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分类号: G638.3
页数: 5
页码: 331-335
摘要: 1988年全县普通高中有3所德清一中、德清二中、德清三中。这3所中学均是完全中学,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学校所在地分别在城关、武康、新市。德清一中1981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高中招生原则上划片招生,东片德清三中,中片德清一中,西片德清二中。
关键词: 德清县 高中教育 发展概况

内容

1988年全县普通高中有3所德清一中、德清二中、德清三中。这3所中学均是完全中学,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学校所在地分别在城关、武康、新市。德清一中1981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高中招生原则上划片招生,东片德清三中,中片德清一中,西片德清二中。
  1991—1993年,德清县执行省教委《关于“八五”期间加强我省普通高中工作的意见》精神:稳定普通高中事业规模,以县(市)为单位,农村地区10万人口左右设立一所普通高中。本县普通高中招生严格执行省教委下达的计划,3所县属完全中学每年招收14个班的新生,约500人。当时初中毕业生升学,大部分第一志愿报考中专。1993年,德清私立高中成立,是德清县第一所民办高中。
  1994年,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全县普通高中在提前录取200余名新生的基础上,实行学生自主择校、双向选择的办法,打破过去划片招生的旧格局,增强了学校间的竞争。同年,全县初中毕业生总数3629人,升入高中阶段总数1781人(其中普通高中689人),升学率达到49. 1 %,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数之比为1∶ 1.58 。 1994年4月,德清县武康高级中学成立,校址在武康兴康北路303号,招收高一新生4个班199人。德清私立高中开始招新2个班95人。同时,德清二中停止招收高中新生。
  1.995年,省教委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发展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浙江省的普通高中事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必须看到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在总体上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事业规模不能满足衬会需要,办学体制缺乏活力,办学模式比较单一,还未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灵活机制。”《意见》中指出:1.要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的性质和任务。2.“九五”期间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到本世纪末,使全省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段教育的比例达到60%左右,经济发达地区达到70%以上,县(市、区)以上城镇基本满足群众对接受高中段教育的要求。3.要努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4.要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5.要大力办好一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 6.要切实改革薄弱普通高中的面貌。7.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8.要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教育工作的领导。
  为了切实提高全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努力为高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合格新生,满足社会和群众对高中教育的要求,解决高中学生总量不足的问题,急需调整高中布局,扩大县属中学高中办学规模,增加高中招生数量,加快德清高中建设步伐,使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能符合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县政府、县教委加大了发展普通高中的步伐。
  1996年,德清县普通高中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县、乡镇政府加大对高中段学校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普通高中招生961人,比上一年增加4.07%。普通高中生源进一步得到优化,提前录取600名重点生,为德清县在本世纪末实现高中段教育能力的突破打下了基础出。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2424人,比1995年增加462人。同时,加快武康高级中学的建设,尽快实现德清一中创省一级重点高中的目标,德清三中扩大高中招生。同年4月,由中国鼎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兴办,成立了莫干山鼎立高级中学。学校坐落在德清县武康镇北湖东街695号,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169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均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当年招收普通高中3个班,125名学生。
  1997年,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对接受高中段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高中段招生人数在3200人左右,比1996年增加800余名,初中毕业学生升高中比例达50%,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保持在1∶1.5左右。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提前录取计划内800—900名新生。德清一中从1997年秋季开始停止初中招生,逐步成为高级中学。7月,德清县武康高级中学迁入新址,更名为德清县高级中学。新校址位于武康群益街东段,第一期工程占地86亩,总投资3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达24200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0个班。县教委通过各种途径向省内外引进50名具有较高素质的本科生和高中教师。
  1998年,德清一中被命名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1999年,进一步发展高中段教育,稳定各高中段学校布局,适当扩大高中段学校规模。德清高级中学、德清一中进行扩建;德清三中停止初中招生,扩大高中招生。同年,高中段招生录取总人数达3427名,初中毕业学生升高中比例达到50%左右,比1998年递增3.28 % ;普通高中录取1365名:进一步扩大了普通高中自费生比例。
  2000年,对高中段招生改革进行了探索,普通高中实验班提前招生,录取320名新生。鼎立高中被评为省民办普通高中二级学校。
  2001年,普通高中实验班录取329名新生,普通高中普通班录取1315名新生。普通高中实验班的招生,为全县普通高中学校间的竞争注入活力。同年10月,省教育厅组成省一级重点中学复查组一行4人,对德清一中进行了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复查。复查组对德清一中仅用三年时间就改变了教育科研较薄弱的状况,并成为浙江省科研先进单位予以高度评价,认定德清一中通过复查。县委、县政府领导,市教育局领导和县教育局领导出席了德清一中省一级重点中学的评估会。德清私立高中被确认为省上等级民办高中。11月德清县综合高中成立。该校位于钟管镇,学校基础设施由镇政府投资建设,总投入已达2000万元,2001年在校学生333人,教职工40人。
  2002年,继续完善普通高中实验班的招生办法,规定凡获市“飞英奖”的初中毕业生可直升县内普通高中。同年9月,德清三中迁入新址。学校位于新市镇新千路300号。占地151亩,一期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学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建筑美观。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4490平方米,有42个标准教室,可容纳2100多名学生;宽敞的食堂可供2200多名师生同时就餐;学生宿舍每间有独立的水卫设施,共有1500多个舒适的床位。该校所有主体建筑均被评为县级优良工程。同年,德清三中成为省三级重点中学。
  2003年,全县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84.6 % ;普通高中招生有大幅度增加,达到2844人,创历史新高;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之比达到1∶ 1.22。
  2004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150人;全县初中毕业学生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0.22%,在湖州市率先突破90%,超过年初指标5.22个百分点。3月,省评估组一行5人,对德清高级中学创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进行了评估认定。通过教育专家的评估,德清高级中学被评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同时,德清三中通过省二级重点中学初评。德清私立高中由杭州求是专修学校接管,学校改名为德清县求是高级中学,并对校舍进行全面改造,招生能力进一步扩大。新建成的德清一中位于武康镇东北面,占地257亩,投资1. 1亿元,2004年9月启用。新德清一中建设按54个班规模设计,建筑面积近60000平方米。2004年,德清县以普及十五年教育为目标,以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2005年,全县高中教育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新德清一中合作方杭州华泰实业有限公司到位资金3000万元。2005年,普通高中在校人数为8826人,全县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2. 82%,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1 ∶ 1.011。德清三中通过省教育厅评估,被认定为省二级重点中学。民办求是教育集团成立,所属学校包括求是高级中学、求是业余学校、湖州求真文化培训学校、莫干山外国语小学等;千秋外国语学校则由求是集团与县教育发展总公司联合举办。
  近三年来,德清县普通高中发展迅速,先后搬迁了德清一中、德清三中,扩建了德清高级中学。德清一中、德清高级中学进入省一级重点中学行列,德清三中进入省二级重点中学行列。民办高中也有长足的发展,为德清县普通高中招生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普通高中招生的比例。高考上线人数等多项数据连续10年创下历史新高。德清县对3所普通高中在资金投入、师资调配上一视同仁。同时在招生计划的下达过程中,坚持公平的原则,对3所普通高中的招生没有任何倾斜,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而做到了均衡化。由此走出了一条高中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全省闻名的普通高中办学“德清模式”。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