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0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学工作
分类号: G424
页数: 8
页码: 335-342
摘要: 1988—1990年,各普通高中把教学列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科教研活动开展有序,具体做法为1抓好教学管理,制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管理、第二课堂的开设、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都为“教学”这个中心服务。2,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一班人的作用。3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4组织教师学习外地经验。5围绕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环节的检查,提高45分钟的效率。
关键词: 德清县 高中 教学工作

内容

1988—1990年,各普通高中把教学列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科教研活动开展有序,具体做法为1抓好教学管理,制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管理、第二课堂的开设、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都为“教学”这个中心服务。2,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一班人的作用。3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4组织教师学习外地经验。5围绕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环节的检查,提高45分钟的效率。6通过开设公开课、听课、评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讲究讲课艺术,提高课堂效益。7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全体学生。8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拓宽其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
  1991年,重视教研组的建设,主要措施有组内建立资料库,资料包括期中、期末试卷及分析、调查报告,教学经验总结,教学用的剪报等;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记录,坚持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制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从199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规定在思想品德(包括社会实践)合格、体育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高中会考成绩必须达到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毕业生学科课程合格标准,才可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由省统一印制,市(地)教育行政部门验印,学校颁发。同年,德清一中认真贯彻县教委、县招生办《关于德清一中高中招生加试体育的通知》,加试项目为50米跑、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立定跳远、推铅球(3公斤),每项满分10分,总分为40分。全县普通高中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4%以上,其中优良率为38%以上。
  1992年,重视对高中段青年教师的培养,广泛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教坛新秀”评比。德清一中有两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文化业务进修,在时间上予以保证,经济上给予照顾,使教师学历合格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各科合格率达到90%,优秀率达到13%。重点中学浙江省高中证书会考合格率达到95%,优秀率达到18%。从9月起,实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确保了普通高中重点班的生源质量,将原来的“先中专,后高中”的录取顺序,改为“先高中,后中专”的录取顺序。
  1993年,初中毕业会考、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初中中专预选考试合为一次考试(简称“三合一”考试)。“三合一”考试属全市统一考试。执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加试体育的实施意见,在《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手册》中所列四个项目中抽取三个为考试项目,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和推铅球为必考项目,立定跳远、50米跑任选一项。每个项目均按《手册》的评分表评分。体育总分为60分,考生的得分计人升学考试总分,按总分划定分数线,择优录取。
  1994年下半年,高中一年级按国家教委调整后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见附表一)安排教学。高二、三年级的必修课程暂不变,选修课及课外活动的周课时各减一节,其他未变动的部分仍按原要求执行。
  根据省教委《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分流教育的意见》精神,德清三中、武康高级中学为湖州市普通高中分流教育试验学校。
  1994年9月,县教委召开了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教学质量问题”。各校统一思想,采取如下措施:1.切实重视和加强教学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抓好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两个环节,向管理要质量,向改革要质量。树立教学质量是教学生命所在的思想,理直气壮地抓升学率,努力提高会考合格率、优良率和高考的上线率。2认真抓好高一、高二年级教育。对高一新生从严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改变以往起始年级教学上“松、漫、低”的状况。建立年级把关制,明确目标,落实大纲要求。3着力抓好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先进,尽最大努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4正确处理好会考、高考和竞赛三者关系。各校均应以省《普通中学督导评估方案》要求作为自己的目标。重点中学会考及格率达98% ,A+13等率应达45%,普通中学的会考及格率应达90%以上。5.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各学科教研员的作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努力把高中教育质量搞上去,不负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重托。
  1995年,县教委制定了《德清县关于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县教委及时建立了德清县高中教学质量指导督查小组。县教研室领导详细分析了全县普通高中教学现状,提出了八项具体措施1在县高中教学质量指导督查小组领导下,建立全县普高教学质量检查、分析、评价制度。2以校为单位,在学科教学中实行新老挂钩。3在抓好年级组的同时,加强教研组建设。4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和常规落实情况的检查。5在教研室统一规划下,试行校际年级备课制度。6.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机制。7进一步抓好会考、高考的研究指导工作。8切实抓好初中教学,为高中段教学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建立了《德清县高中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设立了高中会考成果奖、高考成果奖、综合奖、教研成果奖。1995年,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有所调整高中生物课仍安排在高一年级开设,每周3课时,历史课仍安排在高二年级开设,每周4课时,高一每周必修课时总数增加1课时,在课外活动时间中调剂,高二每周必修课时总数减少1课时,用于选修课。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实行“3+2”改革方案,按文、理两大类设置。文科类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理科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各学科考试满分均为150分,文、理两类考试满分各为750分。
  1996年,从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普通高中所有在校学生,必须纳入统一的学籍管理,建立会考考籍,并参加全省统一的高中会考。为了切实加强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引进竞争机制,科学评价各校办学效果,借鉴兄弟县经验,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县教委制定了《德清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评估科目为省毕业会考的考试科目及市、县组织的期终统考科目。具体操作:先将全县某一年级学生成绩按各科及总分划等,从高分到低分划出15%同学为A等,确定A等分数线;25%同学为B等,确定B等分数线;30%同学为C等,确定C等分数线;25%同学为D等,确定D)等分数线;其余5%同学为E等。计算出各校的A等、B等、C等、D等、E等人数。动态指数X的计算方法:
  以上公式计算全县的动态指数为3。如果某校动态指数高于3,即学生成绩高于县平均,反之即低于县平均。如果某校动态指数增加,即说明学生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反之说明学生成绩有退步。
  1997—1998年,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各校之间经常开设公开观摩课、多媒体教学课,相互探讨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请名教师来校辅导,聘请省、市专家评课。在落实教学常规中强化备课、听课。德清三中对新教师要求每课必备详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要求教师跨科听课,沟通了科与科之间的教学。德清高级中学全体教师严格执行《创“三优”、“五认真”的教学细则》,帮助青年教师过好大纲关、教材关、讲课关。德清一中加强教学管理,定期召开各年级学生座谈会,以学生问卷等形式检查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并根据德清一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等作出评价。
  1999—2000年,普通高中坚决贯彻执行省教委《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和德清县教委提出的素质教育八点意见,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新形式、新方法,改传统(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教育模式为“自主教学”模式,抓一个核心即“主动、自主、发展”,两个标准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三个目标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合理安排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认真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规范兴趣班、特色班,拓宽学生知识面。探索“3+X”课程的最佳方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充实改革的知识。
  2001年,高中段招生进行了体育考试改革。一是考试项目变更,由原来的定项考试,改为二项必考,一项由考生自选的办法。二是送考到校,方便考生,减轻学生负担,增加考生安全系数。继续实行特长生加分政策。执行省教育厅规定,取消学科竞赛加分,对有科技、劳技、体育、艺术、创造等方面特长并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通过特长测试达到规定等级的学生在升学中给予加分。全县各普通高中平时注重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检查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做到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试五认真,并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挂钩。德清一中被推荐为省科研百强学校。德清一中课题《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在湖州市推行。德清县普通高中从秋季起认真实施新的《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计划》。
  2002年,普通高中学校认真贯彻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严格控制高中周学习活动总量,高中生每日在校时间不超过8小时,高中各年级作业量每日不超过2.5小时,保证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各校以教学为中心使全县教学质量保持较好的水平。县属普通高中会考合格率达96.8%,A+B等率达53.83 % 。高考成绩再创新高,高考“三线”率文科达46.38 % ,超市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理科达55.85%,超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2003年,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规范教学行为,把握好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强化教学常规,正确把握教学规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八个优化”优化教育思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基本功,优化作业练习优化教学管理。积极开展科研先导型教育,确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做到人人有研究课题。
  2004—2005年,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打好基础,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指导性课程计划开设、开好多种类型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德清高级中学制定了《教学过程管理办法》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活动,重视研究性课程、劳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德清一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学相长和重能力发展为特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和创造的快乐,做到“减负不减质”。德清三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多种类型的选修课和活动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坚持开展学生课余科技活动、文学艺术、体育训练。全体教师积极开展轻负担、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多年来,全县普通高中学校领导、教师,对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准确定位。3所县属普通高中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目标,注重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苦教苦学”到“科研兴教”,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生逐步树立“勤奋、求实”的良好学风,高考成绩连续10年创历史新高。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