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职教类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1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成职教类教育
分类号: G729.2
页数: 28
页码: 356-383
摘要: 全县办全日制班的职业学校有12所县职业高中、县技工学校、德清四中、德清三中、德清二中、城关成教中心、洛舍成教中心、梅林成教中心、下舍成教中心、高林成教中心、新联成教中心、三桥成教中心。1988年新成立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并与县技校合并,划归县教委主管。是年,首次突破只招收城镇户口学生的框子,招收了部分农村学生。职业中学和县技工学校,努力把学校建成既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实体,又是示范性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建立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被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县第二职业高中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
关键词: 德清县 成人 教育

内容

第一节 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1988年,德清县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办学单纯为升学转到为振兴和发展本地经济,培养劳动致富的人才,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的方向,逐步形成行业配套,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县办全日制班的职业学校有12所县职业高中、县技工学校、德清四中、德清三中、德清二中、城关成教中心、洛舍成教中心、梅林成教中心、下舍成教中心、高林成教中心、新联成教中心、三桥成教中心。学制一年、两年或三年,开设专业有企业管理、电子电工、机电、英语、烹饪、文秘、服装等十多个,全县招职业高中学生395人。1988年新成立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并与县技校合并,划归县教委主管。是年,首次突破只招收城镇户口学生的框子,招收了部分农村学生。职业中学和县技工学校,努力把学校建成既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实体,又是示范性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建立教学生产实习基地。
  1989年,职业教育重视对广大青年就业前的岗位培训,加速输送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把创办和办好“2+1”、25+05”、“2.5+0.5”+1”等不同形式的职业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意本地区经济工作的规划和重点,加强了横向联系和相互协作,学以致用地开设专业。县成人文化技术中心学校被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同年,该校与嘉兴农校联办畜牧兽医中专班。
  1990年,职业教育从到面,初步形成了全县职业教育网络。县技工学校办学十年培养了400多名中级技术工人。县职业高中、德清四中职高班,培养了785名职业高中毕业生其中城镇职高毕业生62.6%被企业优先录用,农村职高毕业生78.7%得到录用。县职业高中是全县规模最大的职业类学校,该校立足于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办农口专业,加强实践、实习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逐步使学校成为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试验中心和科技推广服务中心。
  1991年,为振兴德清县经济,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全县举办了职业教育和劳技教育的成果展览。
  1992年,县教委举办了五期劳技教师专业培训班。在初中继续开设了“2+1”和“2.5+0.5”的职业教育分流班,开设缝纫、果木栽培、烹饪、电子电器、种植养殖等专业。加强县职业高中、德清四中职高部和五个乡镇3+1”职业班的建设。当年县职业高中毕业生共181人。根据德清经济建设和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了企业管理、商业营销、财务会计、公关文秘等15个专业,面向全市招收了职业班学生282人。县职业高中办学机制日臻完备,被省教委定为重占扶持发展的学校。国家教委确定德清县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1993年,全县职业高中毕业学生297人,招生318人,县技工学校毕业学生38人,招生80人;“3+1”职业班毕业学生28人,招生155人。
  1994年,成人教育中心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中学举办的职业教育班,纳入全县职业教育统筹规划。改革职业高中招生办法,进行学校自主招生、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试验,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使各类职业学校招生比例高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数之比为1.56∶1。根据县“八五”规划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办学要求,集中力量办好县农职业高级中学,同时积极实施高中分流。
  1995年,全县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段教育。因初中开设的“2+1”和“2.5+0.5”职业教育分流班受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经费等限制,要求读职业类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分别进入德清技工学校和全县各职业类学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9%,比1994年提高10个百分点。办好省示范性职业高中——德清职业高中,积极创造条件升为职业中专,同时办好钟管镇第二职业高中。全县共有职业高中学校6所,14个专业,在校学生768人。
  1996年,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1554人,其中职业高中410人,普通中专592人,初中中技325人,成人中专普通班227人,占整个高中段招生数的64%%,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招生之比为1.78∶1。职业类学校在校生达2615人,占整个高中段在校人数的52.6%。省教委同意本县新建职业成人中专和县第二职业高中、县党校职教部。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法》,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决定由县教委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教育、工业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在县教委设立县职业教育办公室。
  1997年,全县共有职业高中6所(不包括乡镇成校所办职业班),在校学生25个班1071人,其中1997年招生643人。原城关镇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划归县职业高中使用并新建综合大楼。经省教委批准,县职业高中于1997年8月起升格为德清县职业中专。县政府制定了《德清县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1998年,全县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所,即县职业中专、县技工学校、县第二职业高中、县城关职业高中、县武康职业高中、县党校职教部、农机化培训学校,在校生达到了58班2381人。县职业中专4600平方米的综合教育大楼落成使用,学校规模从原有的16个班扩大到24个班。该校的电子电工、机械两个专业被湖州、市教委确定为市级重点骨干专业。县教委加强了对各职业类学校的专业设置的统筹,并成立了县成职教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了首届全县职业类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999年,县职业中专通过了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其中机械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县职业中专、县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机械专业分别被评为湖州市的骨干专业。县职业中专、县第二职业高中、城关职业高中分别达到市教委教学常规达标AAA级、AA级和A级。通过招生咨询、招生宣传、春季班招生等,完成招生825人,完成率83.3%。全县成立了成职教9个教研大组,评选了首届“教坛新秀”和“教学中坚”,开展了教育教学常规大检查。1999年,全县职教类学校有91名学生参加高等职业院校考试,64人上线,比1998年增长了7倍之多,上线率达70.3%。县职业中专烹饪专业的杨伟礼成绩为全省第一名。
  2000年,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实施了职教类春季班和综合改革实验班招生,开展了“3+2”五年制职业教育高等职业班和“2+3”五年制远程教育大专班试点。县第二职业高中还招收了3个普通高中班,进行了普、职、成三种教育形式沟通的尝试。县技工学校升格为湖州市技工学校。职教类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积极实施职教类文化课会考、专业课统考、专业技术等级考核。全县173名学生参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考试,123人上线,上线率达71.1%
  2001年,县职业中专从城关搬迁到武康的工作已启动。县第二职业高中经省教育厅批准,改为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职教类招生实行春季招生与秋季招生相结合,春季招生476人。中等职业类招生共计1902人,初中毕业生升人高中段达82.58%,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比达到1∶1.13。职业学校加强了师生技能训练,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多媒体竞赛三等奖1人次,省机械CAD)竞赛二等奖3人次。在湖州市第五届师生技能节上,获取了13个项目中的4个团体一等奖,1个团体二等奖和5个团体三等奖,个人获奖53人次,是历年来获得的最佳成绩。全县开展了首届技能竞赛活动,共开设了10个大类17个项目的竞赛,时间跨度5个月。各职业学校重视教育科研下作,县职业教育教研室聘请了市职教教研室为各校课题进行了论证分析。在第三届湖州州市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3个。当年,220名考生参加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升学考试,208名上线,上线率94.55%。
  2002年,职业教育认真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湖州技工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技工学校。县综合高中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被作为2002年县委、县政府九件实事之一。县职业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烹饪专业和湖州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湖州市示范专业。全年职业教育招生2682人,职业类招生继续实施“3+2”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班、“2+3”远程教育大专班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模式。县职业中专学生徐国敏、杨伟代表浙江省参加在长春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生烹饪和计算机竞赛,徐国敏获得烹饪比赛全国一等奖,杨伟获得计算机比赛优胜奖,实现了湖州市中等职业类学生参加全国竞赛获奖零的突破。
  2003年8月,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到武康镇北湖街440号,新校区投入资金90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县综合高中新征地120亩,占地面积达到160亩,建筑面积已达到1.6万平方米。湖州技工学校、士林成校和乾元职业高中也新征了土地,增添了新设备。当年,职教类学校招生3452人,其中春季招生1580人。县职业中专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评估,县综合高中通过了省三级重点综合高中的评估,县职业中专的机电技术应用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全县职业教育围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个宗旨,以培养应用、实用型初、中级人才为目标,坚持德清县“强工业、精农业、兴三产、扩城市”发展战略实际,制定了以机械、电子、烹饪、餐饮、服装、计算机等专业为龙头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中形成特色,打出品牌。
  2004年,职业中专和湖州技工学校成为浙江省首批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并获奖励经费200万元。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三大热点工作(产教结合、订单招生、东西部联合办学)上试点成功。县职业中专成立了职业教育实验厂,在数控技术应用及电子电工两个专业进行教改实验和产教结合试点,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创收15万余元,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赞扬。新市成校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职高、青海省湟中县湟中职高进行了联合办学,为探索东西部联合办学双赢模式积累了经验。县教育局负责人及有关成校代表参加了中国成教协会在江苏举行的2004年东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交流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县职业中专与湖州浙北大酒店、湖州国际大酒店、湖州天煌大酒店、德清莫干山大酒店、德清南方大酒店、县保安公司、新加坡丽星邮轮等单位签订了合同,开设5个订单培养班。职业中专烹饪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专业被评为湖州市示范专业。参加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生有312人,上线233人,上线率72.6%
  2005年,湖州技工学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省发改委批准升格为湖州技师学院。新市成校经湖州市教育局批复,筹建了新市职业高级中学。县职业中专被批准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类学校继续实行春、秋二季招生,招生2500余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之比达到1∶1.01。县职业中专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健康促进学校铜奖,该校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工被评为市示范专业。全县有1566名职业高中学生通过了国家中、高级技能鉴定。全县升入高等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有356人。在湖州市首届十佳“职教之星”的评比中,县职业中专、湖州技师学院、县党校职教部各有一名毕业生榜上有名。
  第二节 职业学校介绍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985年9月,德清职业高中正式创办,初名为德清县农职业高级中学,地点在德清县城关镇百凉山脚下。初创时,借当时的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室开设了企业管理、英语、电子电工3个专业班,招生161人,教职工21人。1986年9月,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后面的山坡上,新校舍正式建成,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占地面积9.03亩,建筑面积2816平方米。学校在原有3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机械、护理等专业,后又增设了财会、烹饪、计算机、旅游等专业,教职工达到80多人,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1995年被省教委认定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1997年,原德清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划归县职业高中。学校开设了机械、烹饪、电子电工、计算机、财会、旅游等9大专业,有20多个教学班,近1000名学生,成为集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同年,学校被省教委与省计经委批准升格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1年,县委、县政府筹资近一个亿,在武康北湖西街原浙大莫干山学院的基础上,征地150多亩,着手易地新建德清职业中专。2003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学校紧靠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莫干山,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教育教学设施按照国家级重点学校标准配置。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5.87万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图书信息大楼、体艺馆、高标准学生公寓和标准化的运动场,还配备了计算机互联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影视录像厅、网络教室、各类实验实训室以及语言、音乐、美术、体育、艺术等专业教室,专业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学校有教职工185人,设有班级79个,在校学生3600多名。建校以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及联合办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设立培训部,与重庆大学、陕西师大合作,开展远程网络教育学历培训同时开展社会劳动力技能培训。同年,学校被确立为浙汀省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05年,被确定为数控操作工、服装车工、计算机维修、烹饪等专业的国家技能鉴定站。学校设3个部:职高部、综合高中部、培训部,有机械、电子电工、烹饪、餐旅服务、空乘航海、服装、广告美术、财贸、计算机、保安等10大类专业。其中机械、电子电工、烹饪、数控技术和计算机5大专业为湖州市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电器应用与维修和烹饪3大专业为浙江省示范专业。依托机电类专业优势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注册了德清职业教育实验厂,真正实现了产教结合。
  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以人为本和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以数控、机械、电子、烹饪、餐旅、服装、计算机等龙头专业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办学形式上以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一线的、直接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为主,同时兼顾分流型综合高中、远程网络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创办优质资源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已形成综合高中、职业中专、远程网络学历教育、培训中心等系统教育模块。职业中专第三年实行分流,对学业优秀的学生进行高职院校升学预备教育,其余的继续按专业方向进行教育培养,毕业后准备就业。远程网络学历教育,主要是针对就业一段时间后想继续深造的社会工作人员,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远程学历教育。尤其是对于已毕业工作的职业中专学生,为他们开通了继续深造的绿色通道。培训中心,主要是对社会在职人员以及工矿企业职工、下岗职工进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汀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湖州市文明单位、湖州市德育先进集体、湖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湖州市先进志愿者服务集体。2003年底,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湖州市技师学院
  湖州市技师学院是一所集学历教育、技师培训与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职业技术学院,是浙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技校。该校是国家综合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职业教育培训教材实验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又是浙江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湖州基地。
  该校坐落在德清县乾元镇(原城关镇)西郊路152号,占地60多亩,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完善。下设菱湖分校、新市教学区、临安教学点、安徽宣城教学点。在校学生3500余人,其中“3十2”大专班在校生200余人,高级工班在校生500余人。教职工近200人,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
  湖州市技师学院的前身是德清县技工学校,创建于1979年9月,开办时校址在三里塘茧站。1980年,学校搬迁到冷库招待所。1984年,学校面向县电子器材厂、新市造纸厂、县纺织厂定向招收电子器材、造纸、棉纺3个专业的学生75人。1988年,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县技工学校合并,划归为县教委主管。1994年,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搬迁到武康,县技工学校规模扩大,新建校舍、宿舍。1995年,在城关成校设教学点。1996年8月,该校划归县劳动局主管。1997年9月,县技工学校在菱湖设培训教学点(后改为分校)。1998年,德清技工学校被评为省级重点技校。2000年,经省劳动厅批准,德清县技工学校升格为湖州市技工学校。2001年,学校被定为国家劳动保障部教材实验基地。2002年,学校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5年3月,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省发改委批准,升格为湖州州技师学院。
  学校设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与驾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财会电算化、幼儿保育、餐饮管理、服装设计与加工、烹饪等15个专业。校外设有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基地。该校自198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根据专业需要,学制为2年或3年。2003年至今,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中级工学制3年,高级工学制5年,技师学制5年。学校办学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
  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坐落在钟管镇北面。前身是钟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于1985年10月。当时,学校办起了初职班、缝纫班、油漆班等业余职业班。
  1994年,该校招收了全日制计算机班,学校有4个班,90名学生。1995年12月,经市教委批准,该校改名为德清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1999年,全日制教学班达到13个,其中成人高中4个班,学制3年;职业中专9个班,学制3年。另设自考中专1个班,学制3年;高职班自考(幼师大专班)3个班,学制4年。在校学生551人,教职工28人。学校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7741平方米。
  2001年12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举,成立德清县综合高级中学。此时,学校有9个班,333名学生。该校与湖州中学联合办学。2004年2月,该校被省教育厅核准为省三级重点综合高中。2005年,全日制班级达到30个,在校学生1770人,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29人(其中包括兼职教师17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08亩,建筑面积26327平方米,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多功能食堂等,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设有校园广播电视系统、3个计算机房、2个电子阅览室、2个多媒体教室、5个理化实验室,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1类配备标准。开设文秘、工艺美术、餐旅、精细化工、园艺、养殖、计算机、体育等职业类专业。
  学校在综合高中阶段,构建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合理开设课程。第一、第二学年按《综合高中课程指导计划》要求开设课程,第一学年上普通高中课程,同时开设计算机国家一级教程专业课;第二学年增开旅游、文秘、计算机、化工等专业课,供学生选修。第三学年学生分流后,以“普通高考预备班”、“高职升学预备班”和“就业预备班”三大类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和当地需要为开设课程的原则。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利用学校现有的基地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活动课、选修课是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与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学习、社区服务和实践教育三个领域。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和学生的主观意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安排、经费使用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能使具有升学潜力的学生尽情发挥,又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直接就业,使综合高中的教育模式得到展示。
  学校办学以来,曾获得浙江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湖州市文明单位、湖州市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新市职业高级中学(新市成校)
  新市职业高级中学是在士林镇成校基础上发展成立的。士林成校成立于1990年。1992年开办第一个财会中专班,教师3人,学生38名。1995年挂靠德清技工学校,开办了丝织工艺技校班。1997年挂靠浙江女子专修学院,开设幼师和餐旅管理两个成入中专普通班,共招收四届学生。1998年挂靠桐乡卫生学校,开设护理专业中专班。学校面向全县及周边县市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建造了教学楼、综合楼。2004年,在校全日制学生556人,教师38人。同年5月,乡镇区域调整,士林镇并入新市镇,士林成校与新市成校(由原新联成校、梅林成校合并,1999年高林成校并入新市成校)合并为新市镇成校。当时士林成校的全日制职业班学生仍在士林学区学习,学校开始筹建职业高中。
  2005年,镇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易地新建新市职业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达1290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多功能大厅、实训楼、烹饪实践场、音乐舞蹈房、服装裁剪场、餐厅和学生公寓。学校有专任教师50人,在校学生848人。该校根据社会需求,挂靠湖州师范学院、杭州科技大学、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积极开展各类业余学历教育;还采用东西部联合办学形式,与安徽、青海等地联合实行西部人才的引进与培训。
  目前,该校和浙江职业专修学院、浙江女子专修学院、德清县社区学院、湖州市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办了职成教类高中(中专)、高职等教学班,实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相衔接,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教育实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在学生就业方面,建立了一个以上海、杭州、湖州等地为中心的就业网络。
  学校建立以来曾被评为湖州市示范学校、湖州市先进学校、浙江省示范性成校。该校校歌《争荣光》获省第一轮万校校歌大赛大中专组二等奖,学校研究课题《乡镇成校分层次学习状态提问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省职成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乾元职业高级中学
  德清县乾元职业高级中学正式成立于1998年。该校与城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学校前身是德清县技工学校下设在城关镇成校的教学点。学校占地面积20.3亩,校舍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烹饪专业操作工场等设施。设农科教实验基地5个,农业函授学校1所,职业教育专业实习基地30多个。
  1997年12月通过省示范性成校的验收。1998年,乾元职业高级中学正式成立。学校相继与湖州师院成教学院、杭州成人科技大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浙江分院、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联系建立了教学点。2003年,学校成立了德清县社区教育学院乾元分院。2005年,由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现有教职工31人,全日制班级15个,在校学生416人,成人业余学历班501人。经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成教、职教、普教三教沟通的教学模式。
  学校在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四大特色:一是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通过高职预科和成人高考的形式,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二是与培训机构的衔接。将有特长的学生送入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三是与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即通过人才中介机构将毕业生送入大型现代企业工作。四是与企业的合作,即通过订单培养形式进行合作。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初步形成“立体培养、多向输送”的模式。
  学校先后开设财会、丝织工艺、计算机等十多个专业,每年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2000年,学校被评为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A级达标学校、湖办市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学校。2001年,学校文秘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文字录入与排版分别获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五届师生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2003年,学校烹饪专业技能获湖办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七届师生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同年,被评为湖州市卫生先进单位。
  武康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武康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于1990年2月,时任校长胡法春。学校设在武康镇千秋街当时的武康镇政府里面,主要开展扫盲工作。1991年度和1992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州市扫盲先进单位。
  1992—1993年,武康成校转向业余学历教育,挂靠省广播电视大学,招收第一个业余中专财会班,学制两年,63名学生。1993年,招收一个大专英语单科班,学制一年半,共64名学生。同年7月,季桂英任校长。
  1994—1995年,武康成校开始招收全日制成入中专班,挂靠杭州财会学校,开设了财会专业、金融专业,招收两个班,学制三年,学生106人。
  1996年9月,武康成校从武康镇政府内迁出。新建校园在武康镇中兴北路,学校占地面积26.98亩,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学校专业增加,开设金融、计算机应用、统计、机电、工民建、预备役、烹饪等专业,在校学生达455人。该校在农科教工作中取得良好的业绩,《早园笋早出高产覆盖技术》项目获湖州市“金桥工程”二等奖、浙江省“金桥工程”三等奖。1997年,被评为省示范性成校。
  1998年9月,成立了武康职业高级中学,增开茶叶、市政管理专业,学制三年。当时在校学生593人,专职教师21名。
  1999年底,由于乡镇合并,三桥成校、秋山成校、上柏成校撤销,合并到武康成校。
  2002年9月,县教育布局调整,武康职业高级中学停办,校址移交给千秋外国语学校。武康成校迁址到武康河滨街河滨大厦内。该校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武康地区农民、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武康成校的省农科教重点项目《绿色早园笋的开发及产业化》被省科技厅立为省“星火计划”项目。
  2004年,武康成校的教育研究成果《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导航式”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武康成校获得县农民培训工作一等奖,被湖州市评为农民培训示范机构。同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武康成校农科教方面的先进事迹。
  中共德清县党校职教部
  中共德清县党校职业中专是专门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女子学校,学制三年,办学单位是县委党校。学校坐落在乾元镇环城北路107号,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学环境幽雅,教职工28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面向德清县范围内招生。
  学校的特点是学生为纯女生,是德清县首创旅游女子职业中专。它开设公关旅游、涉外经济、旅游英语、旅游文秘、旅游导游与业务、中西名点制作等多种专业,学生实习面向旅游及服务行业。办学以来学校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注重技能的培养,英语、计算机为主导课,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加工作,也能考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
  自1996年开办以来至2005年,学校开设专业6个,招收学生807名,毕业学生631人,学生毕业都有一技之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莫干山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莫干山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坐落在莫干山的东麓,始创于1987年。当时主要负责全镇的扫盲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996年,开办中等教育职业班。学校建有教学楼、实习基地、食堂、琴房等2000多平方米。同年,作为省女子进修学院的幼师教学点,招收幼师班学生50名;第二年又招收50名。
  1998年,学校已有全日制幼师班3个,学生150名;业余幼师电视中专1个班(主要招收在职幼师)。在全日制班的教学方面,根据幼师专业特点,配有钢琴、舞蹈训练房、画室等专业设施,并建有排球、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学校有教职工12人,外聘教师4人。
  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育教学的力度。幼师班学生毕业时到杭州女子进修学院学习,并需通过综合训练和测试。该校学生演出的舞蹈《山花》获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三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成校、市安全先进单位、县文明学校。
  2000年,因地理位置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学校停止招收全日制学生。
  目前,莫干山成校主要负责全镇的农科教方面的短期培训等工作。
  第三节 农民教育
  一、发展概况
  德清县农民业余教育主要形式和内容已从基本扫除文盲逐步发展到农民技术培训。根据本地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短训和轮训,以及岗位职务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农民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与标准,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发展成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各乡镇成校在农民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扫盲教育、实施“燎原计划”、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农科教结合项目推广到农村社区教育试点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8年,认真落实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农民教育的重点是进一步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做好扫盲复查工作,研究实施“燎原计划”。
  1989年,德清县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百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也是浙汀省实行普、职、成三教沟通的试点县之一。
  1990年,全县分步实施“燎原计划”,以高林、钟管、洛舍、城关、南路五乡镇作为全县“燎原计划”试点乡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十项标准。同年8月10日,德清县成校教师程伟、朱全观、吴凯胜应省长沈祖伦邀请到省政府进行座谈,并汇报“燎原计划”实施情况。
  1991年,全县办起了7所乡镇成校,19所乡镇成教中心。各乡镇都开展了农业培训。全县确定10个科技兴农重点项目,努力办好10所乡镇成校,为农业生产服务。围绕“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吨粮田工程”,开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第二批实施“燎原计划”的6个乡镇的项目进行调整,以迎接国家教委对德清县的评估验收。德清县教委制定了《德清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职干部岗位考核评比办法》。
  1992年,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在办好农村成校的同时,县成校开办了中专“农广”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全县11个乡镇已实施“燎原计划”,以此推动全县科教兴农工作。建立示范村44个,农业专业联系户1538户。依靠乡镇农办、科协、乡镇企业聘请专、兼职教师100多名,开办各类培训和专题讲座,使18569人次的青年农民至少接受一门技术培训。全县有丝绸、早园笋开发、特种养殖等34个基地,共创值4100多万元,获纯利580多万元。南路乡和钟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分别被评为全国实施“燎原计划”先进集体、全国先进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993年,各乡镇成校在农民教育中拓宽办学思路,办起12个成入中专班,开设了农村财务、乡镇企业管理、林业管理、畜牧兽医等专业。全县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000人次。“燎原计划”实施工作进一步开展,秋山乡早园笋开发成果突出,引起省教委、县科委、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该乡成立服务公司,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994年,自实施“燎原计划”以来全县农民教育共培训16.8万人次,受训学员不同程度地受到文化知识和农村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培训。如高林成校,为方便农民学实用技术,录制了20多套种养业的录像片,下村串户上门送教30多次,使200多名农民受到教育。士林镇成校针对当地农民养蛋鸭缺乏技术问题,赴江西、绍兴等地请教,自编了《蛋鸭饲养技术资料》,通过培训推广,全镇已养蛋鸭30万只,获利200多万元。“燎原计划”试点乡镇扩大到19个。秋山乡成校早园笋开发的经验得到大力推广。德清县农科教结合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教委、省教委的充分肯定。
  1995年,加强乡镇成校基地建设,全县21个乡镇已全部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乡镇成校“两班两室”实现率在60%以上。以县成教中心为龙头,办好4个示范乡镇成校。全县各乡镇都实施了“燎原计划”,全年培训农民22700人次,并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不同期限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一优两高”农业服务。
  1996年,乡镇成校承担了农村企业职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举办“农函大”2个班和“绿色证书”3个班。全县有65个“燎原计划”项目得到推广,实验基地达2.4万余亩。武康镇、钟管镇、莫干山镇易地新建了成校。钟管、武康、士林、莫干等4所成校通过了湖州市教委组织的省一级成校验收。
  1997年,全县21所乡镇成校继续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的办学方向。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158名,使全县青壮年非盲率达99.26%。各乡镇上报农科教(“燎原计划”)项目69个,经县农科教部门研究确定了15个县级重点项目并进行试点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柏、高林、新市成校达到省二级成校标准,秋山成校达到省三级成校标准。
  1998年,积极实施“燎原计划”并与农科教结合。德清县被确定为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之一。县政府与省农科院在高桥镇湖墩村召开了全省农科教现代化蚕业园区现场会。新立项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项目23个,其中14个确定为县级重点项目。
  1999年,农村成人教育坚持以科教兴农为抓手,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武康镇、钟管镇、士林镇、南路乡经市教委等6个部门考评,成为湖州市实施“燎原计划”示范乡镇。经省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审核,德清有9个项目入选省级重点项目。县政府表彰、奖励了高桥镇湖墩村《蚕桑新品种推广示范》等19个农科教重点项目。
  2000年,成人教育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对农民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中,进一步加强了乡镇成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县教委对各乡镇成校工作目标、校长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并在莫干山区域性成教中心和新市镇成校开展终身教育体系的试点。三合乡实施的《青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是全省28个重点项目之一。经县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审核,批准下舍镇《花卉苗木基地》等16个项目为县级农科教重点项目。全县有农科教基地13739亩,示范户340户。全年共培训10251人次。省农科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上半年到武康、士林、高桥、三合4个乡镇实地指导农科教实施项目。武康镇对河口东风村成校被评为首批市级示范性村成校。钟管镇成校普、职、成教育沟通办学为全国之首。教育部郭春鸣副处长等领导于5月31日至6月2日,对德清县进行了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教育调研。同年12月,德清县被评为全国“百千万工程”农科教结合示范县。
  2001年,加强了对乡镇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完善了乡镇成校月工作计划和月工作实绩上报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学历教育的发展。新市镇成校被确认为省一级成校,下舍镇、洛舍镇成校被确认为省三级成校。武康、城关、新市、士林、钟管等成校与19所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班。经县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实施钟管镇人民政府的《“清溪牌”德清花鳖养殖》等20个县级农科教重点项目。实施省、县、乡镇农科教项目45个,示范户429户;培训12421人次。同年8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柴松岳陪同下,视察了三合乡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青虾养殖示范基地。
  2002年,在浙江省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和湖州市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德清县教育局介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工作经验。省、市领导和北京、江苏等地成人教育考察团,考察了德清的成人教育。《新农村》杂志、省《农科教结合简报》、《湖州日报》、《莫干山报》和县电视台等都对德清县农村成人教育进行宣传报道。根据德清实际,制定了《德清县农科教结合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公布了17个示范项目。同年,评出了德清十大农科教项目,其中3个被列为省级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一个为省“金桥项目”。士林成校、莫干成校入选省100个(县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2003年,农村成人教育以项目为抓手,以培训为突破口,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长班与短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当年,全县16所成校全部办理了办学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国职教学会农村教育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等领导和兄弟学校同行多次考察德清县成人教育。全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项目和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的管理,审核县级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21个。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等部门对7个乡镇的17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同年,在武康成校召开了湖州市“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项目总结交流会。
  2004年,全县乡镇区域调整,成校从16所撤并成11所。通过成校等级复评、农民技能培训、农科教结合工作、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扩大了基地,增加了设备。新市成校和钟管成校被评为湖州市2004年度成人教育先进学校,武康成校被评为湖州市2004年度“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先进集体。农民培训由政府埋单,通过部门之间合作,乡镇领导协调,成校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县教育局作为德清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牵头单位,做好该项工作,采取了“八个统一”的措施,成立了县和乡镇两级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办法》,确认了11个培训基地。全县预备劳动力培训的工种为计算机、汽修、电工、旅游、烹饪、服装设计与制作、花卉苗木、种植技术等8个专业。自编了8个专业的教学大纲、8种培训教材、16套模拟试卷和8套考核试卷,并建立了职成教联合培训师资库。《八个统一、办求实效——德清县农村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纪实》发表在《中国农村教育》杂志上。在省职成教协会成教分会常务理事会上,德清县作为湖州市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2005年,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农训”工作的相关补助政策,促进“农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失地农民4016人次,培训富余农村劳动力4061人次,培训人数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39.55%。全县成校共获得县财政补助305万元。经过验收,新安、洛舍成校被确定为省一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钟管、新市成校被命名市区域性中心成校。同年,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等部门对19个农科教结合项目进行了验收,通过审核和评定,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鼓励奖5个,并对获奖项目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3000元、1000元的奖励。钟管成校的《丰羽鸽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市第二批“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优秀示范项目,武康成校《早园竹多年覆盖衰败林地复苏改造》获省“金桥工程奖”。12月25日,《人民日报》第六版“新农村”栏目,以《早园笋:只认温度不认季节》为主标题报道了武康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科教方面的事迹。新市成校的《Sm3父母代樱桃谷鸭的繁殖与推广》、武康成校的《吊瓜“五化”种植的探讨与推广》被列为湖州市第三批“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项目。
  二、“燎原计划”、农科教结合项目介绍
  (一)“燎原计划”
  1989年,德清县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1990年,在钟管、高林、城关、洛舍、南路5个乡镇开展了首批“燎原计划”试点,拟订实施方案,将省专项贷款30.5万元投入使用。1991年,龙山、干山、秋山、下舍、三合、雷甸6个乡镇实施“燎原计划”,省贷款96万元投入使用。钟管、城关镇的立体养殖,南路的食品加二工,高林的庭园经济等项目开始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1992年,省教委下文确认省级“燎原计划”示范乡镇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系点,被确认为示范乡镇的有钟管、高林、南路3个乡镇,联系点有洛舍、城关、龙山、干山、雷甸、梅林、下舍、三合、筏头、勾里、武康等11个乡镇。
  1994年,秋山成校的《早园笋栽培技术》被立为县科委开发项目,《早园笋早出高产技术》被立为县“燎原计划”推广项目。
  1995年,全县21个乡镇全部实施“燎原计划”。
  (二)农科教结合项目
  1996年,确定实施县级农科教结合推广项目65个。
  1997年,确定推广项目69个,其中15个被定为县级重点项目。
  1998年,德清县被省确定为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区之一。乡镇申报县级农科教结合项目23个,批准立项14个。
  1999年,对已结题并通过县验收的19个项目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批准县级重点推广项目14个,省级重点项目9个。
  2000年,德清县被评为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县。实施省、县、乡镇农科教项目36个。三合乡的《青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被省农村工作办公室立为省级农科教重点项目,并补助资金20万元。
  2001年,被确立县级重点项目20个。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等6个部门对下舍成校的《花卉苗木示范基地》、高桥成校的《雄蚕饲养与推广》、士林成校的《蛇骨钙胶囊》3个“燎原计划”示范性项目进行了实地评估。武康成校的《早园竹多年覆盖衰败林地复苏改造》、钟管成校的《“水精灵”青虾苗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被省农办立为农科教重点项目,并获补助专项资金16万元。
  2002年,县政府调整了县农科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公布了县级示范项目17个,对示范项目规范了立项、审核、实施、检查和评估的管理。武康成校的《早元竹多年覆盖衰败林地复苏改造》和钟管成校的《清溪花鳖养殖》被列为湖州州市“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项目和湖州市“星火计划”项目。
  2003年,确立县级重点项目18个。县政府对17个完成的项目进行了验收,表彰和奖励了2002年度、2003年度通过验收的20个项目。武康成校的《绿色早园笋的开发与产业化》被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立为省、市级“星火计划”项目,并获补助资金3.5万元。三合成校的《标准化青虾苗种繁育基地建设》被省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农科教重点项目,并获补助资金8万元。士林成校的省级“金桥项目”《水蛭饲养和繁殖》、武康成校的省级农科教重点项目《早园笋多年覆盖衰败林地复苏改造》分别通过验收。
  2004年,县表彰奖励了2002年、2003年度优秀农科教结合项目20个,批准县级农科教结合重点项目16个。干山成校的《丰羽鸽业示范基地》被列为市第二批“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示范项目。德清县有农科教结合项目27个,“星火计划”项目6个,“金桥项目”6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个。新市成校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批准为首批国家“星火学校”,同时被省科技厅、农业厅批准为省级农民科技培训基地。武康、乾元和钟管成校被批准为县级“星火学校”。
  2005年,全县10个乡镇成校在实施中推广农科教新、老项目计38个。这38个项目按级别可分为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33个,按性质可分为“星火”1个,“金桥”3个,市农科教项目3个,县农科教结合项目31个。教育局会同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等部门对到期的农科教结合项目进行验收,并评出获奖项目19个,对获得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的项目分别给予奖励。2000年以来曾有10个项目被立为省、市级重点项目。
  第四节 职工教育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清县职工教育主要内容是技术(业务)培训,负责培训的单位是县级各主管部门、各系统大中型企业。培训形式以分散为主,培训单位根据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建立培训机构,开展对职工的培训教育。职工的考核主要是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考核合格的,由所在单位发给省、市劳动部门统一印制的技术合格证书。1987年,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省劳动人事厅、省总工会、省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联合转发了国家经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培训工作的意见》,县总工会组织全县规模较大的企业对现任班、组长进行有关政治理论知识、民主管理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培训,参加入数120多名。
  1990年,在各系统组织对本单位职工培训的同时,县技工学校、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积极组织职工培训,举办了企业班、组长培训班3期,参加培训的有276人次,全面质量管理班6期,参加培训的有173人次。专业培训有服装缝纫、摄影、剪纸、食用菌栽培、植树等。面向在职干部自学进修的大专班有财税、工业企业两个班78人,中专程度财会两个班67人,专业培训人数800多人。根据本县畜牧兽医人才的严重缺乏现状,县农业局会同嘉兴农校在县技校招收兽医脱产中专班,有40人参加学习。县技校组织了全县机械类高级工的培训,有127人参加。
  1991—1992年,大中型企业以自主培训的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德清县总工会职工学校开办了在职职工业余高中(文科班、数学班),学员76名;县顺丰丝厂高中文科班,从青年女工中开办招收学员36名。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统一考试、统一批卷,成绩合格者,县教委颁发高中毕业证书。新市酿酒总厂建立了职工业余学校,举办了质量管理、计量、酒精工艺、啤酒工艺、电工等8个专业的培训班,560多人参加,使全厂每位职工都受到专业技能培训。
  县职业高中、县技工学校面向社会、企业,加强了各类技术培训,开设了电子电工、烹饪、缝纫、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专业,共52期,3400多人次接受培训。
  1993—1994年,由于求职机会日益多样化,待业青年和在职青工迫切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采取长、短班结合,以短班为主的灵活办班方式,在办好大、中专班的基础上,开办短期职业技术班,如机械制图、实用英语、电工、电脑等。特别是电脑班,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已培训了190人,武康、新市、士林成校培训了120人,全县城乡掀起了学习电脑热。在职进修的成人中专生679人,电视中专8个班388人,有企管、营销、财会、幼师、英语等专业。高林乡成校对34名企业厂长、车间主任进行培训。全县各成校培训职工12360人次。三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全县有5万多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到工业战线,为帮助这些离土农民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德清县乡镇企业培训中心开设企业管理、计量、供销、行业分析等十多个专业,并对乡镇工办主任、企业厂长和财务、供销、保管等人员分层进行培训,培训期少则1个月,长则3年,共办培训班105期,受训3500人次。各乡镇骨干企业都建立了培训中心或培训点,组织广大职工业余学习,使12400多人受培训,培训率达24.8%。此外,通过选送进修、函授学习等途径培养出一批机械、化工、建筑设计、轻纺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巩固、发展增添了技术骨干力量。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如洛舍酒厂厂长三次参加县培训中心学习,把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企业跨入省级先进行列。钟管第二生化厂的产品碱性蛋白酶列入省“星火计划”,但一度因管理薄弱、技术落后而造成亏损,钟管成教中心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对该厂135名操作工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操作技术得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好转,很快扭亏为盈,1993年净利达到350万元,成为县骨干企业。1994年全县成人业余中专有21班,计865人。
  1995年,县、乡镇均健全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县建有成人教育中心,各乡镇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培训,同时举办了在职业余学历提高班。武康、钟管已拥有一定规模的电脑培训班,同时引进了大学生担任教师。全县多层次举办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举办各类培训134期,受训人1.2万人次。德清电视中专分校、县成教中心、下舍镇成校、士林镇成校、新市镇成校、钟管镇成校分别开设了乡镇企业管理、财务会计、对外贸易等7个专业。职工中专业余班共招收8个班,有400名学员。
  1996年为了贯彻《职业教育法》,加强对德清县职业教育的管理,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县职业教育工作职责的通知》,县教委负责全县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成立了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并在县教委设立了县职业教育办公室。全县职工培训主要集中在化工、丝绸行业,全年培训职工2739人次。同时,开展对全县职工教育的摸底和调查。全县有职工培训机构3所: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县卫生进修学校、县农机化技培训中心。县政府提出了加强职工教育,必须发展部门和企业为主的职工业余学校,较快地提高职工素质。
  1997年,县政府职业教育办公室重点健全大系统的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和企业职工学校,并督促职业教育机构制订、落实本系统职工培训计划,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在全县掀起了职工教育新高潮。县职教办先后在25个县级大系统建立了职工教育管理机构,落实了负责职工教育工作管理的科(股),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形成了全县职工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创建基层职业教育培训阵地,批准成立了德清县东立公司职工业余学校和高林啤酒厂职工文化技术学校,填补了原来无基层职工培训学校的空自。全县有2000多名职工参加全县职业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在《职业教育条例》颁布一周年之际,通过书面答卷和电视现场竞赛,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法》和《浙江省职工教育条例》。县职业教育办公室编印了《德清职教简报》四期。
  1998年,加强了优强企业职工学校的创建工作,建立了2个职工教育管理机构,坚持职工教育工作“立足于基层,服务于企业”的原则,批准成立了新市丝厂职工业余学校和湖州韶洋企业(集团)公司职工业余技术学校,使职工教育基地不断扩大。县职业教育办公室对各职工教育管理机构训计划落实进行督促和指导,全年培训职工11982人次。
  1999年,全县33个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二下9632人次参加了各类学习培训,培训包括资格培训、技术等级培训、适应性培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新成立了全县第五所优强企业职工业余学校——蚕宝集团职工业余学校。县制定了《德清县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定暂行办法》,建立了激励机制。德清第二人民医院、高林啤酒厂、新市丝厂被评为湖州州市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县供电局周尉、人事局李育被评为湖市职工教育先进个人。
  2000年,开展了多形式、多规格、多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冉就业人员等职工教育培训。全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员培训率达35.1%。建立了第六所职工业余学校——浙北制药厂职工业余学校。召开了全县职工教育座谈会。部分职工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参加加了全国职工教育研修班学习。
  2001年,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围绕争创工业强县、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召开了全县职工教育工作会议。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全员培训率达59.9%,比2000年提高24.8%。新建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县卫生局等五个部门及浙江五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宋云昌等6位职工教育的代表,分别荣获县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的荣誉奖和基金奖。
  2002年,职工教育注重基地建设,建立了德清县第八所优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并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下岗冉就业人员等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全县培训职工31830人次。
  2003年,县教育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成校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了县职业中专、成教中心、综合高中、湖州技校、武康成校、城关成校和新市成校7所学校为县冉就业培训教育机构,设置烹饪、电子电工、服装、特种养殖等近20个特色专业。举办了武康镇、城关镇、新市镇和干山镇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182名学员参加了为期7天的初级班培训,经考核取得有关证书,为重新上岗打下基础。建立了第九所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浙江三狮集团枫洋建材有限公司职工学校。全县职工培训率达40.88%。
  2004年,全县职工教育开展各级各类培训85076人次,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育1065人次,“双证制”学历教育326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316人次,农函大学习2420人次,实用技术培训6349人次,职业提升能力培训5707人次,转移劳动力培训7258人次,预备劳动力技能培训1522人次,职业培训846人次。
  2005年,职业提升能力培训7330人次,转移劳动力培训8077人次,预备劳动力培训1032人次。各成校还积极开展其他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双证制”及大专以上业余学历教育1332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440人次,社会文化各类培训34963人次,全年培训达78307人次。
  第五节 社区教育
  2002年前,德清县农村集镇主要依托乡镇文化站、成校开展群众性的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城镇则依托居民委员会组织开展一些宣传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如文艺宣传、体育训练、小型体育比赛、法制培训、健康知识讲座、义务劳动等。各社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有些集体活动是民间自发的,经费来源很困难,活动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2002年底,德清县社区教育开始启动,在实施过程中,群众逐步认识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是人民群众对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是新形势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003年,中央教科所对德清县钟管镇、士林镇进行了社区教育工作调研,听取了两个乡镇领导和县教育局职成教科的汇报,察看了两个镇的教育活动和组织情况,对德清县社区教育起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县教育局职成教科牵头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向小城镇社区教育推进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教育问题研究》的子课题。同年5月,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文卫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局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任副组长,文广局、财政局等13个局分管局长任组员,在县教育局下设办公室,地址在县成教中心。5月,在县成教中心召开了县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首次会议,并举行了县社区教育学院挂牌仪式。为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成校校长前往杭州市学习,考察了下城区社区教育工作。尔后,着手进行社区教育网络的组建工作。同年11月,德清县分管社区教育的同志参加了在上海浦东举行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论坛”,代表德清县就社区教育工作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根据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和省民政厅下发的《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12月,县教育局批复成立了县社区教育学院钟管分院、城关分院和新市分院。
  2004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民政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县委办、县政府办转发了县教育局的《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同年3月,县社区教育学院和三个分院的领导参加了湖州州市组织的赴宁波的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考察学习。4月,湖州市教育局和德清县教育局在德清社区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了社区教育报告会,湖州市教育局局长和市属三县二区教育局分管局长、职成教科长、职成教学校校长代表及有关乡镇领导、社区干部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同研讨如何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上海师大教授作了《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讲座,汀苏成校协会会长作了全国社区教育开展情况介绍和江苏社区教育的经验介绍,浙江省教育厅副处长作了题为“社区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县社区教育学院和乾元社区教育分院分别举行了德清县社区教育研讨会,并确定乾元社区教育分院为试点单位。乾元镇社区教育建有教育指导员、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德清县承担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向小城镇社区教育推进的实践问题研究》子课题经一年多的实践,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课题一等奖。县职成教科、县社区教育学院、新市成校各有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
  县社区教育学院和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联合在5个乡镇举办了下岗职工创业意识培训班。县社区学院与武康街道联办了社区干部培训班。县社区学院与武康群安等社区联办了趣味运动会,开展了体育竞赛、文艺演出、革命歌曲大合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乾元分院举行了“社区教育活动月”活动。新市分院培训菜单进社区。钟管分院为升华集团举办“双证制”教育班。武康建成区所有公办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设备向社会开放,实现学校资源社会共享,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场地。全县开展“建学习型社会,做学习型市民”主题演讲比赛。社区各种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群众欢迎。德清县社区教育工作试点发展较快,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浙江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县。在浙江省职成教协会常务理事会上,德清县作为湖市社区教育代表,作了《扎实工作,稳步发展》的发言。
  2005年,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制定了《德清县2005—2010年社区教育规划》、《德清县衬区教育考核细则》。组织了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考核,评定先进,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在发展县社区教育学院及钟管、乾元、新市3个分院工作的基础上,新成立了武康社区教育分院。德清县社区教育逐步健全了三级网络建设和社区教育活动三支队伍的建设,并开展市民学校、村民学校、职工学校建设的试点工作。
  新市社区教育分院利用新市文化中心的资源,开辟了新的教育场所,在西安衬区建立了全县第一所市民学校,多形式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新市分院将培训菜单和服务项目送进社区和行政村,在社区活动中探索,编印刊物《仙潭艺苑》。县衬区教育学院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意识培训。乾元分院与乾元镇有关社区共同开办了春节家宴制作、中青年保健知识等训座,在老年大学学员中举办烹饪技术观摩教学活动。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一批热心于社区教育事业的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员为社区教育作贡献。钟管社区教育分院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其工作面深入到了南湖分社区。武康镇衬区分院举办了大型趣味运动会和大型广场文艺活动。
  德清县《农村小城镇衬区教育基地和网络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被列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2005年教育研究课题。德清县代表湖州市参加了“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会议,并作了题为“小城镇衬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书面交流。附:德清县老年大学简介
  德清县老年大学创办于1992年9月,校址设在乾元镇老县府内。2005年初,原武康镇老年大学划归德清县老年大学,校址设在武康镇余英坊。全校建筑面积1424平方米。德清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历任校长都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历年都有1万一2万元财政拨款作教学经费。2005年起,财政拨款达9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发展。
  老年大学遵循“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学、乐、为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学校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从初办的2个专业班级86名学员,2005年发展到12个专业18个班560名学员,毕业学员已达2856人次。学校上规模、上水平,成为德清县老年教育中心,2005年被评为省、市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
  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目的,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老年大学的实际,相继开设书法、医疗保健、国画1、体操、舞蹈、唱歌、古代文学、历史、地理、越剧、摄影、花卉、英语、法律常识、乐器、普通话、手工工艺、电脑、诗词、烹饪、交谊舞、电子琴等22门课程,同时为加强老年大学思想政治建设,每学期上一堂时事政治大课。学校已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老年大学,较好地适应了老同志的学习需求。学校还根据“宽松有序”的管理原则,制订了符合老年大学特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使教学管理日趋完善,为规范有序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聘请的教师要求德才兼备,相继聘请46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先后来校授课。
  学校成立了艺术团、书画研究会、摄影协会等文艺团体,先后出版了《清溪河畔枫叶情》、《莫干山绚丽奇花》和《英溪秋韵》等书画诗词集。学校还先后举办38次书画展,组织42场文艺演出,有96名学员被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省老年书画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在全国、省、市书画展中,共获金奖6人次,银奖11人次,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25人次。腰鼓队、秧歌队、扇子队、连厢队经常在县举办的“登山节”、乾元镇的“乾龙灯会”、新市镇的“蚕花庙会”上进行表演。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