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社(林启纪念祠、墓附:普救寺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896
颗粒名称: 林社(林启纪念祠、墓附:普救寺联)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4
页码: 50-53
摘要: 两浙展宏图,桃李争妍怀太守;孤山留片席,鹤梅对舞迓先生。开两浙新学,启发民智功垂千秋;继求是精神,再创伟业大展鸿图。旧枝新干,晨夕写梅,欲从山外青山、更长双峰撑劲节;情同梅鹤,伴一亭春风。林启在浙期间,提倡清政治、兴农桑、办教育。经商求家属同意,林公遗体被安葬在放鹤亭东南处,坟前建祠“林社”祭奠。1980年后,省人大及省政协多次收到请求重建林社的建议,1997年,浙大举行百年校庆时,林社正式恢复。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遗风三代上,继白傅呼宾、苏公判事,两堤杨柳系讴思。惜哉天夺循吏年,措施未逮十五六。精蓝接莲社,仗佛光朗照,慈悲说偈东林。
关键词: 西湖 孤山线 林社

内容

林社(潘云鹤)
  两浙展宏图,桃李争妍怀太守;
  孤山留片席,鹤梅对舞迓先生。(张学理撰 姜东舒书)
  开两浙新学,启发民智功垂千秋;
  继求是精神,再创伟业大展鸿图。(敬庐撰 庭樵书)
  旧枝新干,晨夕写梅,欲从山外青山、更长双峰撑劲节;
  诗梦酒痕、苔芩结契,争羡阁边高阁、永留半壁起层峦。(吴廷康撰题 蒋北耿重书)
  社结湖山,开两浙新学;
  情同梅鹤,伴一亭春风。(敬庐撰 石雨书)
  窗含塔影,楼中饮兴点桃李;
  帘卷梅香,湖上诗情印名贤。(黄君孟撰 沈立新书)
  林启(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十五年(1889)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因上书谏请停止以重建海军款兴建颐和园,遭慈禧贬降为衢州知府。光绪廿一年(1895)升任杭州知府,廿六年(1900)卒于涌金门外寓所。林启在浙期间,提倡清政治、兴农桑、办教育。特别是第二次来杭任太守后,先后创办求是中西书院(后改名为求是书院,即今浙江大学最早前身)、浙江蚕学馆(解放前称“省立蚕校”,即今绍兴农业学校前身)和养正书塾(今杭州第四中学前身,解放前称“省立杭初”)。杭城士民赞颂他:“守杭五年,刚正不阿,精明笃实,政平人和”,“治杭得其政,养士得其教,匹夫匹妇得其利”。
  林启逝世后,杭州人民敬怀恩举,根据他生前钦慕和靖先生,曾在放鹤亭畔植梅树数百株和1900年春陪友人孤山赏梅诗中,有“为我名山留一席,看人宦海渡云帆”句,明确表达了他有长眠孤山作伴林和靖的愿望。经商求家属同意,林公遗体被安葬在放鹤亭东南处,坟前建祠“林社”祭奠。现在所见的三层楼林社,是1947年经杭州蚕丝界人士沈九如、蚕校校长缪祖同等人发起,由省教育厅技正顾恒(解放后任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教授,曾参予湖滨刘开渠先生所创作《淞沪阵亡将士纪念碑》塑像底座及原省人民大会堂和原杭州饭店总体规划)设计重建的。其后,由原蚕校、杭初、浙大、杭高、原浙大附中(解放后并入杭二中)、安定(今杭七中)、树范(今杭九中)、宗文(今杭十中)等学校和蚕丝界代表组成“林社管理委员会”,由蚕校牵头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即林启逝世忌日)祭祀。解放后,林社房屋长期移作他用,林启及其幕僚高啸桐的像被毁,墓葬也被迁鸡笼山。1980年后,省人大及省政协多次收到请求重建林社的建议,1997年,浙大举行百年校庆时,林社正式恢复。但林启遗骸早在1964年就已移葬于马坡岭(今吉庆山隧道附近)。旧时有匾联:
  古之遗爱(佚名) 没世名偁(佚名)
  为我名山留一席,看人宦海渡云帆。(林启诗句,吴鸿宾书题时改“一席”为“片席”,“宦海”为“沧海”)
  教育及蚕桑,三载贤劳襄太守;
  追随有梅鹤,一龛香火共孤山。(陆元鼎)
  官余长物,冷树千枝,胜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旧都,炊烟万户,苍生来往我公心。(邵章)
  债课蚕丝,担簦趋太守仁风,乐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马鬣,埒酒对西湖明月,梅花永荐墓门香。(佚名)
  风流儒雅亦吾师,好作祠堂傍修竹;
  神清骨冷无由俗,一生知己是梅花。(李恂集句)
  林下有宗风,终古梅花两知己;
  薛庐共明水,吾杭太守一传人。(杨临)
  一片土本属通家,尚友古人,继绝世高踪,曾为补梅写韵;
  八百年预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应偕舞鹤同归。
  树谷一年、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两浙无两;
  处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以上程钟瑞)
  清福几身修,伴逋仙高隐、少尉孤忠,一岭梅花寻冷趣;
  遗风三代上,继白傅呼宾、苏公判事,两堤杨柳系讴思。(周锡蕃)
  岩岩高山,偶相见、长相思,纵生平祗一面;
  堂堂上国,以实心、行实政,如大夫有几人。(日本国友人)
  附:林社碑刻
  古来杭守贤者多,死葬西湖公乃独。从民之请公也先,佳城不用宝龟卜。九泉典史关相迎,导见吾宗老君复。在山出山志或殊,乘时要不负初服。惟公来仁恂恂儒,承明出守坐时穆。殖民有导农桑先,创兴蚕馆宏教育。文襄督闽未竟功,公以闽士造浙福。惜哉天夺循吏年,措施未逮十五六。涌金门夕哭声多,一官易得泪万斛。向来文采苏白矜,而今治谱龚黄读。迩后家兄示遗爱,古道照人肃心目。琳琅题咏偏名贤,如披家传光合族。生人势力为可市,盖棺定论透老秃。恙无功德系人思,一丘狐貉谁肯哭。栾公社复垂千年,馨香有道兹山麓。梅花不涂作家春,福生合爱多士祝。拿舟倘有再来缘,愿从社祭分祚肉。(光绪丙午荷月,乡宗后学孝颖敬题)
  苍生不可赎,此老亦已葬。区区身名后,未足塞众望。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平生不逐波,吾气一何壮。缘何见颜色,隔岸耸秋嶂。文章易朽耳,在日见行状。为我问孤山,年来谁续唱。(郑孝胥)
  1997年由浙江大学发起重建林社时,在墙上嵌有由胡××撰文的《重建林社记》碑,上面写有“养正书塾(即今××高级中学前身)”等不实文字,室内多处布置××高级中学的历史照片。按××高级中学与养正书塾固然存有渊源,但因在蒋梦麟《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即××高级中学前身)周年纪念册序言》和该校直至解放初的校志,以及原省教育厅于1948年纪念养正书塾创建50周年活动时,并没有认定养正是该校的“前身”(据查,此说系出自董××、高×两位教师的臆造),故不被1998年的《杭州市志》认同。因此,2003年市园文局在重新整理林社布置时,按史实将有关××高级中学的照片去除。中堂悬挂由浙江省原副省长翟翕武撰文,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书写的“林社介绍”,其中明确写有“养正书塾即今杭州第四中学前身,开浙江近代中等教育之先河”等文字。
  附: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所址,原为佛教普慈禅寺,遗址在今大学路北口,并存有柱联两条:
  净土接蓬莱,费煞神工,结构精严成乐土;
  梵天超法界,全凭佛力,巍峨妙相赛诸天。(俞樾)
  胜地法筵开,看神运重新,普陀归元西竺;
  精蓝接莲社,仗佛光朗照,慈悲说偈东林。(钱清颢)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