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忠烈祠(附浙军克服金陵阵亡将士墓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884
颗粒名称: 浙江忠烈祠(附浙军克服金陵阵亡将士墓联)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浙江忠烈祠原址为今浙江博物馆,原先是乾隆万寿宫旧址。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浙江民军起义。因张勋复辟,“辫子军”死守南京,浙军出兵驰援在初攻中失败,电请各省助战,最后由朱瑞率兵三千人攻克,阵亡将士共68人。祠建于民国元年十月,初名“南京阵亡将士祠”,后改“浙江昭忠祠”,再改“浙军忠烈祠”。在抗战中被日寇毁去,但在今博物馆大门前,尚有汤寿潜撰文的“浙军凯旋纪念碑”座迹可寻。借西湖数椽祠屋,为诸君聊妥英魂,若论金章紫绶,所报非丰。1954年,墓道牌坊及“七星坟”全部被拆除,烈士遗骸被移葬鸡笼山。次年,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诸先烈骨殖回移,重新安葬在孤山东麓原址,在“文革”前夕的1964年,烈士遗骨再度移鸡笼山。
关键词: 西湖 孤山线 浙江忠烈祠

内容

浙江忠烈祠原址为今浙江博物馆,原先是乾隆万寿宫旧址。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浙江民军起义。因张勋复辟,“辫子军”死守南京,浙军出兵驰援在初攻中失败,电请各省助战,最后由朱瑞率兵三千人攻克,阵亡将士共68人。祠建于民国元年(1912)十月,初名“南京阵亡将士祠”,后改“浙江昭忠祠”,再改“浙军忠烈祠”。在抗战中被日寇毁去,但在今博物馆大门前,尚有汤寿潜撰文的“浙军凯旋纪念碑”座迹可寻。旧时有联:
  看南都六代江山,皆吾党新留战血,回思黑夜青磷,此心独痛;
  借西湖数椽祠屋,为诸君聊妥英魂,若论金章紫绶,所报非丰。
  率吾党君子六千人,驰驱天保城、马群、孝陵之间,誓不与胡虏同生,喋血衔须,临阵科闻祈战死;
  揽胜地圣湖三十里,俯仰吴越王、武穆、忠肃而下,幸重睹汉家复腊,鸣铙奏凯,迎神应可慰英灵。(以上朱瑞)
  浙军克服金陵阵亡将士墓联:
  大丈夫当马革裹尸,为国为民、死如不死;
  好湖山予鬼雄埋骨,来歆来格、神乎其神。(杭州陆军士官挽)
  马革裹尸归,从两浙东西联袂褰裳,来此地崇拜英雄,死战沙场诚幸福;
  虎贲遗烈在,忆大江南北同仇敌忾,率尔曹驱除强虏,生还乡里转伤心。(朱瑞)
  光复有功,赢得湖山供俎豆;
  男儿遗恨,未能甲马奏凯歌。(陶镛)
  “浙军克服金陵阵亡将士墓”原在今孤山东草地鲁迅铜像附近山麓,呈环形七座,俗称“七星坟”,所有阵亡将士均勒名墓碑上,并在今唐庄西侧建“浙军克服金陵阵亡将士墓道”牌坊。1954年,墓道牌坊及“七星坟”全部被拆除,烈士遗骸被移葬鸡笼山。次年,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诸先烈骨殖回移,重新安葬在孤山东麓原址,在“文革”前夕的1964年,烈士遗骨再度移鸡笼山。在“文革”中,烈士墓又全被破坏不说,竟连骨骸也四散丢弃,直到1981年9月,才将散佚的诸烈士遗骨,因无法分辨而合装在一个瓦罐中,归葬风篁岭下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参见“徐锡麟墓(祠)”条)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