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1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分类号: G71
页数: 4
页码: 356-359
摘要: 全县办全日制班的职业学校有12所县职业高中、县技工学校、德清四中、德清三中、德清二中、城关成教中心、洛舍成教中心、梅林成教中心、下舍成教中心、高林成教中心、新联成教中心、三桥成教中心。1988年新成立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并与县技校合并,划归县教委主管。是年,首次突破只招收城镇户口学生的框子,招收了部分农村学生。职业中学和县技工学校,努力把学校建成既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实体,又是示范性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建立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被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县第二职业高中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
关键词: 德清县 职业教育 发展概况

内容

1988年,德清县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办学单纯为升学转到为振兴和发展本地经济,培养劳动致富的人才,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的方向,逐步形成行业配套,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县办全日制班的职业学校有12所县职业高中、县技工学校、德清四中、德清三中、德清二中、城关成教中心、洛舍成教中心、梅林成教中心、下舍成教中心、高林成教中心、新联成教中心、三桥成教中心。学制一年、两年或三年,开设专业有企业管理、电子电工、机电、英语、烹饪、文秘、服装等十多个,全县招职业高中学生395人。1988年新成立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并与县技校合并,划归县教委主管。是年,首次突破只招收城镇户口学生的框子,招收了部分农村学生。职业中学和县技工学校,努力把学校建成既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实体,又是示范性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建立教学生产实习基地。
  1989年,职业教育重视对广大青年就业前的岗位培训,加速输送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把创办和办好“2+1”、25+05”、“2.5+0.5”+1”等不同形式的职业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意本地区经济工作的规划和重点,加强了横向联系和相互协作,学以致用地开设专业。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被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同年,该校与嘉兴农校联办畜牧兽医中专班。
  1990年,职业教育从到面,初步形成了全县职业教育网络。县技工学校办学十年培养了400多名中级技术工人。县职业高中、德清四中职高班,培养了785名职业高中毕业生其中城镇职高毕业生62.6%被企业优先录用,农村职高毕业生78.7%得到录用。县职业高中是全县规模最大的职业类学校,该校立足于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办农口专业,加强实践、实习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逐步使学校成为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试验中心和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1991年,为振兴德清县经济,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县举办了职业教育和劳技教育的成果展览。
  1992年,县教委举办了五期劳技教师专业培训班。在初中继续开设了“2+1”和“2.5+0.5”的职业教育分流班,开设缝纫、果木栽培、烹饪、电子电器、种植养殖等专业。加强县职业高中、德清四中职高部和五个乡镇3+1”职业班的建设。当年县职业高中毕业生共181人。根据德清经济建设和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了企业管理、商业营销、财务会计、公关文秘等15个专业,面向全市招收了职业班学生282人。县职业高中办学机制日臻完备,被省教委定为重占扶持发展的学校。国家教委确定德清县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1993年,全县职业高中毕业学生297人,招生318人,县技工学校毕业学生38人,招生80人;“3+1”职业班毕业学生28人,招生155人。
  1994年,成人教育中心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中学举办的职业教育班,纳入全县职业教育统筹规划。改革职业高中招生办法,进行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试验,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各类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数之比为1.56∶1。根据县“八五”规划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办学要求,集中力量办好县农职业高级中学,同时积极实施高中分流。
  1995年,全县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段教育。因初中开设的“2+1”和“2.5+0.5”职业教育分流班受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经费等限制,要求读职业类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分别进入德清技工学校和全县各职业类学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9%,比1994年提高10个百分点。办好省示范性职业高中——德清职业高中,积极创造条件升为职业中专,同时办好钟管镇第二职业高中。全县共有职业高中学校6所,14个专业,在校学生768人。
  1996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554人,其中职业高中410人,普通中专592人,初中中技325人,成人中专普通班227人,占整个高中段招生数的64%%,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之比为1.78∶1。职业类学校在校生达2615人,占整个高中段在校人数的52.6%。省教委同意本县新建职业成人中专和县第二职业高中、县党校职教部。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法》,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决定由县教委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教育、工业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在县教委设立县职业教育办公室。
  1997年,全县共有职业高中6所(不包括乡镇成校所办职业班),在校学生25个班1071人,其中1997年招生643人。原城关镇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划归县职业高中使用并新建综合大楼。经省教委批准,县职业高中于1997年8月起升格为德清县职业中专。县政府制定了《德清县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1998年,全县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所,即县职业中专、县技工学校、县第二职业高中、县城关职业高中、县武康职业高中、县党校职教部、农机化培训学校,在校生达到了58班2381人。县职业中专4600平方米的综合教育大楼落成使用,学校规模从原有的16个班扩大到24个班。该校的电子电工、机械两个专业被湖州、市教委确定为市级重点骨干专业。县教委加强了对各职业类学校的专业设置的统筹,并成立了县成职教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了首届全县职业类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999年,县职业中专通过了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其中机械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县职业中专、县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机械专业分别被评为湖州市的骨干专业。县职业中专、县第二职业高中、城关职业高中分别达到市教委教学常规达标AAA级、AA级和A级。通过招生咨询、招生宣传、春季班招生等,完成招生825人,完成率83.3%。全县成立了成职教9个教研大组,评选了首届“教坛新秀”和“教学中坚”,开展了教育教学常规大检查。1999年,全县职教类学校有91名学生参加高等职业院校考试,64人上线,比1998年增长了7倍之多,上线率达70.3%。县职业中专烹饪专业的杨伟礼成绩为全省第一名。
  2000年,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实施了职教类春季班和综合改革实验班招生,开展了“3+2”五年制职业教育高等职业班和“2+3”五年制远程教育大专班试点。县第二职业高中还招收了3个普通高中班,进行了普、职、成三种教育形式沟通的尝试。县技工学校升格为湖州市技工学校。职教类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积极实施职教类文化课会考、专业课统考、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全县173名学生参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考试,123人上线,上线率达71.1%
  2001年,县职业中专从城关搬迁到武康的工作已启动。县第二职业高中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职教类招生实行春季招生与秋季招生相结合,春季招生476人。中等职业类招生共计1902人,初中毕业生升人高中段达82.58%,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比达到1∶1.13。职业学校加强了师生技能训练,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多媒体竞赛三等奖1人次,省机械CAD)竞赛二等奖3人次。在湖州市第五届师生技能节上,获取了13个项目中的4个团体一等奖,1个团体二等奖和5个团体三等奖,个人获奖53人次,是历年来获得的最佳成绩。全县开展了首届技能竞赛活动,共开设了10个大类17个项目的竞赛,时间跨度5个月。各职业学校重视教育科研下作,县职业教育教研室聘请了市职教教研室为各校课题进行了论证分析。在第三届湖州州市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3个。当年,220名考生参加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升学考试,208名上线,上线率94.55%。
  2002年,职业教育认真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湖州技工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技工学校。县综合高中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被作为2002年县委、县政府九件实事之一。县职业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烹饪专业和湖州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湖州市示范专业。全年职业教育招生2682人,职业类招生继续实施“3+2”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班、“2+3”远程教育大专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模式。县职业中专学生徐国敏、杨伟代表浙江省参加在长春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生烹饪和计算机竞赛,徐国敏获得烹饪比赛全国一等奖,杨伟获得计算机比赛优胜奖,实现了湖州市中等职业类学生参加全国竞赛获奖零的突破。
  2003年8月,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到武康镇北湖街440号,新校区投入资金90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县综合高中新征地120亩,占地面积达到160亩,建筑面积已达到1.6万平方米。湖州技工学校、士林成校和乾元职业高中也新征了土地,增添了新设备。当年,职教类学校招生3452人,其中春季招生1580人。县职业中专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县综合高中通过了省三级重点综合高中的评估,县职业中专的机电技术应用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全县职业教育围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个宗旨,以培养应用、实用型初、中级人才为目标,坚持德清县“强工业、精农业、兴三产、扩城市”发展战略实际,制定了以机械、电子、烹饪、餐饮、服装、计算机等专业为龙头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中形成特色,打出品牌。
  2004年,职业中专和湖州技工学校成为浙江省首批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并获奖励经费200万元。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三大热点工作(产教结合、订单招生、东西部联合办学)上试点成功。县职业中专成立了职业教育实验厂,在数控技术应用及电子电工两个专业进行教改实验和产教结合试点,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创收15万余元,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赞扬。新市成校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职高、青海省湟中县湟中职高进行了联合办学,为探索东西部联合办学双赢模式积累了经验。县教育局负责人及有关成校代表参加了中国成教协会在江苏举行的2004年东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交流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县职业中专与湖州浙北大酒店、湖州国际大酒店、湖州天煌大酒店、德清莫干山大酒店、德清南方大酒店、县保安公司、新加坡丽星邮轮等单位签订了合同,开设5个订单培养班。职业中专烹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专业被评为湖州市示范专业。参加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生有312人,上线233人,上线率72.6%
  2005年,湖州技工学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省发改委批准升格为湖州技师学院。新市成校经湖州市教育局批复,筹建了新市职业高级中学。县职业中专被批准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类学校继续实行春、秋二季招生,招生2500余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之比达到1∶1.01。县职业中专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健康促进学校铜奖,该校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工被评为市示范专业。全县有1566名职业高中学生通过了国家中、高级技能鉴定。全县升入高等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有356人。在湖州市首届十佳“职教之星”的评比中,县职业中专、湖州技师学院、县党校职教部各有一名毕业生榜上有名。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