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D64
页数: 3
页码: 343-345
摘要: 1988年,县属普通高中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一位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政治教研组长为组员,领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注重高中学生人生观的教育,把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争创文明学校结合起来。各校拟定了《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确定德清一中为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点单位。
关键词: 德清县 思想政治 教育

内容

1988年,县属普通高中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一位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政治教研组长为组员,领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注重高中学生人生观的教育,把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争创文明学校结合起来。各校拟定了《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确定德清一中为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点单位。
  1989年,在全县高中学生中进行形势教育,使广大高中学生自觉拥护和捍卫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法制观念,维护安定团结。各学校紧密围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各个年级均有侧重点。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去工厂、农村调查.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教育,在学生中组织“国情知识竞赛”、“中学生模拟法庭”等活动。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全县安排了“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教育话动。同年,全县普通高中均建立了政教处,健全了德育考评制度,定期考核,建立了德育工作档案。
  1990—1991年,贯彻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落实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高中历史每周增加一课时,同时增加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内容。高中段招生将历史、地理列为考试科目。各校积极响应县教委“向周利国同学学习”的决定,学习他身残志坚、坚忍不拔、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努力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县教委组织对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点条目进行考评。
  1992年,进一步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全县组织“二五”普法宣讲员和优秀班主任培训。开展学校思想品德考核试点工作,总结德清一中、德清三中的经验,继续深化县属学校政教主任例会制度,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法制教育,防止违法犯罪,降低事故率。德清一中学生陈阳荣被《半月谈》杂志授予学生奖学金,荣获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的证书。
  1993—1994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法制观念和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利用和开发德清的德育资源,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二是学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历史、地理、语文、政治等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渗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德清一中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广泛开展国情教育,组织师生为“希望工程”献爱心,举行50周年校庆典礼,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陈列室”。县属高中学校都成立了中学生业余团校和中学生业余党校。
  1995年,执行《德清县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意见》。德清历史文化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名山之胜”的美称,各校利用当地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在全县高中生中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热心献给事业、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的主题教育活动。县教委编写了《德清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德清——可爱的家乡》、《科教兴农十大项目》等乡土教材,供学生学习。县政府命名了10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校在利用德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确定本校学生社会实践联系点,进行衬会实践活动。
  1996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10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示范建立学校德育教育基地。结合长征胜利60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爱党、爱军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知党、爱党、跟党走。德清一中共建立了9个党章学习小组有45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人党申请,有8名学生被确定为建党对象,有4名学生经组织考察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德清三中加强对党员和人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经常开展党史教育,坚持民主生活会议制度。在高中学生中开办业余党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学习党史及党的基础知识。三年来,已开办学生业余党校5期,参加学习的学员254人。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对党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热爱,有20多名学生主动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各普通高中积极响应县教委提出的以“寸草当报三春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德清 三中胡家骊同学和德清一中蔡静同学的美术作品在第二届世界和平书画作品展览会上分别荣获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作品世纪宝鼎”金奖和银奖。
  1997年,开展以“迎香港回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各校建立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开展了“话说香港”读书活动和“对香香港知多少”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爱香港、迎回归”的宣传活动。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知我德清的困、爱我德清的美、建我德清的新”活动。全县高中建立了14个德育教育基地。德清三中被评为省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1998—1999年,思想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线,围绕建国50周年,澳门回归这两件大事进行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知澳门、爱祖国”读书征文比赛活动。县教委、县广电局联合举办了“百校校歌颂祖国”大型歌咏活动暨第二届艺术节。德清一中校歌《托起祖国的明天》获省歌词优秀创作奖,在全省校歌比赛中获省中学组三等奖,并入选《中国校歌大系》。同年,德清一中被命名为省文明学校。
  2000年,各校落实县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学法、懂法、守法”的班、团活动。高中学校都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了“走向新世纪”读书活动和演讲比赛。认真落实县教委制定的有关住校生寝室管理的规定。
  2001年,在全体高中生中开展以“崇尚科学,挑战未来”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习“海空卫士”王伟的英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高中学生基础道德建设,号召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法制教育中,开展了劳教人员现身说法、请法制副校长讲法制课等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同年,德清一中高二女生崔利静创作的长篇小说《零落》的首发式在德清一中举行,省作协副主席薛家柱、市教委主任朱鸿、市文联主席潘荣昌及县领导出席了首发式。
  2002年5月,德清三中举行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德清实验区开题仪式。以德清三中为中心的东部地区13所学校承担了二级子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深化研究》和13个子课题的研究。德清三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先进实验学校。
  2003—2004年,学校与公安局、法院配合,开展法制教育,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调查,讨论制定预防青少年犯罪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违法犯罪情况月报制度。学校配合县普法办、县司法局做好“带法回家、送法下乡”教育活动,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守法”必须先“学法”。各校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德清高级中学被评为省“绿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德清三中被教育部关工委、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荣获第二届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一等奖。该校编写的《德育简报》荣获2004年全国校报校刊评选一等奖。德清三中被确定为全国校报校刊联谊会理事单位,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课改先进单位。
  2005年,在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开展以“学法、知法、守法”为主题的法制征文活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并进行和谐班集体的实践与研究。
  几年来,德清高级中学在完善“服务示范班”的基础上,在湖州市内首批推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师生家长听证制度”、“学生维权岗”,办好文明学校、家长学校、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充分发挥“四校”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到2005年,业余党校已举办23期,对1240多名学生进行了培训,有 150多名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29名学生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该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多次在县、市有关会议上被介绍。
  德清一中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把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各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开展多种形式“走出去、请进来”的衬会实践活动。学校以中学生业余团校、业余党校为阵地,开展热爱党的教育活动。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学生达到1500余人次,有32名学生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学校承担的《高中段家长学校实践与探索》课题获得市一等奖。
  德清三中形成了以“党支部一校长室一政教处(包括团委)一年级组一班主任”为架构的德育工作网络,网络各个环节职责明确、相互合作,效果明显。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监督员,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社区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寓德育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参与、自我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培养了学生高雅的审美能力。多年以来,未发生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同时以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为阵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近五年来有325名学生写了入党申请书,43名学生被列为入党对象,30名学生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高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以《中学德育大纲》为依据,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道德法制教育和中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较为系统的德育网络,有实效性、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做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