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3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卫生
分类号: R193
页数: 4
页码: 405-408
摘要: 同年,由于学生的患肝炎率呈上升趋势,县教委、县卫生局发出《关于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预防肝炎的紧急通知》,各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把饮食卫生关,预防肝炎。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卫生课,卫生课的教师由县教委、县卫生局统一培训后担任。县政府对学校卫生工作尤为重视,为创建国家“农村卫生示范县”,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德清县政协妇幼组赶赴洛舍镇对191名幼儿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向全县作了通报。全县中小学生统一进行大便检查,给粪检为阳性的学生普遍服驱蛔药,农村学生服驱蛔药率在7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对学生分期分批进行口腔检查。
关键词: 德清县 卫生教育

内容

1988年,全县各中小学执行县教委《关于建立学校卫生档案和学生健康体检的通知》精神,系统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统一使用《中、小学体质健康卡片》。同年,由于学生的患肝炎率呈上升趋势,县教委、县卫生局发出《关于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预防肝炎的紧急通知》,各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严把饮食卫生关,预防肝炎。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和《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的岗位职责》,各学校把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加强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教室采光;按卫生要求调整课桌椅高度;指导学生避免长时间用眼,加强文体活动,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安排学生经常调换课堂座位等。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卫生课(每周一课时),卫生课的教师由县教委、县卫生局统一培训后担任。
  1989年,德清县制定了《德清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各学校进一步健全组织,加强学校对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县政府对学校卫生工作尤为重视,为创建国家“农村卫生示范县”,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德清县政协妇幼组赶赴洛舍镇对191名幼儿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向全县作了通报。全县中小学生统一进行大便检查,给粪检为阳性的学生普遍服驱蛔药,农村学生服驱蛔药率在70%以上。同年8月,国家九部委发出了《关于开展“爱牙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县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发动有关专家、口腔卫生工作者撰写宣传资料,搞好咨询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对学生分期分批进行口腔检查。各中小学着重加强对儿童牙病的防治和保健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天天刷牙。
  1990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这是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法规,是指导学校卫生的重要依据。各校结合本地实际,对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排查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县教委组织力量对各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1991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做好近视眼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小学大力开展“防近”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防近”工作责任到人,防治措施到位,督导评估列项。同年,县卫生防疫站和乡镇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到学校进行学生体格检查,受检人数为20419人,其中中学生10249人,占应检中学生数的92.5%。中学生视力不良者为2398人,占体检人数的23.4;龋齿者为1554人,占体检人数的15.2%;肝脾肿大者为236人,占体检人数的2.3%。受检小学生10170人,占应检小学生数的84.80;龋齿者为4634人,占体检人数的45.6%;视力不良率为6%;肝脾肿大者占体检人数的1.5%。体检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常见病以视力不良、龋齿为最多见,肝脾肿大也占一定的比例,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同年,县教委在中小学教育目标责任制考评中,提出初中学生近视率应控制在15.1%以下,小学生近视率应控制在9.7%以下。
  1992年,学校均配备了兼职和专职保健教师,县教委组织对保健教师进行培训。各校制定实施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和卫生检查制度。同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县教委按规定加强了对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管理。将校园环境建设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进一步改善学校设施,原有的学校厕所改为蹲坑。
  1993年,为加强学生饮食卫生工作,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省教委下发《关于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对学生食用的食品必须检验合格,同时加强对学生食品卫生知识的教育。全县组织检查学校内经营部、食堂等卫生状况,取缔校内不合格小商贩(摊)。
  1994—1995年,注重学校食堂卫生工作的管理,要求各校必须建立学校食堂卫生制度,并对师生膳食、炊事员健康检查、食品存放、消毒隔离、灭鼠灭蝇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清溪小学、武康高级中学等10所学校都聘请了有资格证书的厨师。
  1996年,全县举办了校医和保健教师培训班。同年9月,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青春期人口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教育中的重点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县建立了卫生评估制度。
  1997年,县教委、县卫生局、县总工会、县妇联联合发布文件,规定“儿童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5月,县卫生防疫站对全县教职员工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7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制定了《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全县各中小学全面实施。
  1998年,德清县制定了《学生综合监测,预防性体检、驱虫收费的标准》.严格对、学生集体使用药品和食品的管理,重申凡学生集体使用的药品,必须报县教委审批。重新制定了学校卫生工作制度。
  1999年,德清县实施湖州市教委制定的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评估细则,并对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评估内容为:(1)学校建立爱国卫生组织有计划有落实;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并将体检结果通知家长。(2)学生的常见病和传染病有预防措施。(3)教室的采光度、课桌椅的标准符合有关规定;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4)学生视力不良率小学在15%以下,初中在30%以下,高中在40%以下。(5)卫生课有讨划、有教材、有教案。(6)食堂有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7)校内无卫生死角;厕所无恶臭,有洗手设施。县教委、县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全县各类学校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学校提出书面整改通知。
  2000年,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对新、改、扩建学校校舍在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条件等方面进行预防性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根据湖州市学生集体用餐在卫生管理、厨房卫生、生产加工过程卫生、餐饮具卫生四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对学校食堂和学生用餐的管理。
  2001年,学校在开展搞好环境卫生的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开展生物和环境保护活动。在湖州市第六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德清县雷甸小学、洛舍中心小学两项活动获一等奖,士林小学一项活动获二等奖,6所学校六项活动获三等奖。雷甸小学获优秀组织奖。同年,县教委会同县公安、卫生等部门对学校食堂和学校周边饮食店进行了综合治理。
  2002年,各学校积极参与德清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县城的活动。县教育局举办了饮食卫生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者达180人,内容涉及《食品卫生法》、食品污染及预防、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饮食卫生管理量化评分考核办法等。通过专题讲座、分发资料、播放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同年,逸夫小学、机关幼儿园、德清第一中学、城关镇清溪小学、德清县职业高级中学、城关镇中心小学、德清下业幼儿园、德清中心幼儿园、德清县商供幼儿园、城关镇成校、新市幼儿园等11个单位通过了省、市卫生先进单位的复查。
  2003年预防“非典”的非常时期,各校成立了防“非典”领导小组。根据县“非典”办、县教育局文件的要求,各校及时召开会议,传达上级防“非典”工作精神,组织师生学习有关防“非典”知识,全员关注“非典”情况。学校充分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有关防“非典”知识,学生人手一份防“非典”宣传资料,并发布告学生家长书。学校做好学生每天测量体温的工作,开窗通风,勤洗手,控制去公共场所活动等。教室、住校生寝室、食堂(包括餐具)、办公室每天消毒,并贴上“已消毒”标签;厕所每天消毒二至三次。对学校师生中的发热病人和教职工中从“非典”疫区归来人员的情况,每天必须向教育局汇报。严格加强门卫管理,一般不接待外来人员进校。在预防“非典”工作中,各校工作及时、到位,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确保了全县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004年,全面执行湖州市卫生局、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信誉度等级评选活动的通知。德清县被评为市A级示范学校食堂的有德清二中食堂、莫干山外国语小学食堂、德清县中心幼儿园食堂、新市中心幼儿园食堂、新市枫洋外国语学校食堂。同年,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开展了儿童疾病检测工作。
  2005年,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全县学校实施了大米统一招标和武康建成区学校(园)鲜猪肉配送制度。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全县学校的有关分管领导、从业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和法规培训。同年,全县部分学校有学生感染水痘,学校保健教师及时与县卫生防疫站、县教育局取得了联系,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大面积感染,确保全体学生的健康。
  德清县各学校为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01年以来,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根据“绿色学校”标准及考核办法,至2005年,全县有17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绿色学校”,其中雷甸中心小学、远望幼儿园、德清二中、德清三中、清溪小学、德清一中、德清县机关幼儿园、德清高级中学为省级“绿色学校”,新市小学、新市中心幼儿园、三合中学、下舍中心学校、钟管镇中心学校、新市镇中心小学、上柏中学、高桥中学、新市镇中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