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附:首届西湖博览会大门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875
颗粒名称: 断桥(附:首届西湖博览会大门联)
分类号: I269;K928.7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九井晴添溪水活,两峰浓压宿云低。断桥,位于白堤东段与宝石山麓接壤处,为南宋“西湖十景·断桥残雪”所在地。在《武林旧事》中,断桥又名“段家桥”。因此,至今在桥栏和桥洞内的穹石上,仍可见刻有“段家桥”字样。但是又因为有了个不吉祥的“断”字,竟惹出不少的人间是非。于是,断桥的名字随着小说的流播,最后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断桥风景之美,美在白雪皑皑,而且以“残”字作眼。所以,早在北宋时期的画家就以“断桥残雪”题材作画,这一题材最后被认定为“西湖十景”之一。笔者以为,以这个传说作为“断”字诠释的可能性不大。天然图画,开六月六日空前及时盛会,诸君成竹早在胸中。
关键词: 孤山线 西湖 断桥

内容

断桥残雪(康熙题碑) 云水光中(王蘧常书东坡诗句)
  断桥桥不断,
  残雪雪已残。(古联田穗重书时写“已残”为“未残”)
  九井晴添溪水活,
  两峰浓压宿云低。(聂大年撰题马世晓重书)
  断桥,位于白堤东段与宝石山麓接壤处,为南宋“西湖十景·断桥残雪”所在地。本名宝佑桥,又名孤山桥,始建年代和桥名以及“断”的来历均不详,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断桥荒藓涩,空院花落深”句。在《武林旧事》中,断桥又名“段家桥”。因此,明代《西湖竹枝词》里有“阿姨近住段家桥”、“段桥春水绿初柔”及“段家桥头狸色酒”、“解貂沽酒段家桥”句。据说南宋时有位段姓少妇,就住在断桥附近,像汉代四川临邛才女卓文君的倚柜卖酒,引得不少文人骚客的垂青。因此,至今在桥栏和桥洞内的穹石上,仍可见刻有“段家桥”字样。又据传说,宋朝淳熙间,有对名王宣教、陶师儿的男女青年因抗婚,双双从净慈寺东的长桥上投湖殉情,使长桥又名“双投桥”,之后,还引得一位名吴礼之的诗人,写了首《霜天晓角》词悼念,其中有“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短桥月”句,从此,断桥更多了个“短桥”的别名(1921年断桥去石阶改成今日所见的平坡)。
  在杭州的历史上,断桥从来就是观赏西湖风景的人群最集中的地方,从北宋始,就有“湖边多少观游者,半在断桥烟雨间”的说法。当你伫立桥堍,阴晴霾雪的山色湖光都能一览无遗。但是又因为有了个不吉祥的“断”字,竟惹出不少的人间是非。开初是朋友远行,知己们在断桥旁的亭内置酒话别,并仿古人折柳枝相赠,使桥畔一带的柳树都变成了秃枝。于是有人以诗“近水人家半掩扉,西山楼阁尚斜晖;断桥无数垂杨柳,总被游人折渐稀”记实。后来又有位诗人根据古代男女婚姻受到父母干涉而分离时去断桥边哭别事,写了首“不忍轻分掩袖啼,情郎送别断桥去;归家只把桥名恶,顾得成双似两堤”的诗。
  明末清初萧山籍诗人毛奇龄,从元代志书上查得有位名文世高的秀才,与断桥附近居住的刘秀英姑娘结成美满姻缘的故事,他们的幸福生活并不因桥而“断”。于是又写了首“断桥西去杏花开,年年桥上伴郎回;分明一片连桥子,何年何月断得来”的诗来赞美。“连桥子”就是桥上的石阶,是呀,一级压一级的,怎么能“断得来”呢?从此,杭州西湖多了个“断桥不断”的俗语之外,又引得许多男女青年,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那天“月上柳梢头”的时刻,在断桥周边的柳荫下亲昵拥抱,以山盟海誓倾诉衷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举凡农历七月初七即俗名“乞巧”的那一天,成为杭州人的“情人节”了。
  断桥之所以能名闻全国,主要由于明朝小说家冯梦龙,按《太平广记·李黄》故事,再加上某年杭城在修城墙时挖出一条白蛇和西湖里有条青鱼精的传说,创作了《警世通言》话本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传奇,后来又陆续演绎成中国四大神话爱情小说之一的《白蛇传》。这一则哀婉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女主人公白素贞(白蛇)对爱情的忠贞和善良的品德,引得世人的同情与赞美。于是,断桥的名字随着小说的流播,最后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
  断桥风景之美,美在白雪皑皑,而且以“残”字作眼。西湖景色,历来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的评价,而且这雪湖之美,又基本上集中在断桥地区。史书上写着“(这里)水光滟潋,桥影倒浸,如玉腰金背。凡探梅孤山,蜡履过此,辄值春雪未消。葛岭一带,楼台高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不啻玉山上行”,很富有“澄湖晓日下晴湍,梅际冰花半已阑;独有断桥荒藓路,尚余残雪酿春寒”的诗意。所以,早在北宋时期的画家就以“断桥残雪”题材作画,这一题材最后被认定为“西湖十景”之一。现在,“断桥荒藓”早已不存,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年建设,断桥风光大大胜过以往。附带说一句,“西湖十景”的命名很有讲究,一般都是四字组成,其中前两字是实指地名,后两字是虚描风景意境供游人遐思。这种很具有诗的意境的虚实并存的命名方法,又成为西湖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
  北宋时期的杭州“老市长”苏东坡说过,西湖景致“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话当然也包括断桥在内。西湖风光四时不同:春天,“湖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夏天,“松风洒翠壁,鸟影渡湖天”;秋天,“残荷犹泻雨,疏柳已无蝉”;冬天,则更是“湖旁积雪景堪描,点缀春寒属断桥”了。其实,只要用桥畔亭上“云水光中”匾四个字作“公式”去品味,断桥景色并非一定要有“残雪”才能显示出它的绮秀。
  不少杭州人在解释断桥的“断”字的含意时,其中之一是这样说的:当初升的太阳照耀在白雪皑皑的桥上,引得向阳处桥脊的积雪先融,使得在宝石山上观雪景的人,远望桥身出现一条似断裂的黑线。这几句话是否能成为桥“断”的原由,是一个已流传一千多年仍不能获解的谜。按《西湖游览志》称:古时,湖上苏、白二堤桥上均建有方亭。所以在宝石山上怎么也看不见桥脊,难道阳光照射只会尽晒桥脊而不晒桥坡?笔者以为,以这个传说作为“断”字诠释的可能性不大。
  白堤在唐朝称白沙堤,宋时称孤山路,锦带桥曾因桥畔里湖多荷花,故又名涵碧桥。明代万历间锦衣太监孙隆重建锦带桥后,白堤一度又名“十锦塘”、“孙堤”或“新堤”。尔后,聂心汤任杭州知府时因白居易修造的白堤早已湮没不存,为纪念这位“老市长”的治杭业绩,就将他诗中几次提到“白沙堤”改称为白堤。按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说:杭州沦陷时,敌伪在白堤上遍植樱花,胜利后全部掘除并改种桃花和垂柳。(参见“白苏二公祠”条)
  1928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在断桥东堍扎彩牌楼作正门,悬由天台山农撰书的楹联:
  地有湖山,集二十二省无上出口大观,全国精华尽收眼底;
  天然图画,开六月六日空前及时盛会,诸君成竹早在胸中。

知识出处

西湖楹聯與景典

《西湖楹聯與景典》

出版者:杭州出版社

本书由“西湖楹联”和“西湖景典”两部分组成,辑录湖上共计287处景点的掌故简介及古今楹联近2800余副、匾额(题字)约1200幅(处),其中包括了孤山线、北山线、西山线、南山线、湖滨线、凤凰山及之江路、吴山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