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电力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9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发电
分类号: F426
页数: 22
页码: 25-46
摘要: 民国7年,新市仁记电灯公司建成发电,这是德清县首家营业性电厂,机组容量28千瓦,电压直流220伏。不久由无锡资本家徐惠平接收,改名才记电厂,独资经营。是年,武康县上柏镇筹建上柏电气公司,安装发电机1台14.5千瓦,直流220伏。民国12年德清电灯公司兴建,同年发电。当时的电厂营业范围,均为各自所在地城镇居民和商户照明。民国19年避暑胜地莫干山,外国人、军政要员在山上人数较多,为方便照明,新建莫干山电厂,安装发电机组3台,共65千瓦,自发自用。民国26年抗战爆发,日军侵占德清后,德清电灯公司被烧毁,上柏电厂、莫干山电厂相继停止发电,德清县惟一幸存的是新市才记电厂。
关键词: 德清县 热电厂 水电站

内容

民国7年(1918年),新市仁记电灯公司建成发电,这是德清县首家营业性电厂,机组容量28千瓦,电压直流220伏。不久由无锡资本家徐惠平接收,改名才记电厂,独资经营。是年,武康县上柏镇筹建上柏电气公司,安装发电机1台14.5千瓦,直流220伏。民国12年(1923年)德清电灯公司兴建,同年发电。当时的电厂营业范围,均为各自所在地城镇居民和商户照明。民国19年(1930年)避暑胜地莫干山,外国人、军政要员在山上人数较多,为方便照明,新建莫干山电厂,安装发电机组3台,共65千瓦,自发自用。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侵占德清后,德清电灯公司被烧毁,上柏电厂、莫干山电厂相继停止发电,德清县惟一幸存的是新市才记电厂。
  新中国成立后,德清县和武康县人民政府,对地方电厂建设十分重视,重建德清电厂和武康县上柏电厂,并新建武康人民永安电厂,莫干山电厂恢复发电。截止到1955年德清、武康两县共有地方营业电厂5家,总容量244.25千瓦。1961年,35千伏德清变电所投运后,各地方营业电厂相继停止发电,莫干山电厂延至1962年大电网接通后,发电机组转为备用。
  1956年1月千秋八都星火水电站动工兴建,同年8月1日发电,机组容量10千瓦,为全县最早的水电站。对河口水库综合利用的配套工程对河口水电站,于1958年开工,1965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1360千瓦和200千瓦各1台,10千伏并网,升压变压器为1800千伏·安和240千伏·安各1台,该电站是全县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为确保农业丰收及解决山区用电困难,70年代起,群众出资兴办小水电热情高涨,小水电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县乡镇企业形成“半壁江山”,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解决地方用电困难,德清县计划在东(新市)、中(雷甸)、西(三桥)筹建3座热电厂。新市、雷甸两座热电厂于1988年相继建成投运,三桥热电厂中途停办。1996年筹建湖州加怡新市热电有限公司,1997年并网发电。此外,有拜克生物有限公司和枫洋集团,先后办起余热发电,在确保本单位用电前提下,余电并入大网。
  到1997年底,全县建成小水电站33座,装机42台,总容量为3897千瓦,年均发电量770万千瓦·时。小热电厂有5家,共安装发电机组容量33000千瓦,年发电量为15000万千瓦·时。用户自备发电共有395户,安装发电机463台,总容量为40115.7千瓦。
  第一节 小火电厂
  一、新市电厂
  新市电厂的前身是新市仁记电气公司,位于新市镇南栅,占地约1000米2,创建于民国7年(1918年),由新市商界发起,筹资(银圆)4万元,发电设备为老式汽轮机,带动28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供电线路分两路,一路由南栅到东、北栅;另一路由南栅至西栅,每天从傍晚发电至23时,当时只有包灯,没有电能表。25支光包灯每月收费1.45元(当时币值),但经营不到3年,亏损累累,无法维持,于是出让给无锡资本家徐惠平独资经营。新市仁记电气公司改名为新市才记电气公司,以后又改为新市才记电厂。徐惠平接收以后,淘汰老式汽轮机,购置50马力煤气机1台,为英国产四循环卧式,转速240转/分,直流发电机1台,容量28千瓦。因负荷增加,又购置40马力直燃式煤油动力机1台和25千瓦发电机1台。又将40马力煤油机改装为煤气机。发电负荷折算功率为20多千瓦,设备利用率较低。
  民国17年(1928年),新市才记电厂经过10年的努力,规模逐步扩大,拥有低压供电线路2.7千米,木电杆135支,照明灯800盏,其中公益路灯约100盏。遵照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气事业取缔条例的规定,经理徐惠平呈报各种书类及技术的图式表册、企业意见书、工程计划书、电线连接图,由德清县县长黄人望签呈,报浙江省政府建设厅立案注册,德清县新市才记电厂奉准继续开业。民国25年(1936年)3月,新市才记电厂颁布营业章程,是年7月1日起实行。营业章程经德清县县长彭绍香签呈,送浙江省政府建设厅备案,是德清县地方营业电厂早期的一部营业章程,有借鉴参考作用。30年代新市才记电厂,营业范围有所扩大,包灯增至1000余盏,有的商户开始装电能表,电价0.30元/(千瓦·时)。
  民国26年(1937年),日军侵占新市时期,新市电厂经理出逃避难,电厂亏蚀严重,由新市镇商会补贴维持正常发电。民国28年(1939年)新市电厂
  名誉经理是商会会长沈诚,经理是滕××和范雨村。民国29年(1940年),新市电厂改组,由杭州人潘兆骐接管,改名永明电厂。民国30年(1941年),新市电厂仍由商会会长沈诚接管。民国31年(1942年),新市电厂由商会会长卜志达接收,担任名誉经理,经理王叙庸,新市电厂更名为达记电厂。民国32年(1943年),新市电厂由徐惠平的女婿尤言仑接管。民国33年(1944年),新市电厂由李连喜接任经理。民国34年(1945年),抗日胜利,新市电厂由徐惠平之妻陆宝珠出任经理。民国36年(1947年),内战开始,经济萧条,物价飞涨,电厂难于维持,经理陆宝珠拟停办电厂,职工为维持生计,商定每月以30盏包灯电费为租金,电厂由职工自行管理,名义经理仍是陆宝珠,直到解放后改制公私合营。
  1951年总管机司李庭华评为嘉兴专区工业三等劳动模范。1953年对发电机组进行了恢复性大修,供电线路由220伏单相改成220/380伏三相四线制供电,年发电量超2万千瓦·时,实现利润4000元,机房小组被嘉兴专区评为模范小组。图1-1为1953年新市电厂全体职工合影。1955年又从南京购入2.3千伏、20千伏·安变压器2台,架高压线830米,送电给高林南坝机埠,使该机埠成为全县最早实现电力排灌的机埠。
  
  1955年10月电厂公私合营时,政府把1947年2月至1955年9月这段期间定为职工生产自救阶段,将盈余的9393元转为公股,另有代管股2212元,地区交通银行投入2000元,以上公股为13605元;陆宝珠私股为17833元,企业资产共31438元,电厂在册职工10人,合营后定名为新市电厂,第一任厂长
  霍鹏飞,后由谢世海、周志林接任。
  1958年新市电厂试制成功第一台28千瓦电动机。1961年秋德清至新市10千伏线路架通。新市电厂并入德清县供电所,改由大电网供电,电厂停止发电,机器调给粮食系统。电厂原址现为新市供电所南栅职工宿舍区。
  二、德清电厂
  德清电厂的前身是德清电气公司,创建于民国12年(1923年),由德清]商界袁松藩等人集资合股经营,股金(银圆)2.4万元,厂址在城关镇(余镇)东门城隍庙东侧,发电机组容量和参数无处查实,供电对象主要是商户和居民的照明,供电线路分两路:一路从务前到南街南门;另一路经县东、县和直街。开始时全部为包灯制,以后有部分商户为表灯。民国26年(19年),德清被日军侵占,德清电气公司遭到焚烧,房屋机器设备殆尽。从此彳清县城城关镇(余不镇)长期处于停电之中,街道原有电线电杆,逐渐损坏至新中国成立前,几乎不复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德清县人民政府对重建电厂恢复发电十分重视。195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繁荣集镇,由德清县人民政府工商科宣传发动,镇工商业联合会发起,筹资(老人民币)39200万元,重新筹建德清电厂,厂设董事会,负责人邱炳荪,经理张本。从塘栖请来机司陈厚奕,临平请来工高金如,购置50马力卧式动力机器1台、25千瓦发电机1台,电压为三■交流220/380伏,重新架设低压线路,厂址改设南门外金华会馆附近(系现■电局地址。)1957年9月筹建,1952年5月正式发电。当时只供照明用电,没有动力用用电。
  1955年10月德清电厂实行公私合营,全厂在册职工10人,年发电量3.62万千瓦·时,企业资金为42849元,其中公股(代管股)2380元,交通银行投入1000元,私股为39469元,内含裕纶丝厂投入的11500元。首任厂长为高提康,以后由顾志林、谢世海接任。公私合营后的德清电厂,属德清县工业科、嘉兴专署工业局双重领导,作为现代工业列入国家计划。
  1956年德清电厂新建发电车间200米2,安装156马力卧式动力机1台,购置80千瓦发电机1台,当年10月竣工发电。同年12月发生机械事故,工人庄××不幸身亡。随着可供电量的增加,1957年始,营业范围扩大到城关镇近郊农村,以2.3千伏电压供金鹅、新盟、胜利3个生产队养蚕照明用电,当时请平湖电厂技工前来安装变压器。专署工业局确定德清电厂与平湖电厂为挂钩协作单位。1958年因大办钢铁需要,又从武林头顺丰丝厂调来80马力立式柴油发电机组1套,顶峰发电,同时调入机司3人。
  1959年用电负荷剧增,80马力柴油机又出故障,一时难于修复。求援杭州电力局,引接塘栖电源。当年冬架设塘栖水北至德清的10千伏供电线路12千米(木杆、木横担),在德清电厂新车间后面安装180千伏·安变压器1台,通过原有的配电设备供全镇用电,电厂从此停止发电。
  翌年,发电车间转电器修配车间,当年生产2.8千瓦电动机23台,电动机起动器16台,电流互感器40台。
  1961年新建35千伏德清变电所,9月由德清、新市两电厂及武康农药厂发电车间合并,新成立德清县供电所,李东平任主任。
  三、武康人民永安电厂
  1950年10月,经武康县人民政府决定,由县公安局牵头,筹建武康人民永安电厂,县公安局从莫干山小学调来T118-18.75千瓦发电机组1台(此发电机组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郛送给莫干山小学)。武康商界筹资(老人民币)5500万元(约80担大米价值),由武康县工商业联合会委员孙欢荣负责人民永安电厂的筹建工作。电厂厂址选定象皮弄孙欢荣的私房,当年孙欢荣从上海请来电工冯水泉,会同邮电职工宣金福采购电器材料。同时到莫干山区铜山寺砍伐木材(柳杉)作电杆,于当年12月28日正式发电。
  武康人民永安电厂主要供给武康镇商户、县政府大院和部分居民照明用电,电压为220/380伏交流,主杆线采用8号铜线,分支线一般用14~16号铜线,共装有包灯208盏,实行一户一盏,普遍采用双联开关,装置2个灯头,每盏包灯每月收费3元,县政府大院每灯每月收0.5元。电厂经营性质为合股企业,设董事会,由工商业联合会委员葛阿其为董事长,工商联委员周玉祥任厂长,孙欢荣为总务长,方福海为公安局特派员进驻电厂。
  1951年5月政府机关用灯多,收费少,电厂收不敷支,县公安局又从三桥埠调来1台柴油机,改烧木炭,在电厂旁边开设碾米厂,给粮库加工粮食,属武康人民永安电厂附设加工厂,增加收入。后改任复员军人张道成为厂长,将T118-18.75千瓦汽油机改用木炭作燃料,由于技术原因,机器故障多,造成企业管理困难,于同年7月电厂改由县政府工商科接管,县公安局撤出驻厂代表。
  1953年为解决三桥埠用电,由三桥埠工商业主费宝善和蒋秋林等人,动员三桥工商界筹资(老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费宝善出资(老人民币)500万元,同武康人民永安电厂合股,架设武康至三桥埠线路4千米,采用木杆、12号铜线,电厂自制自耦升压变压器,由220伏升至450伏向三桥埠供电。
  1956年武康人民永安电厂实行公私合营,由冯水泉为公方代表出任厂长,合营时企业总资产约为10000元。下半年从嘉兴专署工业局调来2.3千伏、10千伏·安变压器2台,同时改造武康至三桥埠的线路,用2.3千伏高压送电,使三桥埠用电得到改善,电压正常,用户增加,电厂的经营情况随着好转,开始有盈余。
  1958年武康、德清两县合并,正遇大办钢铁高潮掀起,武康人民永安电厂供电能力明显不足,只能与三桥埠解列,由三桥埠碾米厂带发电机发电供三桥埠照明。武康人民永安电厂停止向三桥埠供电同时,又从上柏疗养院(省属)调来50千瓦发电机组(美国产)1台,但机组刚整修好,县政府决定调给对河口水库作施工用电。为此,嘉兴专署工业局设法从海宁硖石电厂调来T118-18.75千瓦发电机组1台,使电厂发电能力扩大一倍。同年10月武康钢铁厂需办发电车间,县政府决定将电厂并入武康钢铁厂,成为钢铁厂一个发电车间,既为钢铁厂发电,又供武康镇照明用电。
  1959年春,钢铁厂停办,电厂重新独立,原址筹建武康农药厂,电厂作为农药厂一个发电车间,仍供武康镇照明用电。
  1961年9月德清县供电所成立,将农药厂发电车间并入德清县供电所,当时,通过德清至武康10千伏主干线供武康镇用大电网电,原发电车间停止发电。
  四、莫干山电厂
  莫干山电厂创建于民国19年(1930年),隶属浙江省电气局,供电范围仅限莫干山区。办厂资金为2万银圆,电厂设主任1人,公务人员若干人,总揽全厂工程、营业、财务、材料、文书、庶务等各项事务,厂址设在莫干山荫山街,厂房为四间平房,事务所设在莫干山325号门牌。电厂先后向余杭电厂、杭州电厂购置发电机3台,其中:奇异20千瓦三相交流2台,25千瓦三相交流1台,电压220/380伏,配套柴油机为25马力立式和卧式各1台,30马力威司登卧式汽油机1台。
  1933年莫干山管理局接管莫干山电厂,由于机器陈旧,出力不足,效能低下,企业负债。1936年武康县庾村区接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莫干山电厂暂停发电很长一段时间。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莫干山电厂营业状况不佳。当时有用户107户,由于电厂发电时间短,用户用电不多,电费收入少,而入不敷出,连年亏本,历年积欠债务高达13000多元。
  解放后,莫干山管理局加强对莫干山电厂管理,设厂长1人、管理人员2人、机修和配电人员若干人,厂址、厂房和供电区域均无变动。莫干山是浙江省主要风景区和避暑胜地,驰名中外,随着旅游事业发展,上山的交通设施不断改善,莫干山电厂原有发电能力严重不足,50年代后期,新增125千瓦发电机组1台。
  1962年莫干山管理局要求接通大电网,德清电力公司考虑莫干山用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电力建设繁忙情况下,安排一定的施工力量,为其测量设计,线路采用木杆、木横担,选择三桥线延伸,经剑池上山至荫山街电厂,赶在一个重要会议前连网,改由大电网供电,从此莫干山电厂成为备用电厂(见图1-3)。
  莫干山电厂是德清县一家老电厂,现属莫干山管理局,是德清县供电局的趸售用户。莫干山管理局为增加供电能力,改善安全用电,先后4次投入资金改造线路,第一次1962年从三桥线接通大电网;第二次1965年木杆改水泥杆;第三次1981年从35千伏武康变电所接专线;第四次改由35千伏庾村变电所接专线。至1997年,莫干山共装配电变压器12台,计1655千伏·安。为提高安全可靠性,电厂内部设备不断改造和完善,新建配电房,整修低压供电线路。发电机组拆小换大,拆旧更新,现备用机组容量为250千瓦,在事故情况下,可供山上照明用电。
  五、上柏电厂
  上柏电厂原为上柏电气公司,创建于民国7年(1918年),电气公司设在上柏镇紫阳巷,由宗濂等人发起,上柏镇商会联合筹建,总投资7000银圆,为140股,每股50元。安装14.5千瓦发电机组1台,电压直流220伏。营业范围:上柏镇商户及部分居民,共有照明电灯330盏。
  民国12年(1923年),国家建设委员会第183号指令,浙江省建设厅核准上柏电气公司执照为民字第158号。
  民国21年(1932年),该公司营业不佳,连年亏蚀,难于维持,经武康县县长戴时熙签署,将上柏电气公司移交给沈锦林承办。几年后仍亏蚀严重,企业倒闭,停止发电。
  新中国建立后,武康县人民政府对恢复上柏电厂十分重视,于1951年开始筹建上柏电厂,由瓶窑利民电厂杨跃庭、查月清2人参与上柏电厂筹建工作,向上柏商界借得(老人民币)1000万元,购买器材时串通商家,抬高价格,有些器材不能使用,使电厂建设进展困难。后被地方有关人士查觉,杨、查2人原投上柏电厂器材没收抵押,电厂另行筹建。
  1952年上柏电厂建成发电,更名为上柏益民电厂,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本,于1956年停止发电。由上柏粮食加工厂兼营发供电业务,一直维持到1961年,上柏接通大电网后,停止发电。
  第二节 小水电站
  一、对河口水电站
  对河口水电站分一级电站(对河口)、二级电站(龙头堰)、三级电站(七都)。一、二级电站为国营,隶属对河口水库工程管理局。三级电站为集体所有,属武康镇管辖。
  对河口水电站位于对河口水库主坝下左端,为坝后式电站,装机总容量1560千瓦(见图1-4)。水库于1958年7月1日动工兴建,水电站于1960年4月动工,1965年建成,8月6日通过省水电厅组织验收,于8月16日发电,通过10千伏对河口线并入大网。
  对河口水电站装有HL313-LH-126型1360千瓦发电机组1台,HL-123-WJ-50型200千瓦发电机组1台,升压变压器分别为1800千伏·安和240千伏·安各1台。1974年200千瓦机组改为320千瓦,原240千伏·安变压器改为560千伏·安。电站根据水库的水位、降雨、调洪及灌溉情况决定发电时间,一般情况下全年发电时间为8个月。据统计,从1965年投产发电至1988年,累计发电量为11701.6万千瓦·时,其中:1973年发电量最高为913.4万千瓦·时;1968年发电量最低为224.9万千瓦·时。
  龙头堰电站,位于武康镇花石开村对河口水库灌区龙头堰枢纽工程右端龙头山脚,属对河口水库二级电站,1970年12月动工,1972年3月竣工,4月14日试车发电。总投资25万元,1972年5月17日电站移交对河口水库管理。设备选用CD002-WP-100型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2台,EDJ1-LM-80型水轮机1台,配320千伏·安升压变压器1台,在1984年调为240千伏·安。至1988年底,累计发电量677.5万千瓦·时,其中:1985年最高为63.7万千瓦.时,1978年最低19.5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1665小时。
  龙头堰电站受对河口电站调度,由对河口电站制订《岗位责任制》、《电站工作制度》等规章,发电时三班制值班,每班4人,设正副值班长各1人。开、停机须与县供电局调度室联系,重要电气设备操作由县供电局调度室发令。
  每月抄表结算电费,开始结算价为0.0294元/(千瓦·时),后调整为0.042元/(千瓦·时),0.05元/(千瓦·时)。从1988年起要求电站顶峰发电,即每天8~22时用电高峰时,双机开动顶峰满发;22时至翌日8时低谷期,停发或少发,凡顶峰发电按发电量计费外,另由县政府“三电”办公室给予适当经济补贴。
  电站规定每年冬季进行年修,每3年进行一次大修。电站在春季开机前,委托电力部门对电气设备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
  二、75千瓦及以上水电站
  1997年止装机75千瓦及以上水电站,除对河口、龙头堰外,还有13座,属乡(镇)、村管小水电。
  1.七都电站
  七都电站位于武康镇联合村七都,系对河口水库三级电站,利用龙头堰电站尾水南总干渠灌溉水量发电,发电尾水进入南干二渠作灌溉用。工程于1971年冬动工,1973年4月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7万元,其中:水利部门投资2万元,自筹资金2万元,民工投劳折款3万元,由千秋公社(现武康镇)负责建设和管理。电站设计水头5米,引出流量3.2米3/秒,选用XDT-LM-60水轮机2台,配TSWN-75-8和TSWN-50-6发电机各1台,总装机容量125千瓦,配75千伏·安变压器2台。至1990年底年均发电量31.43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2521小时。
  2.惊险潭电站
  惊险潭电站位于筏头乡上郎村黄回山北麓惊险潭,1972年12月建成,上筑小型水库一座,集水面积0.8千米2,石壳土心墙坝,高10米,库容4.5万米3,因坝体渗漏,实际蓄水2万米3。电站为后坝式,装机125千瓦。钢丝网水泥压力管长142米,由19米长(直径35~25厘米)压力管与水轮机连接,水头128米,居全县小水电站水头之冠。流量0.12米3/秒,架设1.6千米10千伏线路与系统大电网连接。机组最大出力为100千瓦,年均发电量7.5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632小时,总共投资6.1万元,其中:水利部门投资1万元,其余乡村自筹。
  3.筏头电站
  筏头电站地处筏头集镇东首石壁山麓,1957年10月兴建,翌年2月竣工,安装木制水轮机1台,配20千瓦发电机,投资1.6万元。1958年秋,因大办钢铁,发电机和线路移作它用,停止发电。1961年9月13日,站房被洪水冲毁。1986年,筏头大队投资25万元,在集镇西首冷水潭堰坝下游建设新电站,新电站利用冷水堰塘建工程,沿山劈岩筑渠,引水发电。电站装机2台,共110千瓦,年均发电量27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2545小时,所发电量除村办企业自用外,余电送入大电网。
  4.佛堂电站
  佛堂电站位于筏头乡佛堂村下首,系利用溪流引水发电的低水头电站。从范坞里桥起沿山筑渠485米,渠道断面为1.2米×1.2米,浆砌块石电站前池,长10米,宽5米,正常发电水深4.5米,由钢丝网水泥压力管与水轮机连接,电站设计水头16米,流量1米3/秒,安装4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台,总容量80千瓦,年发电量6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500小时,电站以100千伏·安变压器升压与大电网连接。工程于1977年开工,1982年8月建成,投资12万元,除水利部门补贴3.5万元外,余为自筹。
  5.红村电站
  红村电站位于筏头乡佛堂谢村,为殿坞里水库坝后式电站,水库集水面积0.85千米2,库容3.3万米3,引水渠长1400米,浆砌块石蓄水前池,水深3.7米,水头100米,流量0.14米3/秒,以直径0.5~0.3米钢丝网水泥压力管连接水轮机,管长162米。1973年开工,1976年建成,安装75千瓦水轮发电机1台,年发电量9.1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1212小时。投资15万元,其中:
  水利部门补助3.5万元,余为自筹。1982年8月,佛堂电站建成发电,两站实行统一管理。
  6.大造坞一级电站
  大造坞一级电站又名山岭头电站,位于后坞大造坞村,水源出自天泉水、倍顶山,为山岭头水库坝后引水式电站,库区集水面积1.04千米2,库容6.5万米3。沿山开渠920米,断面为0.5米×0.6米,钢丝网水泥压力管长153米,直径0.4~0.25米,钢管长63米,过水流量0.11米3/秒,水头126米,装机1台100千瓦,安装135千伏·安变压器1台。1976年6月建成发电,年均发电量9.4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940小时。
  7.后坞一级电站
  后坞一级电站又名天山电站,位于后坞村莫干岭南麓,库区集水面积0.67千米2,沿山开渠引水,渠道断面1米×1米,渠长620米,过水流量0.11米3/秒。钢丝网水泥压力管长210米,直径0.4~0.25米,接51米钢管,水头126米。安装100千瓦发电机1台,配135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线路0.25千米,年均发电量5.66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500小时,1974年动工兴建,1977年6月建成发电。
  8.前进电站
  前进电站位于后坞庙前村爱国堂前,利用溪水引水发电,上游集水面积21.57千米2,引水渠从温草潭沿山开挖,长400米,断石为底宽2米,高1米,土石混合结构,渠尾以浆砌块石筑成,蓄水前池过水流量0.9米3/秒,水头8.25米。直径为0.6米的钢丝网水泥压力管两道,长17米,电站选用半贯流式4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台,配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架高压线路120米。1974年初动工,1979年建成发电,年均发电量7万千瓦·时,工程投资7.4万元,其中水利部门投资2.77万元。
  9.渔村电站
  渔村电站位于筏头乡姜湾渔村,利用溪流堰坝引水发电,集水面积24千米2,沿山引水渠道长700余米,渠宽1.2米,高1.5米。蓄水前池系山坡开凿而成,池长12米,宽4.6米,高8米,50号浆砌块石重力挡土坝,坝底宽6米,顶宽1.2米,迎水坡直立式,背水坡为1∶0.6,距迎水坡0.8米处设150号混凝土截水墙,墙厚0.15米,蓄水前池正常发电,水深为7.55米,用直径0.5米钢丝网水泥压力管两道连接水轮机,管长28米,水头12米,流量0.88米3/秒。电站安装混流式水轮机2台,安装40千瓦发电机2台,配100千伏·
  安变压器1台。1976年动工兴建,1979年10月建成发电,年均发电量为8.72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1092小时。
  10.剑池电站
  剑池电站位于莫干山镇莫干坞,引接莫干山剑池之水发电,初由莫干山公社投资5万元,于1958年兴建,装10千瓦发电机1台,同年7月1日建成发电。由于采用木制压力管,加上水头较低,发电效果不佳而报废。1974年10月,莫干山公社重建电站,在剑池下建小水库一座,沿山开渠,引水发电。水库集水面积1.04千米2,坝坝高8米,库容4万米3,引水渠长750米,断面08米×0.8米。电站蓄水前池为浆砌块石梯形池,长30米,宽5~7米,高4米。池至电站用直径0.5~0.3米钢丝网水泥压力钢管连接,长126米,再用直径0.2米铁岔管与水轮机连接,管长9米,水头82米,流量0.255米3/秒,电站装55千瓦发电机组2台,1976年6月建成发电,总投资16.3万元,其中水利部门投资4.7万元,余为公社自筹,年均发电量7.17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652小时。
  11.碧坞二级电站
  碧坞二级电站位于南路乡碧坞村下首,利用一级电站尾水发电,集水面积1.93千米2。浆砌块石及混凝土结构引水渠,长1120米,断面1.5米×1.2米,浆砌块石蓄水前池,钢丝网水泥压力管两道,各长146米,直径0.5米。电站安装水轮机2台,配75千瓦和55千瓦发电机各1台,由180千伏·安变压器并入电网。1975年1月建成发电,总投资6.5万元,其中·水利部门投资3.2万元,贷款1.5万元,其余自筹。年均发电量13.85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1065小时。
  12.斗蒋坞电站
  斗蒋坞电站又名溪北电站,位于南路乡溪北村斗蒋坞,为斗蒋坞水库坝后式明渠引水发电站。水库集水面积0.78千米2,浆砌块石,坝高20米,总库容2.5万米3,沿山引水明渠道1105米,渠底宽0.4米,高0.6米,流量0.12米3/秒,水头88米,浆砌块石蓄水前池长8米,宽5米,高3.5米。钢丝网水泥压力管三级,总长168米,直径分别为0.4、0.35、0.3米,由直径0.2米长6米的钢管与水轮机连接,电站装75千瓦发电机组1台,配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974年3月建成发电,年发电量1091万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1455小时。
  13.野山坞电站
  野山坞电站位于筏头乡姜湾村西侧的野山坞,利用溪流堰坝引水发电,集水面积0.797千米2。沿山引水渠长629米,渠宽0.45米,高0.6米,采用浆砌块石结构。蓄水前池系山坡开凿而成,池长15米,宽6米,高3米,堰坝为浆砌块石重力坝,高1.8米,坝底宽1.2米,顶宽0.5米,用直径0.3米的输水压力管连接厂房水轮机,输水压力管长248米。电站装机1台75千瓦,水头115米,水轮机型号为CJ22-W-48A/1×5.2型,设计流量0.097米3/秒,发电机型号为SFW75-8/590型,配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996年动工兴建,1997年5月建成发电。
  三、75千瓦以下水电站
  第三节 小热电厂
  一、新市热电厂
  新市热电厂位于德清县新市镇假山头,隶属县工业局新市酿酒总厂,系厂办热电分厂,非独立核算。1986年上半年开始筹建,1988年9月竣工,9月23日正式发电并入大电网,电厂总投资500多万元,职工81人。新市热电厂建成发电,为全县开发热电开创了新的一页,该厂向附近生产厂家联片供热,余热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效益显著。
  新市热电厂锅炉型号SHL20-25/400,额定蒸发量20吨/时,汽轮机型号H2553-39/K62,额定容量2500千瓦。发电机型号QF1.5-4,FQTK1500-4各1台,总容量3000千瓦,一般只使用1台,另1台处于备用状态。主变压器型号SZL7-2000/35,电压6.3/10.5/35千伏,35千伏出线1回,即新电321线,10千伏出线7回,即生化201线、印花202线、啤酒203线、造纸204线、酒精205线、味精206线、黄酒207线。
  新市热电厂由浙江省电力学会设计,德清县第三建筑公司承接土建,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安装电气设备,梅溪发电厂安装机炉,线路由德清县供电局设计,供电服务公司施工。
  新市热电厂是德清县投产最早的热电厂,年均发电量为600万千瓦·时。35千伏变电所由系统统一调度,属德清县供电局调度室管辖的设备,热电厂操作,须由供电局调度室发令。电厂的电气设备在运行操作业务上受供电局指导,运行值班员经供电局组织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新市热电厂的计量及电价,由德清县供电局归口结算,35千伏计量点设在110千伏新市变电所,其余10千伏计量点设在热电厂,酒精、啤酒、黄酒3条线,由新市酿酒总厂内部结算。生化、印花、味精、造纸4条线,由供电局负责抄表收费。热电厂上网电价初定为0.054元/(千瓦·时),以后几经调整,到1997年上网峰电价为0.2716元/(千瓦·时),谷电价为0.0905元/(千瓦·时),电费每月结算一次。此外,县府“三电”办公室按上网电量分别给予补贴,峰电0.3879元/(千瓦·时),谷电0.1293元/(千瓦·时)。
  新市热电厂为提高安全运行水平,除严格执行电力系统有关规章制度外,热电厂内部建立了三班制值班、岗位责任制以及运行操作等方面规章制度,热电厂电气设备日常运行管理,由该厂自行负责,遇输变电设备大修及预防性试验委托县供电局进行。
  二、雷甸热电厂
  雷甸热电厂位于德清县雷甸镇,占地3.66万米2,隶属雷甸镇工办管辖,为热电联产企业。该厂职工105人。
  雷甸热电厂是在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和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兴建的,也是德清县第一家乡镇办的热电厂,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部分自筹。
  一期工程1987年5月动工兴建,容量1500千瓦,于1988年10月竣工发电,投资500万元,设备为60年代捷克进口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机型号为2A136-55-4,电压6.3千伏,配2000千伏·安变压器升至10千伏并入大电网运行。配套锅炉为捷克的2台6吨/时快装锅炉。该机组原在山西铁矿运行多年,于1987年拆装至该厂,设计安装均由原单位承担,该厂抽汽3吨/时向周边两厂供汽,1992年进行技改,新装1台SHL-10型,10吨/时链条炉替代原2台快装炉,提高了效益。
  二期工程始于1993年,经湖州市计经技[93]124号文件批准扩建,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发电机型号QF2-1.5-2,汽轮机型号245型B1.5-24/(9.5)/6,锅炉型号SHL20-25/400A,同年又配套1台凝汽透平机,型号为NTAKL(日本产),发电容量为1200千瓦,工程由杭州振华火电安装公司承建,1994年竣工,投资2300万元。
  三期工程于1994年经湖州市计经委、湖计经技[94]85号文件批准,1995年始建,1996年竣工,投资1200万元,扩建3000千瓦抽凝式发电机组,发电机型号QF-J4-2,汽轮机型号C3-2.35/0.49,12吨/时,锅炉型号SHL20-25/400A链条炉,同时建造一座35千伏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为8000千伏·安,经35千伏主变压器升压与大电网德雷406线连接。三期工程机组由江西火电建设公司安装,变电所由德清电力实业总公司承建。该厂总装机容量为7500千瓦,向周边15家厂矿供汽,余电上网。
  上网电价,由县供电局统一结算,起初计量点设在该厂10千伏出线柜,改成35千伏连网后,计量点设在35千伏出线柜。上网电价建厂初期为0.054元/(千瓦·时)。几经调整后至1997年上网电价,峰电0.2716元/(千瓦·时),谷电0.0905元/(千瓦·时),此外,县府“三电”办公室按上网电量给予补贴峰电0.3879元/(千瓦·时),谷电0.1293元/(千瓦·时)。该厂设备利用率较高,但由于贷款多,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仍不够理想。
  该厂的变电所,接受系统电网统一调度,凡属德清县供电局调度室管辖的设备操作,须由供电局调度室发令。运行值班人员经过供电局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运行管理上除严格执行电力系统有关规章制度外,热电厂自行制订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运行等有关制度。输变电设备日常运行管理,由热电厂自行负责,大修及预防性试验委托县供电局进行。
  三、湖州加怡新市热电有限公司
  湖州加怡新市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市热电公司)位于新市镇急水桥,系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外经贸资浙府字[1995]05813号文批准,于1995年下半年动工兴建,1997年3月建成发电,并入大电网。热电公司总投资1亿元,全公司正式在编职工82人,其中值班电工8人。
  新市热电公司经营范围为热电联产,既供应蒸汽又发电,供汽半径3千米。1997年3~12月,发电量为3743万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3429.2万千伏·时,当年实现利润79.4万元。
  公司主要设备有:汽轮机2台,型号C6-3.43/0.49;发电机2台,单台容量6000千瓦,型号QF-J6-2,电压6.3千伏;锅炉3台,型号NG-35/382-M;变电所有升压主变压器2台,单台容量8000千伏·安,型号576.3/35千伏;35千伏输电线路2回,在正常情况下,通过35千伏加怡3125线上网,新电321线作备用。
  新市热电公司是德清县数家热电厂中的佼佼者,容量最大,设备新颖,配套合理,装置完善,安全可靠。为充分发电,联片供热,支援工农业生产潜力很大。新市热电公司,由浙江省电力热电工程设计所设计,绍兴五建公司承建土建,浙江省电力建设总公司安装设备,县电力实业总公司新市分公司承接35千伏线路施工。
  并网计量及电价,由德清县供电局营业部门负责管理和结算,计量点设在110千伏新市变电所,上网电价,峰电0.2716元/(千瓦·时),谷电0.0905元/(千瓦·时),每月抄表结算电费。此外,由县政府“三电”办公室按上网电量给予补助:峰电0.3879元/(千瓦·时),谷电0.1293元/(千瓦·时)。
  并网运行接受大电网系统统一调度,根据系统负荷变化情况,确定发电时间和电量,按负荷曲线发电。升压变电所35千伏以上电器设备属德清县供电局调度室管辖,设备操作由供电局调度室发令。电气值班人员或操作人员,经供电局组织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公司除严格执行电力部门有关规章制度外,自行建立岗位责任制、三班轮值及运行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设备日常运行维护,由热电公司自行负责,遇电气设备大修及预防性试验等,委托县供电局进行。
  四、拜克生物有限公司热电厂
  拜克生物有限公司热电厂(以下简称钟管热电厂)位于德清县钟管镇工业区,属镇办企业,隶属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系自备热电厂,职工97人。该厂于1993年开始筹建,1994年1月竣工投产,不久又经省计经委浙计经技(1994)501号文批准续建,于1995年10月建成投产,总投资3500万元,经营范围为热电联产,年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发电主要供母公司生产用电,少量余电上网。并给周边5个工厂供热。该热电厂装置发电机组3台,总容量为6000千瓦,安装SHL10-25/400锅炉2台,SHL20-25/400锅炉2台,IC62汽轮机2台,N3-2.4汽轮机1台,QF1.5-4发电机2台,QF-J3-2发电机1台,升压变压器1台,容量2000千伏·安,通过10千伏钟热193线与大电网连网。
  钟管热电厂电能计量及电价,由德清县供电局负责管理结算,计量点设在钟管变电所,上网电价,峰电0.2716元/(千瓦·时),谷电0.0905元/(千瓦·时),每月抄表一次清算电费。此外,同样享受县政府“三电”办公室的优惠政策,分别给予补贴:峰电0.3879元/(千瓦·时),谷电0.1293元/(千瓦·时)。
  钟管热电厂虽以10千伏并网,但属于德清县供电局调度室管辖的设备操作,仍须经供电局调度室发令,热电厂的电气值班人员,须经供电局技术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日常运行管理和维修,由该厂自行负责,电气设备大修或预防性试验等项目,委托县供电局进行。1994~1997年拜克生物有限公司钟管热电厂发电量统计见表1-4。
  五、枫洋集团余热电厂
  枫洋集团余热电厂是枫洋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水泥二厂办的发电厂,位于新市梅林查亩头,隶属新市镇工办。水泥二厂早在1992年由10千伏北村161线供电,安装容量1250千伏·安和800千伏·安主变压器各1台。1994年经过增容,为1250千伏·安2台,1600千伏·安1台,总容量达到4100千伏·安。
  1996年水泥厂生产规模扩大,经省计经委浙计经建[1996]36号文批准兴建余热电厂,机组容量6000千瓦,总投资2800万元,发电机型号QF-6-2,电压10.5千伏,汽轮机型号N63.432,升压变压器为6300千伏·安,该机组于1997年9月30日正式投产,通过35千伏枫洋3127线连网。年发电量约4000万千瓦·时。
  枫洋集团余热电厂发电主要供水泥二厂自用为主,余电送入大网,计量点设在110千伏新市变电所,上网电价,峰电0.2716元/(千瓦·时),谷电0.0905元/(千瓦.时),每月抄表结算一次。此外,同样享受县政府“三电”办公室优惠补贴:峰电0.3879元/(千瓦·时),谷电0.1293元/(千瓦)。
  枫洋集团余热电厂,属于德清县供电局调度室管辖的设备操作,由供电局调度室发令。余热电厂的电气值班人员,经供电局业务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日常运行管理和维修由余热电厂自行负责,属于电气设备大修或预防性试验等项目,委托县供电局进行。
  第四节 用户自备发电
  解放前及50年代初,洛舍、雷甸等地用动力机械碾米,附带兼营小型发电机发电,供小集镇照明用电;德清裕伦丝厂、碾米厂等较大单位,均自带发电机组发电,供应本厂生产和照明用电。
  新中国成立后,发电尚未普及,部分乡镇和单位自备发电,如电影放映队,下乡放电影,必备发电机组自发自用。从1961年德清县接通新杭大电网供电后,用户自备发电机组陆续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加剧,拉闸限电时有发生,一些工厂、医院、广播站、电影院、茧站等单位,重新自备发电机组发电。进入8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电力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拉闸限电次数剧增,电力部门被迫实行分线轮供,和“停三开四”等措施,用户自备发电机组增加更多。至1997年,全县安装自备发电机组的用户达到395户,装机463台组,装机总容量为40115.7千瓦。
  自备发电机组的增多,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为防止出现自备发电倒送电的事件,为确保人身安全,加强对用户自发电的管理。凡自发电用户,必须向供电部门办理登记,并安装双投隔离开关等措施,情况有所改善。

知识出处

德清县电力工业志

《德清县电力工业志》

出版者:中国电力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1918~1997年德清县电力工业的发展情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记载德清县电力工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