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曲园纪念馆(俞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891
颗粒名称: 俞曲园纪念馆(俞楼)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5
页码: 38-42
摘要: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傍山南山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益稷陈谟,经纬区宇;颜谢重叶,性综述灵。(荫甫二兄亲家馆丈大人法鉴,姻悬弟许乃普时年七十有八。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馆侍谭经麟并识。俞曲园纪念馆位于孤山西麓,系清末大儒俞樾先生在诂经精舍讲学(后期)时的居舍。俞樾,字荫甫,浙江德清人。曾承友人集资在苏州马医科巷建寓所名“曲园”,因之自号“曲园居士”或“曲园老人”,人尊称“曲园先生”,毕生著有《春在堂全书》约500卷。曲园在杭州讲学时,家眷仍留居苏州,仅每年春秋只身莅孤山授课。对退省庵、近巢居阁,勋名德业,两三间屋并生春。
关键词: 西湖 孤山线 俞曲园纪念馆

内容

俞曲园纪念馆(钱君匋)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成矣;
  傍山南山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何如。(曲园自撰周谷城重书)
  益稷陈谟,经纬区宇;颜谢重叶,性综述灵。(荫甫二兄亲家馆丈大人法鉴,姻悬弟许乃普时年七十有八。)
  千古一诗人,文章有神交有道;
  五湖三亩宅,青山为屋水为邻。(荫甫前辈主讲诂经精舍十余多年,所成就门下徐花农庶常等,为筑俞楼于精舍之西,一时文人题咏满堂。偶集四语书呈粲正。馆侍谭经麟并识。)
  俞曲园纪念馆位于孤山西麓,系清末大儒俞樾先生在诂经精舍讲学(后期)时的居舍。
  俞樾(1821-1907),字荫甫,浙江德清人。曾承友人集资在苏州马医科巷建寓所名“曲园”,因之自号“曲园居士”或“曲园老人”,人尊称“曲园先生”,毕生著有《春在堂全书》约500卷。研究广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楹联、历史考证、小说传奇以及戏曲、医学甚至现代科学之人类航天幻想,皆创独见。
  清同治六年(1867)冬,曲园先生应浙江巡抚马新贻邀聘,辞苏州紫阳书院来杭州,出任孤山诂经精舍山长(校长)兼绾(总编纂)浙江书局。此前,曲园主讲苏州紫阳时,陆润庠、吴大澂、张佩纶、潘和甫等名士均仪列门下,再加上所著《诸子平仪》和《群经平议》早已被中外学人奉为经典,所以名播海内外。同治九年(1870),诂经精舍有24名生员参加秋闱乡试,共中举19人,其中优贡5人,业绩之优为江南学坛罕见,一时声名全国。
  曲园在杭州讲学时,家眷仍留居苏州,仅每年春秋只身莅孤山授课。
  先生居诂经精舍“第一楼”内(遗址在今浙江博物馆瓷器馆附近),诸弟子呼第一楼为“俞楼”。光绪三年(1877)九月,以徐琪(花农)为首的精舍学生,为挽请曲园夫人来杭州居住,发起集资为老师构筑杭州寓所。先是择址广化寺东部空地(今西泠印社西墙外空地,即楼外楼菜馆原址处),后定于广化寺西。经曲园好友彭玉麟资助,光绪四年(1878)冬,俞楼建成,成为轰动杭州的大事,元宵节上市民以《四书》中“徐始彭更”句为谜面,射答案“俞楼”,一时引为佳话。次年春,曲园先生偕姚夫人入住俞楼。
  民国初年,俞楼由曲园外孙许汲侯(即平伯先生岳父),将中式二层改为西式三层,成为西子湖上第一幢三层楼房,杭人称之为“西湖第一楼”。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时,俞楼连同东邻的广化寺等均辟作“卫生馆”,原来濒湖的墙门也后退至今导游碑处,用以开拓马路。抗战前,俞楼已呈蓼落,但堂前悬挂的曲园小像依在,目光奕奕、须眉浩然(后园之“小蓬莱”、“灵松阁”及楼内楹联大都存在),二楼以上保持原样不变。抗战中虽一度沦为日寇高级军政机关,山于曲园先生在日本国文坛的威望,侵略者除打开曲园书藏盗走全部藏书外,对园内其他未敢破坏,直至抗战胜利基本保持原样(楼内所有匾额楹联,直至“文革”中被散佚)。胜利后,受托代理俞楼的劳某,擅自将房舍出租开设“杏花酒家”(西墙外原盛公祠故址则为“西泠夜花园”),经先君子字铭铨(海筹)公交涉,提前至1947年收回,惜石库门上原有彭玉麟的“俞楼”题额,已被酒家破坏,现在只能从纪念馆陈列和《西湖老照片》集中见到(馆内的另一张“俞楼”照片,系笔者于1956年所摄)。旧时有匾联:
  左云右鹤之轩 碧霞西舍
  越山吴水随所适,布衣蔬食了余生。
  求此人之仿佛,抚孤松而盘桓。
  只谈风月,不具衣冠。
  湖山恋我,我恋湖山,然老夫耄矣;
  科第重人,人重科第,愿吾孙勉之。(以上曲园自撰题)
  俞楼
  邵子行窝,丹崖花满;谢公别墅,绛帐风高。
  蓬瀛旧籍三朝远,云水闲身二品荣。(以上彭玉麟)
  伴坡亭(吴叔和)小蓬莱(徐琪)小曲园(梅筱岩)
  前有王氏、后有俞氏,同为昭代经师,争并世千秋,吴越他年分俎豆;
  昔之随园、今之曲园,具足邻邦文献,赖此楼一筑,湖山本地借风光。(佚名)
  天开图画,人在蓬莱。(屈元羲)
  园中草木春无数,湖上山林画不如。
  坐曝书台、登小仓山,文采风流,二百余年无此盛;
  对退省庵、近巢居阁,勋名德业,两三间屋并生春。
  小筑几间楼,集成难得二三子;
  比邻半潭水,清话长临六一泉。(以上徐琪)
  硕学宏文、照耀百世,雁行服郑、抗手班张;
  覃思阐学、遂有成书,希踪古人、嘉惠来者。(佚名)
  天上人间,谪仙无恙;山高水长,先生之风。(徐金缓)
  俞楼风月、曲园画书,往来吴山越水,盛春常在;
  月出明硕学、方虎高文,陶养寻经诸学,以寿共身。(佚名)
  楼以姓传,万里关山来后学;地因人杰,一湖风月属先生。
  厦庇万间,幸西子湖头分来一席;
  楼高数仞,在东坡庵内俯视群山。(以上王崇鼎)
  招玉局为邻,依旧吟庵筑山上;
  比元亭载酒,长留雅坫在壶东。
  四围花木多于屋,万卷文章著等身。
  登斯堂也高其行,游于门者难为言。(以上王廷鼎)
  归学郑康成,书带丛生,掩映湖堤添草色;
  前身陶句曲,角巾高隐,徘徊楼上听松声。(沈灿)
  想见东坡旧居处,为我佳处留茅庵。(魏汝弼)
  一苇可杭,却好蓬莱相对峙;
  数弓小拓,重教风月尽翻新。(吴寿藏)
  家有百旬老母,
  身为一代经师。(梁敬叔曲园在收录时将第二句改为“春在一曲小园”)
  已烦海内推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恩竹樵)
  著述至二百卷外,逍遥于一曲园中。(勒少仲)
  群经诸子平议两,吴门浙水寓庐三。(冯听涛)
  持甲乙丙丁四部之平,酌古济今,百代名贤归准率;
  后白苏欧林数公而隐,饭蔬衣葛,万峰晴翠拥楼台。
  数千年古义钩沉,毛氏诗、伏氏书、荀氏易、郑氏礼,赖先生朝夕稽求,佑启后人敩学半;
  三十里圣湖集瑞,赵公祠、阮公墩、彭公庵、薛公庐,与此楼东西辉映,乐只君子邦家光。(以上冯一梅)
  白云卧松影,先生有才过屈宋;
  茅亭宿花荫,故乡无此好河山。(邹宝德)
  把酒贺湖山,喜六一泉旁,又有名流分半席;
  研经多岁月,看三百卷后,更传杂纂到千秋。(魏汝弼)
  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合史传百家力排众议,此外,稽掌故、论词章、订金石,洋洋万卷,诵遍瀛寰,无非沧海余波,聊为山林娱暇日;
  庠序有人、贤书有人,游木天粉署更不乏人,其间,说礼乐、习兵农、商道德,雍雍一堂,各承衣钵,看取数椽小筑,早知栋梁寓奇才。(陈璚)
  一样著书庐,平分吴郡新诗、杭州旧酒;
  数间枕山屋,认取南屏对渡、西爽闲亭。(张大昌)
  神迹偶经行,不知何去何来,当为斯人钟瑞气;
  群材归振拔,即此一花一叶,也如我辈坐春风。(吴寿藏)
  云思遐想凝三岛,花影湖光汇一亭。(俞陛云题伴坡亭)
  解放初,俞楼除三楼自用外,其余均以“公私合营”租予浙江美院作为潘天寿、莫朴、金冶、史岩、章子曼、赵延年等知名教授居所,后转为浙江博物馆用作宿舍及仓库,1957年,俞楼围墙拆除。“文革”中,俞楼全部“充公”(连三楼自用房屋也得向“国家承租”),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经笔者多次向房管部门请求,80年代才落实政策归还。1998年5月,市园林部门拆除被白蚁蛀蚀的旧楼,改建“俞曲园纪念馆”,同年9月竣工[据报导:(俞曲园纪念馆是)根据“(俞楼)有关史料格局改建”的说法不实,除楼房位置稍作后移之外,其他均完全是重新布局]。遗憾的是原楼前的一株120多年树龄的古桂树被砍去,楼后原有曲园先生奉为生活座右铭的“瓢池”也被填塞,使新建的俞曲园纪念馆不仅无一原俞楼遗物,而且使俞曲园纪念馆溯源“俞楼”,也变得杳无依据了(据笔者所知,俞楼原物尚有彭玉麟画的《红梅碑》、曲园自题的《曲园书藏》刻石和《左云右鹤之轩》匾等三件原物,均由西泠印社收藏)。
  光绪五年(1879)春,曲园先生偕姚夫人入住俞楼,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辞席诂经精舍回苏州的近二十年中,曲园先生曾在俞楼为“中日友好大厦”增添过硕砖巨瓦,接待由东瀛来访的诗人、学者、史官、画家、僧侣……有的日本友人还成为精舍门下居住俞楼内,并受委托编著日本国史和诗集,为扩大中华在日本的影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曲园著作近500卷的《春在堂全书》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俞楼完成的,诸如《茶香室丛钞》、《曲园杂纂》、《俞楼杂纂》《慧福楼幸草》、《东瀛诗选》、《诂经精舍(5-8辑)》、《茶香室经说》等等,所以了解俞楼历史对研究先生的学术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俞楼竣工后不久,曲园以已刊行著作藏于后山崖下(现已封闭),外罩题石“曲园书藏”(碑存西泠印社三老碑亭)。某日,发起建造俞楼的曲园门下徐琪,忽然做梦变成一鹤守于书藏之前,故崖上有刻字:
  鹤守岩余梦为曲园先生守书之鹤,因以名岩。辛巳(光绪七年,即1881年)闰七月元和徐琪题。
  一段短文文字,却是表达了浓厚的师生之情。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