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楼菜馆(洪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888
颗粒名称: 楼外楼菜馆(洪楼)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4
页码: 25-28
摘要: 菜肴香四海,楼誉响五洲。美酒佳肴迎挚友,名楼雅座待高朋。名楼誉满三江水,佳话情连四海心。举杯邀明月,和曲舞东风。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观山外山。闲开东阁索梅笑,坐对西湖把酒樽。味中美味,馐中珍馐;山外青山,楼外有楼。饮食文化相长,美景佳肴共餐。百年老店,誉满全球;精益求精,再展宏图。西子湖滨,孤山之麓;名楼挹秀,佳肴芳馥。鱼羹美酒味中味,春色湖光楼外楼。近年来,杭州供应一款与传统西湖醋溜鱼完全不同的“宋嫂鱼羹”,与历史上来自河南的宋嫂毫不搭界。河南来的宋嫂不烧鲤鱼而爱烧“西湖产的鳜鱼”,以及八百年前的古人竟使用汉字现代义,与蒋介石吃“西湖醋鱼”一样,看来也是此“宋嫂鱼羹”非彼“宋嫂鱼羹”也。
关键词: 西湖 孤山线 楼外楼菜馆

内容

楼外楼(仿赵古泥摹曲园笔法,无款)
  楼外楼(赵朴初、沙孟海、尹瘦石、沈定庵)
  菜肴香四海,楼誉响五洲。(刘江)
  美酒佳肴迎挚友,名楼雅座待高朋。(郭仲选)
  名楼誉满三江水,佳话情连四海心。(马世晓)
  举杯邀明月,和曲舞东风。(杨西湖)
  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观山外山。(原三潭印月联 程茂全重书)
  闲开东阁索梅笑,坐对西湖把酒樽。(易铨撰题 谭以文重书)
  味中美味,馐中珍馐;山外青山,楼外有楼。(费孝通)
  饮食文化相长,美景佳肴共餐。(刘枫)
  楼外楼江南独秀,天外天再展宏图。(胡平)
  百年老店,誉满全球;精益求精,再展宏图。(姜习)
  西子湖滨,孤山之麓;名楼挹秀,佳肴芳馥。(顾廷龙)
  鱼羹美酒味中味,春色湖光楼外楼。(邓云乡)
  波光连天远,山色楼上多。(古联 唐明为重书)
  千百年西子,看尽盛衰枯荣;
  世纪半名楼,尝遍甜酸苦辣。(李若连)
  楼外揽西子,风情最爱花雕酒;
  坟前拜苏小,妒意难忘醋溜鱼。
  (陈芷汀撰题俞建华重书时写“西子”为“西施”)
  山岚花树云光彩,鲈脍莼羹齿颊香。(姚学缪)
  百年老店楼外楼原开设于西泠印社之西,与俞曲园纪念馆(即俞楼)隔广化寺里外相望。其历史最早见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892)的《曲园日记》,创始人为绍兴籍船工洪瑞堂,故民国初该馆一度又称“洪楼”,为杭城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声闻遐迩的杭帮菜“首席”(1952年,该店因生意萧条而一度歇业,1955年改公私合营。1973年因楼面被白蚁蛀蚀,迁于原太和园菜馆址)。据著名历史学家林正秋教授主编的《中国杭州楼外楼》称:“因菜馆建在近代著名学者俞曲园先生的俞楼前侧,洪瑞堂就到俞楼请先生命名。曲园说:既然你的菜馆在我俞楼外侧,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名句,叫做‘楼外楼’吧。”楼成后,曲园先生应洪瑞堂之邀与彭玉麟作为首批“贵宾”光临,彭以“戎马书生”具名挥毫“一楼风月当酣饮”和“屈醒陶醉随酙酌”两副楹联,曲园先生也乘兴题写了“楼外楼”匾额。令人注意的是曲园所写的第一个“楼”字的间架结构,与彭玉麟书题“俞楼”的“楼”字相同(参见《俞曲园纪念馆》内照片),第二个“楼”字改用行楷落笔,用以表示酒楼乃系俞楼外侧之楼。于是,名楼命名源自名人,名人取典出自名句,百余年来,在杭城一直传为佳话。
  楼外楼历来以供应西湖醋溜鱼著名。按杭州人梁绍壬著于道光十七年(1837)的《两般秋雨庵随笔》考证:“西湖醋溜鱼相传是宋五嫂遗制。”曲园先生入住俞楼的数年后,洪瑞堂在广化寺东侧设饭摊,专门烧煮西湖醋溜鱼,以供湖上游客及瞻仰俞楼的人士午餐,曲园先生也常命童仆采购佐膳。他有一首成于1880年的诗称赞:“宋嫂鱼羹好,城中客未尝。”由此可知,最早见于《梦粱录》的宋嫂鱼羹,已改称西湖醋溜鱼,而且在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有正味斋日记》、杭籍文豪袁枚的著作中,都可找到醋溜鱼、醋熘鱼、醋缕鱼、醋柳鱼等物同、音近、字异的记述。换句话说,清代盛名的醋溜鱼,实际就是史载中宋嫂进贡南宋高宗品尝的鱼羹的演化(另所谓“叔嫂鱼羹”故事,仅见于《古今小说》,故不足以为史实)。但《两般秋雨庵随笔》中又称“近则工料简涩,真不见其佳处”的醋溜鱼,传至建国依旧兴盛不衰的缘故,据林正秋教授考证,是曲园以鲩鱼(即草鱼)代替河南人爱吃的鲤鱼烧制的结果。在杭州以烧煮醋溜鱼闻名的菜馆众多,如王润兴也为其中之一,而楼外楼则自创业伊始,就以烧制西湖醋溜鱼著名海内外,所以凡游人来杭州,必然要品尝醋溜鱼,并又以楼外楼为正宗。所以,解放前该楼悬挂的陈芷汀先生联中,有“妒意难忘醋溜鱼”句。
  西湖醋溜鱼在民间也偶称西湖醋鱼,分“醋溜鱼块”和“醋溜全鱼”两款。解放初,政府号召饮食界创制“新杭菜”,楼外楼名厨蒋水根在吸收王润兴菜馆烹调醋溜全鱼的基础上,烧制出新一代的“宋嫂鱼羹”,1956年由政府正式定名为“西湖醋鱼”。从此,西湖醋溜鱼的名字隐去,而西湖醋鱼不仅成为楼外楼的当家菜,更成为湖上接待各国元首和海内外佳宾时不可缺少的杭帮名菜。1979年,由诸名家合编的《西湖揽胜》书上说:“宋五嫂鱼羹这只名菜,后来又演变为‘西湖醋鱼’,一直流传到现在。”近年来有的书上说蒋介石甚至鲁迅先生都“爱吃西湖醋鱼”,其实此“西湖醋鱼”非彼“西湖醋鱼”,这是张冠李戴的大笑话。
  1958年,楼外楼菜馆因房屋被白蚁蛀蚀,迁至西泠印社东太和园菜馆址营业。现在矗立在孤山西南麓气势恢弘的楼外楼,是根据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9月16日的指示,拆除朱熹祠(即外西湖28号美院宿舍)和蒋益澧祠(即西湖水上派出所址),于1978年动工,1980年10月竣工的新楼。这栋新楼成为湖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杭州楼外楼》书上还引用俞平伯先生的文章称:“(俞楼)东面一小酒馆曰楼外楼,其得名固由于‘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但亦与俞楼有关。俞楼早建,当时亦颇有名,酒楼后起,旧有曲园公所书匾额,现在不见了……”据此推测,楼外楼的历史也应该有120多年了,能至今依旧兴旺,在杭州的“百年老店”中确属凤毛麟角。关于该楼的招牌,据笔者建国后所见,所悬与现挂的大致相似也无落款,说明已不是曲园原题墨宝。本人早年曾听管理俞楼的汪英明老伯(系跟着父亲于民国初年由吴昌硕介绍来管理俞楼的安吉人)说:“楼外楼老招牌听说是日本人偷走了,现所悬是赵古泥重写的。”这个说法是否确实,有待专家考证之。不过,在有的书上说其是“早期西泠印社社员张坚”的书法,可能性不大。一是张坚其名在印社创始人王福庵《西泠印社志稿》上所无,即使真有其事,也至少在曲园先生命名38年之后了;二是该楼曾将德高望重的赵朴老墨宝,一度作为小卖部的颜额,其中因故倒是令人费猜的。
  楼外楼(曲园俞樾)
  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
  屈醒陶醉随斟酌,春韭秋莼入话题。(以上彭玉麟)
  载酒来访,助话意诗情、歌声笛韵;
  引人入胜,有湖光山色、鸟语花香。(佚名)
  闲思鲈脍客中客,买醉湖堧楼外楼。(陈无咎)
  推窗望,湖平水清柳翠,楼外风光好;
  举箸尝,鲢肥鳜嫩莼鲜,席间笑语盈。(木兰山人)
  葛岭丹成抱朴子,洪楼盘荐响铃儿。(王世襄)
  楼台晚映青山廓,罗绮晴娇绿水洲。(陶石篑)
  酒醉更移花下席,书多别起竹间楼。(金尔珍)
  饮酒有何可不可,买醉最宜楼外楼。(佚名)
  近年来,杭州供应一款与传统西湖醋溜鱼完全不同的“宋嫂鱼羹”,与历史上来自河南的宋嫂毫不搭界。有位号称“儒厨”的烹饪专家张先生,在1992年的《杭州日报》上发表的“宋嫂鱼羹原名赛蟹羹……用西湖产的肥壮鳜鱼作原料”的说法,完全是杜撰。一是来自黄河边上的河南人最习惯吃的是鲤鱼而不是鳜鱼,何况沿黄河地区也不产鳜;二是因为从唐朝开始,西湖一直作为养鱼荡及佛徒放生池之用,所以在《梦粱录》等书上就明白写有“鳜,独西湖无此种”记载;再三为“羹”字的古义是“肉谓之羹(《尔雅》)”,不是现代汉语解释的“糊状食物”。河南来的宋嫂不烧鲤鱼而爱烧“西湖产的鳜鱼”,以及八百年前的古人竟使用汉字现代义,与蒋介石吃“西湖醋鱼”一样,看来也是此“宋嫂鱼羹”非彼“宋嫂鱼羹”也。(参见拙著《杭州文史资料第25辑·杭垣旧事》)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