孟丽君改名郦君玉,扮男妆应试得中当宰相的故事。全书分20卷80回,陈端生仅完成17卷,另3卷为德清县籍名士许宗彦、梁德纯大妇所续。
  近年,有专家评赞《再生缘》是中国小说中“第一次曲折地表明了女性对男尊女卑定势的逆反心理,以及女性与男性并驾齐驱公平竞争的强烈意识,拨开了男婚女嫁从一而终、女性永不可能逃离家庭的陈规定势,而幻想着女性所向往的独立自主、建功立业的生活”。
  自清末民初始,按《再生缘》改编的剧目《孟丽君》在全国各地舞台上大放异彩,孟丽君在民间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郭沫若称其可与《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陈寅恪说:“(孟丽君)此等自山及自尊即独立之思想,在当日及其后百余年间,俱足惊世骇俗,自为一般人所非议。”有的文史专家更认为:“在吾国自是长篇七言排律之佳诗,在外国与此长篇史诗同一文体,足以和印度、希腊及西洋之长篇史诗媲美。”1961年,大诗人郭沫若来此,曾留下五绝,表示对陈端生的凭吊:
  莺归余柳浪,雁过生松风;
  勾山樵舍在,伊人不可逢。
  南山路休闲特色街
  南山路休闲特色街(王伯敏)
  西湖国际茶人村(陆抑非) 茶人俱乐部(刘枫)
  林蔼漫步(朱关田) 迎客轩(范曾) 仰羽亭(刘枫)
  回味无穷(丁聪)
  竹间屋小窗三面,园里人稀树四邻。(陆抑非)
  清风阁(王伯安)
  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朱关田)
  雀舌龙团,香自幽苦;鼎彝玉盏,灿若烟霞。(俞建华)
  南山路北起原湖滨第一公园“亭湾骑射”故址,南至苏堤之西,与虎跑路、杨公堤衔接,其中至万松岭下一段为1913年拆除杭州城墙筑路,因此处有民国外交部长、代国务总理黄郛居所,黄字膺白,故曾称膺白路。2002年开辟“西湖南线”时,重新规划整理,改建为“南山路休闲特色街”,有当代美术、书法名人所题匾招:
  茶人居(刘江) 浣花斋贺缘堂(程十发) 醉石轩(王伯安)
  奇峰画廊(朱关田) 集古堂(谢稚柳)
  钱王祠(附:灵芝寺联)
  王者襟度(集鲜于枢字) 风云龙虎(集郑夔字)
  用惠贤民(集林则徐字) 重文精武(集唐寅字)
  志与智孚(集钱泳字) 家循法溥(集何绍基字)
  识量豪宕(集董其昌字) 衣锦乡土(集吴昌硕字)
  功在东南(集伊秉绶字) 德馨古今(集赵孟頫字)
  (以上五王牌坊题字,连读起来即是一首四言颂辞)
  功德坊(无款)
  湖山露真态,功德说先王。(古联无款)
  功勋合五百臣之多,一代规抚创吴越;
  德化被十四州而远,千秋坊表永湖山。(光奎撰 聂缉渠书)
  启匣尚存归国诏,解弢时拂射潮弓。(刘墉)
  澄湖明渌(无款)
  门前柳绿霏霏舞,陌上花开缓缓归。(佚名书钱镠诗句)
  包络山川(无款)
  保境安民归一统,遗庥造福纪千秋。(无款)
  捍海筑金堤,鲸浪长恬,累世共钦明德远;
  射潮驱铁驽,乌号宛在,余风犹想大王雄。(杨叔怿撰题 陈振濂重书)
  忠顺贻庥(乾隆) 五王殿(朱关田) 骏德惟世(陈振濂)
  保境安民(集颜真卿字) 行履贞素(金鉴才) 率德仁恕(刘江)
  雍和朴敦(林剑丹) 行仁智宇(沈定庵)
  金瓯固半壁,东南遗爱在湖山,祗今楹殿重新、玉座苔衣,旷代雄姿严咫尺;
  铁弩壮三军,决拾丰功昭简册,从此波澜底定、荷花桂子,千秋典祀荐馨香。(刘宗纪撰题 祝遂之重书)
  天地几沧桑,叹龙弩虎攫、四境驿骚,幸此邦民气泰和,依然陌上花开、江中潮静;
  湖山新殿宇,仰玉带金丸、千秋威肃,愿今后神保是格,再见仓多积粟、野献嘉禾。(蔡朴撰题 王冬龄重书)
  天生英淑(马世晓)
  十四州匕鬯无惊,保境安民,麟阁褒扬铭铁券;
  九百载威灵苑在,陈裳荐食,螭碑鼎持镇钱唐。(郭之江撰题 驾沧重书)
  气腾八荒(骆恒光)
  藩镇痛恣横,独能半壁坚持,百载金瓯固吴越;
  潮流趋险恶,安得先王复起,万弦铁弩障江山。(钱宗翰撰题 杨西湖重书时改“恣横”为“姿横”)
  光泽百世(郭仲选)
  讨董歼刘,征诛比汤武,称藩纳土、揖让效唐虞,九八年保障一方,我祖宏观开自昔;
  筑塘捍海,吴越拓雄图,课桑训农、东南兴水利,十四州楷模全国,生民受赐到如今。(钱文菁撰题 卢乐群重书时改“称藩纳土”为“纳土称藩”)
  揽远堂(余正)
  功在生民,惜传闻异辞、信史尚留曲笔;
  德垂奕禩,怅播迁中叶,支流莫溯真源。(孙宝琛撰题 周国城重书)
  锦绣乾坤(沈立新)
  黼黻仰庄严,对六桥浓澹青光、城郭依然,画栋珠帘思帝子;
  风云乘际会,揽十国兴亡遗迹,旌旗想象,银涛铁弩壮军声。(卢永祥撰题 陈进重书时改“澹”字为“淡”)
  怀慎堂(朱春城)
  斗牛分野、吴越一星、两浙荷帡幪,犹有国人怀旧德;
  戎马生郊、风云万变、百灵通盻蚃,安得壮士挽天河。(孙传芳撰题 鲍贤伦重书)
  钱镠(852-932),字具美,小名婆留,浙江临安县人。以贩私盐为业,后率乡兵战败黄巢,归属董昌所部。董昌叛唐,被钱率兵擒获,唐昭宗诏任为镇海东军节度使并赐铁券,加封越王后封吴王,拥兵两浙及苏南。唐亡后,后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并以杭州为都城雄据一方,成为“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国。卒后谥“武肃”,世称钱武肃王。按史载,钱镠也是个诗人,撰有《还乡歌》、《石镜山》、《石花亭》、《筑塘》等,总集名《大宗谱诗文集》。
  据载,吴越建国之初,有人劝钱镠:“王若改旧为新,有国祉及百年。如填筑西湖以建府治,垂祚当十倍于此。”钱镠说:“岂有千年而天下无真主乎?有国百年吾此愿也。”否定了填西湖以扩大城池的建议。钱镠治理杭州功绩显著,曾大兴水利,置“撩湖兵”千人疏浚西湖,修钱江塘以防潮患,筑罗城以扩大杭城四至,《钱王射潮》故事即其中之一。钱镠的基本国策是“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前四字的意思是不要发动侵略战争,不要建元称帝,应以尊奉北方朝廷为原则“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后四字用现代话来说是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他是一位有功于浙江、有恩于杭州的帝王。苏东坡评价说:“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变,其德于斯民甚厚。”但在此之前,已有人以“时惟五绝乱何如,史册闲观亦皱眉;是地却逢钱节度,民间无事看花嬉”诗,用以赞美钱镠“保境安民”的政绩。明代《古今小说》中的《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话本,和清朝《西湖佳话》中《钱塘霸迹》,都是描写钱镠建立吴越国和治理杭州的传奇故事。
  钱王祠位于清波门外柳浪闻莺公园内,旧名表忠观,原系钱王故苑,后为南宋御苑聚景园一隅。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苑内长灵芝草,钱王之孙弘俶舍苑建寺名“灵芝崇福寺”。北宋初年,佛寺改建表忠观,以祀钱氏三代五王,并山苏东坡撰书《表忠观记》,世称“钱王祠”。祠前濒湖处原有牌坊及池塘,清雍正初由李卫立为“功德崇坊”,成为“钱塘十景”之一,民国12年(1923)冬又予以大修,作为浙江省地政局办公用房,抗战时钱王祠沦为日寇军火库。解放初,房舍为军队占用,空地均辟作菜园,后一度为杭州动物园。“文革”中,牌坊拆除,水池也被填平,改钱王祠名聚景园,作为办花展用地。2002年开辟“西湖南线”时,钱王祠已按史书规模重新恢复,以古迹重修迎来中外游人。现立于祠内的乾隆御题“忠顺贻庥碑系重建钱王祠时出土,已有近270年历史。钱王旧有额有联:
  保障江山(康熙)
  勋勒金书,纳土当年资保障;
  业基石镜,筑塘奕祀庆安澜。(乾隆)
  十四州一剑霜寒,辟门天子、开门节使;
  三五夜群斐玉艳,陌上花开、江上潮来。(金安清)
  力能分土,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洲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志在顺天,求真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越一家。(张岱)
  有兴王定霸之才,追溯生平、开门节度,独能缮牧圉、修塘场、大利说农桑,综十四州齐荫,至今受赐;
  抱保境安民之志,流传佳话、衣锦故乡,允宜崇庙堂、明飨祀、威灵弥海宇,诵千余年往史,私淑在兹。(卢永祥)
  远系肇彭城,更五季吴越开疆,保境安民、图宏堂构,自是文章勋业、代有名流,南北衍云礽,数典毋忘,于此处万派朝宗、群峰会极;
  崇祠基故苑,历千载沧桑换劫,丰功伟烈、永壮湖山,迄今缔造经营、重新庙貌,春秋隆俎豆,孝思勿懈,愿后昆恪遵遗训、丕显前模。(钱文选)
  保国境类窦融张轨,存汉家晋室遗黎,阅世历沧桑,良法所贻,犹足奠东南半望;
  视朱梁如獯鬻夫差,修太王勾践故事,敬天垂德业,斯民受赐,允宜祀俎豆千秋。(高凤德)
  庙貌壮湖山,崇德报功,隆千百年俎豆馨香,不独云礽钦列祖;
  版图拓吴越,安民保境,树亿万载封疆模范,至今海宇颂前王。(钱方轼)
  潮用铁弩射、功用铁券铭,念先人铁石心肠,百世勋名高铁柱;
  族以钱山称,县以钱塘著,愿我辈钱家子孙,千年祠墓守钱王。(钱汝霖)
  溯千年聚族于斯,石镜重开新气象;
  继三世监权到此,锦衣犹是旧山河。
  守业继统、夙号贤王,仁厚奠丕基,十四卅遗泽孔长,洵堪媲美成康、追踪文景;
  保境安民、克承先德,焜煌留古迹,千余载丰碑屹立,共仰争光日月、生色湖山。(以上钱文选)
  大哉,王言江山保障;懿欤,祖德吴越讴思。(佚名)
  公独扫群雄,问当年讨汉诛昌,半壁河山谁整顿;
  我来新庙貌,际此日丹楹刻桷,千秋栋宇复观瞻。(蒋益澧)
  衣锦还乡,保万民于安乐;上疏归国,启百世之蒸尝。(孙尔佳)
  吴越之间,至今乐土;汉唐以后,无此贤王。(孔继荣)
  五百功巨,肇兴北宋;九重圣主,赐祀西湖。(佚名)
  一代枭雄铸吴越,千秋鼎铭事中国。(佚名)
  三世五王,十四卅、九八年,武肃肇基,何以颂之圣贤豪杰;
  唐祠宋观,无明祠、有清庙,共和□响,用能保我子孙黎民。(陶墉)
  霸业常昭,天目钟灵表忠碣;
  海波不起,雄风犹忆射潮弓。(聂缉弩)
  乌呼,天将闲气特钟欤!当夫蛮触蜗争、伏处临安,出而扫群雄草莽,于李唐朝封越国,于朱梁朝封吴国,金师玉册,传宝三祚为独隆。厥后英翼康荣开五公,八叶以还皆显爵,想其际帝侥泥马,主扈銮舆,巩东都,随南渡,绳绳继继,迄绵阀阅千百年,胡昭代仁庙皆褒题,诚应丕彰,岳墓于坟隆俎豆。
  幸也,我亦厌系入谱矣!溯自龙飞凤舞、发祥广义,屹然撑半壁河山,至忠懿王涉许州,至会稽五涉台州,木本水源,分派四方者甚众。举凡杭嘉湖宁绍诸郡,两浙所属尽支孙,念吾宗元籍海虞,明归罗刹,家北墅、迁西园,济济跄跄,历叙祠堂卅余世,况几辈甲乙相蔚起,谋诒勿替,苏碑焦券镇灵芝。(钱锡寿)
  残碑几字莓苔雨,清磬一声杨柳风。(朱继芳)
  化当世无如佛说,垂将来莫若著书。(释元照)
  量力守故辙,修性无烦言。(释莲衣)
  金华将军庙(涌金池)
  金华将军庙原在涌金门直街(今奈菲特西湖大酒店北沿),庙内有后唐清泰三年(936)由曹杲开挖以供民饮的巨大水池。按《梦粱录》载“涌金池在丰豫门(即涌金门)里,引西湖水为池,吴越王钱元瓘大书‘涌金池’三字刻石识之。其后有跋‘清泰三年丙申(945)之岁建平之月,特开此池’。”开宝九年(976)宋太祖诏令钱弘俶进京时,钱委托曹杲代理国事。曹死后,后人在在涌金池北立庙祭祀。又因曹曾任婺州(今金华市)郡守,人称金华将军庙。尔后,苏东坡曾协助太守陈襄,对涌金池作疏浚、深挖,扩成上中下三池,并与涌金闸相通(战后,笔者曾入内参观,仅见一小池,想必另二池早已湮塞不存)。
  清朝初,旗人讹“金华”音为青蛙,奉曹杲为清蛙神并以青蛙迎祭,直到建国香火仍盛。据长辈告诉:驻庙道士在神像脸上涂以蜂蜜,每次经香烛熏烤,蜂蜜开始融化成流汗状,信徒就跪呼“金华将军显灵”。此外,神像的袖口有一暗道直通庙后,道士从庙后洞口放入一只树蛙,再用烟火熏之,蛙就从神像袖口爬出,使迷信者大呼“真神出现”。解放后,庙舍连同涌金池一度为浙江省军区用作浴室,直至1998年为开拓西湖大道时拆除。旧时有联额:
  湖山昭护(乾隆) 涌金池(钱元瓘原题陈璚重书)
  岁庆安澜,江海万民同受福;
  功侔再造,湖山千载永称灵。(童叶庚)
  霸业未全湮,吴越至今留铁券;
  灵泉依旧涌,日星终古照金池。(童叶庚)
  父老闲来消白昼,儿童归去话黄昏。(佚名)
  踵邺侯六井,凿金牛湖畔三池,利泽绵延百世祀;
  傍坡老古庵,筑碧霞亭前新舍,神灵飘忽一来游。(俞樾)
  引水入城隅,长流惠泽,共汲清泉,无限恩波迈神禹;
  浚池便民用,远赖神庥,永遣美政,曾司国事佐钱王。
  拥书披旧志,钦监国勋名五代、威望三朝,观古有怀,姓氏流连吴
  越史;
  ■酒谒新祠,仰将军利泽一方,馨香百世,到今受赐,渤海奠定赭
  龛山。(以上朱大勋)
  求名非,求利非,要问来人先自求心,此地盟心唯白水;
  失意可,失时可,但行善事不教失足,前程举足即青云。(严作霖)
  2000年在开拓西湖南线时,在原涌金水门附近辟一角,称之为“涌金池”,并与《水浒传》小说第一百零五回“浪里白条涌金门封神”牵附在一起,讹称张顺为“金华将军”和“张顺庙又名金华将军庙”。在开辟西湖南线时,有专家推定施耐庵是“杭州人”和《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杭州的描写,向政府提出要在杭州弘扬“水浒文化”。其实山东的“水浒文化”内涵是什么以及它与杭州有什么关系,谁也说不清楚。而将真有其人、实有其事的“涌金池”,莫明其妙地从城内陆地移至城外湖中,形成了“池在湖中”的旷世现象。按《水浒传》中征方腊在史上则真有其事。崇宁三年(1104),淳安陈硕真及方腊先后起义,朝廷出兵平定路经杭州,成为杭州除太平天国以外的最大兵灾。(参见“武松墓”、“六和塔”条)
  《两般秋雨庵随笔》对涌金门外有张顺庙、赤山埠有武松庙、石屋岭有杨雄石庙、清泰门外有时迁庙,连同“孤山林和靖祠塑女像为偶,题梅影夫人之位”等,都责以“世俗荒诞”,说明150多年前就有人批判少数人的牵强附会了。
  清雍正间,大将军年羹尧被贬为杭州驻防将军后,每日穿黄马褂坐在涌金门侧,人们望而生畏不敢进出,在史上确有其事。据说年羹尧被贬杭州后,对塾师十分敬重,亲撰“不敬先生,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联悬于学馆中堂,看来这位大将军对教育倒是十分重视的。至于曲园先生联中有“神灵飘忽一来游”句的出典,是指1879年老人入住俞楼,忽见从柏枝上跳下一只金黄色的树蛙,全家惊呼“金华将军显灵”了,于是燃烛点香,差人连夜将树蛙送至金华将军庙。
  涌金楼
  涌金门系杭州西城三门中位居中间的城门,有陆门、水门各一。据《水经注》云:“父老传言,湖有金牛,神化莫测。”于是西湖多了个“金牛湖”的别称(早先西湖通海,因此有庞大海洋生物游来的可能),涌现金牛地附近的城门,就称作涌金门了。2002年拓建西湖南线时,在原涌金水门外水面置一金牛,以示西湖的古老传说。城门畔临西湖,早先附近一带停满湖船(杭州人叫“西湖划子”的,但其中用橹的船,近年来改用宋绍“上八府”人使用的“直橹”,与杭、嘉、湖“下三府”使用的弯柄“琵琶橹”不符),古人凡畅游湖上,都要在这里下船,所以杭州有句“涌金门外划船儿”的民谚。辛亥后杭州城墙拆除,城门从此不存。
  涌金门城楼遗址应在今西湖大道与南山路交会处,是南宋朝廷殿试录取状元、进士之后赐宴的地方,故又称“状元宴楼”。民国初年改建马路时拆除。近年有的书上称涌金公园内之茶楼为涌金楼,不实。旧时有联:
  上一层楼,领略湖光山色;对三竺寺,惊心暮鼓晨钟。(佚名)
  极目水云低,莲渚游鸥闲自得;
  昂首霄汉近,林亭放鹤任鸟飞。(红玉)
  长碟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临闹市,绕灯火万家。(佚名)
  小瀛洲(楼外楼)
  小瀛洲在涌金门外临湖处,因园内建筑楼楼相接,名“楼外楼”,为明代绍兴籍吏部尚书商周祚别墅,至清初仍为私人的湖上别业,有人以诗“楼外楼高仰扑天,两堤如带锁春烟”赞美,用以指明该楼是欣赏湖上二堤风光的最佳处。惜毁于清咸丰间,现则遗址已无考。旧时有联:
  楼外楼(祁世培)
  夕阳晚映青山廓,罗绮晴娇绿山洲。(陶望龄)
  春水乍生渔艇活,桃花欲放酒旗多。(徐彦常)
  山因春浅还如睡,路爱松多不嫌长。(佚名)
  画船良友秋湖约,冷雨香风烟水行。(陈洪绶)
  杭州老年乐园(西湖奇石馆)
  杭州老年乐园(郭仲选) 西湖奇石馆(朱关田)
  石今人古(沈立新) 万石斋(田隐) 同心真石友(宋涛)
  聚天地之精气,化日月之光辉。(陈进然)
  旧有掌故重金石,君其归来在山岩。(陈希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大焱)
  兼人间之至色,备天地之神奇。(佚名)
  园因石而秀,斋无石不雅。(蔡云超)
  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周全)
  “杭州老年乐园”习称“老年公园”,在南山路原涌金门之北湖畔。该处在南宋时称柳洲,可直北达今少年宫,沿岸全是柳树,专供皇亲、权眷、贵戚游览。明代司礼太监孙隆在这里筑问水亭,清代作为供游人上下船的岸埠,抗战前已沦为棚户聚居处。
  1954年,政府决定拆迁棚户兴建“涌金公园”,专门陈列各色金鱼,1980年一度改为杭州儿童公园,1998年又改建为杭州老年乐园,西湖奇石馆原设在园内。2003年,老年乐园改为“西湖天地”,奇石馆撤销另建。据朋友告诉,园内的“百寿碑”是专门有人去山西榆次“晋商第一家”的常家大院(即电视剧《白银谷》原型)摹临来的。按山西省有关史志称,常家大院的财富比“乔家大院”(即电视剧《乔家大院》原型》)更多,有“常家一个院,乔家两条街”的说法。
  三雅园茶馆(放庐)
  三雅园茶馆在涌金门外,始建于何时不详,古时,这一带通称柳洲。按《湖山便览》载:“南宋时自涌金门至钱塘门,沿城五里堤岸,遍植垂柳。凡贵戚游览,必自柳洲以抵昭庆,然后遵湖而而西。”旧时有联: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佚名)
  为公忙、为私忙,忙里偷闲,吃碗茶去;
  求名苦、求利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汪次闲)
  山雅、水雅、人雅,真真可谓三雅,雅兴无穷;
  风来、雨来、月来,日日何妨一来,来者不拒。(陈蝶仙)
  广交海内客,愿为天下公。(马一浮题放庐)
  1925年,原北伐军少将参议黄元秀(杭州人),因患肺结核购下三雅园改建为“放庐”,作为退役后疗养居住之所(1926年入住)。张大千为之画了《钟馗捉鬼图》,并题上“小儿见之而笑,小鬼见之而逃;不作钟馗画像,聊同道士捉妖”的打油诗,大门上悬由吴昌硕题写的“放庐”(即原涌金门99号)。黄酷爱武术,任杭州市武术协会会长,所以,该处一度作为杭州武术协会办公址。1964年12月黄元秀逝世。
  藕香居茶室
  藕香居茶室在涌金门附近,应与三雅园相距不远,具体不详。旧时有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佚名集苏东坡诗句)
  红也藕花、白也藕花,真个成花花世界;
  风来水面、月来水面,尽教吸面面湖光。(陈蝶仙)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佚名)
  两宜楼酒家
  遗址在涌金门附近,具体不详。旧时有联:
  水绿山青,座中人醉;花明柳暗,湖上春长。(彭玉麟)
  十载许勾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惟青山不老,如见古人。(邗上拙安氏)
  湖滨公园(原一公园至六公园)
  晚香亭(沙孟海) 玉壶春(商向前) 集贤亭(李邕)
  晚节留香(邵华泽)
  众说林亭美,湖城绮陌容啸傲;
  天成云水乡,景胜新妆亦经纶。(方及撰 姚建杭书)
  风月无边,信是湖山著意;
  园林有幸,只缘翰墨多情。(张学理撰 商向前书)
  解甲归来,敢借丹专娱老眼;
  凭栏望去,尽收烟雨谱新声。(张学理 撰郭仲选书)
  湖滨公园在湖滨路西侧。清顺治五年(1648),划湖东大批土地设“旗下营”,用以安置八旗军中的老弱病残官兵和屯驻杭州军队。其范畴大约南起人民路,折青年路直北,穿今平海路迤西北至六公园接钱塘门,四周围以高一丈九尺、厚一丈的石墙,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杭州时,旗兵已作鸟兽散,同治三年(1864),驻营旗兵仅40人左右。所以,杭州有平海路、延龄路(今延安路)、迎紫路(今解放路西段)等,是因有营门平海门(今平海路与岳王路交叉处)、延龄门及迎紫门(分别为今中国人民银行之南,公交延安南路车站之北和今解放路与青年路、惠兴路交叉处)而名。
  民国2年(1913),拆除原明代城墙改建为湖滨路,以原旗下营范围建新市区(今称湖滨地区),但在“老杭州”口中,仍称“旗下”。沿湖则驳磡砌岸,拓为“湖滨公园”。以今西湖隧道西南出口往北至邮电路口为第一公园,依次至仁和路口、平海路口、学士路口、长生路口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公园。其中一、二公园间,三、四公园间和五公园北,建第一、第二、第三码头。民国19年(1930)春,又自长生路西口至原钱塘门码头间,用浚湖泥堆建第六公园。
  民国17年(1928),在今平海路西头的第三码头处,筑建由江小鹣创作的辛亥元勋陈英士铜像。像体高大魁伟,陈英士跨双腿跃马腾空,形象十分威武,工艺也极其精美,像座镌刻由蒋介石撰文、戴传贤书写的碑文(1950年春拆除,近年已按原像重铸置于孤山后山)。民国18年(1929)又在今邮电路口的第二码头,筑“江浙联军攻宁战役凯旋碑”,俗称“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该塔状如炮弹,四角也是用四枚大弹丸码合而成。民国22年(1933),浙江省政府又在今学士路西口的四码头,建“陆军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雕塑由西湖艺专刘开渠教授创作,巍立在由省教育厅技正顾恒设计的碑座上。碑顶立一军官,一手持望远镜,一手指前方作指挥状,另有一名士兵持枪作冲锋状,气概甚是英勇。顾先生系笔者姑夫(尔后为西湖艺专及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据老人告诉,为创作塑像与设计碑座,刘、顾二人曾由驻浙军队安排去军营作“战地写生”,所以该碑气势巍然、塑像生动并具有十足的“兵气”。按《民国时期杭州》载文,在抗战中,该纪念碑连同陈英士塑像,均被抛入西湖中,战后捞起重新树立,直至1964年被拆除。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市政当局为扩大湖边绿地,拆除自六公园至今少年宫沿湖一带的私人别墅(如海宁徐氏的“摹烟别墅”、杭人唐氏的“来音小筑”、周氏的“友常别墅”、广东邓氏的“南阳小庐”、浙江都督杨善德的“云樵书屋”、上海药商黄楚九的“九芝小筑”、清末官僚王文韶的“味莼湖舍”以及“停云湖舍”、“稼荫草堂”等等)。所以,今天的“湖滨公园”,已向北延伸至白沙路口,与杭州青少年宫(原昭庆寺)相衔接。
  1988年8月8日巨大台风袭杭,湖滨一带树拔亭坍。杭州市离休干部书画协会发起征集会员作品400余件,共售款5000多元,全部作为一公园恢复之用,并建亭命名“晚香”。
  亭湾骑射
  “亭湾骑射”在原涌金水门之北。按《西湖志》载:“出涌金门沿湖而北,稍折而西,流水湾曲。旧有亭,久废,故名亭子湾,倚城面湖,延绿数百步,平沙浅草,可容骑射”,故名。满人为保持游牧民族的剽悍性格,每逢月初月半,要在这里演习骑射,后来校场阅武又成为杭州一月两度的风景线。旧时有联:
  未肯废跻攀,天与湖山供坐啸;
  庶几可悦情,花间风月共徘徊。(陈棠集句)
  到此来坐坐,无分你我;过路去歇歇,各走东西。(佚名)
  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南巡。见诸将领都坐轿子来迎接他,觉得有损八旗子弟“马上打江山”的威风,十分生气,于是决定在杭州校阅八旗军队,并赐题《阅武》诗:“旭丽惠风转,广场试阅兵。百年偃虽可,一日备须明。气励熊罴旅,勇轩组练晶。诘戎伊古训,讵敢诩升平。”民国初,杭州城墙拆除,这里被辟为公园,校场改建为民众体育场(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存。解放前,每次学生运动大游行,都在此出发)。2002年扩建“西湖南线”时重立乾隆诗碑。
  湖畔居茶室(湖畔诗社纪念馆)
  湖畔诗社纪念馆(胡耀邦) 湖畔居(程十发) 月白清风(傅耕野)
  湖光山色共一楼(包辰初) 爱茶(王蒙) 茶香湖韵(黄苗子)
  伴诗陶令酒,作赋陆公茶。(张中行)
  南国山多书卷气,西湖水是女儿魂。(高占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云霞似锦,大千岂乏真谛。(丘成桐)
  秀色可餐西湖醉,湖畔居士宾如归。(潘云鹤)
  连岗三面,在水一方。(项栋辉)
  春日远汀洲自绿,波心荡冷水无声。(王元化撰 陈师曾书)
  风月无边,湖天一碧;烟霞有约,心迹双清。
  座中尽是茶之友,湖上齐来蕙的风。(以上王翼奇)
  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金庸)
  湖畔居茶室位于今湖滨路与武林路相交处(为近代传奇药商黄楚九的九芝小筑原址),即原清代钱塘门码头附近,解放后为浙江高级人民法院所在地,为纪念民国11年(1922)3月成立的杭州第一个现代诗社——湖畔诗社而命名。该诗社发起人中有银行职员应修人,浙江一师学生冯雪峰、潘漠华和浙江一中学生汪静之等四名青年。据专家介绍:“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除了写爱情的,也有同情下层人们和苦难人儿的,有歌唱山光水色的,风格上独具个人解放、天真、单纯的特色。诗作曾得到鲁迅、朱自清和胡适等名家的关注和赞赏。后来,人们就称他们为湖畔诗人。”
  1985年,因原湖畔诗社仅有社名而无社址,在汪静之和潘漠华的弟弟潘应人的努力下,由巴金、丁玲、叶圣陶、艾青、冰心和臧克家等著名人士发起筹建“湖畔诗社纪念馆”,得到陈云、胡耀邦、陆定一等领导同志的支持。1988年8月茶室开业,1992年11月,湖畔诗社纪念馆就在湖畔居茶室二楼成立。
  风波亭(附:银瓶井)
  风波亭(沈鹏 赵文廉)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原关岳庙联,喻长霖撰题鲍贤伦重书)
  千古奇冤三字狱,一腔热血满江红。(吴战垒撰 鲍贤伦书)
  风波亭在湖滨圣塘景区,遥对望湖宾馆,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关于岳飞“遇害风波亭”故事,系出于传说与评话,史志无载,且所说也各不相同:有说在镇江金山寺,有说在今庆春路原岳飞故居,有说在小车桥监狱内(监狱东门跨浣纱河上原有一平桥称风波桥,系建于民国间),也有说在众安桥畔等等。为崇扬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2003年湖滨扩建时重建风波亭,并将传说中的银瓶井也移置亭前。银瓶在岳珂《金粹佗编》中不载,所以既无其人自然也无所谓“银瓶投井”其事。按旧银瓶井原在今庆春路天桥东侧(今供销大厦前),上世纪末扩建马路时,因故事无史志可据而予填塞。
  “银瓶娘子”最早见于南宋《癸辛杂识》书中“银瓶娘子签”一节,但纵观全文72字,竟无一字表明其与岳飞有亲属渊源,甚至连“银瓶娘子”的姓氏也不详。由于在岳珂《金佗宗谱》中记着岳府内有井,且“井水清澈,亢旱不涸”。于是明代官员根据评话、传说,称之为“孝娥井”,并筑亭保护外,还在井旁立碑,上刻“天柱危,日为月。祸忠烈,奸桧孽。娥叫父冤冤莫雪,赴井抱瓶泉化血。血如霓、愤如铁,曹江之娥符尔节。噫嘻!井可竭,名不可灭”的铭文,还传说是岳飞爱将张宪是这位未及14岁少女的“未婚夫”。按理说,银瓶还应是岳珂的姑妈,但是在《金佗续编》中竟无此人。由于事出无稽,井及碑也久已不存,清同治六年(1867),杭州司狱吴廷康,又把这早已否定的事翻了出来,在今庆春路、孝女路交界处重挖“孝娥井”,请浙江巡抚王觊泰篆书“孝娥赴义处”五字刻碑外,又因明朝时晋封岳飞为靖魔大帝,还在今娃哈哈大酒店之西辟地建伏魔殿并筑坟,因而杭人称之为“老岳坟”,由巡抚德馨撰题的原碑,则现藏杭州碑林。民国17年(1928),在该处创建第二精忠小学(解放后更名下城二小及庆春第二小学),1969年因史出无稽而将庙坟拆除。不过,从此杭州到是留下了“老岳坟”和“老岳庙”(今省卫生厅之西处,据传为岳飞故居)两个名字,成为杭州有两个岳庙、两个岳坟的事实了。(参见“岳坟”条)
  补读庐
  补读庐在今少年宫之东南原圣塘路上,为清代江苏葛自安(别号包天山余生)别业。此地原系南宋九曲城下的王室别墅,宋理宗曾御书“择胜”、“爱闲”二匾额赐亭。元代已废圮不存。旧时有联:
  闭户不知忙世界,开门恰好对湖山。
  气候阴晴,十二时光多幻态;
  湖山风月,万千景色畅天怀。(以上葛自安自题)
  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王文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叶道芬集杜甫句)
  补筑数椽,闲来寄托仙翁迹;
  读残万卷,兴到游行坡老堤。(张家良)
  福自几生修,当退食余闲,领略湖山风月;
  老而犹好学,藉藏书万卷,纵观上下古今。(贝蕴章)
  看山绕蕴藉,酌水励清廉。(汪家鼎)
  放怀苏白堤前,柳荫护书堂,占断钱塘风月;
  希迹神仙队里,家声追葛岭,依然宦辙烟霞。(郭文垲)
  南阳小筑
  南阳小筑在原湖滨圣塘路,建筑年代与业主情况不祥,1984年建设西湖绿地时拆除。旧时有联:
  家传高密遗风,痛我兄突舰捐躯,罢战东海还,迢隐犹寻林处士;
  我是罗浮仙侣,怅故园嚣尘蔽日,卜居湖上住,比邻得近葛仙药。(邓端人自撰)
  圣塘闸亭
  圣塘闸亭(刘江)源远流长(集字)
  一湖春水低回,有十里长堤、烟柳画桥,指点白苏二公,遗泽斯在;
  三面云山飘渺,数万家灯火、重楼杰阁,欣看天地六合,神秀齐来。(陈文锦撰 金鉴才书)
  圣塘闸亭在古圣塘闸故址上,为控制西湖水位专用,建于1987年。亭的平面呈“丁”字形,亭体为歇山顶,钢砼质,面西湖背草地,涵富传统古典色彩。
  昭庆律寺(杭州市青少年宫附:小昭庆寺联)
  昭庆律寺习称昭庆寺,原名菩提院,在旧钱塘门外,初建于北宋乾德六年(968)(今为杭州市青少年宫址),后晋天福元年(936),吴越王钱元瓘为祝父寿扩而大之。史书有“寺僧圆净订缁流焚天香、结莲社、大举放生鱼龟,以昭庆王寿”。南宋时香火极盛,与吴山、天竺并称临安三大香市。北宋太平兴国间改称“大昭庆寺”(因南屏山有寺也名昭庆,故以“大”字区别,寺内以种植芍药闻名杭城)。按《武林梵志》:“太平兴国三年(978)建成戒坛于寺中。每岁三月三日,海内缁流云集在此,推其长老能通五宗诸典者,登坛说法,敷陈具戒,其徒跪而听之,名曰受戒。”清咸丰间太平军第二次进杭,寺被焚烧殆尽。而后又屡毁屡建,至光绪四年(1878)始复旧观,并由曲园大儒撰《昭庆寺重建戒坛碑记》志盛。
  原先寺的规模很大,在寺外有青莲池、万寿桥,在寺内有戒坛、千佛阁、卧牛石,寺舍有见心楼、慈受堂等建筑。清乾隆帝曾先后三次来寺降香。民国18年(1929)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时,这里是烟火制作所,不慎又毁于火。民国21年(1932)重建,请藏传佛教九世班禅来杭主持开光。因此,现存的昭庆寺建筑与杭州其他诸寺不同,采用钢砼结构并以水泥为原料。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为日军战俘营区。每日,战俘们整队去苏堤、白堤及杨公堤堆土扩堤,解放后改为杭州市青少宫。现在,少年宫中的“友谊厅”,是原昭庆寺大雄宝殿遗存。旧时有联:
  深入定慧(乾隆)
  身在真观,超二十四圣,证通圆智;
  天作妙德,成三十二应,入国士身。(杨继盛)
  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
  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杨昌浚)
  傍大好河山,选胜道场,愿有情同登觉岸;
  集诸善知识,开佛学会,听上座妙转金轮。(程鹏)
  高峰停落石,流水和疏钟。(佚名)
  紫竹林中观自在,白莲座上现如来。(佚名)
  杭州解放时,昭庆寺的规模仍然很大,其迤西至保俶路的新建筑,都在寺的范畴之内不说,今广场所在地原为两条街区和放生池。除此之外《三言》、《两拍》小说中的许多故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等,也都发生在这里。
  佛教寺院中历来有禅寺、教寺、律寺之分。具体说,凡传授禅宗教义或以修禅持定为主旨的称禅寺。教寺又称讲寺,为研究和阐扬佛教教义、宣扬佛教经典为任务,律寺则是研习和传授佛教戒律为使命的寺院。
  吴越前在杭州南屏山也有一昭庆寺,因规模小许多,故称小昭庆寺,早已废圮不存。寺内原有联:
  已怜雪意催寒急,更遣泉声唤梦还。(周紫芝)
  人莫心高,白首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佚名)望湖楼(餐秀阁)
  望湖楼(集苏东坡字) 餐秀阁(沈定庵)
  三十里湖铳峰屏,厚笛可无人坐月;
  廿八字雨珠云墨,凭栏依旧水如天。(魏滋伯)
  里外湖瑞启金牛,地注渊泉,卅里晴波无限好;
  古今月光含玉兔,天开图画,一轮霁魄此间多。(原平湖秋月联 朱关田重书)
  入座烟岚铺锦绣,隔帘云树绕楼台。(康熙题孤山行宫 祝遂之重书)
  长碟接清波,看水天一色;
  高楼临闹市,绕灯火万家。(原涌金门城楼联 俞建华重书)
  芬诵旃坛,深入华严文字海;
  函樽榆欓,兼赅菩萨圣贤心。(原看经楼联 魏滋伯重书)
  湖光泻出千峰秀,天影溶成十里秋。(杨时)
  望湖楼初名先得楼,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为吴越国王钱弘俶于乾德二年(964)所建,原址应在今少年宫前东南侧,苏东坡任守杭州时,常邀友于此集合唱和。前联中所述“廿八字雨珠云墨”,即苏东坡《六月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全文共五首,其中之一是: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后,望湖楼塌圮,故在《西湖游览志》书里未提及。
  餐秀阁为望湖楼组成部分,原名片石居,为南宋水月寺旧址,明朝时为大书法家董其昌别业,但在《西湖梦寻》中已沦为民居。现在的餐秀阁也系1985年移地重建,楼后有摩崖石刻“节用爱人视民如伤”八字,传说为南宋权相贾似道手书。
  其实,西湖四周楼名“望湖”者颇多,如平湖秋月在南宋时建有望湖亭,原孤山苏文忠祠内也有望湖楼,南高峰下留余山居内、玉皇山顶和长桥附近,也都先后建有望湖楼。民国间,今餐秀阁处为某私家花园(解放后一度为公安派出所)外,其余则为教堂、佛寺和专治结核病的西湖医院等,建国后则全为民居,均于上世纪80年代扩大湖边绿地时拆去。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西湖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