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寺(龙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1001
颗粒名称: 龙井寺(龙井)
分类号: I269;K928
页数: 6
页码: 214-219
摘要: 嘉木清芬 (江 华) 龙井问茶 (王个簃 陆俨少)
关键词: 楹联 龙井寺 西湖

内容

嘉木清芬(江华) 龙井问茶(王个簃 陆俨少)
  涤心(乾隆题 魏之祯重书)
  清虚静泰(乾隆题 林剑丹重书) 问茶楼(沙孟海)
  问山得路宜睛后,汲水烹茶谷雨前。(乾隆题 明庵重书)
  茶为国饮(郭仲选)
  深谷盘回入,灵泉觱沸流。(王维澄题 孙钊重书)
  岚翠浮香(来胜)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青。(古联 黄寿耀重书)
  风篁余韵(吴震启)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张旭光书东坡句)
  翠接明湖,青涵古井;云生幽壑,香渡遥峰。(吴亚卿撰 卢前书)
  秀萃堂(沙孟海)杭为茶都(宋涛)
  篁岭卷阿(乾隆题 张索重书)
  欣于所遇何空色,乐在其间足古今。(乾隆题 汪廷汉重书)
  江湖一勺亭(吴寅)
  王豪珠顶无离即,皓月清池得证园。(乾隆题 戴家妙重书)
  湖山第一佳(乾隆) 御书楼(乙庄)
  湖山佳处留清韵,襟抱开时发浩歌。(吴亚卿)
  敲石玲珑云作谱,修篁排宕岭似弦。(吴茂岩撰 陈璋书)
  松际谷声清磬合,竹间云气小楼迷。(古联 张琛如重书)
  听泉(集字)
  松上落来惊鹤梦,潭中泻下杂龙吟。(张昱撰 李章庸书)
  泉聚龙泓,低吟石罅;云揭鸟迹,暂息林梢。(古联 王漱居重书)
  龙井二老亭过溪亭(以上均署款“苏轼书”)
  散珠飞瀑晴犹雨,激石流泉静有声。
  挥毫泼墨诗书画,谈天说地日月星。(以上刘兵)
  萦云细路杳无尽,落石飞泉静有声。(释道潜题涤心亭 王板哉重书)
  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陈眉公撰 刘炳森书)
  江湖一勺亭(康有为题 吴寅重书)
  江涛夜合秋声壮,湖雨春添黛色浓。(夏言撰题 周慧珺重书)
  方圆庵(朱关田)
  檐牙徇铎关幽事,溪曲舞弦出妙音。(郑清之撰题 张耕源重书)
  浣花(乾隆)
  泉聚龙泓,低吟石罅;云揭鸟迹,暂息林梢。(古联 胡小罕重书)
  庭前清松蔼春风,座右图书娱昼景。(无款)
  清籁犹闻(乾隆题 大中重书)
  月色占三分,边照主人边照客;
  风光融一体,半连湖水半连天。(周继勇撰 长青书)
  凤篁亭(乾隆)
  缘阶井沿通泉乳,绕殿花香挂薜梦。(齐英撰题 陈忠康书)
  云谷声光(驾沧)
  照座不须红蜡烛,可人唯有蕙炉烟。(石雨)
  风流二老归灵鹫,笔墨千年续楚骚。(郑清之)
  景光迅尔(丛文俊)
  坐见空亭招墨客,卧听啼鸟试清音。(陈必善)
  山中消受(沈乐平)游情曼衍(王小勇)
  赏景敲诗,胸中锦绣随吞吐;
  烹茶邀月,壶里乾坤任品评。(朱其亮撰 李章庸书)
  过溪亭(乾隆)
  三笑仍留遗迹,片时暂息行踪。(无款)
  新茶满壶(李文采)
  旧壁苔生寻旧刻,
  新酽茶熟试新泉。(戴元撰题 羊晓群重书时改新酽为“新岩”)
  风泽万物(余正) 来馈乡茗(苏轼题张索重书)
  受其瑰奇(乾隆)
  人地相宜(卢乐群)振鹭(乾隆)
  幽明径仄树容美,清澈水穷苔色新。(冯梦祯联句)
  神仙栖处(骆恒光) 新筿蒙茏(郑成山)
  山房独擅云溪胜,荪壁犹存翰墨香。(吴进文撰 石君一书)
  蓄深发远(杨西湖)
  晨鸟暮还,闲游放意固为好;
  凉风将夕,相酌任其无所先。(黄晋撰题 陈盛遐重书)
  清淑所钟(戴家妙)
  异国顿消乡井念,小堂新作画图粉。(古联 李早书)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诸禅。(刘美)
  滴沥庐山雪,分携顾清香。(魏山源)
  龙井寺在风篁岭。龙井泉古名龙泓、龙湫或龙泉,龙井之名初见于北宋秦观《龙井记》,所以是杭州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水井,为“西湖廿四景”之“篁岭卷阿”与“西湖新十景”之“龙井问茶”所在地。按《资治通鉴》记述,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葛洪曾在此炼丹。
  龙井寺原名延恩衍庆院。《咸淳临安志》称:后汉乾祐二年(949),居民凌霄募缘建,为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东坡书额。南宋初又改广福院,淳祐六年(1246)赐名延恩衍庆寺。元丰元年(1078),高僧辨才禅师自天竺归老于此,与苏东坡、赵阅道友善,后人因建三贤祠祀之。因寺内有井,南宋度宗时,潜说友在寺前建门,以篆书“龙井”,自此习称龙井寺。但附近一带山区所产茶见诸文字,始见于元朝虞集的《游龙井》诗。可见龙井一带产茶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北宋,但以“龙井”命名,则是明代以后的事了。旧时有联额:
  龙井(潜说友原题 董其昌、乾隆均曾重书)
  风篁余韵 不著一相
  秀萃明湖,游目频来过溪处;
  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以上乾隆)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张岱)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链。(唐蜗居题三笑亭)
  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释辩才撰 孙隆题片云亭)
  丘壑两分,路入方圆禅窟;
  江湖双见,泉飞新归山亭。(李承勋撰题过溪亭)
  炉篆得芗抽露穟,石泉借茗作云涛。(郑清之题风篁阁)
  竹径随泉上,山云触石生。(米芾题风篁阁)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叶绍荪题荪壁山房)
  竹里细烹清睡思,风前小啜悟诸禅。(刘美)
  滴沥庐山雪,分携顾清香。(魏山源)
  龙井泉水系从石灰岩中渗出,汇于周径与深度各约2.5米的圆井中,永不枯竭,是典型的喀斯特结构。由于流入井的山泉比重不同,如果用棒搅动井水,水面会出现头发丝状分水线,杭州人称之为“龙须”,成为全国独有的奇观。至于井的来历,在《武林旧事》有“(龙井)在风篁岭,岩壑林幽樾古,石窦一泓,清澈翠寒,甘美可爱,虽久旱不涸”的记述,与今日所见甚同。
  中国人的喝茶习惯,在《诗经》中就有“九月叔苴,采荼新樗”、“谁为荼苦,草苦如荠”等的不止一处记载,不过那时把茶字写作“荼”罢了。杭州诸山产茶的历史也很早,有陆羽《茶经》“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苏东坡诗“白云峰下两枪新”和《咸淳临辈志》“西湖名茶,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竺白云峰产者名弊云茶”。直到明《万历杭州府志》及《钱塘县志》,才分别载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和“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名龙井茶,又翁家山也产茶”。民国间,龙井茶按产地分狮(峰)、虎(跑)、云(栖)、龙(井)四大类,解放后又增加梅家坞,合称狮、虎、云、龙、
  梅。上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又将“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种,归并为“狮峰龙井”(即原“狮”、“龙”字号)“梅坞龙井”(原“梅”、“云”字号)和“西湖龙井”(即“虎”字号及其他周边茶叶)等三大品类。
  “龙井”二字既是井名,又是泉名、寺名和茶名。龙井茶叶最早见于元代初期文人虞集“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昼。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诗句。至于诗中有“烹煎”二字,恐是当时制茶叶还是采用蒸青法的,改用炒青茶叶恐还在其后,直到明代才有“采取龙井茶,还煮龙井水”说法,至此正式有“龙井茶”的“专有”名字了。龙井茶的名气很大,在《红楼梦》书中不仅有妙玉用冬天从树叶上拂来的雪水沏茶款待宝玉,说了一段茶与水的关系和怎样沏茶的要诀,还连带描述从杭州购去的贡品龙井,称:“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半回尝。”
  龙井一带人文历史荟萃,其北山下,有小溪名虎溪,因其旁有一巨石形同虎踞而名,溪上有桥名虎溪桥。北宋元丰初年,高僧辨才禅师(字元静)卓锡龙井寺。因杭人慕名寻访不断,他就仿庐山惠远和尚送客故事,在寺门上贴了个“山僧老矣,精神衰惫,不以趋承,谨以二则预告:殿上闲话最久不过三炷香;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垂顾大人,伏乞相谅。山僧元静叩”的告白,用以辞谢来访者。
  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慕辨才大名谒访,夜晚宿于寺中,僧俗促膝谈心,顿成莫逆。第二天辨才送苏东坡下山,两人边谈边走,不知不觉间竟过了虎溪桥,跟随的小和尚大叫:“送客已过虎溪桥矣。”苏东坡连忙谢罪说,误了禅师清规。辨才和尚笑笑称:“与子成二老,过溪亦风流。”从此虎溪桥又名二老桥或过溪桥,后人在桥上建亭,上悬集东坡书法的“过溪亭”、“二老亭”匾,用以纪念坡翁与辨才和尚的高洁友谊。在公路未开时,那里是上龙井必经之路,抗战后笔者上山时,亭上匾额已改“龙井”(集东坡字)二字。
  乾隆二十六年(1761),为迎接皇帝南巡而重建龙井寺,第二年,乾隆临幸。现在他所书“篁岭卷阿”等匾额早已不存,但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园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等御题“龙井八景”大都还在(附:乾隆未题名前原有“龙井十景”,即辟尘炉、神运石、一片云、泛花池、插剑泉、浴麟池、仙人洞、过溪亭、风篁岭、狮子峰等)。因此,凡来杭州的人,龙井不可不去,“游龙井(山),赏龙井(景),坐龙井(寺),听龙井(史),汲龙井(泉),沏龙井(茶),品龙井(茗)”是很有韵趣的雅事。
  龙井之胜在泉,但山色也特迷人。四周碧嶂千叠,崖石峥嵘,古木参天,修竹漫山。尤其是青藤遍蔓、藓苔如绣,虽夏日仍凉爽宜人。宋人秦少游著文说:“(龙井)草木深幽,流水淑淑悲鸣,殆非人问之境。”有的书上则描写:“(这里)林樾幽古,山麓深沉,满山空翠翠之色,冷冷欲滴。而石涧流泉、淙淙不舍昼夜。闲花寂革,铺深深山;鸟韵樵歌,响答山林。”现在“樵歌”是听不见了,但鸟语、流泉与山麓深沉、黛石空翠风光,依然显示着不同于其他景色之美。
  近来有些书上引用《万历杭州府志》,称龙井寺泉于“皇明正统三年(1438)从老龙井之旁移来”。但这段历史,包括《成化杭州府志》等史书均不认同。特别是在《西湖游览志》上,明确龙井寺古称广福院,而老龙井处为“净林广福院”,明白说明两者不是同一处,更与胡公庙不搭界。至于老龙井的出现,最早也见于《西湖游览志》:“龙井之上为老龙井,有水一泓,寒碧异常,泯泯丛薄间。”由此可见,所谓“老龙井”的出现,也应该是明朝以后的事了。(参见“龙井御茶园”条)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一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二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三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四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五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六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七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八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九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一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二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三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四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五
相关作品
题涤心亭联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六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七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八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十九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二十
相关作品
龙井寺联之三十
相关作品
题三笑亭联
相关作品
题片云亭联
相关作品
题过溪亭联
相关作品
题风篁阁联之一
相关作品
题风篁阁联之二
相关作品
题荪壁山房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