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康熙行宫、圣因寺及万寿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885
颗粒名称: 中山公园(康熙行宫、圣因寺及万寿宫)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4
页码: 18-21
摘要: 西湖天下景康南海题西湖联“有如此园林,四海寻遍未尝见”之语,弥觉坡仙此句可珍也。二十三年春陇右黄文中。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处处好好奇奇。已溺已饥,恩周浙境;尔炽尔寿,辉映湖山。昊天不镛,载胥及溺;将伯助予,永矣弗谖。救灾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中山公园位于“人间蓬莱”孤山的中段南麓。说明宋室南渡后,孤山便成为杭州人最集中的赏梅胜地。元朝,孤山已呈荒芜,原南宋宫殿已基本废圮。辛亥革命后,孤山地区原清行宫范围全部开放,供杭人任意游览,1927年正式定名“中山公园”。明湖福地 云岚静挹峦峰秀,花径平分松竹香。
关键词: 西湖 孤山线 中山公园

内容

中山公园(沙孟海) 四照亭(周叔弢) 万菊亭(张伯驹)
  西湖天下景康南海题西湖联“有如此园林,四海寻遍未尝见”之语,弥觉坡仙此句可珍也。二十三年春陇右黄文中。(注:“文革”中,此匾连同下联均换以任政书法取代。)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处处好好奇奇。(黄文中)
  已溺已饥,恩周浙境;尔炽尔寿,辉映湖山。
  昊天不镛,载胥及溺;将伯助予,永矣弗谖。
  救灾希金,出水火而登衽席;
  纪功勒石,立碑塔以壮湖山。(以上黄庆澜)
  世界潮流浩荡,万里钱江三折浪;
  中华国运昌盛,千顷圣水一枝荷。(朱馥生撰题中山纪念亭陈仲芳书)
  中山公园位于“人间蓬莱”孤山的中段南麓。孤山高38米,系宝云山一脉穿湖底孤峙的小山,山上多梅花,故又名“梅花屿”。据考,杭州人在唐代前赏梅集中在孤山及吴山伍子胥庙附近,有白太傅诗“伍相庙前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句作证。按《西湖志》:“(南宋)孤山之荫,缭岁寒亭皆古梅,(太乙)宫御园内有梅堂、梅苔……西泠桥梅花五百株。”说明宋室南渡后,孤山便成为杭州人最集中的赏梅胜地。又因白居易诗中有“蓬莱宫在水中央”句,所以孤山也称“蓬莱岛”或“小蓬莱”。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这里先是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所在地,后改建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使从孤山东麓的玛瑙坡直至今俞曲园纪念馆,几乎囊括大半个孤山,都成为御园范畴。南宋理宗赵昀来此进香时,曾以林和靖诗“疏影横斜水清浅,蝉香浮动月黄昏”句御书楹联。元朝,孤山已呈荒芜,原南宋宫殿已基本废圮。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为迎接皇帝南巡,此地又大兴土木辟建行宫。按《南游记》描述:“行宫之制甚奇:复阁重廊,周回相通,凿石为基,削岩成壁,引水成池,植花成幄,桥水磴山至于后宫。殿在山上,含岩石于殿中,注清泉于座下,一室之中,而山水之观毕具。左右高楼,近挹湖光,远吞山色,如登玉霄金阙,而望十洲三岛之仙踪也。”其规模架势几可与《阿房宫赋》中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媲美。遗憾的是直至康熙第四次南巡(1705年)时,才“临幸”这里(前三次寓太平坊,民国时该处称行宫前,即原上城区体育场附近)。
  康熙崩驾后,按清廷皇帝生前住过的地方只能供佛的规矩,这里便改建为圣因寺,一度与灵隐寺、昭庆寺、净慈寺合称杭州“四大丛林”。乾隆十六年(1751),官府在圣因寺东侧修建供皇帝居住的万寿宫。乾隆四十七年(1782),朝廷在今“西湖天下景”之南,原行宫玉澜堂址,兴建用以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第二次进杭,一把火将文澜阁迤西直至西泠桥东堍烧了个精光,阁内藏书损失惨重,直到光绪六年(1880)才由浙江巡抚谭钟麟筹款重建。第二年,杭人丁申、丁丙兄弟集资收购《四库全书》散佚善本,并按北京文渊阁藏书补抄完全。民国18年(1929),文澜阁划给原西湖博物馆(今浙江博物馆前身),藏书于宣统三年(1911)划给浙江图书馆,并在今中山公园西侧建藏书楼(即白楼,园内原有的红楼,为清廷迎接德国皇太子威廉游杭时的宾馆)。
  辛亥革命后,孤山地区原清行宫范围全部开放,供杭人任意游览,1927年正式定名“中山公园”。园门前的“光华复旦”牌坊最早系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由皇帝亲题“万笏来朝”,毁于咸丰兵灾,后在光绪七年(1881)重建时改称“万福来朝”,惜又毁于抗战中(现已复建)。现坐于大门前的石狮和改名为“西湖天下景”的停泉(在抗战前称“四面亭”),应是清朝康熙行宫遗物。中山公园是孤山观湖赏景最胜处之一,倘能跋登山顶,左顾右盼,处处都显示佳色;远处层峦起伏,近前波光荡漾。三岛浮于湖上犹若仙宫,如诗般景色、旖旎风光一览无遗,仿佛置身画中,如果晨起迂雾笼罩湖上,更令人有置身“蓬莱”宫飘然欲仙的感觉。旧时有联:
  停泉
  明湖福地 云岚静挹峦峰秀,花径平分松竹香。
  云岫阁 入座烟岚铺锦绣,隔帘云树绕楼台。
  涵清居 花雨润时沾翰墨,竹风清处韵琴书。
  揽胜斋 千峰林影帘前月,四望湖光镜里天。
  西湖山房 螺尖滴翠峰千叠,鸾尾凌霄竹万竿。
  双桂轩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苍蔼望中收,四面湖光依几席;
  薰风行处遍,六桥花柳间桑麻。(以上康熙题行宫)
  圣因寺 泽永湖山
  云峰四照 山外皆山,峦岫绕成清净界;
  画中有画,笙歌谱就太平图。(以上雍正题圣因寺)
  月波云岫 绣壁空清万寿宫琅环潇照四照亭鹫香庭
  绿云径 瞰碧楼贮月泉领要阁玉兰馆
  超诸有境 长见日华临宝掌,依然常释驻香台。
  慈云遍荫 屿云连竺境,湖月证潮音。
  林端挹甘露,峰际现青莲。(以上乾隆题圣因寺)
  观风浙水 烟火万家添胜概,江山千里引游情。
  雅宜清致 临息名区欣富庶,咨诹善俗识游歌。
  竹凉深处 梅香闻不厌,竹静望偏深。
  明湖福地 云岚静对高自秀,城郭远映余青苍。
  明秀澄观 曰游曰豫所无逸,乐水乐山亦静机。
  镜冶澄怀 表里湖山含动静,虚明古今印羲娥。
  韵玉馆 霁见山容凝黛翠,风披水面皱冰纨。(以上乾隆题万寿宫)
  神乐最宜楚辞古,明湖可惜蒋山遥。(佚名题四照亭)
  年光如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佚名)
  岗积远山秋气象,月生高阁夜精神。(佚名)
  圣德遐昌,北极恩光照北阙;
  皇仁远披,西湖瑞霭接西天。(李卫题圣因寺)
  庄严圣地、琅环福地,东壁沐春光,洵是此金銮待漏;
  晴雨宜时、雪月佳时,西泠谈盛事,最难忘玉辇巡游。(德馨题行宫)
  故宫寥落认前朝,天下为公,莫忘怀四部图书、一园林木;
  胜迹登临容我辈,人间何世,试极目东西浙海、南北峰云。(陶墉题中山公园)
  近年,有专家考证认定,中山公园内迎门的“孤山”两个擘窠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宸翰”,但在《西湖志》、《西湖志纂》中对此均只字未提。更有人说“‘孤’字少一点是有来头的”,其实在书法艺术里,“孤”字历来有不加点的习惯。倒是“孤山”石刻大字的前阶下的两座“华洋义赈亭”,杭州人称东面的为“文亭”,西面的叫“武亭”。其实,东面的确是亭,西边则为藏传佛塔形,称“亭”则误之。
  杭州历来有“孤山不孤”的俚语,究其出典来历,我以为是因有林和靖的隐居,引来无数文学青年的访谒和杭城地方官访贤,使原先孤僻冷静的地方,顿时热闹起来。特别是宋真宗的赐谥和官府每月送粮,年终赠棉,更是鼓号仪仗,于是就有了“孤山不孤”的说法。至于后来在孤山兴造四圣延祥观和西太乙宫,尤其清初为兴造康熙和乾隆祖孙三代的“行宫”,车水马龙、夯声尘嚣先后长达60多年,平静的孤山怎么能“孤”得起来?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