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湖州德清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68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18
页码:
480-497
内容
一、德清县建置沿革
德清县县境周初隶吴,春秋时属越,越灭属楚,为春申君黄歇封邑——菰城境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改菰城为乌程县。会稽郡领乌程、余杭等26县,德清为乌程之南疆,武康是余杭的北境。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春,县境属荆国,十二年(前195)改属吴国。景帝三年(前154)复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县境属之。
三国时,入东吴版图。吴黄武元年(222),析乌程、余杭置永安县,乃武康建县之始,县治设永安山麓。宝鼎元年(266),改吴郡为吴兴郡,领乌程、永安等9县。
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安县为永康县。三年(282),改永康县为武康县,县治迁前溪北。隶吴兴郡。历宋、齐、梁、陈四代未变。
隋开皇九年(589),废吴兴郡,武康并入余杭县,属杭州。仁寿二年(602),复武康县,属湖州。大业二年(606),废湖州,武康属余杭郡,县治迁余英溪南。十二年(616),改隶吴兴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武康为安州;次年改为武州。七年(624),废武州,复置武康县。天授二年(691),分武康东境17乡置武源县,县治设下兰山南,为德清建县之始。景云二年(711),易武源为临溪。天宝元年(742),定名德清,县治迁百寮山(百凉山)南。乾元元年(758),改吴兴郡为湖州,德清、武康属之。广德二年(764),武康县治迁余英溪北。
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武康隶杭州。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武康改隶湖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改湖州为安吉州,武康、德清同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安吉州为湖州路,两县归属如旧。至正十六年(1356),改湖州路为吴兴郡,领武康、德清等县。
明代改吴兴郡为湖州府,两县同为府属。
清沿明制,隶属如故。
民国元年(1912)废湖州府,两县直隶于省。三年(1914),省下废府州而设道,两县同属钱塘道。十六年(1927),废道制,由省直辖。二十四年(1935)9月,浙江省设9个行政督察区,德清、武康同属第一区。二十七年(1938)10月改属第二区。三十七年(1948)4月,全省设6个区,两县复属第一区;7月,全省改设9个区,德清仍属第一区(吴兴专区),武康改属第九区(临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清属嘉兴专区,武康属临安专区。1953年,临安专区撤销,武康改属嘉兴专区。
1958年6月,武康县撤销,并入德清县,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德清隶属湖州市。
1994年5月17日,德清县县委、县政府从城关镇搬迁到武康镇。
二、夏衍先生给母校(德清县清溪小学)的两封信原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先生,1912年至1914年在德立第一高小(今德清县清溪小学)读了三年半书。他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在1986年回母校访问。1985年12月4日和1986年6月4日先后两次给母校小朋友、校长写信。
给小朋友的信小朋友:你十一月二十日的来信,十天前就收到了,因为忙,今天才给你复信,很抱歉。知道我的母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感到非常高兴。我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一四年在德清县一高小念了三年半的书,当时学校的设备的确是简陋的,但是当时的校长曹绪康先生是一心的教育家,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使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你说这学期的期试成绩不如理想,“跟您小时候的成绩相比,一定差得很远”,这就太谦虚了。你语文、数学了九十五分,就比我小时候的成绩好得多,这两门功课我最好的分数都没有超过八十五分。明国家兴旺了,教育质量提高了,那么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素质一定会超过前一代、前两这是毫无疑义的。正如你来信所说:“我们的童年真是太幸福了。”你们要珍重这种得来不易福,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振兴中华担负起自己任。你说特别爱好语文、书法,希望将来做个文学家,这种愿望和理想是好的,但在小学、中学时主要还是德、智、体、美四育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可以有个人爱好,但在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好语文和数学的“基本功”。你的信写得很通顺,字写得很端正,没有错别字,这都很好。可打好语文的基本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多读、多想、多问、多练笔。古话说:“学而不思则学了之后就一定要想一想,有不懂或者有疑问,就要问,向老师问,向父母问,向同学问。这不单是教科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肯定会有许多看不懂、听不懂的事情,除了很深奥的技术问题之外,凡是涉及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事,不懂的事都要想一想,问一问,弄明自后,然后再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断地学,不断地问,不断地写,日积月累,持之才能慢慢地练好语文的基本功。语文如此,数学如此,将来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也是,你说长大了想当一个文学家,但是要做一个新时代的文学家,不学一点科学、不学一点历别是近代和当代的中国历史),不了解社会和人民生活是不行的。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在幸福的童年时代,认真踏实地练好基本功,既要扩大知识面,又不要好高鹜远。童年时代是只、长体力的时期,这时期打下的基础,就是戏曲家所说的“幼功”,幼功不扎实,将来要提高困难。当然,读书之外还要锻炼身体,体弱多病,学问再好也不管用,所以一定要劳逸结合,身体素质。“人要有一点精神”,但同时也要有一点爱好,打球、跑步、登山等,不仅可以增强而且可以锻炼意志。你们这一代少年是幸福的,不要说和我们这一代人比,就和你们的哥哥、姐姐乃至和你们的,你们所处的环境要比他们好上千倍。现在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人,都是在动乱和“十年浩度过他们的青少年时代的,你们的父兄,以及你们的老师,可以说都是正在他们的青少年去了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机会。所以你们一定要珍惜当前这样一个得来不易的认认真真地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一九一四年在“德清一高”毕业后,只在一九二三年到过一次德清,离现在已经相隔六十二年了,我在报刊上知道德清这几年来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到母校来看看,只要健康条件许可,我想这个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我还同时收到了几位母校同学给我的来信,和送给我的一条红领巾,请你把我这份心愿告诉他们,谢谢他们对我的良好祝愿,就不一一复信了。向母校的校长、老师、同学们问好,祝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夏衍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四日
给校长的信敬文同志:
五月间回母校访问,受到您和老师及小朋友们的盛情接待,衷心铭感,回京后事冗一直没有给你们写信。日前在上海《解放日报》上看到了我给王维佳小朋友的那封信,又正值“六·一”儿童节,随便买了一些少儿读物和录音带《古代中国诗歌故事选》,另邮寄上,送给小朋友们作为节日礼品,乞检收。
顺致
敬礼!
夏衍
六月四日
三、德清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的文件、指示
德清县人民政府指示[教字八号]
兹遵照专署在教育行政会议上的指示,经县研究,特将有关今后办理学校教育几个问题决定如下:
一、关于学校名称及领导关系问题
(一)原有保校一律改称为初级小学。城镇小学在六个班级以上,乡村小学在四个班级以上者,统称为完全小学,完全小学应以地名为校名。
(二)完全小学规定由县领导,由区指导;初级小学规定由区领导。
(三)中心小学(办法另订)的任务与性质:
1.中心小学不能看成一级行政机构,它先应把自己的学校办好,在业务上应加强对所在四周小学的指导。
2,每星期应召开教员会议一次,研究业务改进。
3.负责督促本校所在四周各小学的每日日常工作。
4.向县汇报一月一次,向区汇报半月一次。
二、关于人事编制问题
(一)完全小学编制确定后,校长由县加委;初级小学仅教员二三人者,由区政府在教员中可确一位为校长。
(二)每一班级学生人数,城镇完全小学以四十名至六十名为标准,乡村初级小学不满三十人者不准开办,应予合并或停办。
(三)每班设教员1.5人,学生数达四班者可减少教员1人,以减少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四)初级小学有四个班级者,设教导员、事务员各一人;完全小学设教导主任。均以教员兼任为原则。二十班级以上之学校,方可设专任职员一至二人。
(五)规模较大之完全小学,可以成立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数以五至七人为宜。校长为当然主任委员,教导主任为当然委员,其他由教员代表二三人,学生代表一二人参加。
三、关于经费问题
(一)对原有保校采取民办公助的方针。
(二)过去所有的小学学产和一部分庙产公地,成为初级学校民办的主要收入。因此,德清县即需成立国民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以教育科、财政科为主,吸收地方上热心教育和其他有公共事业热心的人士参加,开始进行原有学产调查统计工作,统筹计划应用。本县定于九月一日下午一时组织召开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本县教育科、财政科及县立初中余不、新市、洛舍、下舍、大麻原五中心小学各校自行推选代表一人,城关、新市、洛舍、下舍四区政府负责各选代表一人参加,希各代表准时来县开会,不再另发通知。
(三)原中心小学七月份教职员薪给由县统筹发给(原则每人食米七斗至一石三斗),八月份俟预算核准拟暂发教职员每人半月粮食(食米三斗)。上级决定八月份以后完全小学亦不供给。
(四)本期学校收费标准,城镇小学一律照收学费米六升、八升或一斗,杂费米五升或一斗五升(均依白米计算)。各校经费办公费由县教育科统一规定,学校不得擅自开支。乡村单级复式的学校,仅有教员一两人者,原则上由学生轮流供膳,因此学费米不收,杂费米照收。(关于完全小学教职员薪水标准等统筹计划,上级指示后再行通知。)
(五)各校教师米、修建米免收;学生除极贫困者外,学杂米均应照付,应动员其他学生保证交费。
四、关于课程、教导方法及制度问题
(一)公民课及纪念周取消,改上政治课,其他课程照旧不动。(本学期课本由新华书店统筹订购,书目单已另发,盼各校速将本学期需用课本开单交本县民教馆该店分销处预订。)
(二)每星期六下午,应定为学生集体活动的时间。
(三)学生组织方面,应当去除旧有的保甲制,每班设班长一人,成立班级组织。高年级组织学生会,中、低年级组织儿童团,从这学期起开始试办。
(四)学校不能因为学生有自己的组织后,而放松了辅导,在活动上应大大提倡用学生成绩展览会,讲演会,清洁卫生,遵守纪律、秩序,爱护公物及劳动上的各种竞赛,组织秧歌队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养成他们过集体生活的习惯。
(五)级任导师制度仍旧保留,对儿童应加强管理与指导,保护良好的秩序。管理方法必须民主,不能有打骂学生与无故开除学籍的现象发生。
(六)对学生的考试制度、请假制度,照旧执行,但操行成绩评定方法应加以修正。高年级可试行自我检讨分组评定的方法,指明优点缺点;中低年级操行成绩废除。
五、关于开学日期问题
(一)完全小学应积极进行各种准备,保证九月一日开学。
(二)乡村初级小学开学日期最迟不得过九月十日。
为求上述各项指示的彻底实施,各校教职员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政府为减轻人民负担,以紧缩开支精简节约之原则为出发,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克服困难,办好学校。希具体研究,切实遵照办理为妥。
此致
学校
县长路凤翔
一九四九年八月廿一日
武康县人民政府关于目前小学经费的指示
根据各区小学反映,目前关于解决小学经费问题极为混乱。兹经研究反映情况,并根据省府十月廿一日府教字第9312号、专署十一月十八日署教字第9075号指示,作如下决定,望各级政府切实遵照执行:
一、本学期(一九五一年八月到五二年一月)小学员工工资,仍按民办公助方法解决,在进行中,必须通过总结生产,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完全在自觉自愿的原则下,筹足各校本学期的全部经费,应严格防止摊派现象发生。各村文教小组,必须向村民大会公布账目,如有贪污或挪用公款情形,必须向人民政府检举。明年(自五二年二月份起)小教经费决定由县计划统筹。
二、各级小学(包括公办的民办区、乡、村所有小学)必须根据规定标准收取学杂费。学费得在本年底以前折款(立户)缴到银行,以便由文教科统一管理;杂费留作学校公杂费开支。其标准系按省府文教厅所规定之最低标准,再减少百分之二十:
根据地区情况按省文教厅所规定之最低标准再减少20%
本学期杂费由学校掌握,按标准开支,并报县文教科审核。开支标准为每个教室每月以52斤大米计算。单级学校如不够开支,统由县府(文教科)在学费内酌情补助。
本学期尚未收学杂费者,应即召开家长会议,公布学校账目,说明学杂费的收支规定是办好学校基本制度之一,打通家长思想,一律补收,做到广泛宣传,以便下学期百分之百完成收费任务。本学期可按实际情况降低标准(按30斤、24斤、18斤三级学杂费各半)补收。同时为了照顾贫苦工农子弟入学困难,可设30%的免费额。
三、此一文件应以区乡完小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以达到工作进行一致。工作情况区乡完小限于十二月二十日前综合专案汇报文教科,应作为月终汇报主要内容之一。
县长 高光卿
中共德清县委文件
德委[1978]53号
关于落实干部政策几个问题的通知
最近,省委办公室遵照省委领导同志指示,转发1省委组织部关于《落实干部政策座谈会纪要》,现将纪要中有关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落实干部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以揭批“四人帮”为纲,拨乱反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作出贡献。
二、以上述思想为出发点,对若干政策性问题提出以下儿点意见:
(一)“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为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篡党夺权的需要,炮制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把一大批革命干部扣上了“走资派”、“犯走资派低错误”等帽子。这都是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文化大革命”前,有的同志在工作中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已经是历史上的事了,这次复查中就不应冉留尾巴。
(二)有些干部有这样那样的政治历史问题,过去“肃反”、“审干”时已作了结论,在“文化大革命”中经过审杳,没有发现新的问题,一般应维持原来的结论,不再作处理;对于已经审查多年无法查清,长期未作结论的,可根据现有材料,实事求是地作出结论。
(三)有些干部在“文革”中,发了一些牢骚,讲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但当时主要是由于对林彪、“四人帮”的不满,同时自己在认识上也有些界限不清。这些同志应该接受批评教育,吸取教训。对阶级敌人的恶意攻击,则要坚决扫击。
(四)对于“文革”中自杀的干部,除极少数坏人以外,结论一律不写自杀,一般的也不要写被迫害致死,就写何时去世,并按干部待遇给予抚恤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当时没有开过追悼会的,一般都要举行追悼仪式,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其家属要求发给证明的,可以给一份盖有所在单位印章的悼词。对于个别确有严重问题,群众意见很大的,党组织就不再举行追悼仪式,但对其家属子女不能歧视。
(五)对关于集团性案件,凡属于错案、冤案、假案的应彻底平反,由党组织对这个案件和其中被迫害的主要人物,作出平反昭雪决定。一般不需要逐一作出个人审查结论。至于有的人员确有另外问题的,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结论。一个案件同时牵涉到干部、工人、农民的,有关部门要配合一起平反,处理好善后工作,被刑事处理的公安部门、法院应同时撤销原判案件,销毁案卷。
(六)干部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财物,应一律退还本人,散失了的要尽力找回,确实找不到的,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出面,向本人讲几句好话。“文革”以来被减发的工资,凡属冤案、错案、假案的,平反后一律补发。凡是错误事实没有变化,只是原结论处理偏重而降低了级别的,扣发的工资可以不冉补发;对其中少数人因减发工资而造成生活困难者,可给予适当补助。
(七)被开除公职和精简回乡的干部,一般原则是:凡因错案被开除公职的干部,平反后应恢复其公职,根据本人条件,妥善安置,其被错误处理期间的工龄照算。如因处理偏重被开除而收回的或因工作而重新吸收的,需经县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对这些于部的劳动指标、工资基金、户粮关系等问题,有关部门应予解决。对“文革”前精简回乡的干部,经过调查,专题研究。
(八)凡是冤案、错案、假案的一切材料和有诬蔑不实之词的材料,应全部销毁。凡是党组织作过书面结论的,复查后应作出书面结论予以否定。对于正确结论和衢合实际的调查材料,即便手续不符,也可保留。但其结论要按干部管理范围补办报批手续。如发现有影响家属子女的材料,应主动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加以处理(大专院校毕业生的鉴定材料亦按此精神处理),清理出来的材料,待复查结束,经过上一级领导批准后处理。
(九)对于过去长期没有分配工作的同志,应尽快分配工作。有的可以安排实际工作,有的可以安排当顾问或荣誉职务。年老体弱的,要妥善处理。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文件规定办。
总之,落实干部政策,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坚持党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不错的不改。
县以上单位,要迅速建立工作班子。
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解决“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干部政策问题,对“文革”以前的问题,要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研究解决。
中共德清县委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
德清县人民政府文件
德政[1985]63号
关于全县各类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
为了加快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使教育事业进一步适应我县经济建设、衬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现根据国务院[1984]62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我县各类学校领导管理体制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各类学校实行分级管理
1.面向全县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含职业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心幼儿园由县领导管理;城镇小学及幼儿园(不含中心幼儿园)由镇领导管理;农村初级中学(职业中学)、中心小学及村小由乡领导管理,有条件的也可把村小划给村管理。
2.学校分级管理后,乡镇都要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作为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下和县教育局指导下领导管理乡镇学校的机构。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由乡镇党政领导、文卫助理、中小学校长(园主任)、乡镇经委(工办)负责人、乡镇税征人员和其他热心教育的人组成,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抄送县教育局备案。
3.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后,应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抓紧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制。有条件的学校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试行教师聘任制。
二、教育事业规划和办学审批权限
1.县教育局根据市下达的计划,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负责制订乡镇管理学校的指导性招生计划并负责县管学校指令性招生计划的组织实施。
2.提倡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今后除国家办学外,积极提倡昌、支持厂矿企事业单位办学、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办学,也允许私人办学,办学形式可以单独办,也可以联合办。
3.各乡镇在保证普及小学的基础上,根据县下达的计划,结合本乡镇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筹资金、自聘教师、自建校舍,扩大教育规模和招生计划或开办各类职业班和职业学校,报县教育局备案。
4.教育局对乡镇管理的学校要在贯彻执行教育方针、业务政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方面加强指导、检杳督促;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做好教育事业发展的协调工作;负责教学业务指导和教师师进修;总结交流经验和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等。
5·村管理学校的撤并由乡人民政府审批,乡镇管理学校的撤并由县教育局审批,县管学校的撤并由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人事管理权限
1县管学校的校长(园主任)、副校长(园副主任)由县主管部门任免;教导(总务)主任、副主任由校长提名,报县教育局任免。乡镇管的学校校长(园主任)、副校长(园副主任)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共同考察,乡镇政府任免;教导(总务)主任、副主任由校长提名,报乡镇政府任免,抄送县教育局备案。
2·公办(大集体)教职员的考核录用、晋升、职称评定、开除(含开除留用)、自然减员的补充和高等、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派遣,由县教育局管理;民办教师由乡管理。辞退在编民办教师,须征得县教育局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给予妥善安置。
3·公办(大集体)教师的跨县、跨系统调动和引进须征得所在镇和学校同意后由县教育局审批办理,县内校与校之间的调动,可直接由双方学校、乡镇协商解决,双方同时报县教育局办理手续。
4民办教师在乡镇内各校间的调动,由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统一安排,乡镇问的调动,由双方协商同意,原单位出具证明,办理调动手续后,双方同时报县教育局备案。
5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征得乡镇同意,对学校领导与公办(大集体)教职员工进行县范围内的调整。
四、教育经费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1.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费,属县管的学校由县负责;属乡镇管的学校由乡镇负责,属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由举办单位负责。
2国家拨给教育事业费以一九八四年省下达到我县的教育经费为基数,由县切块分到乡、镇,再由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增加部分重点用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补助困难地区。
3根据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规定,乡人民政府可以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并鼓励社会各力面和个人自愿投资在农村办学,教育事业费附加率和计征办法由乡人民政府自定,按乡经济状况、群众承受能力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报请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这项附加要取之于乡,用之于乡。乡教育管理委员会每年要向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教育事业费收支情况。
4·原教育集资办法继续实行,县属及县属以上工商企业按实现利润的百分之一集资,由各主管部门集中向县教育局缴纳,用于县管学校;非县属工商企业的集资比例与县属及县属以上企业相同,所集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的乡、镇管学校,由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负责收取。
5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大力扶持并支持学校勤工俭学,办好校办企业。各校办企业以全年实现利润百分之十上交县教育局,百分之四十以上交学校,用于改善全县和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
6学校实行分级管理后,民办教师全部实行工资制,逐步做到不再分公办、民办。在国家拨给的教育事业费包干和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生活待遇的前提下,可以把农村教师的工资放开,向上浮动,其工资多少,由乡教育管理委员会决定。县教育局和财税局要加强对各类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检查、监督。
7·学校土地、校产、房屋归学校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如需变动,必须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中共德清县委文件
德委[2000]11号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2000—2010年)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机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就德清县2000—2010年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今后10年,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立起具有德清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县创建工业经济强县、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
——教育思想现代化。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发展水平现代化。普及高中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
——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合理,横向衔接,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学内容体现现代科学文化最新成果,教学方式方法开放灵活,考试评价制度科学。
——条件保障现代化。教育投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管理水平现代化。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事业发展目标
3.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标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全县基本达到省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到2005年,力争使所有项目达标;到2010年,使80%的项目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加大初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到2005年,全县共设小学65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到2010年,全县共设小学47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努力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到2001年,建成省示范性初中、小学各2所,到2005年,创建省示范性初中、小学各3所。
4.逐步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到2002年,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到200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每个乡镇建好一所符合省乡镇幼儿园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到2001年,建成省示范性幼儿园2所;到2005年,创建省示范性幼儿园3所。
5.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扩大现有学校规模,从2005年起,每年招生人数可达到5000人左右,普职之比为1∶1。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2002年达到80%,2005年达到852010年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要求。
到2005年县属高中段学校全部进入省示范性(重点)学校行列其中创建2所省一级重占普通高中1所重点一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6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扩大浙江电大德清学院规模,争取浙江大学支持发展浙江大学莫干山学院,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加快向农村延伸,参考人数不少于总人口的0.5%,全县同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2005年达到20%,2010年达到40%0。
7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6所上规模上等级成校的示范作用,建立联系学校体系,农村劳动力培训面达30%以上,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和职工培训机构,职工全员培训率达30%一40。建立远程教育体系,2005年前在德清有线台开播教育频段,利用电信DDN专线或广播网建立德清教育局域网。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8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创造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在幼儿教育、高中段教育中开展国有民办等多形式的改革,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办学的新机制,继续支持社会力量单独办学或合资、合作办学,进一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9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职责任务,加大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统筹权。乡镇政府王要负责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县政府统筹管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占发展高中段教育,加大对教育经费、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统筹权。10加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根据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的实施,逐步推行人事管理代理制。对落聘人员,做好培训、分流工作,其人事关系转入县人才交流中心。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考评结合、评聘分离,允许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改革分配、奖励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在分配上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
高中段及以上学校的后勤服务试行社会化。现有县属高中段学校以及县内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逐步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运作。新建和扩建的高中段以上学校原则上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和学校后勤服务企业以多种形式兴建学生公寓等后勤服务设施。
11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为企业和农村培养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支持企业改革。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2正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按照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四个统一”的要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王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王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统一于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13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政府王要领导要定期到学校研究、指导、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为开展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督管理,打击违规违法行为。乡镇要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劳动实习基地和德育基地。各级党政组织、工青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都要重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尤其是重视社区教育,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一素质教育灵魂,进一步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狠抓行为规范养成训练,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各学科中德育因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加强学科渗透工作,并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要加强校内外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加强军校、警校共建工作,加强纪律、法制、安全、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4.改进智育内容、方式和方法。基础教育要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要结合学科教学切实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培养。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建立健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解决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学习的作风。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研工作课题化,重点搞好教育目标价值的研究、教学过程的价值评价研究、开放性教学的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学校要建立组织、落实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认真搞好教师培养的“二五八”工程活动,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体现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把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评价内容。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和设置专业,增强专业的适用性。教材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技术教育培训要与技术革新、实用技术推广相结合。鼓励学生一专多能,推行学业“多证制”。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15.普及、提高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确保“二课二操二活动”的正常开展,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确保每年召开一次体育运动会和达标运动会,按规定做好学生体检、卫生防疫工作。要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积极做好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加大特长生的选拔力度,组织艺术特长生测试。定期举办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或专场比赛、中小学现场书画比赛等活动,开展艺术教育科研活动和教师基本功培训。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要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16.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加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相互沟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允许学生在一定阶段跨校流动。有条件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行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3士2”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
17.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办法。高中会考向社会开放,允许学生提前参加会考和重考。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逐步推行学校办学效能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报告制度。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
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8.不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依法确保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在落实县委德委发[1999]13号《关于进一步增加对教育投入的若干意见》“从今年起(到2001年),预算内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2002年至2004年教育预算内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继续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规范和完善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使用方法。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收、管理,按照县政府德政发[1999]31文件规定办理;城市维护建设税、市政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益等收入,按德委发[1999]13号文件规定的比例用于教育。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经费的统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其中25%由省、市市、县政府统筹用于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发挥县教育发展总公司的作用,实现政府对教育的提前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尤其是高中段教育事业的发展。
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成本分担机制。公办的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制度,逐步提高学杂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民办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可实行按生均培养成本收费。
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贷款、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特别要推行教育信用贷款。完善奖学金、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银行要积极发放信用助学贷款,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加强教育成本核算和监督管理,严格教育审计,规范收费行为,禁止各种乱收费。
19.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实验室(专用教室)、实习培训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其他设施要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并不断提高各类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
各类城镇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对学校建设项目所需用地指标,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
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开放式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教育系统互联网平台。到2002年建成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所。2010年,全县中小学基本普及计算机教育。
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0·加强师德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集中学习和制度建设,引导和培养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教育明星等优秀教师要充分发挥师德上的示范作用。要用师德标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的教师资格。选拔学校领导要特别注意思想品德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积极参与教学科研,不断探索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1·强化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加强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2002年前完成对中小学教师新一轮培训。2005年,基本实现幼儿园、小学教师专科化和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获硕士学位者达到一定比例。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进修和深造等方面,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建立教师资格验审制度,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教师工作。中小学在学校编制内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完善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试行校长职级制度,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师范院校毕业生要安排一部分到不范学校培养锻炼一段时间,再到其他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1作,发挥骨干作用。
23.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县、乡镇两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教师法》,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广大教师,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营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公费医疗保障水平应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国家公务员平均水平。逐步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和班主任津贴标准。积极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使城镇教师住房面积达到或超过当地居民平均水平。
七、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开创德清教育新局面
24.切实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真正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及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把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实绩,列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上级对下级考核以及选拔干部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计划、财政、税务、物价、人事、劳动、建设、土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巩固教育强县成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25·加强依法治教工作。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依法保护师生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教育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全面实行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
26.改革用人制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各用人单位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用人观念,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吸收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形成用人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
27.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努力加强教育系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头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民办教育机构要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乡镇和学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校园稳定,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教育战线的领导和管理干部,要认真掌握现代经济、科技知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规律,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附:德清县2000—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中共德清县委、德清县人民政府
2000年12月25日
德清县2000—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义务教育事业规划
二、学前教育事业规划
到2005年,各乡镇成立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合并乡镇和重点城镇可设2—4所)。同时,在现有幼儿教学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村小撤并后闲置的校舍,大力举办村级幼儿园(班),原则上做到一个村办一所幼儿园或班(人口、生源不足的可几村合办),并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力争达到县合格要求。
三、高中段教育事业规划
(1)普通高中
(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四、高等教育事业规划
五、成人教育、职工教育及远程教育规划
(1)逐步调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布局。充分发挥上规模上档次成校在区域中的示范辐射作用,确定联系学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示范性成校和联系学校如下表:
(2)充分发挥现有部门职工教育管理机构的作用,并于2010年前在优强企业建立职工业余培训学校(或确定职工培训联系学校),广泛开展职工培训,培训率在30%一40% 。
(3)在2005年前,利用有线电视网,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教育频段,开展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讲座、农村技校培训等;利有电信DDN专线或广电HFC网(有线电视网),建立德清教育局域网,设立远程教育机房和教育资源大型数据库,实现网上学习辅导、网上传输试卷等。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