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清县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67
颗粒名称: 一、德清县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01.9
页数: 1
页码: 480-497
摘要: 德清县县境周初隶吴,春秋时属越,越灭属楚,为春申君黄歇封邑——菰城境地。秦始皇二十五年置会稽郡,改菰城为乌程县。会稽郡领乌程、余杭等26县,德清为乌程之南疆,武康是余杭的北境。西汉高祖元年春,县境属荆国,十二年改属吴国。东汉永建四年,分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县境属之。三国时,入东吴版图。宝鼎元年,改吴郡为吴兴郡,领乌程、永安等9县。三年,改永康县为武康县,县治迁前溪北。隋开皇九年,废吴兴郡,武康并入余杭县,属杭州。仁寿二年,复武康县,属湖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清属嘉兴专区,武康属临安专区。1994年5月17日,德清县县委、县政府从城关镇搬迁到武康镇。
关键词: 德清县 建置沿革

内容

德清县县境周初隶吴,春秋时属越,越灭属楚,为春申君黄歇封邑——菰城境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会稽郡,改菰城为乌程县。会稽郡领乌程、余杭等26县,德清为乌程之南疆,武康是余杭的北境。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春,县境属荆国,十二年(前195)改属吴国。景帝三年(前154)复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县境属之。
  三国时,入东吴版图。吴黄武元年(222),析乌程、余杭置永安县,乃武康建县之始,县治设永安山麓。宝鼎元年(266),改吴郡为吴兴郡,领乌程、永安等9县。
  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安县为永康县。三年(282),改永康县为武康县,县治迁前溪北。隶吴兴郡。历宋、齐、梁、陈四代未变。
  隋开皇九年(589),废吴兴郡,武康并入余杭县,属杭州。仁寿二年(602),复武康县,属湖州。大业二年(606),废湖州,武康属余杭郡,县治迁余英溪南。十二年(616),改隶吴兴郡。
  唐武德三年(620),改武康为安州;次年改为武州。七年(624),废武州,复置武康县。天授二年(691),分武康东境17乡置武源县,县治设下兰山南,为德清建县之始。景云二年(711),易武源为临溪。天宝元年(742),定名德清,县治迁百寮山(百凉山)南。乾元元年(758),改吴兴郡为湖州,德清、武康属之。广德二年(764),武康县治迁余英溪北。
  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武康隶杭州。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武康改隶湖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改湖州为安吉州,武康、德清同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安吉州为湖州路,两县归属如旧。至正十六年(1356),改湖州路为吴兴郡,领武康、德清等县。
  明代改吴兴郡为湖州府,两县同为府属。
  清沿明制,隶属如故。
  民国元年(1912)废湖州府,两县直隶于省。三年(1914),省下废府州而设道,两县同属钱塘道。十六年(1927),废道制,由省直辖。二十四年(1935)9月,浙江省设9个行政督察区,德清、武康同属第一区。二十七年(1938)10月改属第二区。三十七年(1948)4月,全省设6个区,两县复属第一区;7月,全省改设9个区,德清仍属第一区(吴兴专区),武康改属第九区(临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清属嘉兴专区,武康属临安专区。1953年,临安专区撤销,武康改属嘉兴专区。
  1958年6月,武康县撤销,并入德清县,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
  1983年7月,撤销嘉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德清隶属湖州市。
  1994年5月17日,德清县县委、县政府从城关镇搬迁到武康镇。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