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校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5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校舍
分类号: G526
页数: 4
页码: 457-460
摘要: 1984年,德清县学校校舍陈旧,全县危房面积达55440平方米,占学校总校舍面积的30.4%,各学校“跃进房”、“文革房”、“简易房”不少。县政府确定把解决中小学校危房问题作为校舍建设的突破口,把加决学校危房修缮改造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并把改造学校危房列入各乡镇年度考核内容。县政府由分管副县长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乡镇由镇长领导这一工作。县政府搞好专项补助,采用一次性追加经费和奖励性的办法,鼓励乡镇、村级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校舍修缮。1988年,全县各乡镇共筹措教育经费223.1万元,修复校舍4862.5平方米,其中排除危房2591.4平方米。通过全县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五年的努力,学校危房只剩下328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0.14%。
关键词: 德清县 教育 校舍

内容

1984年,德清县学校校舍陈旧,全县危房面积达55440平方米,占学校总校舍面积的30.4%,各学校“跃进房”、“文革房”、“简易房”不少。县政府确定把解决中小学校危房问题作为校舍建设的突破口,把加决学校危房修缮改造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并把改造学校危房列入各乡镇年度考核内容。县政府由分管副县长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乡镇由镇长领导这一工作。19841988年,解决学校危房问题采取分级负责的办法,及时修缮校舍。县政府搞好专项补助,采用一次性追加经费和奖励性的办法,鼓励乡镇、村级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校舍修缮。1988年,全县各乡镇共筹措教育经费223.1万元,修复校舍4862.5平方米,其中排除危房2591.4平方米。通过全县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五年的努力,学校危房只剩下328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0.14%。
  1989年,全县各乡镇基本排除了学校危房55000平方米,新建校舍38298平方米。1984—1989年,全县改造教学楼62幢、学生宿舍楼4幢,拆建村校112所,使学校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校舍建设工作中主要任务是改造破旧校舍,达到校校“六配套”(指校舍、课桌椅、操场、校门、围墙、厕所的配套)。县政府连续下发了《关于中小学校舍建设管理的若干规定》、《德清县中小学破旧校舍改造规划》和《关于印发〈德清县村校改造若干规定〉的通知》,建立了补助、奖励制度,调动乡镇、村两级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完小、村校的改造进度。
  至1992年底,全县基本完成破旧校舍的改造工作。1990—1994年,全县新建校舍11.58万平方米,改造村校108所,完成了德清一中学生宿舍楼、德清四中学生宿舍楼、德清三中综合实验楼、莫干山学院等工程项目。新建的武康逸夫小学和县成人文化教育中心均于1994年投入使用。
  1994年起,加快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和县属学校建设步伐。县政府把新建5所乡镇中学的教学楼作为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县政府与高林乡、钟管镇、徐家庄镇、下舍镇、秋山乡签订了落实责任书,共计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1993—1994年,雷甸、钟管、上柏、城关、油车、下舍等乡镇共为教职工建房259套,改善了部分教师的生活条件。
  1995年,新建三合、城关、莫干山等6所中学的教学楼和上柏小学等10所小学的教学楼,其中武康东风村投资180万元新建的东风小学成为全市第一流的高标准农村小学。同时广泛发动全社会以及境外人士捐资助学。1993年以来,境外人士沈炳麟先生先后4次捐资64.7万元,用于建造新联小学,三合四都、沿河、大赛3所村小和高桥乡天皇殿小学。邵逸夫先生捐资港币50万元建造了逸夫小学。闻儒根先生捐助10万元,用于建造士林白彪村校。
  1996年,全县新建校舍35616平方米。同年9月,县机关幼儿园园舍竣工并投入使用,德清二中综合楼、南路中学教学楼、士林成校教学楼投入使用,钟管成校、武康成校、莫干山成校、秋山中心学校启用了新校舍。
  1997年,全县学校校舍面貌进一步改观。中小学、成校、幼儿园占地面积已达到8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38.9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扩建校舍32万平方米,投入基建资金2400余万元。德清高级中学一期工程、德清四中综合楼、钟管中学教学楼、武康小学教学楼等重点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德清一中综合楼、职高综合楼、下舍中学综合楼、高林中学综合楼、钟管小学教学楼、秋山小学教学楼等相继动工兴建。教职工住房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全县共竣工教职工住宅192套。
  1998年,全县中小学、成校、幼儿园占地面积达到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扩建校舍2万余平方米,投入基建资金1818万元。德清一中综合楼、职业中专综合楼、秋山中心小学教学楼、钟管中心小学教学楼、下舍中学综合楼、高林中学综合楼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市镇中、武康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县属重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德清一中体育馆、洛舍中学综合楼、清溪小学教学楼、城关中心小学教学楼等相继动工兴建。全县共竣工教职工住房85套。
  1999年,全县中小学、成校、幼儿园占地面积达到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扩建校舍2.9万平方米,投入基建资金2200万元。新市镇初级中学一期工程、德清一中体育馆、洛舍镇中心学校综合楼、清溪小学综合楼、城关中心小学教学楼等工程竣工并投人使用。高桥镇初级中学、士林中学搬迁工程也相继动工。教职工住房进一步得到改善,一年中,全县共兴建教职工住宅92套,城镇教职工住房成套率已达76.19%。
  2000年,投入校舍基建资金3300万元,新建校舍4.4万平方米。德清二中、高桥中学、士林中学、三桥小学顺利搬迁至新校舍。
  2001年,学校校舍建设全年投入资金3620万元,竣工校舍面积2.2万平方米。筏头中学顺利搬迁,二合中学教学综合楼、洛舍中心学校教学综合楼、钟管中学学生宿舍楼、新市镇中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
  2002年,投入校舍建设资金7500万元,新建校舍9.5万平方米,其中竣工2.5万平方米。德清三中搬迁至新校舍。钟管综合高中、千秋外国语学校、德清高级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县中小学第一轮布局调整基本完成。
  2003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被列为重点工作,全年完成校舍建设投资15097万元,竣工面积73254平方米。德清职业中专投资达6000万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的新校区投入使用,德清职业中专顺利搬迁。新建德清一中工程开始建设。
  2001年,新建校舍总面积121731平方米,完成投资2.0716亿元。其中,新德清一中占地201亩,按54个班规模设计,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县实验学校征地110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总投资5500万元。这两所学校新校区均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另外,千秋外国语学校综合楼、县综合高中宿舍楼、洛舍中心学校食堂、下舍中心学校食堂、德清高级中学综合楼均已竣工,中利达外国语学校、上柏幼儿园均完成整体新建。全县高中段学校均完成新建扩建工作。
  2005年,学校建设项目达12个,资金投入达2615万元,建筑面积23044平方米。新市职高教学楼、新市中心小学综合楼、新市士林小学综合楼、新市中心幼儿园综合楼、千秋外国语学校行政图书楼、筏头中学学生宿舍楼、三合中学学生宿舍楼均投入使用,为全县农村的教育均衡化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