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灵济道院附:白沙泉及流苑酒家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937
颗粒名称: 黄龙洞(灵济道院附:白沙泉及流苑酒家联)
分类号: I269;K928
页数: 6
页码: 110-115
摘要: 黄龙吐翠(李长路) 黄龙洞(董寿平) 香雪亭(张辛稼)
关键词: 楹联 黄龙洞 西湖

内容

有,宾翁于1951年入住直至1955年逝世。尔后,其子尊父亲遗命,向政府捐赠其生前画幅及画稿5000多件,历代书画2000余件,铜、玉、石印章893方,铜、玉、陶等文物逾万,交浙江博物馆收藏。社会赞评宾翁“化私为公,洵足以励末世饶薄厚已之风”黄龙吐翠(李长路) 黄龙洞(董寿平) 香雪亭(张辛稼)
  静观(黄祖康) 香梅亭(沈立新) 聚仙阁(骆恒光)
  本慧开说法之场,佛与道通,重建有人追祖吉;
  以灵济封侯而祀,新缘旧启,联吟愧我学张丹。(许祖谦)
  黄泽不竭,老子其犹。(大厂居士)(以上题山门)
  鹤止亭(吴子刚)
  月上新亭,把酒待招玄鹤至;
  风来古洞,倚松静听老龙吟。(陈次平撰 吴玉如书)
  圮桥风远留黄石,古洞云深护素书。(黄宗枝)(以上题黄石公大仙洞)
  古洞住西湖,一脉绍长春道教;
  故乡记南海,千秋结香火姻缘。(邓宗昌)
  长乐亭(苏局仙)
  于人间继老子传经,天书宛在;
  记圯上使留侯拾屣,湖月联辉。(陈礼庭撰题 苏局仙再书)
  圆缘民俗园(陆抑非)
  乘兴来朝仙佛,投钱在取因缘。(潘晓东撰 骆恒光书)
  休嫌戏台天地小,个中悲欢离合,皆是幻景;
  允称天地戏台大,所有贵贱穷达,莫非因缘。(陆鉴三撰 丁茂鲁书)
  新乐府(姜东舒) 同结禧缘(葛德瑞)
  酒美杯杯,杯杯盈美酒;
  言真句句,句句吐真言。(潘晓东撰 葛德瑞书)
  行云楼(刘江)
  翠谷云深、水是琼浆,三杯入口香留齿;
  新人情重、茶当美酒,四座开颜喜上眉。(潘晓东撰 俞建华书)
  金玉堂中,看珠走玉盘、云起暖岫,正鹧鸪天气;
  翡翠帘内,听莺啼翠谷、燕喃霓裳,皆琵琶引水。(沈祖安撰 刘浩之书)
  清吟轩(刘江)
  赏一翻悦目精工,斯游无憾;
  携几件称心玩艺,回味靡穷。(吴亚卿撰 骆恒光书)
  栖鹤斋(骆恒光)
  糖果糕点尽消受,四时美味;
  京杭苏粤且品尝,九域奇珍。(吴亚卿撰 骆恒光书)
  一和阁(骆恒光)
  多福地,有情天。(王翼奇撰 刘江篆)
  双心结连理,凤俦燕侣,爱海常凫花永好;
  百载系赤绳,秾李夭桃,情天不老月常圆。(陆鉴三撰 葛德瑞书)(以上题圆缘民俗园)
  玉牒启玄机,三洞秘文通碧落;
  金炉传道诀,九宫瑞气霭黄庭。(鲍伯麟)
  七笈列牙忏,云彩高蟠,灵物长为仙籍护;
  九光开玉殿,洞章朗诵,清飙时送步虚声。(胡理性)
  葛岭接仙踪,玄鹤青牛,太上明禋传古洞;
  罗浮联道统,白沙丹汞,冲虚支脉纪名泉。(陈南屏)
  道德犹有经,自东粤西湖,同奉遗礼;
  天地不能久,唯妙门玄牝,竟传长生。(康有为)
  读上清璚书宝录、响琅法鼓、烟馥众香,天际常瞻紫气;
  到此地茂林修竹、朝吸湖光、暮饮山渌,人间自有丹邱。(陈礼庭)
  托素王问礼殷勤,其犹龙乎?敏而好学、信而好古,君应称老;
  述黄帝传心秘要,执大象也!听之不闻、视之不见,道莫能名。(邓炽昌)(以上题太清殿)
  月老祠(郭仲选)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往定事,莫错过姻缘。(原白云庵联郭仲选重书)
  金锁银锁,锁锁关联,无因千载难开此锁;
  你心我心,心心相印,有缘一生永结同心。(潘晓东)(以上题月老祠)
  梦雨仙云,白石三生圆宿愿;
  情天月地,红绳千里证前缘。(王翼奇撰 俞建华书)
  黄龙吐翠(宋涛)
  无门洞、尺八萧、永安院,胜迹依稀寻归梦;
  民俗园、地方戏、长乐亭,佳时绚烂话新风。(蒋北耿)
  春水如梦,秋来如醉;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李利惠集句 杨西湖书)(以上题牌坊)
  “西湖新十景”之一的“黄龙吐翠”,杭州人习称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北麓扫帚坞,在旧的“西湖廿四景”里叫“黄龙积翠”。这里古樟常绿,修篁积翠,这一“吐”一“积”,无非是突出巉岩间的黄龙吐水、珠帘泉注,常年不绝。
  黄龙洞在宋代称护国仁王禅寺,至明代一直是佛教胜地(清嘉庆间移建于今浙江老年大学址,抗战胜利后曾为浙江蚕校临时校址。解放后为浙江文艺干校址,所有殿宇俱在“文革”后毁去)。道教在晋代后期就有“释道同源”的说法,因此,在山门上有“黄泽不竭”(指慧开和尚创建黄龙寺)、“老子其犹”(孔子问礼于老子故事)对联(后人评价联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境界)。现在的格局与建筑、山石、水池,基本上是民国11年(1922)寺僧还俗、寺产卖于道教会后所成。护国仁王禅寺初建于何时不详,但据清人查人瑛写于道光十三年(1833)的《西湖游记》中,仍记有“僧寮寂历”的文字,可见当时还仍不是道观。
  景名“黄龙吐翠”或是“黄龙积翠”,最后都落在一个“翠”字上,是指园内以竹取胜,四季葱绿。所种植的方竹、凤尾竹、紫竹、罗汉竹、笔杆竹、菲白竹、湘妃竹等,都是难得一见的观赏精品,在西湖诸景中堪称一绝。方竹的原产地在杭州,在全国引种的地方不多。“云栖竹径”也以竹著名,但该处的品种单一,黄龙洞竹林虽不如云栖繁密,但品种众多,在杭州无其二处。此外,黄龙洞景观能巧妙地收山石、洞壑、泉池、环廊、松竹等巧妙地结合一起,形成“咫尺山林”的“多方胜景”。
  关于黄龙洞的历史,最早可推至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传说有个名慧开的和尚,从湖州(长兴)云游来这里筑庐修行。一日,忽然雷声震地,山后一石开裂如龙嘴,有清泉从石缝中源源流出。因为慧开和尚属龙,宗禅临济系黄龙派,平时又常披鹅黄袈裟,信徒就附会他是“黄龙转世”,因而称寺为黄龙寺(史载,慧开和尚系杭州北郊良渚镇人,对佛教《仁王经》的研究造诣很深,受抗金名将孟珙之请来主持护国仁王禅寺)。有一年,杭州大雨,慧开禅师设台讲《仁王经》祈雨。霎时间,一条黄龙从黑云中展现吐雨,雨后又游进慧开趺坐的洞中。从此,寺称黄龙寺,洞则名黄龙洞了,现在,黄龙的“身形”(系崖壁上的童乳)仍在慧开洞壁留存着。这当然是神话,但也说明黄龙洞名称的出现,至少有七八百年历史了。
  黄龙洞祀《封神榜》小说中的太上老君李耳。李耳在史上确有其人,名珥,是春秋时代著名大思想家,因早生白发而人称“老子”,被尊为道教鼻祖,称太上老君,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文革”中神像被砸,“拨乱反正”后改祀月下老人。黄龙洞景区有两个很著名的山洞,在山下的名黄大仙洞,原先这里祀秦朝隐士(相传,授予张良太公兵法的)黄石公,后人讹其为金华、永康及港、澳南洋一带十分崇尚的黄大仙。在山顶上的卧云洞,常有雾气弥漫,电影《白毛女》中大春与喜儿相会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另外,早先在黄龙洞有三股泉水分别从岩上的三个龙头吐出(见《西湖老照片》集),解放后山水枯竭,为了增大龙口吐水量,去除另两个龙头而集中在大龙头。现在的黄龙吐水,则是用水泵抽取自来水以替代自然泉水。旧时有联:
  致虚守静,众妙之门;和光同尘,上德若谷。(佚名)
  是宇宙羽流,祖述五千言道德,咸诵东周柱下吏遗言;
  从罗浮仙境,移来一洞山仙霞,休问南汉天华宫故事。(张其淦)
  元一炁神仙注录,丹砂宝剑,真人有象学长生;
  五千言道德传经,玉京紫微,老子犹龙尊太上。(佚名)
  又据志:南宋时的护国仁王寺僧创造了一种似箫非箫的吹奏乐器,因长一尺八寸,取名为“尺八”。700多年前日本僧人来此学习尺八归去,一直传至现在。2000年为迎接日本“尺八访华团”来杭州寻根访祖,浙江艺校在校园内重建仁王殿,9月2日,日本友人在浙江音乐厅与浙江歌舞剧院联袂演出。该处现为浙江省老年大学校址。
  附:在黄龙洞之南山坡上,有康有为题字刻崖的“白沙泉”,系明代人筑墓时偶然掘得,水质清冷甘洌,现在则已竭矣。原先泉前有亭,有柱联:
  白沙水泉,安得人心明净似;
  黄龙仙洞,由来道教祖师传。(陶镛)
  又附:黄龙洞附近原有一“流苑酒家”(今为两岸咖啡馆址),店内有多副名家书题楹联,兹选录部分如下:
  楼景半建深岸水,茶烟轻飙落花风。(邓散木撰 刘江篆)
  先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
  更煎双井苍鹰瓜,始是落花春日长。(徐家昌书黄庭坚诗句)
  玉屑三瓯烹嫩叶,青旗一叶展新芽。(徐家昌)
  茶香入座午荫静,春自催晨茶自香。(美良书张日照句)
  钱塘风月青莲酒,虎跑甘泉陆羽茶。(谢稚柳)
  一杯清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文驰)
  几有茗香心自净,案头笔奋气犹和。(孔仲起)
  旧酒新茶,时醒时醉;先贤后哲,善行善藏。(李文采)
  觉采药苗供野馔,只将茶苑化云觥。(驾沧)
  活眼砚凹宜墨色,长毫头小聚茶香。(朱关田书陆游句)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杜岛长)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