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1062002022000060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D64
页数: 3
页码: 299-301
摘要: 1988年,全县中小学从5月1日起,试行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中小学校把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争创文明学校结合起来,与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结合起来。
关键词: 德清县 思想政治 教育

内容

1988年,全县中小学从5月1日起,试行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中小学校把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争创文明学校结合起来,与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结合起来。
  在各校普遍试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确定德清一中、三桥镇初级中学、城关一小、士林乡中心小学作为试点单位。
  中小学校以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为主,以“五爱”教育为重点,学习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热爱祖国树理想,礼貌守信讲文明,勤奋学习爱科学,学习英雄守纪律,关心集体创荣誉,热爱劳动做好事,尊重他人互帮助,勤俭节约比朴素”等一系列活动。
  1989年,各中小学学习和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县教委组织各校对《通知》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并把《通知》与《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依据,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工作网络。8月,县教委转发了国家教委、省教委《关于在小学生中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教育活动的通知》,开展“三热爱”教育活动。
  1990年,在师生中广泛进行生动的帝国主义侵华史和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史的教育。学校开展了鸦片战争150周年教育活动,举行鸦片战争150周年中小学普通话演讲比赛,组织观看《甲午风云》等反帝爱国电影;要求每位师生读一本有关鸦片战争的好书,写一篇心得体会。
  全面广泛地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树新风、做新人”活动。全县师生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干山镇初二学生周利国同学学习的活动,学习他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是年9月,各中小学执行《关于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按《国旗法》进行升降仪式。
  1991年,根据《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儿点意见》精神,县教委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评细则》,对各校进行考评检查。重点考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目,中学生8条,小学生6条。政治思想教育内容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中国近代史教育。
  1992—1993年,重点抓好“两史一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十年变化中看到祖国在前进,看到家乡在巨变,使学生懂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利用开学典礼和国旗下讲话介绍中外名人的事迹,悬挂名人画像。
  1994年,全县中小学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开展全县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程活动。四项具体活动为:(1)开展唱好歌、读好书、看好片活动;(2)严格、规范升降国旗制度、重大节日教育制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制度;(3)发挥主渠道学科渗透作用,“二史一情”教育具体化:(4)开展“五心”(即丹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活动。县教委组织力量对学校进行行为规范达标验收,有41所学校达到合格标准,占学校总数的92%。
  1995年,县委、县政府命名了俞平伯纪念馆等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纷纷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室。县教委自编了《德清——可爱的家乡》等乡土教材供师生学习。全县开展《我对德清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县教委制定了《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评纲要》,全县58所中小学校均通过了日常行为规范达标验收。县教委与利会“联姻”,建立了“莫干山报”、“农行杯”奖学金制度。
  1996年,全县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寸草当报三春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师长、爱家乡的教育。各校以学习《游子吟》为引子,以“寸草当报三春晖”为主题,围绕了解、理解、尊敬父母长辈,勤奋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立志为家乡发展出力等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同年,建立了35个乡镇级德育基地,79个校级德育基地。有7所中学开展了军训活动。本年为全县第二轮创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活动的第一年,23所中小学校通过了第二轮规范验收。
  1997年,以迎香港回归为契机实施“七一工程”,以“寸草当报三春晖”活动为载体实施“孝心工程”,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活动为重点实施“基础工程”。各中小学建立了香港回归倒计时标牌,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关于香港的知识和香港回归的意义。县教委举行了迎香港回归百校万人千米长卷书画活动,全县65所中小学的近5万名学生参加了活动。4月22日,组织500名学生在县政府门口永安街上挥毫泼墨,迎接香港回归。县教委会同县委宣传部开展了“知香港、爱祖国”读书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作文、演讲比赛。35名学生在省征文比赛中获奖,雷甸小学获省团体优胜奖,7所学校获市组织奖。
  1998年,开展“弘扬中华美德,争做时代新人”和“百处基地育新人”两个读书教育活动,组织评选县“十佳”礼仪学生和优秀班主任。通过广泛发动,在各校推荐的基础上,县教委确立了20名礼仪学生候选人,经过全社会投票,评出了潘杨浩(钟管小学)等10人为德清县“十佳”礼仪学生。全县东、中、西3个片成立了德育研究分会。县教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设立了关工委小组,健全青少年校外辅导员队伍。全县所有学校都通过了第二轮日常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验收。
  1999年,围绕建国五十周年、澳门回归这两件大事,在学生中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知澳门、爱祖国”读书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并开展“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征文比赛活动。结合“三五”普法,加强对中小学的普法教育,建立了各中小学学生违法犯罪情况季报制度,使全县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县教委制定了《德清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考核标准》、《德清县中小学第三轮行为规范达标活动验收标准》。
  2000年,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争创湖州州市第三轮师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活动。在秋山中心学校召开了现场会,并对20所中小学进行了达标验收。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生“走向新世纪”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县教委制定了《德清县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实施意见》。县教委和司法局共同承担的涉及7所学校的省级研究课题《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
  2001年,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以“崇尚科学、挑战未来”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开展向“海空卫士”王伟学习的读书教育活动,开展“绿色”读书征文比赛。根据《德清县中小学优秀班集体评选标准》,评选了97名县级优秀班主任,推荐了16名市级优秀班主任。编辑出版了《德清县中小学德育实践与探索》论文选。是年,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均通过验收,成为湖州市第三轮行为规范达标学校。为加强法制教育,开展了劳教人员现身说法、请法制副校长讲课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一年来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03%以下,其中犯罪率控制在0.01%以下。
  2002年,德清县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区[2002年一2006年]”。 5。月,县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在德清三中召开了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德清实验区开题暨实验班教师培训会议。县教育局会同县司法局、县普法办在全县3万多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湖州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活动,在5万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带法回家、送法下乡”活动。为配合创建浙江省县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的工作,开展“万名师生创文明”活动,全县学校的近千名师生参加了5月19日在武康千秋广场举行的启动仪式。全县创建校外德育基地65个,综合社会实践基地50个,劳动基地92个。在进行“四有五爱”主题活动中,逸夫小学被评为浙江省“四有五爱”主题活动先进集体,钟管中心学校等4所学校的“四有五爱”活动被评为省级优秀活动,士林小学被评为市先进德育集体。
  2003年,县西部、中部的中小学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印发了《森林防火知识告家长书》近3万份;开展了森林防火知识征文活动,评比出优秀作品72篇;评比出森林防火教育先进学校10所,先进个人12人。全县中小学配合县财政局、国税局开展了税法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开展了创建县级“绿色学校”活动,并在三合中学召开了现场动员会,确定了20所中小学为县级“绿色学校”争创单位。
  2004年8月,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深入开展“寸草当报三春晖”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县各级学校以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寸草当报三春晖”主题教育活动,全县评出县级孝敬学生100名。2004年5月,新华社以《德清儿童用“寸草心”架“爱心桥”》、《德清七万少年儿童争表“寸草心”》为题,两次作了报道。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德清评选“孝心娃娃”》的报道。12月,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寸草当报三春晖”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大会。
  2005年,“寸草当报三春晖”主题教育活动,延伸到“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充分利用孟郊故里这一独特的人文资源,开展“爱古镇、爱名山、爱湿地、爱新城”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邀请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埙教授来德清县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题讲座。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争创“绿色学校”活动。同年6月,举办了“爱绿色家园,建生态德清”中小学生现场百米长卷、百幅书画展示活动。在“绿色学校”创建中,雷甸中心小学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有7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9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5所学校被评为县级“绿色学校”。全县中小学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共评出2所市级平安示范校园,10所县级平安示范校园,42所县级平安校园。三桥小学、清溪小学、钟管中心学校、洛舍中心学校、三合中心小学被评为县平安创建“3020”示范单位。逸夫小学荣获2004—2005年度湖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出处

德清县教育志

《德清县教育志》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德清县教育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其中包括 古代教育、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人物等四篇。

阅读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