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36
颗粒名称: 一、发展概况
分类号: G40-03
页数: 3
页码: 419-421
摘要: 德清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德清县教育委员会教科室。1991年7月,县教委建立教科室,教科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兼任,教科室未设专职人员,教育科研工作由各科教研员兼管。1997年10月,成立德清县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室副主任唐天民兼所长,教科所与教研室合署办公。1999年7月,教科所独立办公,配专职教科人员两名,所长嵇瑞芳。1999年11月,更名为德清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德清县教育局的一个事业科室,办公地点在县电大综合楼二楼。至2005年12月,教科所专职人员增至4人,所长厉正孚。莫干山初级中学和逸夫小学被评为市教科先进集体。
关键词: 德清县 教育科研 发展概况

内容

德清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德清县教育委员会教科室。1991年7月,县教委建立教科室,教科室主任由教研室主任兼任,教科室未设专职人员,教育科研工作由各科教研员兼管。1997年10月,成立德清县教育委员会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室副主任唐天民兼所长,教科所与教研室合署办公。1999年7月,教科所独立办公,配专职教科人员两名,所长嵇瑞芳。1999年11月,更名为德清县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德清县教育局的一个事业科室,办公地点在县电大综合楼二楼。至2005年12月,教科所专职人员增至4人,所长厉正孚。自1997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有60余所学校建有学校教科室,任命学校教科室主任,具体管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学校内部科研档案,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制订学校科研发展规划,组织省、市、县各类课题研究活动。
  1996年,县教育科研课题组的《新形势下深化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和德清三中的《加强对在校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获省三等奖,县教师进修学校许巍老师的《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自然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获市教科二等奖。莫干山初级中学和逸夫小学被评为市教科先进集体。为了加强对教科工作的领导,各校纷纷建立、健全教科组织,清溪小学、逸夫小学还建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教科室。
  1997年,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逸夫小学的《开展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实验与研究》获省等奖,《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获市二等奖,逸夫小学还被评为省教科先进集体。全县承担了2项全国科研课题(分别由清溪小学、逸夫小学承担)2项省级课题(分别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承担),8项市级课题,66项县级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已有72所。
  1998年认全县承担了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分别由县教研室、清溪小学、逸夫小学承担),11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其中普通中小学承担的省、市级课题共23项,承担研究的学校占全县中小学总数的26.1%。全县各中小学承担县级课题63项,承担研究的学校占全县总数的74.6%。县教科所组织19971998年县级教科成果评比,评出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
  1999年,聘请了18名既有教育教学理论又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教科研骨干为县兼职教科员,成立了德清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学校也建立了教育科研组织,并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各学校共承担县级课题40项、市级课题10项、省级课题7项、国家级课题3项,其中莫干山小学的《少先队社社会活动的组织与实践》获1998年度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等奖。逸夫小学、莫山小学被评为市级(1997—1998)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德清高级中学被命名为市级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2000年,德清县教委荣获“1999年度省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逸夫小学、清溪小学被湖州市教委命名为市级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德清一中荣获“1999年度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嵇瑞芳和德清高级中学施剑儒荣获“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德清一中的省级课题《高中选修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德清高级中学的省级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学德育研究》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县教科所的《减负增效调杳报告》和逸夫小学的《常识课课型研究》获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同年4月,县教科所组织邀请关专家对、1999年度县级各类课题进行了鉴定和评比,评、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等奖21项。同年还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4项,市级课题20余项。县级课题立项84项,编写出版《德清教育》2期。组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科研骨干参加省级培训40余人次,组织全县各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00余人次。
  2001年,教科所承担的《构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县机关幼儿园承担的《城镇幼儿玩沙游戏的实验研究》和德清高级中学承担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与教’新模式探究》,均获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德清一中原获省一等奖的省级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又获省“九五”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雷甸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验的先进经验在《光明日报》头版作了报道。市级规划课题获奖26项,教育学会学术系列课题结题(论文)获国家级奖38项,省级奖158项。省级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实验方案》在杭州通过专家论证。德清一中的《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在全市高中学校推广,机关幼儿园的《示范幼儿园科研科学化管理》在全市幼儿园推广。机关幼儿园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武康中心学校、武康幼儿园被命名为省活动课程研究会实验学校。
  2002年,全县呈现出良好的教科研局面,省级课题结题6项,市级课题结题19项。2项(《农村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农业气象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荣获省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17项获市优秀科研成果奖。县级课题研究质量明显提高,完成县级课题研究结题7()项,评出一等奖15项,二奖24项,等奖31项。县机关幼儿园《城镇幼儿玩沙游戏的实验研究》在全市3县4区50余所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含上等级幼儿园)中推广。德清一中承办了全市研究性学习现场会。武康幼儿园成为华东地区第二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德清一中、德清二中、逸夫小学、机关幼儿园被省教科院命名为省教科研百强学校。
  2003年,全县教育科研的氛围越来越浓,教育科研的层次步步提升。德清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德清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理与研究》两个课题均荣获国家教育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农业气象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索养的研究》和《小学常识课课型与教法研究》课题均获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农村初中学生认知特点与语文学科策略研究》和《在农业气象科技活动中提高学生科学索养的研究》三项科研成果在全县学校内推广。教育科研园地进一步繁荣,全年编印《德清教育科学》6期。以科研培养教师取得成果,省级“教改之星”评选中不有3人获奖,其中1人获金奖,市市级“教改之星”评选中有4人获奖。德清一中、洛舍中心学校,雷甸小学、、德清二中4所学校用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在省教育学会召开的“适应时代要求,创建特色学校”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2001年,新市完全小学和武康幼儿园通过市验收,被确定为湖州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钟管中心学校、高桥中学、新市中心小学和勾里中心学校被确定为县级教科研实验基地。武康镇成校的研究课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导航式”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县机关幼儿园的研究课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干预与小班幼儿参与面的实践与研究》荣获上海市教科院组织的“黄浦杯”长二角教育发展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顺利地完成1与德清县融入杭州都市圈相关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和《德清县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情况》两项调研报告。全县开发校本课程12种。教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有9项省、市优秀科研成果在全县推广。
  2005年,全县省、市规划课题结题35项。《农村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荣获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构建探究性学习整体推进新模式》荣获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利用本土资源区域性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荣获2004年度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获2004年度湖州市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25项;获2004年度湖州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等奖3项。县级课题研究结题91项。清溪小学、逸夫小学、机关幼儿园、新市镇完全小学、武康幼儿园、德清高级中学等6所学校通过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复查验收。中利达外国语学校、中心幼儿园、实验学校、英溪小学通过验收,被确定为县级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全县有6项省、市获奖的优秀科研成果在县内进行推广。成功举办省市级《农村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推广研讨会,该成果在2005年《上海教育科研》第七期上发表。德清县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在湖州市教育科研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