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14
颗粒名称: 一、发展概况
分类号: G725
页数: 4
页码: 368-371
摘要: 德清县农民业余教育主要形式和内容已从基本扫除文盲逐步发展到农民技术培训。根据本地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短训和轮训,以及岗位职务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农民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与标准,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发展成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各乡镇成校在农民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扫盲教育、实施“燎原计划”、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农科教结合项目推广到农村社区教育试点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全县11个乡镇已实施“燎原计划”,以此推动全县科教兴农工作。
关键词: 德清县 农民教育 发展概况

内容

德清县农民业余教育主要形式和内容已从基本扫除文盲逐步发展到农民技术培训。根据本地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短训和轮训,以及岗位职务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农民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与标准,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发展成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各乡镇成校在农民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扫盲教育、实施“燎原计划”、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农科教结合项目推广到农村社区教育试点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8年,认真落实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农民教育的重点是进一步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做好扫盲复查工作,研究实施“燎原计划”。
  1989年,德清县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也是浙汀省实行普、职、成三教沟通的试点县之一。
  1990年,全县分步实施“燎原计划”,以高林、钟管、洛舍、城关、南路五乡镇作为全县“燎原计划”试点乡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十项标准。同年8月10日,德清县成校教师程伟、朱全观、吴凯胜应省长沈祖伦邀请到省政府进行座谈,并汇报“燎原计划”实施情况。
  1991年,全县办起了7所乡镇成校,19所乡镇成教中心。各乡镇都开展了农业培训。全县确定10个科技兴农重点项目,努力办好10所乡镇成校,为农业生产服务。围绕“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吨粮田工程”,开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第二批实施“燎原计划”的6个乡镇的项目进行调整,以迎接国家教委对德清县的评估验收。德清县教委制定了《德清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职干部岗位考核评比办法》。
  1992年,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在办好农村成校的同时,县成校开办了中专“农广”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全县11个乡镇已实施“燎原计划”,以此推动全县科教兴农工作。建立示范村44个,农业专业联系户1538户。依靠乡镇农办、科协、乡镇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100多名,开办各类培训和专题讲座,使18569人次的青年农民至少接受一门技术培训。全县有丝绸、早园笋开发、特种养殖等34个基地,共创值4100多万元,获纯利580多万元。南路乡和钟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分别被评为全国实施“燎原计划”先进集体、全国先进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993年,各乡镇成校在农民教育中拓宽办学思路,办起12个成入中专班,开设了农村财务、乡镇企业管理、林业管理、畜牧兽医等专业。全县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000人次。“燎原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开展,秋山乡早园笋开发成果突出,引起省教委、县科委、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该乡成立服务公司,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994年,自实施“燎原计划”以来全县农民教育共培训16.8万人次,受训学员不同程度地受到文化知识和农村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培训。如高林成校,为方便农民学实用技术,录制了20多套种养业的录像片,下村串户上门送教30多次,使200多名农民受到教育。士林镇成校针对当地农民养蛋鸭缺乏技术问题,赴江西、绍兴等地请教,自编了《蛋鸭饲养技术资料》,通过培训推广,全镇已养蛋鸭30万只,获利200多万元。“燎原计划”试点乡镇扩大到19个。秋山乡成校早园笋开发的经验得到大力推广。德清县农科教结合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教委、省教委的充分肯定。
  1995年,加强乡镇成校基地建设,全县21个乡镇已全部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乡镇成校“两班两室”实现率在60%以上。以县成教中心为龙头,办好4个示范乡镇成校。全县各乡镇都实施了“燎原计划”,全年培训农民22700人次,并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不同期限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一优两高”农业服务。
  1996年,乡镇成校承担了农村企业职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举办“农函大”2个班和“绿色证书”3个班。全县有65个“燎原计划”项目得到推广,实验基地达2.4万余亩。武康镇、钟管镇、莫干山镇易地新建了成校。钟管、武康、士林、莫干等4所成校通过了湖州市教委组织的省一级成校验收。
  1997年,全县21所乡镇成校继续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的办学方向。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158名,使全县青壮年非盲率达99.26%。各乡镇上报农科教(“燎原计划”)项目69个,经县农科教部门研究确定了15个县级重点项目并进行试点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柏、高林、新市成校达到省二级成校标准,秋山成校达到省三级成校标准。
  1998年,积极实施“燎原计划”并与农科教结合。德清县被确定为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之一。县政府与省农科院在高桥镇湖墩村召开了全省农科教现代化蚕业园区现场会。新立项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项目23个,其中14个确定为县级重点项目。
  1999年,农村成人教育坚持以科教兴农为抓手,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武康镇、钟管镇、士林镇、南路乡经市教委等6个部门考评,成为湖州市实施“燎原计划”示范乡镇。经省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审核,德清有9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县政府表彰、奖励了高桥镇湖墩村《蚕桑新品种推广示范》等19个农科教重点项目。
  2000年,成人教育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民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中,进一步加强了乡镇成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县教委对各乡镇成校工作目标、校长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并在莫干山区域性成教中心和新市镇成校开展终身教育体系的试点。三合乡实施的《青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是全省28个重点项目之一。经县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审核,批准下舍镇《花卉苗木基地》等16个项目为县级农科教重点项目。全县有农科教基地13739亩,示范户340户。全年共培训10251人次。省农科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上半年到武康、士林、高桥、三合4个乡镇实地指导农科教实施项目。武康镇对河口东风村成校被评为首批市级示范性村成校。钟管镇成校普、职、成教育沟通办学为全国之首。教育部郭春鸣副处长等领导于5月31日至6月2日,对德清县进行了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教育调研。同年12月,德清县被评为全国“百千万工程”农科教结合示范县。
  2001年,加强了对乡镇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完善了乡镇成校月工作计划和月工作实绩上报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学历教育的发展。新市镇成校被确认为省一级成校,下舍镇、洛舍镇成校被确认为省三级成校。武康、城关、新市、士林、钟管等成校与19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班。经县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实施钟管镇人民政府的《“清溪牌”德清花鳖养殖》等20个县级农科教重点项目。实施省、县、乡镇农科教项目45个,示范户429户;培训12421人次。同年8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柴松岳陪同下,视察了三合乡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青虾养殖示范基地。
  2002年,在浙江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和湖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德清县教育局介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工作经验。省、市领导和北京、江苏等地成人教育考察团,考察了德清的成人教育。《新农村》杂志、省《农科教结合简报》、《湖州日报》、《莫干山报》和县电视台等都对德清县农村成人教育进行宣传报道。根据德清实际,制定了《德清县农科教结合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公布了17个示范项目。同年,评出了德清十大农科教项目,其中3个被列为省级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一个为省“金桥项目”。士林成校、莫干成校入选省100个(县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2003年,农村成人教育以项目为抓手,以培训为突破口,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长班与短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当年,全县16所成校全部办理了办学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职教学会农村教育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等领导和兄弟学校同行多次考察德清县成人教育。全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项目和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的管理,审核县级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21个。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等部门对7个乡镇的17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同年,在武康成校召开了湖州市“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项目总结交流会。
  2004年,全县乡镇区域调整,成校从16所撤并成11所。通过成校等级复评、农民技能培训、农科教结合工作、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扩大了基地,增加了设备。新市成校和钟管成校被评为湖州市2004年度成人教育先进学校,武康成校被评为湖州市2004年度“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先进集体。农民培训由政府埋单,通过部门之间合作,乡镇领导协调,成校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县教育局作为德清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牵头单位,做好该项工作,采取了“八个统一”的措施,成立了县和乡镇两级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办法》,确认了11个培训基地。全县预备劳动力培训的工种为计算机、汽修、电工、旅游、烹饪、服装设计与制作、花卉苗木、种植技术等8个专业。自编了8个专业的教学大纲、8种培训教材、16套模拟试卷和8套考核试卷,并建立了职成教联合培训师资库。《八个统一、办求实效——德清县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纪实》发表在《中国农村教育》杂志上。在省职成教协会成教分会常务理事会上,德清县作为湖州市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2005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农训”工作的相关补助政策,促进“农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失地农民4016人次,培训富余农村劳动力4061人次,培训人数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39.55%。全县成校共获得县财政补助305万元。经过验收,新安、洛舍成校被确定为省一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钟管、新市成校被命名市区域性中心成校。同年,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等部门对19个农科教结合项目进行了验收,通过审核和评定,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鼓励奖5个,并对获奖项目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3000元、1000元的奖励。钟管成校的《丰羽鸽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市第二批“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优秀示范项目,武康成校《早园竹多年覆盖衰败林地复苏改造》获省“金桥工程奖”。12月25日,《人民日报》第六版“新农村”栏目,以《早园笋:只认温度不认季节》为主标题报道了武康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科教方面的事迹。新市成校的《Sm3父母代樱桃谷鸭的繁殖与推广》、武康成校的《吊瓜“五化”种植的探讨与推广》被列为湖州市第三批“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项目。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